《道德经》名言欣赏
《道德经》名言欣赏
《道德经》名言欣赏【经典篇】
【第1句】: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第2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第3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第4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5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6句】: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7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8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9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10句】: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名言欣赏【精选篇】
【第1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自足者副,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
【译文】 能了解别人的成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第2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译文】 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第3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
【译文】 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第4句】: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道德经》
【译文】 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第5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
【译文】 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第6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第7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第8句】: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弟子规》
【译文】 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第9句】: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弟子规》
【译文】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第10句】: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弟子规》
【译文】 未成年人不要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喝醉酒的人的行为和状态是十分丑陋的。
【第11句】: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弟子规》
【译文】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由于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第12句】: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弟子规》
【译文】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第13句】: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弟子规》
【译文】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第14句】: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弟子规》
【译文】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第15句】: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弟子规》
【译文】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了。
【第16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译文】 坚持不懈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雕刻成功。
【第17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译文】 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草更深。
【第18句】: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译文】 水既能拖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颠覆。
【第19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第20句】: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文】 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他们的交情就像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道德经》名言欣赏【热门篇】
【第1句】: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韩非子》
【译文】 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第2句】: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韩非子》
【译文】 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第3句】: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文】 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第4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译文】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第5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译文】 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第6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译文】 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和做法回应对方。
【第7句】: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
【译文】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第8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文】 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第9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三国志》
【译文】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第10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志》
【译文】 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第11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志》
【译文】 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第12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译文】 人生大学问的宗旨,就在于发扬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之后就能有多收获。任何事情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第13句】: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诗经》
【译文】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第14句】: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第15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文】 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第16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译文】 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第17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译文】 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
【第18句】: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答宾戏》
【译文】 不可以骗取功名,不应该虚假名声。
【第19句】: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译文】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实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第20句】: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文】 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第21句】: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文】 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第22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文】 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第23句】: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曾国藩
【译文】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第24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译文】 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第25句】: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译文】 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第26句】: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
【译文】 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第27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译文】 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会被打开。
【第28句】: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大学》
【译文】 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第29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太傅箴》
【译文】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第30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文】 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道德经修身养性的名言
导语: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修身养性的名言,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道德经修身养性的名言
【第1句】: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第2句】: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第3句】: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第4句】: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第5句】: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第6句】: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第7句】: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第8句】: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第9句】: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第10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第11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第12句】: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第13句】: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第14句】: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第15句】: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第16句】: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第17句】: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第18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第19句】: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第20句】: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第21句】: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第22句】:“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第23句】: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第24句】: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第25句】: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第26句】: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第27句】: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第28句】: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第29句】: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第30句】: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第31句】: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第32句】: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第33句】: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第34句】: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第35句】: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第36句】: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第37句】: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第38句】: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第39句】: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第40句】: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第41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42句】: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道德经名言警句精选
【第1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第2句】: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第3句】: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第4句】: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5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6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7句】: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第8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第9句】: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第10句】: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第11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第12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13句】: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14句】: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第15句】: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16句】: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17句】: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第18句】: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第19句】: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第20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21句】: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22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23句】: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24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25句】: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第26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第27句】: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28句】: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29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第30句】: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31句】: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第32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第33句】: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第34句】: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第35句】: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第36句】: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37句】: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第38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39句】: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第40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第41句】: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42句】: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第43句】: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44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第45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46句】: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47句】: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第48句】: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49句】: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第50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
关于道德经十大名言
《道德经》十大名言篇一
【第1句】: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2句】: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3句】: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第4句】: 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5句】: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6句】: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第7句】: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8句】: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9句】: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第10句】: 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十大名言篇二
【第1句】: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第2句】: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3句】: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4句】: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第5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6句】: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7句】: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8句】: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9句】: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10句】: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道德经》十大名言篇三
【第1句】: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第2句】: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第3句】: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4句】: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第5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6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第7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第8句】: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9句】: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第10句】: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德经》十大名言篇四
【第1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2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第3句】: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4句】: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5句】: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6句】: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7句】: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8句】: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第9句】: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10句】: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957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