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亭子的诗著名句 有关亭子的诗句要有作者和出处急-经典语录
有关“亭”的诗句、诗篇: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4独坐敬亭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山亭夏日
朝代:唐代
作者:高骈
原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6题乌江亭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更多关于“亭”的诗句详情请见:http://www.gushiwen.org/(在搜索框输入“亭”字即可)
亭(凉亭)是一种汉族传统建筑,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由于其在我国的地位和普遍性,所以其形象和意义更加深入人心。在人们寄托思想,表达感情,书法慨叹,赞美事物,欣赏自然,领略风光时,它都不约而至地映入人们的眼帘,是人们在无形之中将之写入文章,代入诗画,纳入典籍,录入史书。
更多关于“亭”的介绍详情请见: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kuvz4MdSPh1tLpaQqPbFt3sk4_6q8W13yly1jZLmHZ4gV9cGFwhgV8iFz5kGlAcc5rcx_OJSEEyK40b83PavK
赞美亭子的诗句
赞美“亭子”的诗句
【第1句】:《题郑县亭子》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
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第2句】:《西亭子送李司马》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盘崖缘壁试攀跻,
群山向下飞鸟低。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
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连回溪,
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为君题,惜解携。
草萋萋,没马蹄。
【第3句】:《题朱秀城南亭子》
年代: 唐 作者: 章孝标
朱家亭子象悬匏,阶莹青莎栋剪茆。瘿挂眼开欺鸲鹆,
花缘网结妒螵蛸。有时风月输三虎,无壁琴书属四郊。
土木欲知精洁处,社天归燕怯安巢。
【第4句】:《水竹亭》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韩家亭子能潇洒,流水溅溅竹四围。
清净岂惟尘不到?深幽真与世相违。
凉飚激韵青云动,白月流光翠羽飞。
安得时时携美酒?与君谈笑看云归。
【第5句】:《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七》
年代: 清 作者: 朱彝尊
酒市茶寮总看场,金风亭子入春凉。
俊游改作乌篷小,蔡十郎桥低不妨。
【第6句】:《别宋判官》
年代: 宋 作者: 蔡襄
缕缕青阴拂去鞍,雨花狼籍颤春寒。
年光别绪侵入鬓,莫向离亭子细看。
【第7句】:《秋暑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半柳斜阳半柳阴,一蝉飞去一蝉吟。
岸巾亭子钓栏角,送眼江村松树林。
【第8句】:《舟过桐庐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潇洒桐庐县,寒江缭一湾。
朱楼隔绿柳,白塔映青山。
稚子挑窗出,舟人买菜还。
峰头好亭子,不得一跻攀。
【第9句】:《游曹园》
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
先登东畔高亭子,洗却胸襟万斛尘。
落乍玉残梅兴尽,旧桃金吐柳芽新。
倚林困鹤聊休足,巡食饥乌不避人。
尚欲徘徊已灯火,归驺屡趣入城堙。
【第10句】:《游清凉寺次藻庵韵》
年代: 明 作者: 陈铎
夕阳峰顶一攀跻,万里川原望不迷。
帆影远来江树外,山形多在石城西。
苔荒辇路人稀到,花近禅房鸟乱啼。
直到翠微亭子上,漫吟重续旧时题。
【第11句】:《题来青亭》
年代: 明 作者: 止庵法师
西马桥分一水湾,来青亭子在其间。
一方席上长留客,三尺窗中只见山。
落地浮云须急扫,当檐繁木要频删。
轻岚嫩紫无朝暮,肯与闲情数往还。
古代都有什么著名亭子?
【第1句】:安徽滁县醉翁亭
【第2句】:北京陶然亭
【第3句】:湖南长沙爱晚亭
【第4句】:杭州湖心亭
【第5句】:扬州五亭桥
【第6句】:北京卢沟桥
【第7句】:苏州沧浪亭
详细解释见http://wenku.baidu.com/view/ebe97b4df7ec4afe04a1df2a.html
古代都有什么著名亭子
(一)欧阳修与醉翁亭——琅琊山
(二)陶然亭
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三)爱晚亭
长沙岳麓山爱晚亭,驰名遐迩。此亭原名“红叶”,又名“爱枫”。今名“爱晚”
(四)湖心亭
名亭大多与文华相联系,仔细查阅中国还有很多亭阁都比较有名,以上取自中国四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
亭子的意义
亭子最重要的意义给过路人遮风避雨的
[编辑本段]中国的亭子与意境
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史。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汉书》记载:“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 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却有在交通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因而沿用下来。也有的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设置一个,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 同时,亭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出现在园林之中。 到了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如杨广在洛阳兴建的西苑中就有风亭月观等景观建筑。唐代宫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现,如长安城的东内大明宫中有太液池,中有蓬莱山,池内有太液亭。又兴庆宫城有多组院落,内还有龙池,龙池东的组建筑中,中心建筑便是沉香亭。 宋代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筑也极精巧。在宋《营造法式》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多种亭的形状和建造技术,此后,亭的建筑便愈来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可见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也有在桥上筑亭的,如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北京颐和园中西堤上的桥亭等,亭桥结合构成园林空间中的美好景观艺术效果,又有水中倒影,使得园景更富诗情画意,如扬州的五亭桥还成为扬州的标志。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如建造于孤山之南,“三潭印月”之北面柳丝飞翠小岛的杭州西湖湖心亭,选址极为恰当,四面临水,花树掩映,衬托着飞檐翘角的黄色琉璃瓦屋顶,这种色彩上的对比显得更加突出。岛与建筑结合自然,湖心亭与“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岛如同神话中海上三座仙山一样鼎立湖心。而在湖心亭上又有历代文人留下“一片清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等写景写情的楹联佳作,更增湖心亭的美好意境,而人于亭内眺望全湖时,山光水色,着实迷人。 在赏月胜地“三潭印月”,亭子成为构成这一景区的重要建筑。从“小瀛洲”登岸,迎面来的主要景观建筑便是先贤祠和一座小巧玲珑的三角亭,以及与三角亭遥相呼应的四角“百寿亭”,亭与桥既构成了三潭印月水面空间分割,又增加了空间景观层次,成为不可缺少的景观建筑,人于亭内居高临下,可以纵情地远望四面的湖光山色,近览水面莲荷,那红的、白的、黄的花朵,尽情欣赏“水上仙子”的娇容丽色。绿树掩映的“我心相印亭”以及“三潭印月”的碑亭,都为构成三潭印月的园林景观、空间艺术层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心相印”因有“不必言说,彼此意会”的寓意,更增“三潭印月”这一景区的情趣。 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如清新秀丽的济南大名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岛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历下亭,初建于北魏年间,重建于明嘉靖年间。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曾到此一游,题诗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将此诗句写成楹联,挂于亭上,名亭、名诗、名书法,堪称三绝。 在离绍兴不远的关诸山一带,秀峰环抱,青峦叠翠,在一片开阔的地形中,建有—座精致的小亭,离亭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这就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当年作《兰亭集序》的地方。在兰亭泓池水旁有一块石脾,上书“鹅池”两字。据说那“鹅”字是王羲之亲笔,“池”字是其七子王献之所写,“鹅”字一笔写成,清标拔俗,浑润中藏骨而不族,似得神助。而今人们游兰亭,名字、名题和王羲之传说故事,成为人们仰慕的著名园林景区,而整个兰亭景区,也是以兰亭命名,这不能不说亭于园林中的重要行了。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而命名的陶然亭,在北京先农坛的西面,建于清康熙年间,亭基较高,故有登临眺远之胜。 在杭州孤山北麓赏梅胜地的放鹤亭,是为纪念北宋诗人林和靖而建。林和靖曾在孤山北麓结庐隐居,除吟诗作画,还喜好种梅养鹤。在他一生所写的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特别为人所传颂,人因文传,亭因人建,名人名诗名亭和放鹤亭一带梅林,每到冬天,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隐一亭,使得放鹤亭更为名闻遐尔。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在众多类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见。它简单大方。圆亭更秀丽,但额坊挂落和亭顶都是圆的,施工要比方亭复杂。在亭的类型中还有半亭和独立亭、桥亭等,多与走廊相连,依壁而建。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长方、五角、六角、八角、圆、悔花、扇形等。亭顶除攒尖以外,歇山顶也相当普遍。 中国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亭子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这样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间的无限景色都吸收进来。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 文征明《水亭图》 突破有限,进入无限,就能够在游览者胸中引发一种对于整个人生、对于整个历史的感受和领悟。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点。一个例子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在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兰亭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两句话是很有名的。就是抬头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头一看,世界万物又是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宗白华说,“仰观”“俯察”是中国古代哲人、诗人观照世界的特殊的方式。)接下去说:“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游览者的眼睛是游动的,心胸是敞开的,游目骋怀,因此得到了一种极大的快乐。而这种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就引发了一种人生感,所以王羲之接下去又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所以孔子在岸边望着滔滔的江水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就是人生感。 再一个例子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也是一篇极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开头也描写了滕王阁建筑的美,但接下去就说,滕王阁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它可以使人看到一个无限广大的空间,看到无限壮丽的景色。它有两句名句:“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然后他就写到,在这种空间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就是滕王阁所引发的一种形而上的感兴。 我国云南昆明有一座大观楼,楼上有一付对联,据说是中国最长的一付对联。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空间,下联是写无限的时间:“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相对)。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引发了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叹。大观楼的这付长联,和王羲之、王勃的两篇文章一样,都说明,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就在于它可以使游览者“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
李白最著名的诗有哪些 能否帮我给诗写个串词。谢谢了
这玩意儿不好编,且叠作几首小诗:
《月下独酌》《蜀道难》,
《春思》《明月度关山》,
《苏台览古》《将进酒》,
《怨情》《独坐敬亭山》。
《长相思》,《春日行》,
《远别离》,《梁甫吟》。
《天马歌》,《箜篌谣》。
《上三峡》,《王右军》。
《早发白帝城》,
《野田黄雀行》,
《庐江主人妇》,
《落日忆山中》。
诗仙的诗太多,著名不著名,各有所好,小弟且把他的诗写个大概放上边,兄弟自己看看。
怨情 明月度关山 春思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送别 月下独酌
远别离 公无渡河 蜀道难
梁甫吟 鸟夜啼 乌栖曲
战城南 将进酒 行行游且猎篇
飞龙引二首 天马歌 行路难三首
长相思 上留田行 春日行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夜坐吟 野田黄雀行
箜篌谣 雉朝飞 上云乐
白鸠辞 日出入行 胡无人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秋夜独坐怀故山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月下独酌四首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二首 待酒不至 独酌
友人会宿 春日独酌二首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对酒
春日醉起言志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独坐敬亭山
忆东山二首 望月有怀 对酒忆贺监二首
落日忆山中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侠客行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下途归石门旧居
客中行 太原早秋 奔亡道中五首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上三峡 金陵三首 早发白帝城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西施
王右军 上元夫人 苏台览古
越中览古 商山四皓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庐江主人妇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望鹦鹉洲怀祢衡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谢公亭盖谢眺范云之所游
纪南陵题五松山 夜泊牛渚怀古 姑孰十咏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大庭库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天台晓望 早望海霞边
焦山望松寥山 杜陵绝句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登瓦官阁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眺 登金陵凤凰台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登庐山五老峰 江上望皖公山 望黄鹤楼
鹦鹉洲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秋登巴陵望洞庭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北风行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金陵望汉江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望天门山 望木瓜山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过崔八丈水亭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东鲁门泛舟二首 游泰山六首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游南阳清泠泉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游谢氏山亭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义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宴郑参卿山池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铜官山醉后绝句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宣城青溪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九日登山 九日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九日龙山歌 游水西简郑明府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宴陶家亭子 金陵凤凰台置酒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
九月十日即事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邕湖
我国著名的一个亭子请简要介绍五十字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户喻晓。景区内亭、台、轩风格各异,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人称“醉翁九景”;其中欧阳修手植梅为全国四大梅寿星之一,欧阳修手书《醉翁亭记》碑堪称稀世至宝;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shiju/show-7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