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诗句

有关火锅的文案 关于火锅的古诗句-经典语录

【第1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出处: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释义: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第2句】: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出处:清·黄宗羲《山居杂咏》

释义:二十两棉花装成的薄薄的破棉被来遮盖睡眠,三根松木架着空空的锅子,无物可煮。

【第3句】:白秫新收酿得红,洗锅吹火煮油葱。

出处:宋·陈藻《仲秋过卢北山子俞尝新酝作》

释义:新收的白糯米酿造出红酒,洗干净锅,吹燃炉火,煮起油葱。

【第4句】: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出处:宋·苏轼《寒食雨二首》

释义:空空的厨房煮着些寒菜,潮湿的芦苇燃在破灶底。

【第5句】: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出处:宋·苏轼《新城道中二首》

释义: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扩展资料:

三五好友,围炉而坐,烫着小酒,聊着天,这似乎成为中国人朋友相聚时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的传统饮食方式,火锅虽已历经千年演变,器皿材质、食材等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仍有一共同点,即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

史书《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坐在鼎四周,将牛羊肉等放入鼎钟煮熟分食,学界大多以此作为火锅的萌芽。

火锅在明清时期已经进入了兴盛期。《清代档案史料从编》中记载:“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530桌宫廷火锅,而到1796年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使用1550个火锅用来承办筵席。”

参考资料:

新华网-火锅博物馆馆主告诉你:关于火锅的N个故事

新华网-两千年前青铜火锅出土

关于火锅的句子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清代进士严辰吟

“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长

【第1句】:譬如那冷了火的锅底两番烧

贾凫西

《木皮散人鼓词》

【第2句】:洗锅吹火煮油葱

陈藻

《仲秋过卢北山子俞尝新酝作》

形容火锅气很香的句子

看起来就已经让人垂涎三尺, 更别说这咬上一口, 软硬适中的……入口便火辣辣的, 直烫舌头,再来一口 ,便是香嫩无比,另人回味无穷.红里带金,十里飘香,香辣俱备,一锅红艳,火遍大江南北。

关于火锅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火锅的诗句较少,有以下:

【第1句】: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严辰吟《无题》

译文:欢呼的地方是大家在围着炉子吃饭,各种味道都消融在这个锅中。

【第2句】:洗锅吹火煮油葱。——陈藻《仲秋过卢北山子俞尝新酝作》

译文:洗锅之后生活,然后放上油和葱。

【第3句】:譬如那冷了火的锅底两番烧。——贾凫西 《木皮散人鼓词》

译文:就好比火锅的锅底冷后又热啦两会。

【第4句】: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长。——佚名《无题》

译文:各自挑选食用自己需要的和喜欢的。

【第5句】:熊熊烈火烧出天下美味,滚滚沸水煮尽人间佳肴。——严辰吟《无题》

译文:大火烧出啦天下的美味,沸腾的水煮出啦人间美食。

描述火锅的句子

你好,描述火锅的句子:一边是热辣的毛肚火锅的红汤卤,一边是菊花火锅的清汤卤。那喷腾的热气,那翻滚的汤汁,没有一个不刺激着你的味蕾。麻辣的牛肉,丝滑的金针菇,爽口顺滑的QQ面,有嚼劲的年糕,酥脆的藕片,再配上几瓶可乐,那可真是惬意!请采纳~

有关火锅的语句

篇一:吃火锅

感谢上帝的恩赐,星期六我们去“苏宁”买洗衣机时,“苏宁”正在搞活动,于是,服务员将一只小巧的电火锅当作赠品送给了我们。从小就爱吃火锅的我终于不花钱就随时能吃上“火锅大餐”了。

第二天早晨,我和爸爸妈妈去农贸市场买了粉丝、排骨、青菜、豆腐、金针菇,准备烧火锅吃。

“火锅好喽!”我听见了妈妈的呼唤,急忙放下心爱的书,直奔餐桌。

自己烧的火锅就是不一样!妈妈掀开了透明的玻璃盖。“轰!”憋了许久的蒸汽一拥而出,餐厅里顿时溢满了火锅的香味儿。

锅盆里用小火烧着,所以许多不起眼的小泡泡在“大杂烩”里乱蹦。他们好象一个个严厉的警察,正在警告我们:很烫,吹了再吃,不然后果自负!可被香味熏得频频咽口水的我哪顾得上这些,用勺子捞起一块豆腐就往嘴里塞。“哎呦!啊——”我痛苦地呻吟着,只觉得豆腐像一团火,硬是往肠里钻,过了一会儿,肚子才好受些。

“慢慢地吃,烫的吃下去肠子会溶化的!”爸爸像个大学者似的教导我,其实他自己也在狼吞虎咽地吃火锅呢!

我接着又夹起一把粉丝,正欲往嘴里放,只听“吱溜”一声,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那粉丝早已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进肚子里了。

爸爸妈妈也不甘示弱,一个使劲嚼青菜,一个拼命喝汤。我们一家人把形象、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剩下的,只有圆圆的肚子、香香的气味,噢,还有最亲切,最温馨的家庭气息。

篇二:吃火锅

看电视上介绍的重庆火锅,真让我垂涎三尺。今天妈妈要带我去吃火锅,我一听,心花怒放,高兴地跳了起来。

到了火锅店,我一看,原来火锅就是桌上有个圆洞,下面放上灶头,点上火,再把一大锅汤放在上面烧,锅的四周放上各种各样的时鲜蔬菜,等汤烧开后,把菜放到汤里刷一刷就能吃了。我们要了一个牛肉火锅,不大一会儿,锅端上来了,只见这锅分两部分,一边火红火红的是辣锅;一边清凉清凉的,是鲜锅。妈妈告诉我,这叫“鸳鸯”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汤面上渐渐冒出热气,一股浓香扑避鼻而来,我不等锅开,就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锅巴,放到鲜锅里涮了起来,吃一口,啊,又鲜又香。我又夹了一片牛肉涮到辣锅里,再吃,啊,辣得我张开大嘴“哈、哈……”往外直吐气,差点眼泪都被辣了下来,妈妈他们看见我这狼狈的样子,都撑不住,笑得前仰后合。再看大人门,不怕辣的,狼吞虎咽;怕辣的“嘘嘘”直喘气,却也舍不得放下筷子。

我吃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窍门:先吃几口鲜锅,再吃一口辣锅。啊,鲜香麻辣,美味四溢,那滋味真是妙极了!

火锅真的很好吃,妈妈说下次还要带我来吃,我心里只盼着下次“盛宴”早日到来,爸爸却在一旁给我上起了“紧箍咒”:“火锅虽然好吃,可不能贪吃,一定要注意卫生!小孩子,还是均衡营养最重要!”我听了连连点头,还是爸爸说得有道理呀!

描述火锅的语句有哪些?

【第1句】:金渝原汁原味渝味浓。

【第2句】:最地道的火锅,最健康的生活。

【第3句】:爱的美味坚持,在盛世沸腾中绽放。

【第4句】:火辣辣的情,火辣辣的爱。

【第5句】:一锅沉浮金渝巷,食全食美味道香。

【第6句】:木炭老工艺,金渝巷传递。

【第7句】:美味入口,暖意在心。

【第8句】:老味老工艺,味浓情更浓。

【第9句】:金渝巷,味好不怕巷子深。

【第10句】:传承不变味,火锅心体会。

【第11句】: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第12句】:不闻人间烟火,但食人间美味。

【第13句】:新火锅,新感觉,新享受。

【第14句】:超凡的品道,超凡的体念,超凡的享受。

【第15句】:不愿辜负重庆老火锅,因为不愿辜负你。

关于赞赏火锅的诗句有哪些?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解】:

【第1句】: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第2句】:醅:没有过滤的酒。

【韵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

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

【评析】

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

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这首诗可以说是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词。给友人备下的酒,当然是可以使对方致醉的,但这首诗本身却是比酒还要醇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酒是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炉火又正烧得通红。这新酒红火,大约已经摆在席上了,泥炉既小巧又朴素,嫣红的火,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是那样地诱人,那样地叫人口馋,正宜于跟一二挚友小饮一场。

酒,是如此吸引人。但备下这酒与炉火,却又与天气有关。“晚来天欲雪”── 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可以想见,彼时森森的寒意阵阵向人袭来,自然免不了引起人们对酒的渴望。而且天色已晚,有闲可乘,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

酒和朋友在生活中似乎是结了缘的。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所谓“独酌无相亲”,说明酒还要加上知己,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杜甫的《对雪》有“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之句,为有酒无朋感慨系之。白居易在这里,也是雪中对酒而有所待,不过所待的朋友不象杜甫彼时那样茫然,而是可以招之即来的。他向刘十九发问:“能饮一杯无?”这是生活中那惬心的一幕经过充分酝酿,已准备就绪,只待给它拉开帷布了。

诗写得很有诱惑力。对于刘十九来说,除了那泥炉、新酒和天气之外,白居易的那种深情,那种渴望把酒共饮所表现出的友谊,当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生活在这里显示了除物质的因素外,还包含着动人的精神因素。

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于是,两位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炼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严辰吟

【注解】

小釜:专指火锅用的小锅

【评析】

比起“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这种高端人士的小资情调,这两句描写火锅的诗反而更接地气些,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日常。

只有关系亲密到一定程度,才会这么放松自在的”围炉聚饮“,才会毫无顾忌的嬉笑怒骂插科打诨,这才有了一个可以尽兴畅聊的”欢呼出“。

无论在口味上有多么不同,都能轻松适应锅里的”百味消融“,都能“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长”,让对过往的感怀,对明日的憧憬,对友情、爱情、亲情的珍重,都融在眼前这鲜香四溢的“小釜中”。

火锅的百味,正如人生的百味。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这就是古人吃火锅的情怀。

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

幸亏了南阳刘秀起了义,感动的二十八宿下天曹。

逐日家东征西讨复了汉业,譬如那冷了火的锅底两番烧。

【评析】

先说鼓词,始于明代,盛于清朝的古代说唱艺术,也就是古中国版的RAP。流传至今,依然还存在鼓词的艺术形式,即现在的京韵大鼓,京东大鼓,陕北说书等。

再说贾凫西,这真真是一个妙到极处的妙人儿。不为挣钱,不图糊口,疯疯癫癫,于饮水处,唱鼓词,率性而为,敢爱敢恨,潦倒邋遢疯癫中藏不住事士大夫的气节和文人的潇洒放荡。

最后说鼓词里的火锅,贾凫西将刘秀建东汉的历史比作,冷了火的火锅锅底再次起火,两番来烧。这个比喻简直妙极,形象的无话可说。也暗含了一种嘲讽,两番烧的锅底,味道终究是变了,淡了,难长久!

满江红·火锅涮羊肉

晚来骤雨,天欲冷,瑟瑟秋风。看庭堂,笑语欢声,其乐融融。一碗麻酱撒香蕈,三盘肥羊酒满盅。铜锅亮、香汤白雾熏,辣油红。

一头沉,自锡盟。黄瓜条,肉鲜浓。韭花香油葱,味各不同。世祖珍馐名千古,高宗盛宴味无穷。看今朝、客满东来顺,真兴隆。

【注解】

【第1句】:一头沉:是指羊大腿外侧的一块肉,肉质鲜嫩。锡盟即锡林郭勒盟,据说最好的一头沉肉来自内蒙锡林郭勒盟饲养的羊。

【第2句】:黄瓜条:是羊后腿的大腿内侧部分,一片肉两种颜色。与磨裆肉相连,形如两条相连的黄瓜。肉色淡红,肉质细嫩,肥瘦适中,也是很多老北京的最爱。

【第3句】:世祖:即元世祖忽必烈,传说涮羊肉是由他初创的。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而他饥肠辘辘,定要吃羊肉,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之,并加调 料、葱花等物,忽必烈食后赞不绝口。后来,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并赐名为"涮羊肉"。

【第4句】:高宗:即清高宗乾隆帝,据说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瘾,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了历史上最大一次火锅盛宴。

炭黑火红灰似雪,谷黄米白饭如霜。——明弘治皇帝

【评析】

在皇帝的御宴上,以火锅为上联,明弘治皇帝也是仅此一份了。而杨慎的下联也堪称绝妙。

在酒宴上,对对子,行酒令,赛诗歌,饮烈酒,享美食,这样的场景,单是想来便已心神俱醉。天子在堂,推崇文学,饮酒宴群臣之际,依然文风丛生,那整个天下,如何能不诗意盎然!

当然更可敬的是,弘治皇帝是明中叶难得的中兴之帝。他没有走上宋徽宗和陈后主的老路,既好文学,更善天下治理。此乃题外话,不多赘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shiju/show-7921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