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句鉴赏辞典白茹云 如何评价中国诗词大会?-经典语录
平常不太爱看综艺类的节目,春节期间在家开这电视,被电视正在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深吸引,用手机搜了一下,搜索的次数多远超于同时段的偶像剧和娱乐节目。这个节目做的太好了,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并且有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的比拼。它是这喧嚣复杂中的一股清流,它带给我们在思想和文化内涵方面的思考,它没有靠明星来吸引我们,里面都是地道的老百姓来做主角,来演绎最真实的中国诗词文化。
有一期是讲述一位从村妇女40岁的白茹云,弟弟在脑中长了一颗瘤子,发作疼痛是就自己打自己的头,白茹云为了让弟弟安静下来,不那么的痛苦,就会背诗给弟弟听,弟弟听了之后就会安静下来。从那之后便于诗词结下缘。他觉着在诗词的世界里能更多的品尝到人生的喜怒哀乐,并能从中汲取力量,在30多岁的她,被确诊为淋巴癌,在住院一年多的时将间,她自己将一本《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去不看完。在生活里她习惯从电视和孩子的课本里摘抄诗句,记在本在上随身携带,一有空闲就会拿出来看看,多年的日积月累,白茹云学会自己做诗,其中有几句是这样说的“胸有家肴胜万种,心头酸辣味千般。人间捧腹俱欢笑,冷暖有他若等闲。”如果没有诗词,或许白茹云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景象。在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一出场,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知感动了多少观众,在节目中有位教授陪评价白茹云说“那是一种跨过重重困难之后的胸怀和淡定的气魄”。再台上的表现更让我深深的佩服,虽是一名农村妇女,但是远胜过城里的白领千万倍。虽然只差一点点就成功了,但是她淡定自如,出口成诗,经典句子随口就来,还有那种坚强乐观的性格深深的吸引我。
这一当节目后,全国掀起了学诗潮,好长一段时间图书馆,书城的诗词书都热卖。
中国诗词大会谁最厉害
《中国诗词大会》中最厉害的是: 总冠军 武亦姝
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最后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 节目在收获高收视的同时也在网络上赢得非常高关注,除了武亦姝的表现外,节目中所呈现的优美诗句和专家们的解读,引发网友大量热议。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上,来自上海名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美少女武亦姝夺冠。其实,这场比赛中其他选手都很强,女博士陈更更是已经担任过几期擂主。不过,由于比赛题型并不局限于记忆类的填空选择,而是从历史、社会、生活等层面同时考察选手的综合能力,攻擂者自身知识范围的局限,就成为追逐赛中的致命短板。最终稳定发挥的武亦姝成为最终攻擂者,而在第二轮与百人团的飞花令对决,以及第三轮的擂主决战中,对手的失误也将这个小才女送上了冠军的宝座。
武亦姝是上海复旦附中的一名在读高中生,她的诗词储备量大,让她一战成名的那次飞花令主题字是“月”字,武亦姝说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后,被提醒这句诗重复了。飞花令有时间限制,非常考验参与者的诗词积累和心态。而武亦姝不仅没慌,还微笑着迅速脱口而出《诗经》里《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一句诗里包含四个“月”字。在决赛中,她又是9道题无失误打破了自己的纪录,以“酒”为题的飞花令里,她连说三句酒字诗,而并没有要求对手也同样对擂三句,即便如此,最后还是获胜。
武亦姝在赢了《中国诗词大会》,武亦姝顿时成为“网红”,不少观众大赞其“腹有诗书气自华”,“喜欢诗词大会的主要原因就是场上的选手都很淡然,心中有诗、爱诗,不为名利。“繁华落幕,速去读书!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
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我们欣慰,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
中国诗词大会读后感500字
清新婉转的音乐声响起,一片茂密的竹林在电视上呈现,我的眼前一片青翠——我期盼已久的第四期《中国诗词大会》开始了!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成语大会》后的又一场文化盛宴,这里聚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诗词达人,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每一位的实力都不容小觑。
比赛第一部分——个人追逐赛开始了。参与个人追逐赛的五名选手都是上一场答题数量最多、用时最短的精英。他们将与台下的百人选手团同步答题。百人团错误人数即为选手本题得分。
第一个上场的是来自黑龙江的‘游戏小伙’姜连杰。别看他还很年轻,可答起题来那叫一个轻松!就说第一题吧,他毫不费劲就从9个字中找到一句诗:行到水穷处。
这句诗摘自王维的《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听了两位老师的点评,我才真正了解了它的背景,明白了它的含义。《终南别业》写于王维晚年,表达了这位诗人晚年的一种心态。王维早年和一般人一样是积极的,但他经过“安史之乱”的挫折以后,晚年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性而行,亦官亦隐,这就是王维晚年享受生活的方式。
姜连杰虽然只答对了4道题,但由于第二道捡了个81分的“大红包”,所以总分为137分。接下来的3位选手——林於明、俞蒙蒙、葛勇军都未能超越姜连杰,俞蒙蒙、葛勇军更是发挥失常,第一题就不幸落败,看来没有大量的“储备”真是不行啊!
现在,攻擂者即将在姜连杰和最后一名挑战者陈更之间产生。陈更是我们一家人都十分看好的一位才貌双全的大姐姐。她目前在北大力学系读博士,致力于智能康复机器人的研发。我衷心祝愿第一期就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与彭超争夺过擂主席位,最终遗憾落败,如今又卷土重来的陈更超越姜连杰、战胜上期擂主李四维,既让观众们认识这位女中豪杰,也让人们不要再质疑“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了。
果然不出所料,陈更对所有题都对答如流,不费吹灰之力就超越姜连杰,成为本场的攻擂者。
激动人心的擂主争霸赛终于拉开了帷幕。虽然陈更依旧遗憾落败,但我依旧相信她可以再一次站在攻擂台前,并最终成为擂主。
中国古诗词是多彩的,美丽的,每一句诗词都无时无刻不在向世人展示它的美。“行到水穷处,坐看风云起”是一种意境美;“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一种感情美;“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是一种奉献美……我爱这古诗词的美,也爱这美的古诗词。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古诗词、热爱古诗词,并一传十,十传百,让更多人发现古诗词的美!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学习古诗词
诗歌或许直接于现实无用,但对心灵却有大用。领袖毛泽东,诗词创作伴其一生,那种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让人叹服;河北白茹云,身患癌症,在古诗词中倔强地汲取生命的力量;学者叶嘉莹,身经患难,古诗词让她的心灵不死。他们的人生是诗意的,他们的生命因为诗词的存在而愈加充满活力。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不学诗,无以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诗歌的基因,对古诗词的学习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当代人抒情言志的绝好方式。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古诗词愈发展示出其精神之美。今天,我们依旧需要学习古诗词,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shiju/show-8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