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丨撒贝宁段奕宏《永乐大典》剧本台词稿
王学春:600多年前,明朝的编书者将先贤的智慧和无数的经典融汇成一部万卷之书,——本《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隶书。曾多次遭受灾难,多次失落。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讲述《永乐大典》历经劫难,珍珠重回合浦,辉煌归来的故事。
鲁迅:《永乐大典》是中国经典的精髓,是中国文化语境的延续。为了民族,我们一定会保护它。
撒贝宁:1912年,在鲁迅等人的努力下,清末翰林院收藏的64卷《永乐大典》正式移交给首都图书馆,也就是今天国家图书馆的前身。 《永乐大典》由此开启了历经劫难重回合浦、重回辉煌之路。
张元济:保护祖国几千年的文明不因当前形势而消失,是我们的责任。今天,商务印书馆将向县中央人民政府捐赠《永乐大典》21册。
撒贝宁:1951年,在张元济老师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将抗日战争中残存的《永乐大典》21卷捐赠给国家。
郑振铎:为国保存文化,如上战场。我们只能向前走,不能逃避。
撒贝宁:郑振铎老师一直非常重视《永乐大典》的收藏。自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文物局局长以来,他还为国家收集和保存了大典。他的成就被世人铭记。
周树涛:捐赠《永乐大典》的意向是从新中国诞生时就开始的。还珍珠于合浦,化私事为公事,是中国人民的天然责任。
撒贝宁:1951年,周树涛老师以自己的名义捐赠了心爱已久的《永乐大典》,以感谢老师的慷慨解囊。正是由于一代代中国藏书家和图书保护者的努力,《永乐大典》的珍贵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重新发现,大典的回归仍在继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中国古典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公元1420年,即明永乐十八年,明朝开国皇帝朱棣决定正式迁都北京。次年四月初六,中国古典史上最大的藏书《永乐大典》与南京文渊阁的其他书籍一起被运往新建的北京皇城。谁知两天后,他们就遭遇了一场席卷皇城的大火。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taici/show-49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