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解说词丨本草中华(第二季第1集:轻重)
世间百草,或轻如烟,或重如石,或薄如禅翼,或柔如玉。他们不打扰大地,在世界的角落静静地谱写着属于自己的史诗。对于世界来说,他们只是一粒沙,但他们总有一些东西。人们为之倾注全部的心血,在平凡的角落里用孜孜不倦的脚步丈量着生命。
(严重程度)
赵秋实:看看你这次调香的样子。这是多么混乱啊。说明你烧香的时候不平静。你需要重新准备、重新挑选、重新制作。好香是线往上走,香线不往上走。混乱。
轻烟袅袅,药草香气充满口鼻,祛垢治病。药香是世界上最淡的。赵秋实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酵母制香技艺的传承人,但他的儿子赵哲却不愿意继承祖传的秘技。
赵秋实:如果赵哲想跟我学香,我就给我三年的期限。三年期间,等他学好之后就可以决定去留了,但是这个技能他必须要学。
赵喆:我烧香的时候,我觉得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饮食禁忌和香火规矩让我很不舒服。我不想让它限制我未来应该走的路。我只是想遵守规则。我自己的想法就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发展。
(西安终南山)
雄黄,芳香药。
距离与父亲约定的期限只剩下3个月了。这是赵哲最后的尝试。赵家一年只烧三次香,即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正是大雪纷飞的时节,年香应该已经烧完了。但因为赵哲的失败,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这次赵秋石决定带他进山去挑选食材。时间很紧,他们必须在大雪封山之前,把所有的药草都采集完。
赵秋实:踩稳了再踩。如果踩不稳,就不要踩。
终南山素有药材王国之称。是香爱好者的宝库。山上有植物3000多种,其中可入药的有300多种。制香者相信,终南山汇集了天地之灵,用这里的草药来制香。它可以使人平静下来。冬天,大多数植物都会失去颜色。留给赵家父子采摘的柏树,只剩下赵秋石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了。赵哲知道,这是父亲多年来静静坐着烧香所付出的代价。经过一天的辛苦和收获,父子俩来到终南山脚下的院子里打水。制香需要绝对纯净的水。赵家一直用这个大缸来收集雨水。没有什么比天上的五根更好的了。水更纯净。本来这个大缸一直放在市区的家里。近年来,城市污染日益严重,迫使赵秋实将水缸搬到了终南山。尽管山高路远,他还是坚持来这里取水。在喧嚣的现代都市里,一再压缩传统文化的空间,但真正的香修者却依然坚守着心中的那片净土。采集的药材必须先干燥,加工成粉末。烟尘飞扬,中药香气弥漫。每次被打碎的,都是赵哲和草药。的混合。
赵秋实:白象。
赵哲:白象。
赵秋实:香药。
赵喆:香药。
赵秋实:霍乡。
赵哲:霍乡。
赵秋实:是的,没错。
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开始用香来治疗疾病、保健养生。据《本草纲目》记载,当今配香的方法有很多种,但香串可用于痤疮药。后人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配制出多种香药方。再加上杉木、丁香、当归等药材,熏老柏香可杀菌除燥、护家驱虫,吸入可清热利湿、祛风缓解症状。这是家中最重要的东西,每一道香的配方都要用十几种药材调配而成。他们和谐相处的秘诀就是赵家代代相传的酵母。一小片酵母,在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经历了家国的沧桑。这里见证了清朝末年的严重干旱和饥荒。战乱时期,赵秋实的奶奶说,酵母被埋在地下,这样才能生存。
赵秋实:我们这一代是第五代酵母。我们(必须)遵循祖传的教诲。它是有灵魂的,所以我也有责任和义务将酵母的制香技艺代代相传,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它。
赵哲从老酵母中刮下一些粉末,混入药粉中。酵母的用量需要严格控制并仔细考虑。稍有出入就会导致药香制作失败。
赵秋实:沿边倒,搅拌均匀。我每次都得提醒你。混合一下。搅拌均匀。搅拌一下。没关系。每次新酵母和老酵母融合,下次的味道会更好。更妙的是,这也是我们制香师所制香的延续和传承。这些都是旧规则,你知道。
赵喆:好的。
酵母是药香的灵魂。发酵过程的温度和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将与酵母混合的药香密封在罐子里,放入锅中,在水浴中加热。芳香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醇化。约4小时后,启封时熏蒸和药草气味被中和。有经验的制香师只需闻蒸汽即可判断香气是否香。以前,赵哲总是失败到这一步。接下来,他用模具将香泥成型,并在阴凉处等待干燥。随后,赵家父子再次来到品香台上,青烟直上,半空中绽放出莲花。这就是赵秋实一直追求的活香。戒掉半年多辛辣重口味的制香后,赵哲终于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辛辣食物,明年春天他将继续走上制香的苦行之路。
赵秋实:我好久没看电视了。
赵哲:今晚有一场足球比赛。
赵秋实:有足球比赛吗?
赵喆:好像是英超的。
赵秋实:你不喜欢看足球比赛吗?我看球的时候只看第二个。
赵喆:我觉得做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现在做的香和以前做的香完全不一样。点燃一炷香后,我现在看到的不仅仅是香,是我的辛劳,也是我们多少代子孙的传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taici/show-4992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