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孝 - 双人相声剧本
说尽孝心
作者:郭蒂亚
脚本文本
答:相声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民间艺术节目。
B:大家都喜欢听相声。
答:我们相声演员应该把好的相声呈现给观众,给大家带来欢乐。
乙:当然。
A:每段相声都要讲一个话题。
B:我们今天相声的主题是什么?
答:讲孝道。
B:(无声面部表现:先用嘴形说话,再用停止说话的嘴形,咧着嘴笑。)
答:你在做什么?
B:你不是说“开玩笑”吗?我在“开玩笑”(重复刚才的面部表现:嘴型好像在说话,然后咧嘴笑)
A:(对观众)你这个傻孩子有病! (然后转向B)说到孝道,孝敬老人的孝道不是笑声。
B:怪你没说清楚。
A:嘿,我问你,你认为人生中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B:民以食为天,吃是最重要的。
A:吃完饭后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B:找对象和约会是最大的问题。
答:怎么会呢?
B:我没有男朋友、女朋友或配偶。我感到空虚、孤独、无聊。我不知道,心里就像被猫挠头一样。
A:你这小子还有经验,坐在门口哭着要老婆……
B:告诉我你的话题!
答: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B:古语不是说“不孝有三,最大的是无子嗣”吗?
A:那么,今天我们来谈谈孝道。
B:现在我们进入正题了。
答:儒家著作《孝经》云:“夫之孝,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它强调“莫大于孝”。
B:那关于孝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要跟父母顶嘴,不要惹父母生气,要经常给他们买一些好吃的东西。这不是孝顺吗?
答:不仅如此。孝道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维系家庭关系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原则。然而,孝的行为表现却是多种多样的。元代郭巨敬
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被编成《二十四孝》,广为流传。湖北孝感还以出产董永、黄翔、孟宗等孝子而闻名。
B:二十四孝是什么?
答:(用传统相声“说菜名”的方式来表达得淋漓尽致)孝感天动,玩彩花招待亲人,献鹿奶给亲人,担稻百里,啃手指伤心,芦衣听娘,尝汤药,拾树枝。不同的
器皿,埋子侍母,卖身葬父,雕木求婚,涌泉鲤鱼,怀抱橘子,扇枕暖被,做仆赡养母亲,墓中闻雷而泣,泣笋,卧冰祈鲤,救虎
父,满身蚊血,尝粪而忧,保姆不懒,洁亲淹器,弃官求母。
乙:这么多?
答:我不要求你做这一切。此外,有些故事有神话内容,有些故事带有封建色彩,有些故事你根本做不到。
乙:哪一个做不到?
答:“躺在冰上找鲤鱼”。脱掉衣服,躺在冰上,用体温融化冰,然后在水中抓鲤鱼给父母吃。你可以吗?不一会儿就冻成冰棍了。
乙:我明白了。主要是学习古人对父母的孝心。
答:是的。孝道主要约束家庭内晚辈与长辈之间的伦理关系。世界上有比家庭更大的群体,比孝顺更大的事情。
B:我想听听细节。
答:比家庭更大的群体是国家,比孝顺更大的事是报效国家。
B:没有国家,怎么会有家?国家灭亡,家庭灭亡。
答:所以,孟母三迁,曾母跳树,婆婆文身。他们都鼓励儿子们专心读书,用知识报效国家。报国就是忠诚。古代忠于皇帝的称号
尽管带有建设色彩,我们仍然提倡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国家。
B:有句话说,忠孝不能两全。
答:是的。如果这个家族或者一家之主是有远见、正直的,那就可以了。如果他们的指示违背了国家利益或者违背了历史潮流,一些孩子就会感到失望。
会反抗这样的家庭,做出以国家利益为先、国家大事为先的人生选择。忠孝双全是很难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不知道你父亲是
什么视角。
B:我的父亲教导我遵守宪法,振兴中华。
A:那你就不用背叛我了。
B:这样我就可以忠诚孝顺了。
A:你有一个好父亲。 “不孝有三种,最大的是没有后代。”这是旧社会封建的说法。在新社会、新时代,我们不能这样说。
B: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平等,男孩女孩生来都是一样的。
答:封建用语中的“无子”、“极户”是指没有男孩,因为没有男孩就无法成家、无法传宗接代、无法延续香火。
B:典型的封建思想。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允许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更何况这个。
A:其实,女孩子也是后人。重男轻女,男孩到哪里去找老婆呢?
B:那么,“子孙无大”这句话是错误的。
答:是的。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现在有些人很男很女,或者独居没有结婚,或者结婚没有孩子,还有一些人有爱情却没有性。这些人的
婚姻和爱情不危害社会,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B:“不孝分三种。”除了不生孩子,还有什么不孝呢?
答:“不孝有三,最大者无子”出自《孟子礼楼尚》。原文是:“不孝有三种,最大的是无子嗣。舜嫁而不怨,是不行的。君子以为更要起诉。”
“是”。 《十三经注》“无子孙为大”下有注:“礼有不孝三类,谓阿姨顺从,困亲非义。”第一个是不孝;家里穷,亲戚老。不行
做大官,是第二不孝;不娶不育,不能祭祖,是不孝之三。三人之中,没有一个子孙是最伟大的。 》用白话解释就是:一味服从,看到父母犯错再
不劝之,使之堕于不义,是第一不孝;家穷,父母年老,却不去作官,拿俸禄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是第三种不孝。
B:既然“没有后代”不算不孝,那么你认为什么才是最不孝呢?
答:孟子所说的第二种不孝,就是不为官,拿俸禄赡养父母。这在古代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你想当官也成不了官。古代就选的
官员实行科学的考试制度,“学而优则仕”。很多穷人读书不起,怎么能当官拿俸禄呢?即使你读书科举不及格,你还是不能做官。
薪水。现在,祖国四个现代化需要各个岗位。政府公务员也必须为人民服务。俗话说,如果你是七十二行的顶尖学者,那又怎样?
所有的职业都是有前途的。因此,这不能算作不孝。
B:那第一种不孝呢?
答:这篇文章说,父母的过错一定要及时指出,否则就是不孝。这看似很民主,但却很容易成为不孝子批评我做错事的借口。
他们不供养老人,以此为虐待老人找借口。
B:在你看来,什么是伟大的?
答:意思是“不孝为大”。
B:那么还有一个问题……
答: 有什么问题吗?
乙:什么叫孝顺?什么是不孝?如何衡量孝与不孝?
答:其实这一点很简单:善待老人就是孝,亏待老人就是不孝。
B:那为什么它是好的,为什么它是坏的呢?
A:这傻小子倒是挺能刨根问底的。很难说这是好是坏。寻求帮助是好的,求医是好的,吃饱是好的,帮忙做家务是好的,说话轻声细语也是好的。
是的,揉揉腰和肩膀很好。我给你演示一下你就明白了。
乙:请示范一下。
A:(上半身向B微微倾斜)爸爸,天气变冷了。外出时应该多穿点衣服。不要冻结。 (动作:从包里拿出一件夹克)爸爸,我给你买了一件夹克。
羽绒服,试穿一下。
B:(模仿老人的声音,用山东话)我儿子真孝顺!
答:利用我吧!
B:继续演示……
A:(动作:双手端着一碗汤递给B)爸爸,你这几天一直咳嗽,所以我给你做了一碗银耳雪梨汤,你尝尝吧……
B:(模仿老人的声音,山东话)我儿子的孝心,百里之外都找不到!
A:我又让你占便宜了。
B:继续演示……
A:(A向B迈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票递给B)爸爸,你总是怀念东北二转,现在赵本山的徒弟小沈阳和鸭蛋儿
来我们城市演出吧,我给你买了票,今晚我陪你看……
B:(模仿老人的声音,山东话)我儿子真善良,时时刻刻都想着爸爸,哈……(B的笑声突然停了下来,嘴巴和舌头动了动)
A:(A上前握住B的肩膀,拍拍B的背)爸爸,你怎么了?
B:(恢复正常声音)你爸爸高兴地笑了,假牙掉了……
A:今天的相声让你占了我的便宜!
B:你举的例子都是孝道的具体体现。不孝又如何?
答:我刚才不是说善待老人就是孝吗?虐待老人是不孝的行为。
B:那你应该证明对待老人是多么糟糕。
答:那你提出一个要求.
B:我提出要求了?
A:当老人遇到困难向子女求助时,不孝顺的子女有何反应?
B:我还冒充你爸爸吗?
A:这次你假装是我妈妈。
乙:好的。 (B模仿弯腰、踉踉跄跄、咳嗽,模仿生病老太太的声音,用唐山话)钢柱,钢柱……
A:今天这个相声让我损失很大。 (表情由之前的恭敬温柔,变得冷漠无聊)怎么了?
B:(模仿生病老太太的声音,用唐山话)我胸口疼……
A:如果你的胸部疼痛,我帮不了你。只要推上去就可以了!
B:(模仿老太太的声音,用唐山话)刚柱,我饿了……
A:今晚我们再聊吧!
B:(模仿老太太的声音,用唐山话)刚柱,我已经一天没吃饭了……
答:这确实很烦人。你没看到我要进攻城堡吗?三五天不吃饭也不会死!
B:(恢复正常声音,指着A)他沉迷于玩电脑游戏,根本不关心老太太。老太太又饿又怒,“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答: 别吓我!你必须死在外面,不能死在屋里!
B:你看,这是什么儿子啊!
A:(恢复正常声音)你知道这次什么叫不孝吗?
乙:明白了。
答:孝子就是孝子……
乙:不孝的人,就是恶子、恶障、畜生!
答:可以教孩子。你是绝对正确的。司马迁说:“父母,为人之本”。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所生,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所以,一个人必须尽孝。
孝顺老人,孝顺长辈,孝顺父母。
B:我对我的父母很孝顺,我的父母对我的祖父母也很孝顺。
答:我们尊重老人,不仅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我们应该感恩,还因为他们勤劳朴实的持家,无私无私。
B:这是老一辈传给我们的宝贵家教,也是我们留给我们的宝贵家风。
A:我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关于我奶奶说谎的故事。
B:你奶奶撒谎了吗?
A:是的,我听了妈妈的故事后写了一篇《奶奶的三个谎言》。
乙:哪里出版的?
- 答:《不孝伟大》杂志。
乙:是哪个问题?我想买一本看看。
A:这本杂志正在策划和准备中,但还没有出版。这本书已经出版了,我可以打折卖给你一本。
B:好吧,赶紧发表吧,我等。 —— 唉,你奶奶说的什么谎啊?
答:三个“不”。
B:三个,不是吗?
A:(深情地)我妈妈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国家有困难,我家里的生活也很困难。他们需要多少天才能吃一次肉和鱼?吃肉的时候我
奶奶把肉送给别人,自己吃皮,说:“皮好吃,营养丰富。”吃鱼时,奶奶总是把鱼头放在碗里说:“我爱吃鱼。”
头。 “就是我把肉放到奶奶的碗里,奶奶又放到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碗里。奶奶说:“我不要。”妈妈说,他们兄弟姐妹小时候都吃过。那时。
相信我奶奶说的话。当我长大后,我意识到奶奶在撒谎和欺骗。
B:唉,天下父母心是多么可怜啊!
A:后来生活好了,但奶奶每次吃鱼吃肉时,还是找鱼皮和鱼头。如果找不到皮吃,我就吃鱼头。
B: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A:妈妈对奶奶说:“妈妈,你吃鱼吧,如果鱼头不好吃,就扔掉,别吃了。”奶奶说:“鱼头好吃,我爱吃。”妈妈上前拥抱了奶奶。流动
她哭着说:“妈妈,请不要再骗我们了!”
B:(哽咽)你奶奶的第二个“不”呢?
答:我妈妈说,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在挨饿。每次家里有一大堆米饭,奶奶都会先给大家吃,最后才喝点汤。
吃点锅巴。妈妈疑惑地问奶奶:妈妈,你怎么不吃饭呢?奶奶回答:“够了,妈妈不饿。”
B:(哽咽)谎言浸透着母爱。你奶奶的第三个“不”呢?
A:我奶奶辛苦了一辈子,养育了我的母亲、姑姑、叔叔。过了几天好日子,她病倒了。
B:这位老人得什么病?现在条件好了,就要好好爱护它。
A:当然可以,但是我奶奶得了癌症。
B:(哽咽,擦眼睛)
A:我奶奶开始一天天减肥。她说她肚子疼,就吃了一些止痛药。有时抓住门或墙壁。妈妈、叔叔阿姨赶紧把奶奶送到医院。我奶奶不会去,
她说:“去医院要多少钱?”妈妈、姑姑、叔叔把奶奶送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发现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医生说:“老人病得这么重,你
为什么我们像孩子一样被送去? “我妈妈哭着什么也没说,只是要求医生不要把病情告诉病人。
乙:(擦眼泪)
A:我也去医院看望我奶奶了。奶奶摸着我的头说:别哭,奶奶很好。妈妈看到奶奶痛苦的样子,就问她:“妈妈,疼吗?现在身体状况好吗?”
很好,医生说。你很快就会痊愈的。 ”奶奶对妈妈说:“你忙你的事吧,我妈妈不管。 ”
B:这是你奶奶第三次说“不”吗?
答:是的。这三个“不”是奶奶说过的让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三个“谎言”:“我爱吃鱼头”、“妈妈不饿”、“妈妈不痛”。
B:老人后来康复了吗?
A:没有,我奶奶安详地去世了。妈妈常常盯着奶奶的遗像发呆。当她看到我时,她对我说:“你的奶奶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也是一个伟大的人。”
母亲”。
B:谁说一寸草心,报三缕春光!
A:我说:“妈妈,你别伤心,我会像你孝顺你奶奶一样孝顺你。”
B:这就是我们作为孩子应该尽到的孝道。
A:其实男人的铁肩也是在支撑家庭。正如伟大的母爱一样,伟大的父爱也让我们感动。不断被切断的,是血缘和亲情的联系。
B:所以,与其给老人隆重安葬并回西天,不如在老人生前善待老人,让他享受儿女的孝心,安度晚年。
答:是的。有了你的态度,我就放心了。
B:你有没有利用我?
A:我是说,你父母有你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我们都放心了。
乙: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其实我也看不起那些不孝顺的人。
答:孝道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还需要熏陶、教育、学习和培养。这个世界上也有叛逆、不孝顺的孩子。
乙:我听说过。
答:据报道,有一位老太太带着四五个孩子,但她却推卸抚养孩子的责任,让老太太住在类似牛棚的小房子里,吃剩菜;这些剩菜
有时我会忘记。
B:这些孩子应该轮流在那个像谷仓一样的小屋里住一晚!
答:也有一些“老人”野心太大,无知无能。他们做不了大事,也做不了小事。他们整天无所事事,让老人照顾他们。
B:这样的孩子就应该单独监禁!
A:有一个年轻人,和他的父母一起在城里打工。他的父母很努力工作,但这个年轻人不努力,被工厂解雇了。他也找了几家工厂,但效果都不好。
毕竟最后找工作还是很难的。
B:那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答:吃掉你的父母!
乙:真是令人失望啊!
A:不过是去父母家吃饭而已。这个年轻人还不断向父母要钱,上网,去餐馆吃饭,和哥们一起挥霍。如果他的父母对他说了几句话,他就会大声说出来。
责骂;父母没钱给他,他竟然手脚打骂。
B:这么不孝的儿子就该坐电椅!
答:上个世纪有两首表达孝敬老人内容的歌曲广为流传,并且被传唱了很长时间。
乙:哪两首歌?
A:《常回家看看》和《家书》(摘自A演唱的两首歌曲:“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就算给爸爸一个拍拍背,揉揉肩膀,老人家不关心孩子。”
你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啊。我总是担心生活中的一切,只想安全。”.“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你现在工作很忙。你最近身体好吗?我买
我给妈妈买了件毛衣,别舍不得穿,我儿子以前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了,长大了……”)
B:这两首歌应该颁“孝道奖”。
答:是的!这两首歌曲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一位年轻人听后特别感动,并以实际行动对抗父母……
B:有什么实际行动?
答:这个年轻人发现了良知,弃恶从善,带着被遗弃的父母回家了……
乙:那就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
答:这个从不孝顺父母到孝顺父母的年轻人,被评为全国孝顺模范。
B:有这样的奖项吗?
答:准备一个提案。通过、补选、批准。
B:嗯,你认识这个年轻人吗?
A:我们不仅互相认识,而且也非常熟悉。这个年轻人现在又进步了。
乙:与时俱进。 “分开三天后,我们会用新的眼光看待彼此。”
答:这位年轻人现在牢记“八荣八耻”,讲文明,立新风,维护家庭和睦,团结邻里。他们一家是社区里有名的“文明家庭”。
B:这个年轻人是谁?
答: 很远,但又很近。
乙:是我吗?
A:那你认为是谁? 《二十四孝》加上你的故事就成了《二十五孝》。
B:我的故事的标题是什么?
A:“带爸爸妈妈回家”。
B:妈的,别给我化妆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taici/show-64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