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新田革命烈士陵园导游词

作文,题目是

【革命烈士纪念馆导游词】300字左右

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遵义市城区湘江河畔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南麓小龙山上。

距会址约1千米,红军烈士陵园因建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红军坟、钟伟剑烈士、邓萍牺牲时的雕塑、红军女卫生员铜像以及纪念红军长征在遵义牺牲的烈士纪念碑而著名。

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中共遵义地委决定,在红军烈士陵园建设红军烈士纪念碑。

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阴刻贴金。

整个碑高30米,下宽6米见方,顶部宽2米见方。

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标志表层是氮化钛合金片呈鱼鳞状结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

【第2句】: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圆环外壁镶着28颗闪光的星,象征着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圆环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使外环的星光装饰和圆环内的汉白玉画像结合成一体。

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头像用紫色花岗石雕凿而成,东南侧为老红军形像,西南侧是青年红军形象,东北侧是赤卫队员形象,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寓意红军威震四方。

整个纪念碑以环形和伸向天空的造型构成,反映红军崇高理想情操,雄伟磅薄的气派,威震环宇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代。

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是“邓萍烈士之墓”。

邓萍烈士的遗骸,是1957年夏在中央军委和彭德怀同志的亲自关怀下,经党政和各界人士的努力,才找到的。

1958年开始动工修建邓萍墓,次年建成。

墓地在陵园平台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侧室及其延伸段和花圈组成。

墓身均用红砂石料扣砌,通宽

【第32句】:55米,正墓室高于侧室,呈“凸”字形,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

1979年10月,张爱萍为邓萍撰写了墓志铭。

在邓萍墓西面处,有一座红军卫生员墓,群众称为红军坟。

坟四周以青砂石砌成墓裙,裙高

【第1句】:2米,上面封土,墓的最高处约3米,坟前竖立一块青石墓碑,碑座上石碑高

【第2句】:03米,宽0.83米,厚0.19米,正面阴刻“红军坟”三个红色大字,背面阴刻楷书《红军坟简介》。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后,一支红军部队的卫生员给当地群众治病去了,这时部队执行紧急任务离开了遵义。

在外为群众治病的一个卫生员未能跟上部队,后惨遭伪保长杀害。

群众怀着悲愤的心情,就地安葬了红军卫生员。

红军走后,群众又陷入苦海。

群众生病无钱医治,更加怀念红军卫生员。

有些生病群众到红军卫生员坟前悼念,因精神振奋,回家后感到病情好转,就认为是红军卫生员“显灵”。

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四面八方。

保长率爪牙多次去挖坟,群众一次又一次地把坟垒起来,而且一次比一次高大。

群众为了保护红军坟,就宣扬红军卫生员是“菩萨”。

反动派从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群众络绎不绝地到红军坟悼念和求药治病,寄托对红军卫生员的哀思,盼望红军早日归来。

解放后,人民政府把红军卫生员的遗骸由桑木垭迁葬小龙山。

从此群众就把小龙山称为红军山。

红军坟下边,塑立着一座高

【第4句】:5米以红军女卫生员正在给干人儿子喂药的铜像,铜像于1990年7月建成。

邓萍墓东边,是一座表现邓萍中弹倒在张爱萍身上的半身雕塑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邓萍烈士牺牲时的情景,塑像墓座上刻有简单的文字说明。

在邓萍墓的右后侧,2004年新建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牺牲的1338名烈士英名,由28块碑连成一体组成的红军英烈墙。

陵园西边的“青松堂”里,安放着几十位无名红军烈士的骨灰盒。

“青松堂”是1991年2月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为陵园题写的。

陵园内的“翠柏园”里陈列着邓萍、钟伟剑两位烈士的生平事迹。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批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红军烈士陵园是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和红岩革命纪念馆导游词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麓,系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总部、电台、监狱所在地。

二战后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歌乐山烈士墓、烈士纪念碑和展览馆于1954年修建,1984年改名。

系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总部、电台、监狱所在地。

二战后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1984年7月改称现名。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东西长约7公里,纵横约10公里。

在这个“特区”周围完全用碉堡、岗亭和铁丝封锁着,任何人也不能通行。

它名义上是以中美联合对日作间谍战、中美交换情报为幌子。

实际上,完全是一个训练法西斯刽子手的机构,对中国共产党员和搞日民主人士进行大量的搜捕和迫害。

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是关押和杀害革命志士的人间地狱。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被囚禁于此,著名共产党人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等均在这里惨遭杀害。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政权撤离大陆前夕,对囚禁在这里的300多位革命人士实行集体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大血案。

解放后,在这个“特区”内,办起了工厂、农场和学校,原平的白公馆、渣滓洞两个在监狱已开辟为展览馆,陈列了当年的实物、图片等。

如今,每年有上百万游人来此参观、凭吊烈士英灵。

  195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修建了烈士墓园和烈士纪念碑,占地698平方米。

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这里定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重庆中美合作所美蒋罪行展览馆成立,恢复了白公馆、渣滓洞的原貌,于1985年更名为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

1988年,这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增挂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馆牌。

  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1996年被中央六部委局授予“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1997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景点旅游提示  门票: 渣滓洞:5元\\\/人;白公馆:5元\\\/人;松林坡:5元\\\/人;梅园:2元\\\/人;陈列大厅(含半景画):5元\\\/人 到达方式:重庆市内乘坐2

【第15句】:2

【第17句】:2

【第21句】:2

【第27句】:2

【第65句】:801等路公交车均可到达。

开放时间:08:30到17:00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包括红岩村13号、曾家岩 50号、 桂园、《新华日报》旧址等。

它们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基地,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 革命斗争的中心。

因业绩卓著,故设馆加以纪念。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

作为中 共代表的周恩来,以及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叶剑英、王若飞、邓颖超等 同志也相继抵达,组成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

当时的南方 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都设在红岩村。

1945年,毛泽东同志从延安到重庆与 国民党进行谈判的43天内,也住在红岩村13号。

因此,当年的红岩村成了举世 瞩目的政治活动中心。

红岩村13号,为3层简易建筑,是由当时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必机 关工作人员动手改建的。

为适应在敌特包围中斗争的需要,设置奇特:右侧传 达室装置了脚踏电铃,以便在紧急时向内部发出通知;传达室门后掩蔽着一个 通向二楼的小门,大门开时,即掩了小门。

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和南方局的领 导人在此办公住宿的房间里陈列着许多革命文物。

曾家岩50号,是当时南方局在重庆市城内租用的办公处。

它是一幢3层楼 房,右侧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左侧有国民党警察局的派出所,这 幢楼挺立在中间。

楼的二层有两个房间分别作为周恩来、董必武同志的办公 室兼宿舍,底层和三层为南方局其他同志用。

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重庆 与国民党谈判期间,曾在底楼会议室接见过中外人士。

周恩来同志会见各界 人士和中外记者也常在这里。

桂园,是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期间市内办公、会客的地方。

它是 一座砖楼小院,位于曾家岩50号右侧200米处,原是国民党谈判代表之一张 治中先生的公馆,为了毛泽东同志的安全和方便而特意提供的。

楼下会客厅 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同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和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 要》(即《双十协定》)的地方,毛泽东曾在这里接见过各界民主人士和记 者。

在右边的餐厅里,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宴请各国驻华使节和中外各界人士。

二楼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办公、休息的地方。

现在这里陈列着他们在重庆期间 活动的照片,以及《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登载的有关毛泽东在重庆 活动的报道。

延安旅游景点导游词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延安东临黄河,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历史古迹方面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轩辕黄帝陵、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钟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延安黄河壶口瀑布、全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等。

  延安还是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如: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稼坪;中共中央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地。

  延安宝塔延安主要旅游景点:延安革命纪念馆 ·黄帝陵 ·延安枣园 ·壶口瀑布 ·宝塔山 ·杨家岭·轩辕庙 ·王家湾革命旧址·延安国家森林公园 ·王家坪 ·洛川民俗博物馆·杜公祠·瓦窑堡革命旧址 ·南泥湾革命旧址 ·延安新闻纪念馆 ·劳山森林公园 ·钟山石窟 ·延安大学 ·石宫寺石窟·富县塔 ·万凤塔·花木兰陵园 ·鲁艺旧址 ·延安南区合作社纪念馆 ·安塞县博物馆·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木华黎王墓 ·吴旗县明长城·清凉山 ·万花山 ·凤凰山·吴旗镇革命旧址 ·石泓寺石窟 ·秦直道 ·千佛寺石窟 ·保安革命旧址 ·刘志丹烈士陵园 ·谢子长烈士陵园

四.八”烈士纪念馆导游词

“四·八”烈士陵园坐落在,是为纪念在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遇难的爱国教育家黄齐生先生等9人而建造的陵园。

  解放后,1957年党中央决定重建“四·八”烈士陵园。

新建的陵园设在原八路军总部王家坪北侧,背枕清凉山,面对延河水。

陵园里有纪念堂、纪念塔、纪念亭、陈列室、陵墓台等建筑物。

建筑布局陵园占地

【第3句】:6万平方米,一座汉白玉纪念塔在墓园中间,塔高

【第19句】:46米,寓意1946年,塔身后部呈4层阶梯式,塔下有8级台阶,象征4月8日。

塔尖上有象征的镰刀斧头图案,塔顶最高一层四面嵌着四颗镏金五角星,代表中国人民的事业。

塔身正面嵌着手书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镏金大字。

正面塔座上雕砌着一只汉白玉花环。

塔座右侧勒记“四.八烈士遇难碑记”。

陵园最高处是烈士墓台,台分三层。

王若飞烈士墓居陵园中轴线顶端,处于陵园的核心地位。

然后依次为“四.八”遇难烈士和在牺牲的重要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如秦邦宪、、叶挺、张浩、邓发、黄齐生、杨松、、张寒晖等。

黄土有幸埋忠魂,“四.八”烈士陵园是最早的一座高规格的烈士陵寝地。

[1] 历史事件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的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乘飞“四·八”烈士陵园藏品机由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同机回延安的还有刚被党组织营救出狱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出席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回国的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及著名爱国教育家黄齐生先生等9人,因飞机失事,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

为了缅怀“四·八”遇难烈士,延安各界群众3万多人,在飞机场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毛泽东题写了“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和向“四·八被难烈士致哀”的悼词。

朱德、刘少奇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亲自执绋,送灵下葬,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飞机场旁边,为烈士建起了陵园。

七战七捷纪念碑导游词

各位嘉宾,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纪念碑。

纪念碑的设计者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齐康教授,他设计独到,别出心裁,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不用碑顶,没有碑帽,碑身成为一把直耸云霄的刺刀。

所以这块纪念碑被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一刺刀”。

纪念碑由主碑和碑墙两部分组成。

主碑呈利刃形,高27米,由墨绿色惠安石贴面,钨金般锃亮,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之势。

碑墙呈书卷状,用乳白色花岗岩贴面,寓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开了新的篇章。

碑墙上“纪念碑”9个阴镌镏金大字由原副委员长题写。

、江苏省委、省政府联撰的碑文共727个字,由著名书法家仲贞子先生用魏碑体收写。

碑前600平方米的开阔地用中空形水泥方块铺设,天鹅绒草皮植于其中,无数方块春绿秋黄,犹如从空中俯瞰苏中广阔田园的春华秋色。

这座闪亮的纪念碑,记载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1946年6月,全面发动了内战。

7月中旬,盘踞在南通的第一绥靖区司令,指挥五个师大举侵犯我苏中解放区。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率领部队从7月13日到8月17日短短的一个多月,连续在宣(家堡)泰(兴)、如(皋)南、海安、李堡、丁堰林梓、邵北、如(皋)黄(桥)打了七仗,仗仗皆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战七捷”。

这场战役,我军以3万兵力抵御了12万装备精良的反动军队,歼敌

【第5句】:3万,创造了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七战七捷纪念碑”高27米,碑文727个字,纪念碑落成仪式于1988年5月17日举行,这里面的数字“7”,是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领导机关的刻意安排:七战七捷击鼓开战之月和胜利收兵之日也都是“7”;以纪念碑为基准,向南七七四百九十米处的海安烈士陵园,安葬着粟裕将军的骨灰;向东770米处有一座21层的新世纪大厦;向西770处米有一座28层的建工大厦,两座大厦共七七四十九层。

有人说,这不是高楼,而是粟裕将军竖起的两个大拇指,一是赞誉当年苏中战役中支前民众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二是夸奖如今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为在苏中率先崛起而艰苦创业、开拓争先的海安人民。

还有人说,这些“7”以及“7”倍数的数字,是一种天意。

当然,这纯粹是巧合,民众的说法近乎牵强,甚至有点玄乎。

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不容置疑:“七战七捷”这座丰碑,连同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已经深深地印在海安人民的心中,并将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如今,苏中七战七捷的硝烟早已弥散,然而,目睹这把闪亮的“刺刀”,人们更加怀念那些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先烈们。

1995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七战七捷纪念碑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以巨型刺刀为特征的七战七捷这座旷世丰碑,不仅给苏中人民带来了荣耀,也给海安这座文明古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山西晋中名胜古迹的导游词300字

女士们、先生们:  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现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

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在平遥召开,会议首推平遥作为申报联合国“人类遗产”项目的第一个古城,晋中之窗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查后把平遥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从此,晋中之窗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利用行车间隙我把平遥城的历史沿革作个简要介绍。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有史以来,建置沿革屡经变迁。

晋中之窗称为古陶,是尧帝的封地;西周时名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平遥城的前身;北魏时改名为平遥县,并把县治迁到这里。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它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

现存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即1370年修建的。

明清以来经多次维修,使古城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子长石宫寺导游词500字

子长县总面积23

【第95句】:36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

【第1句】:16%,占延安地区总面积的7%。

钟山石窟,又名“普济院”、“普济寺”、“石宫寺”、“万佛岩”。

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336年—370年),其历史比中国的四大石窟还早,是中国最早、世界罕见的石窟群,其艺术价值可与西方美神维纳斯相媲美,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敦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保护区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窟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五部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现已挖掘出的石窟内石佛像数以万计,且都是连石雕刻,其手法细腻、形态生动、鬼斧神工,堪称国宝。

1980年以来,国家多次对钟山石窟进行整修,现已初步建成公园式子长县的古文化旅游风景区。

可以询问河南康辉旅行社的客服或者导游钟山石窟前有一石牌坊,通高8米,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其后为寺院山门,门楣上方刻“石宫寺”3字。

石窟前有木结构□廊。

钟山石窟共有6个洞窟,从右至左依次编号,4号窟为主窟,5号窟和6号窟尚有部分造像,其余各窟造像大都风化湮没。

4号窟有3个窟门,均高

【第3句】:5米,宽

【第2句】:6米。

中门楣上篆书“万佛岩”3字。

窟宽

【第16句】:4米,进深

【第9句】:5米,高

【第5句】:5米,平面呈长方形。

窟中央凿石坛,长11米,宽5米,高

【第1句】:4米,有8根石柱与窟顶相接。

坛上雕3尊佛像,前为胁侍,有佛弟子和供养菩萨。

窟四壁及柱壁上,满刻千佛、弟子、菩萨等。

前壁下方为16尊罗汉像,均高70厘米左右,或合目或沉思或微笑,神情各异。

左壁雕释迦涅□图。

钟山石窟造像,朴质写实,有个性,富于生活气息。

钟山石窟在金、元、明、清各代均曾修缮。

1983年国家拨专款进行维修保护。

现由子长县钟山石窟管理所负责保护管理。

[11]高柏山景点高柏山位于子长县李家岔镇石家湾,海拔1527米。

清道光《安定县志》载:高柏山,在县北八十里,即桥山,山有古柏,故名。

该山南北长而东西窄,南至石嘴村,北至曹家洼村,纵贯十余里,高峰耸立,山势巍峨,是大理河与淮宁河之源头交接处,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遗址,有趣的是该山还呈现出龙凤吉祥的自然景观。

1990年,子长县政府确定高柏山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北起曹家洼村,南至石嘴村,面积约50万平方米。

2009年9月以来,子长县先后投资350万元新修了10公里的上山道路,铺设了饮水工程,栽植了1000多亩松柏,免费向游人开放,吸引了不少旅客前往观光。

子长烈士纪念馆子长烈士纪念馆系全国烈士重点建筑物保护单位。

子长烈士纪念馆是194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所建,有烈士塔、雕像、墓、陈列室和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题词。

子长陵位于陕西省子长县瓦窑堡,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1897-1935)将军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纪念塔”在门内,有10多米高。

塔身呈方形,四面正中各镶十块青色碑石。

塔顶是虎殿式建筑,精巧秀美。

塔顶和塔身之间有几何图纹,洁净朴素。

塔后是宽敞的院子,院中有笔直的砖道。

砖道两侧是陈列室。

陈列室后边,松柏成林,百花放香,雅静肃穆。

再向后,有7米高的台子。

陵园的主要部分——纪念堂和灵墓,就建在高台上。

纪念堂碧瓦红柱,古色古香,内立4块碑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给谢子长烈士的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等。

谢子长墓在纪念堂后边。

灵堂高大,棺木上覆盖着红色棉被,灵堂挂有谢子长画像。

祝大家旅途愉快有一个好的旅游假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105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