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新田《孝文化公园》的导游词

长征第一渡的导游词

江西省的于都河并不算一条特别秀美或者壮阔的江河,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着不朽的声名——70多年前,红军万里长征在此渡过了第一条河,人称“长征第一渡”。

记载,1934年10月16日,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毕。

从17日开始,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

其中位于县城的三座分别被命名为“长征大桥”、“红军大桥”和“渡江大桥”。

为了缅怀先辈伟业,1996年在此兴建了占地16亩的纪念碑园。

该碑碑体为双帆造型,寓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碑座左边为陆定一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是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长征出发的真实写照

永州的历史文化故事100字

永州古称零陵,缘名于舜帝,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永州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游览365kUaIlE.cn胜地。

这里有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和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永州历史文化悠久,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舜帝陵、盘王殿、柳子庙、怀素园、浯溪碑林、瑶族祖居地千家峒、“女书”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永州是瑶族聚居地区,历史形成的“盘王节”、“耍春牛”、“敬鸟节”、“坐歌堂与送亲”等节庆活动,热闹非凡、引人入胜。

永州的地方文化古老多姿,瑶歌、对山歌、龙舞、狮舞和祁剧小调,地方气息浓郁。

  碑文化  永州的碑文化源远流长。

古代名人的诗文碑刻之多,价值之高就可称得上湖南之冠。

如浯溪三绝堂内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大唐中兴颂》;柳子庙享堂后壁上唐代韩愈作文、苏轼书丹、颂扬柳子德政的《荔子碑》,历史上二者皆称“三绝”,可以说是碑林中的旷世杰作,文物中的稀世瑰宝。

  碑文化是永州的特色,也是永州的骄傲。

全省14个地州市列入湖南省文物志的历代碑刻56块,永州就独占16块。

在永州21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单是摩崖石刻就有浯溪、朝阳岩、淡岩、月岩、阳华岩五处。

尤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浯溪摩崖碑林中,唐以来的摩崖石刻就有五百零五方,涉及书家三百余人,览括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

可以说进入浯溪,就如进入了一座古代书法艺术的殿堂,让你一饱眼福,流连忘返。

  舜文化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

《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嶷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

《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在九嶷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嶷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瑶族文化  瑶族是永州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

境内瑶族人口达四十余万,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明清时期,永州地区的江华、永明、道县、宁远、蓝山的许多山地成为瑶民的聚居地。

  地区瑶族的自称和他称,因居住地理环境和使用的语言以及服饰的不同,而称谓各异。

居住在江华、江永、蓝山、道县、双牌、东安、永州的一部分瑶族,自称“尤勉”;居住在宁远、新田、祁阳及金洞林场的瑶族,自称“勉”;还有居住在江华、蓝山少部分瑶族,自称“谷岗尤”;居住在永州、道县的少部分瑶族,又自称“标敏”;江华瑶族自治县还有部分瑶族,自称“炳多尤”、“爷贺尼”等。

还有居住在丛山峻岭者,人称“高山瑶”,又称“过山瑶”;居住在丘岗平地称“平地瑶”、“民瑶”、“土瑶”等。

居住在宁远“九嶷瑶”、“伍堡瑶”、“七都人”、“梧州瑶”等。

居住在宁远县的荒塘、桐木漯和新田县门楼下、祁阳县的晒北滩一带的瑶族妇女,头中衬有顶板称“顶板瑶”;居住在宁远县九嶷山和蓝山县紫良等地的瑶族妇女、头上无衬板称“平顶瑶”。

还有“宝寨瑶”、“龙榨瑶”、“广西瑶”等等。

  永州地区的瑶族均信奉盘瓠为祖先,总称为“盘瑶”或“盘古瑶”。

信丰哪个地方更好玩

推荐景区

【第1句】:大圣寺塔  大圣寺塔建于三国赤乌年(公元238年)。

【第66句】:45米,共十八层,建国初期,江西省文教厅即将此塔列为 信丰大圣寺塔(8张)省级保护文物, 1957年,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已批准为国家级文化遗产图:大圣寺塔,大圣寺塔夜景,信丰大圣寺塔。

该景区就在县城境内,问当地人都知道怎么去。

【第2句】:北江源   据《珠江水利简史》记载:“珠江支流北江源出江西信丰油山大茅坑,流经广东省南雄市及始兴县,至韶关与武水汇合,南流曲江、清远等地,流入珠江三角洲”。

大茅坑景区位于油山主峰东部,四周山峰高耸,佳木葱茏,清泉见底。

近几年广州,佛山,清远,肇庆,韶关等不少专家、学生和游客到北江源头探寻、考察,旅游。

【第3句】:玉带桥  因其弧形如玉带,故名。

玉带桥为当地富翁余风歧募资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又名“风歧桥”。

玉带桥为二墩三孔屋楼式拱桥,桥身成弧行,桥长

【第88句】:15米,是江南现存最长的弧形廊桥,它以结构独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粤。

留下了“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

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镇两山腰”的赞誉。

   信丰虎山玉带桥美食:信丰脐橙,罗卜干,银杏神茶,草菇,红

【第4句】:南山公园  原为南山寺和 信丰 人民医院旧址处 ,现已辟为南山公园。

南山寺——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

有悠久的历史,每年的大年初一人来人往,门票为5元。

信丰南山公园(18张)   集娱乐、游憩、晨练为一体,再现了南山寺悠久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园内有烈士陵园、儿童娱乐园、游戏室、射击娱乐场、水上运动馆、花卉盆景园和佛教景观南山寺,园内还将建成26个造型典雅、古色古香的廊亭以供游人休息、观赏。

描写长征第一渡的作文500字

江西省的于都河并不算一条特别秀美或者壮阔的江河,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着不朽的声名——70多年前,红军万里长征在此渡过了第一条河,人称“长征第一渡”.记载,1934年10月16日,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毕.从17日开始,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其中位于县城的三座分别被命名为“长征大桥”、“红军大桥”和“渡江大桥”.为了缅怀先辈伟业,1996年在此兴建了占地16亩的纪念碑园.该碑碑体为双帆造型,寓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碑座左边为陆定一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是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长征出发的真实写照

长征第一渡导游词作文350字

江西省的于都河并不算一条特别秀美或者壮阔的江河,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着不朽的声名——70多年前,红军万里长征在此渡过了第一条河,人称“长征第一渡”。

记载,1934年10月16日,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毕。

从17日开始,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

其中位于县城的三座分别被命名为“长征大桥”、“红军大桥”和“渡江大桥”。

为了缅怀先辈伟业,1996年在此兴建了占地16亩的纪念碑园。

该碑碑体为双帆造型,寓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碑座左边为陆定一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是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长征出发的真实写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105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