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中心小学导游词
喀什老城区的导游词
新疆喀什市老城区犹如置身新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的生动画卷。
喀什老城区位于喀什市中心, 面积为
【第4句】:25平方公里,约有居民
【第12句】:68万人。
老城区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曲径通幽,民 居大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不少传统民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 迷宫式城市街区。
2009年,喀什市对老城区进行集中改造,投入
【第8句】:39亿元,对喀什老城景区9722户维吾尔族传统民居进行加固改造;2014年喀什市投入了
【第1句】:5亿元提升喀什老城景区景观质量、老城景区的市场辐射力,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管理和运营水平;2014年11月,喀什老城高分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组织的申报5A级旅游景区景观资源评审。
2022年7月20日,国家旅游局向喀什老城景区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我喜欢走进清华作文
范文,自己修改关于九江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一、九江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九江旅游资源丰富,景点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文化底蕴厚重,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近年来,九江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战略部署,坚持旅游业与“两区互动、强工兴城”协同发展,以项目建设和资源整合为着力点,旅游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2009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15
【第25句】:9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
【第15句】:95亿元,占全市GDP的
【第13句】:9%、第三产业的
【第38句】:87%,成为九江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今年尽管受特大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九江旅游产业仍保持稳步增长。
1-9月接待旅游总人数150
【第6句】: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
【第11句】: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第22句】:29%、
【第23句】:31%。
综合九江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1句】:坚持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九江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一道,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九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
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先后出台了九江市实施江西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规划纲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并将旅游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考评体系。
景区开发稳步推进,全市现有开放的景区景点130多处,形成了以庐山为龙头,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名寺于一体的赣北旅游体系。
【第2句】:突出项目带动,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后劲。
项目是把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的载体。
为了引进更多更好的旅游项目,九江市不断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围绕鄱阳湖、庐山、庐山西海,建立了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库。
先后赴北京、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和有实力的旅游集团公司进行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中信集团投资120亿元人民币开发建设庐山西海风景区项目、庐山新城建设项目、庐山南北山园门建设项目以及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园项目等重大旅游项目。
目前全市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旅游商贸项目共有43个,投资总额已达1
【第59句】:8亿元,今年以来已完成投资
【第29句】:1亿元。
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九江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发展后劲将进一步增强。
【第3句】:重视宣传促销,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设立了旅游专项基金,用于旅游发展的保护开发和市场营销。
通过投放主流媒体广告,举办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庐山西海尚水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书画家、摄影家现场采风,组织参加旅游交易会等手段和载体,加大了旅游景点的包装和市场促销力度,进一步提升了九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稳定原有客源的基础上,加强了区域联动营销,主动对接武广客运专线,对接武汉、重庆等地长江游船业务,洽谈北京、青岛、大连、港澳台等地的专列或包机旅游业务,重点拓展了日本和韩国等境外客源市场和台湾市场。
【第4句】:完善配套功能,旅游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九江旅游业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全市拥有旅游宾馆1000余家,其中星级酒店83家,农家星级饭店22家,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旅行社83家,导游4200余人;旅游车队5个,旅游汽车近500辆;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
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旅游商品展销中心,一批专营九江土特产的旅游购物销售网点相继开业。
开通了上海至九江的长江中下游旅游航线,为做亮九江水上旅游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建设了集旅游交通集散、信息咨询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通过开展优秀导游评比、行业培训和旅游市场整治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了行业管理,有效地净化了旅游发展环境。
二、需引起重视的几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九江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各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但与黄山、张家界等周边地区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九江旅游业发展仍显不足,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称。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1句】:体制机制不顺。
一是管理体制亟待理顺。
庐山 “一山五治”、柘林湖“一湖三治”的管理体制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规划难落实,形象难塑造,宣传难统一,管理难到位,已成为制约九江甚至江西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关键问题。
二是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滞后。
现有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能力弱,利用国内外资本特别是依靠资本市场融资严重不足,没有支撑旅游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是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创新。
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整体素质与整个产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旅游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第2句】:产业化水平不高。
一是旅游经济结构比较单一。
门票经济特点明显,购物和娱乐两个环节薄弱,缺乏有本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商品,高品味、高档次的旅游娱乐项目不多,难以吸引游客进行二次消费。
二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高等级公路沿线标识标牌和景区景点的中英文标示牌等标准化建设不规范。
有的县游客服务中心功能不全,景点之间专线班车少,缺乏有效方式将散客组织起来,输送到旅游景点。
城区环境秩序与旅游休闲城市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县域范围内特色旅游休闲场所较少。
【第3句】:资源整合提升不够。
一是规划的龙头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各市县、各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和交通、商贸等部门的规划与全市旅游发展规划衔接不紧。
二是线路整合和深度开发进展缓慢。
各景区低层次重复建设、景点相互隔离等现象较为突出。
目前已开发的景区普遍 “低、小、散”,档次不高。
庐山山上山下资源整合不够,庐山的品牌效应对周边影响不明显,导致游客普遍认为到了牯岭就到了庐山,到了庐山就到了九江,别的地方没什么可看。
三是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到位。
现有景区多以观光为主,产品类同,九江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第4句】:发展氛围不够浓厚。
一是合力兴旅有待加强。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有的认为发展旅游是旅游部门的事,与己关系不大;有的认为旅游投入大,见效慢,特别是对财政的直接贡献小,不如抓工业来得快;有的对省、市出台的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
如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对我省旅游整体形象进行公益性宣传不够,一些部门在水电、天然气、有线电视和旅游项目用地等方面优惠政策不落实。
二是旅游软环境有待改善。
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执法队伍不健全,导游素质偏低,致使欺客宰客、不正当竞争、不规范经营、服务质量差等一些扰乱市场秩序,影响旅游健康发展的行为得不到有效治理。
三、推进九江旅游业加速发展的几点建议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战略决策,吹响了我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号角,目前各市旅游呈现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态势。
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九江必须按照“全面融合、整体推进、文化导向、高端引领”的理念,创新体制,加强合作,整合资源,打响“庐山牌”,尽快将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1句】:加强规划引导,整合各项旅游资源。
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抓紧编制九江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并在各相关产业规划中体现旅游功能,把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中。
要强化规划执行机制,各地批建旅游项目必须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切实提高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水平。
要形成九江“大旅游”的理念,以庐山为主线,以全市其它景区景点及环城市旅游经济带为配套,整体推动其发展。
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着力开发鄱阳湖生态文化旅游,大力开发建设庐山国际生态旅游区、鄱阳湖国家重点生态旅游区和云居山-柘林湖旅游区、吴城候鸟观赏区等独具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
重点保护和开发好鄱阳湖候鸟、湿地等生态旅游自然景观,借鄱阳湖的国际知名度,形成九江生态旅游的新品牌。
大力发展农家乐、山庄、农庄等大众休闲旅游产品。
组织开展旅游商品研发、包装设计等评选活动。
建设好旅游购物街区(中心)和旅游购物点,加大对庐山云雾茶、九江茶饼等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企业的扶持引导力度。
【第2句】:尽快理顺庐山管理体制,建立大庐山旅游发展新格局。
由于其历史文化地位,庐山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对全省旅游业有很强的品牌导向和辐射作用。
打好庐山牌,不仅对庐山、九江市本身至关重要,对于带动全省的旅游业也意义重大。
但由于体制不顺等原因,近年来庐山旅游与黄山、张家界等地的差距越来越大。
2009年,黄山、张家界分别接待游客2000万、1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7亿、100亿元,而庐山接待游客为4
【第45句】:68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第36句】:7亿。
庐山体制问题争论已久,关键是各行政区划的利益之争。
建议省委、省政府把理顺庐山的管理体制作为解决影响江西旅游的突出问题重点加以研究。
在目前行政区划调整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应跳出行政区划之争,切实打破旅游资源地域、行政、所有制的界限,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格局,实现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
按照“统一规划、统筹运作、属地管理、利益共享”的原则,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将庐山山体及周边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组建综合性、专业化的旅游集团公司。
由公司负责对资源保护、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实行统一运作,逐步形成一个品牌统一、利益兼顾、经营有效、管理到位的全新体制和机制。
【第3句】: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要加快旅游企业改组改制,组建实力雄厚、有控制力和扩张力的旅游集团公司,并以此为平台,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集中度,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旅游企业群,尽快培植一批经营理念新、充满活力的旅游市场主体。
加大旅游产业向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开放的力度,努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财团、旅游管理公司和旅行社,参与旅游产业的综合开发,促进旅游企业经营方式与国际接轨,壮大其实力。
认真落实并完善旅游企业扶持政策,对国家、省关于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见及其以往制定的各项旅游扶持政策要落实到位。
要建立旅游企业奖励资金,形成“奖优汰劣”机制,促进旅游企业做优做强。
要通过多方配合解决旅游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困难,以企业上档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大企业培育推动大产业发展,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
【第4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提升九江旅游整体形象。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名山、名江、名湖、名城、名寺”是九江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文化资源。
但目前九江仅仅停留于观光旅游层面,大多数历史文化资源还未做深度开发,“名人”在旅游中的效应不突出。
要努力将文化元素和文化体验加载到旅游产品中去,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充分发掘九江、庐山名人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坚持有题必作、小题大作、大题炒作、无题创作,精心打造源远流长的山水文化、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神秘深奥的宗教文化、厚重深远的商业文化、催人奋进的红色革命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提升九江旅游的品位。
建议从四个方面打响文化品牌:一是展示庐山、柘林湖水的灵性,弘扬山水文化;二是依托陶渊明、黄庭坚、江万里以及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历史名人,弘扬名人文化;三是以史料为基础,弘扬历史文化和战争文化。
重点是以点将台为背景的“三国文化”,以浔阳楼为依托的“水浒文化”,以明朝鄱阳湖之战为背景的明史文化,以湘军与太平军九江安庆决战为背景的战争文化,以万家岭战役为背景的抗战文化等。
四是利用山水资源,发展体育文化。
【第5句】:强化整体宣传促销,建立多元化旅游客源市场。
旅游经济就是知名度经济,旅游营销就是城市推销。
要继续采取各种手段和载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按照“巩固省内市场,拓展周边省外市场、开发国际市场”的思路,以“抓住客源,扩大市场份额”为切入点,对九江旅游整体形象进行精心提炼、策划、包装。
要树立营销一体化的观念,在统一主题品牌的前提下,强化整体对外宣传。
要改进宣传促销手段,利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开通中、英、日、韩等主要客源国语言的九江旅游网页,建立网上宣传销售系统。
要加强与市外、省外旅游机构、企业进行联系,加强对旅游线路的策划和包装,推进旅游区域合作。
要充分发挥各旅行社的积极性和对外联系渠道,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大力推进长途旅游和入境旅游。
要充分发挥友好城市作用,利用友好城市的媒体、旅游商务机构,大力宣传九江整体形象,加强友好城市之间的文化、旅游贸易合作。
【第6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摒弃门户之见、地域观念,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对照任务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努力营造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
省内各级主流媒体要把全省旅游整体形象和主打旅游产品的宣传作为本职工作和公益性任务来完成,要辟出专门栏目、安排专门时段进行宣传。
交通部门要加快推进公共交通和通往各主要景区的交通网络建设,完善旅游路牌和指引标识,开通公交客运线路,方便散客出行。
供水、供电、供气和有线电视管理部门要切实将对旅游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要加大旅游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在旅游从业行业广泛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坚持依法治旅,切实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执法和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行为。
以建设旅游休闲中心城市、文化旅游胜地为载体,九江要在城市规划、城市风貌、城市生态、城市环境、城市管理等方面创特色、上水平、树品牌,尤其要紧紧围绕旅游六要素,加强旅游服务配套建设,强化旅游集散功能,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提升九江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求亚运开幕式作文 450字左右
亚运,曾经在多少广州人心中燃烧过希望,在多少广州人的手中传递了梦想。
因为这个梦想,有火热的情感、有奔涌的热血、有苦甜的汗水。
每一个路标都刻下关于梦想的预言;因为这个梦想,用微笑迎接闪电,用坦然面对狂风,心底里不息的永远是那一炬炽热的火炬,激昂的火焰。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11届亚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也是自亚运会诞生以来第一次由中国承办。
在这届亚运会上,中国不但收获了竞技体育的骄人成绩,国人更以对举办亚运会的热情支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风采。
2010年11月12日在中国广州又迎来了在中国举办的第二次亚运会,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仿佛是一台气势恢弘的史诗般杰作,一开始的千人击缶气势磅薄;接着的飞天翱翔五环激荡。
中国画写意淋漓尽致;传统武术博大精深。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通过艺术与科技的手法一一展示。
时间不长的一个多小时文艺节目将晚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现场观众欢呼声如浪潮般此起彼伏,相机的闪光灯如同银河群星般闪耀。
当各国运动员入场后通过独特的方式将亚运圣火点燃,开幕式更是到了一个仿佛疯狂的高潮,那一刻,体育馆沸腾了,广州沸腾了,全中国沸腾了。
说句实话,这次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是我见过有史以来亚运会最精彩的一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憾力。
它向全世界表达了一种理念,向全世界表达了一种承诺“人文亚运,绿色亚运,科技亚运。
”在10年这样一个国际国内形势如此困难的时刻,我们不仅如期举办了开幕式,而且还如此的成功。
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强大的,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了。
我深为自已是中华一分子而兴奋和自豪。
中国加油
带孩子去大同市博物馆参观,有去过的朋友介绍一下吗
您好 您所谓的大同市博物馆是指位于魏都大道与清远街交叉口 红旗广场对面的那个吧
那个应该叫大同市城建展览馆吧 位于华林新天地的东边 乘坐公交15路28路 等大同三中下车即可 参观需要带上本人有效证件 例如身份证或者学生证之类的证件到售票处用证件领票 也就是说是免费参观 但需要有效证件 进馆后左边是1号馆 主要展览一些远古文明 右边是2号展馆 展览大同市的历史变迁 辽金魏朝时期的大同辉煌历史 再到2楼左边是大同的现在发展变化 右边展厅是大同的未来规划 详细记载了大同历经多次规划 最终定立了以御河为中轴发展新城的城市规划新目标 并于2030年得以完全展现给世人 再来到三楼展厅 是一个钢化玻璃为地板的房间 在地板下方有一个大同市未来规划的样子的沙盘 有灯光烘托出来 会非常壮观 还可以在脚下找到自己的“家”的所在 可惜我去看的时候没有开灯 整个展馆还是值得一看的 里边气势恢弘 运气好的话可以碰到导游带团讲解 对了您要是去的话 一定要在下午
【第4句】:30之前 5点闭馆 其实4点半就已经清场了 整个展馆全部参观下来大概需要1-2小时时间 鉴于您是带孩子去 时间可能稍微短一点 最后祝您参观愉快
合肥导游词
安徽省导游考试导游词篇一:安徽导游考试面试导游词一、黄山各位游客,你们好
非常欢迎你们来到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山.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色的意思,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
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
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
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
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俗话说得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那么黄山为什么可以凌驾于五岳之上呢
黄山风景区是全国唯一拥有世界遗产,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两顶世界级桂冠的景区。
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
这里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
其中莲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顶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
【第29句】:5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始信峰(1683米),是黄山的朋友,哪怕登上这四座奇峰中的一个,也算不虚此行了。
再来说说云海吧。
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
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
描写松江广富林遗址公园 作文
寻找文化之根——访广富林遗址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们终于可以停下脚步,注视属于松江的根。
——题记 树因有根才显得郁郁葱葱,显得枝繁叶茂;花因有根才熬过风霜雨雪,熬过花落花开;草因有根才冲破层层黑暗,冲破岩石大地。
我们生存的这一片松江古城底下,同样也埋藏了深深的根,那就是广富林遗址。
它跨过世纪,穿越秋冬,安静地沉思于华夏大地的一角。
初春的日子,我与同学乘车前往松江新城的广富林,我怀着几缕新奇和神秘的渴望走进这充满文化积淀的遗址。
一边和同学在其中漫步,一边听导游娓娓地介绍广富林。
广富林原称黄甫林、广福林古代属于华亭谷范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古发现并已证实:这是一处历史大跨越的圣土,几千年以来,广富林地区一直没有断过人烟,先民们在今天的广富林地段繁衍生息,以捕捞鱼虾、种地耕田为生存方式。
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先民们因洪涝迁移到松江佘山以南的区域作为最终的栖息之地,于是这处田园水乡就成了他们的生长之地。
这一文化遗存的发现超越了零星分布在该地区的其他文化,是十分稀有的文化瑰宝,成为松江的骄傲
想知道广富林遗址的发现历程吗
让我来告诉你吧—— 1958年,当地农民开掘河道时,发现了大批古代遗物。
1961年9月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探明遗址为2层。
上层面积10000平方米,出土大量陶片、陶纺轮、陶饼、带纹饰、硬陶和带釉陶等,系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遗存。
下层面积7000平方米,有灰坑1个,墓葬2座。
通过考古和挖掘,初步证实了广富林地区是一处相当有价值的考古宝地,为诊断松江悠久的历史奠定了基础。
1999至2005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勘探和小规模的发掘,首次发现了一类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遗存,推测出广富林是松江最老最早的古城镇轮廓。
2008年,随着这一带的规划建设,广富林遗址开始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场发掘面积5000余平方米,开探方196个,为上海目前规模最大的田野考古现场。
从遗址发掘出大量极具考古价值的遗存,其中东周时期的青铜鼎残器是上海考古工作首次发现,填补了环太湖地区新时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谱的空白,为研究环太湖地区提供出新的材料。
无意中目光瞥向手表,发现时间已然过半。
我和同学们来到晚明着名的文学家、诗人,陈子龙墓,它于1987年9月,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1300余平方米。
松柏环绕,郁郁葱葱;碑亭墓室,庄严肃穆。
入口处辟有3米宽甬道,石牌坊作墓门,高6。
7米,牌坊正中由着名书法家李一氓书“明陈子龙墓”。
过牌坊甬道,缓步三级,为小平台,北侧新建3。
3米高、2。
7米阔的碑墙,嵌有着名书法家、学者顾廷龙先生撰书的《陈子龙事略》石四方,陈子龙画象石一方,古朴端庄。
过小平台,再步四级,为墓前大平台。
墓室为三穴砖砌券顶,坐东向西。
面对这历史名人的墓碑,我内心不禁感慨万千。
不仅有对广富林文化的赞叹,更饱含了对陈子龙烈士的钦佩
不知不觉中,和同学游览的时间所剩不多。
我与同学向北走向在一座座小院,领略到各种式样的装饰品不同的风貌。
再往前走是延伸公园的新建石桥,大多是复古的环龙桥,石桥大多是圆拱形,上面铺就石板,重塑了当年古镇的风貌。
宽敞的路面上还有一座座横跨的过路楼,烘托出广富林的意蕴与不凡。
这些跨楼造地很是奇伟,似有廊桥楼的特色,却又有了一份自然的超越;似有竹门楼的婉约,却又多了一丝刚毅……是的广富林作为松江的一个区域,创造了松江历史最悠久的神话。
是什么让胡杨“活了三百年不倒,死了三百年不朽”
是什么让黄山上的松“飞檐走壁”
是根,是在地下伸开无数手臂趴着泥土的根;是用细微的管道努力允吸着露水的根。
松江之根,我们的根。
华夏存根,根扎华夏儿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3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