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新城魏晋壁画墓导游词

谁有甘肃景点的日语导游词 (主要有:敦煌莫高窟,魏晋壁画墓,鸣沙山月牙泉,崆峒山) 非常感谢

とんこう‐せっくつ

【敦煌石窟】敦煌郊外、鸣沙山の山腹にある石窟寺院。

4~14世纪に造営され、约490窟が现存する。

贵重な壁画や仏像・古文书・古写本などが出土、云岗(うんこう)・竜门の両石窟とともに中国の代表的仏教石窟。

1987年、世界遗产(文化遗产)に登録された。

千仏洞。

莫高窟(まっこうくつ・ばっこうくつ   月牙泉は、敦煌市中心部の南5キロのところに位置し、三日月形をしており、四方を鸣沙山に囲まれている。

写一篇关于一个旅游景点的作文,可用导游解说词,怎么写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

  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

它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

这座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建造的。

那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该在陕西建一座新的博物馆的指示。

后来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

【第1句】:44亿人民币,建成了这座艺术殿堂。

这座博物馆的设计是由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担任的。

建筑的外观为仿唐风格,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了一个辉煌时代的风貌。

布局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结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

并创造出一种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可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

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基本陈列,也就是常设陈列。

为陕西古代史。

系统的展现了陕西自蓝田猿人至鸦片战争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周、秦、汉、唐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和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序言大厅。

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三副巨型照片: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既有古代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孕育、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这两幅照片的背后,陈列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皇帝陵墓的巨照,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中华文明的开端。

这些用照片构成的无言之序,通过宽广浑厚的场面,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绵延久远,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人文传统精神。

大家现在看到厅中央的这尊巨狮,它原来位于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顺陵前。

我们可看到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堪称“东方第一狮”。

中国古代狮子及石狮的艺术是从阿富汗传入的。

因此,这座石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陕西古代史的第一个段落是史前史,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这一时期的每一段落都有重大发现,文化高峰迭起年、并首尾相连,在全国突出地位。

首先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的头像。

她是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是一位年纪约30多岁的女性。

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是迄今所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

在距今约20万年左右人类就已经发展到了智人阶段。

陕西地区的大荔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距今约8000年左右,人类就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老官台文化是陕西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新旧石器时代区别主要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学会了制造陶器;二已经定居并有了原始农业;三是出现了磨制石器。

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

这类文化遗存由于是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因此得名。

又因为在这类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所以叫“彩陶文化”。

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繁荣阶段。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

人类就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

龙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文化。

这类文化由于是在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的龙山镇,因此得名。

又因为发现了大量的灰陶,因此龙山文化也被称为“灰陶文化”或“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传说时代,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军事民主制时期”。

黄帝就是这个时期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每年清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到黄帝陵寻根问祖,认同中华文化,爱国之情在这里升华,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黄帝之后,人类历史上又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领袖,他们是尧、舜、禹。

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

于此,中国便进入了奴隶制王朝的统治时期。

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河南,陕西境内主要是周族的发生、发展与兴盛。

周族实际上经历了周民族、周方国、西周王朝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文物叫做“鼎”,它是奴隶制王朝鼎盛时期西周的一个青铜器。

青铜是指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

而鼎呢,它本来是一种炊具,即煮肉的锅,后来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也逐渐成为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

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

以后就把取得天下叫做“定鼎”。

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曾遣使询问周朝九鼎的大小轻重,以后“问鼎”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权的代名词。

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孰人敢来问鼎”等都与这件文物有关。

鼎,一般可分为圆顶和方顶。

圆顶一般为鼓腹,双耳,三足,整个造型给人以稳定、威武的感觉。

所以,人们用狮胸虎足来形容它。

而成语中的“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则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造型特征。

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研究青铜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

青铜器上的纹饰可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纹和几何纹。

总的特点是神秘怪诞,很难看懂。

这是因为作器者本意是为了用它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

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他构思成功。

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的西周青铜器达3000余件。

就一个有限的地理范围而言实属罕见。

  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族入侵,使西周走向灭亡。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但周王朝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

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国的战争持续了200多年。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扫六合而荡天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和度量衡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货币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通行货币——秦半两。

上面的这些货币就是统一前六国的货币。

货币的不统一大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于是,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便应运而生。

古人讲“天园地方”,并且是天包地,所以秦半两就意味着“圆以象天,方以则地”。

这种精神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一直保持到清末。

古书上也因此把钱称为“孔方兄”。

秦半两的制作很科学,中间有小孔,可用绳子穿起来便于携带;外围为圆形,则不易产生磨损。

中国古代有三大货币,除秦代的货币秦半两外,还有汉代的五铢钱和唐代的通宝钱。

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暴君,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

随后四年的“楚汉相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汉王朝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它的各项发展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形成。

中国懂得方块字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被称为“汉字”。

汉王朝成了当时世界最强盛的一个国家。

所以,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把“汉”作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代称。

现在请大家看这副“丝绸之路”示意图。

它中国最古老的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一条贸易通道。

它为东西文化交流、通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沟通欧亚大陆的这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开通的。

张骞是我们陕西城固人,他于公元前138年应政府招募出使西域。

经历了十年时间和种种磨难,熟悉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民情。

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

因此史书上把张骞的这次出使、也称为“凿空”。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

“丝绸之路”开通后,商队往来不断,经济贸易十分活跃。

促进了农业和科学技术交流,为中西文化开创了新纪元。

由于这条路最先主要过往做丝绸生意的商人,所以把这条通道也称为“丝绸之路”。

通过这条道路,我国的丝绸不断输出。

在当时的罗马,中国的丝绸与黄金等价。

因此,丝绸又被称为“软黄金”。

从此,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了、黄瓜、蚕豆、核桃、芝麻、菠菜、黑米、猕猴桃等物产传入我国。

我国的种茶、凿井、冶炼等生产技术也传入西域。

“丝绸之路”就好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亚欧大陆,也使世界上出现了两颗明珠。

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东有长安,西有罗马”之说。

  汉王朝不仅有发达的经济贸易活动,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

1965年,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兵马俑。

这座汉墓属于汉高祖刘邦长陵的陪葬墓。

据同出的“银镂玉衣”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汉初名将周勃或其子周亚夫。

在杨家湾出土的俑群中,有骑兵俑583件,各种人俑1965件。

这些汉兵马俑大的身高

【第48句】:5厘米,小的身高

【第44句】:5厘米。

大多数做武士打扮,个别做跳舞、奏乐、指挥等姿势。

拿这批汉兵马俑与秦兵马俑相比较,秦俑虎背熊腰,是赳赳武士的形象,时刻准备着出发去打仗。

汉俑仅有秦俑的三分之一大,但灵气十足,愉悦欢畅。

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时国富民强、和平安定和人民的悠然自乐。

在秦俑里,我们从外形看不出有指挥官,但在汉俑里则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军阵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秦兵马俑以步兵为前锋,战车为突击力量,骑兵甚少。

而汉兵马俑中骑兵所占的比例却大的多。

汉王朝也正是凭借着这支强大的骑兵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匈奴。

这也是世界历史上农业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战胜游牧民族。

  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国力大大削弱。

汉初“天子不能俱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意思是说,在汉朝初年马匹很少,以至于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为皇帝拉辇。

而一般将相的车辆只能用牛羊拉了。

但是汉王朝励精图治,养马业得到了高度发展,使汉代骑兵的马源充足,所以汉代骑兵业得到了发展。

杨家湾的汉三千彩绘兵马俑就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汉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从公元220年北魏建立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统一结束,历时369年。

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和陕西历史上依次伟大的大融合时期。

公元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建立了隋朝。

隋炀帝杨广也是历史上以为有名的暴君。

公元618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唐朝。

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历史文化的黄金时代,现代的海外华人自称“唐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反映了唐代对后世子孙产生的影响。

  在唐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安定,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各种娱乐活动。

打马球便是其中的娱乐项目之一。

现在就请大家看这幅《打马球图》。

这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

马球,也叫波罗球,球似拳头大小,朱红色,皮革制成,是由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传入我国的。

这幅图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唐代马球运动的精彩场面。

画面上有骑马人物二十多个,他们足蹬黑靴,身穿窄袖长袍。

前五个手拉缰绳,右手持月芽形球杖,有的驱马抡球,有的反身击球,姿态矫健,得心应手。

其它骑手也姿态各异。

场面生动,围绕着滚动的小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画家巧妙的抓住了马球运动的瞬间场面,使比赛的紧张气氛溢于画外  在唐朝的时候,上至宫延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爱打马球。

尤其是许多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甚至成为马球健将。

据史料记载:唐中宗景龙年间,吐蕃派使者迎接金城公主,提出要与汉人比赛马球,经中宗同意后,双方展开365kUaIlE.cn较量。

第一回合以汉人失败而告终。

这时一旁观看的临淄王,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率领球队进行比赛。

终于以精湛的球技转败为胜,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

唐代的皇宫禁苑大多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代以后,马球队运动就开始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开始逐渐衰败。

近几年来,在西安东郊也开展过。

这幅画的表现技法相当讲究,极富真实感和立体感。

可见这幅马球图达到的不止是惟妙惟肖的境界,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大唐时期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社会情况,再现了大唐雄风。

  唐王朝的外交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

画面上的前面几个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三个人是外国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使臣。

经考证,三人中第一个是印度人,第二个是朝鲜人,第三个是突厥人。

这幅画形象的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

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

大家请注意看,在这幅画面的下角有一位个子比较矮的唐代朝廷官员,这就反映了唐代对人才是非常渴求的。

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长得个高或个矮,都会被重用。

反映了唐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会风貌。

  隋唐两代都把长安作为其都城。

隋时称为大兴城,唐时称为长安城。

规模宏大的都城长安可以说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明亮窗口。

透过它,可以窥见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各个方面。

隋大兴城是少数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主持营建的。

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葺完善起来的。

从这幅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气势宏伟,整齐划一。

全城共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大部分。

城内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十一条纵向的大街和十四条横向的大街,把整个长安城划分为108个小区域,称为坊。

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所写:“百千家似为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这种布局对以后各个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规划都城时所效仿。

唐长安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宏大。

它总面积为

【第84句】: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百万。

其面积是汉代长安城的

【第2句】:4倍,东罗马首都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的6倍,明代长安城的

【第9句】:3倍。

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都城。

城中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宽155米,而横贯皇城自承天门至长乐门之间的横街竟宽达440米,这也是中外所有都城中绝无仅有的。

中华民族成长壮大到了唐代,充满了开拓进取精神。

因此对长安城的修筑不仅仅只着眼于实用功能的需要,还有着积极的精神追求。

唐王朝也正是以其宏大的气魄和泱泱大国的气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吸引了各个国家的人们来到长安。

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人数约5万人。

同时长安吸收融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璀灿、当时世界文化最高峰的唐文化。

I$ X Zz51  唐代的手工业也是非常发达,唐三彩便是其中之一。

它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期。

唐三彩并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因在唐代风行一时而得名。

唐三彩是用黄、绿、赭。

  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铀陶器。

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冶炼等工艺后,捏制成形,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

经过1000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色釉料,再入窑中烧至900度后完成。

西安是唐三彩的故乡。

在西安附近的唐墓中出土了不少唐三彩器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三彩首先是一种冥器,慢慢地才发展成为一种日用品和工艺品。

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

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或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的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

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经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漫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班驳淋漓,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

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

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色不在多”。

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名的古代工艺品。

  公元960年,宋代赵匡胤皇袍加身定都开封。

元、明、清分别建都南京和北京。

陕西从此失去了京都地位,但仍然是封建王朝控制西北、西南的军事重镇。

又由于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形成一种巨大的惯性,所以这一时期陕西的经济文化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水准和发展势头。

在嘉峪关市旅游局和酒泉市旅游局能否买到甘肃导游考试的相关书籍

导游证考试大多是在九月份报名,可以在当地旅游局报吧,不过十一月要来兰州考试,报名费250。

考试用书一般在报名的时候就可以在报名处买到,100多元钱吧,有《导游基础》《导游法规》《导游业务》《甘肃导游词》,前年有一本《考试指南》上面有好多练习题和真题,背会80%笔试就没问题哈,不过去年没有了~~力荐大龙池去找一下《考试指南》,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旅游局会开设相关辅导班,有钱可以去上~~反正作用不大。

  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在兰州雁滩的专科学校,早上考,因此周围的小旅馆就比较火爆,漫天要价,一般单间一晚上20才算正常,记得哦,不要被宰了~~笔试内容,考试指南上全有,就再不说了。

  说说面试。

面试在兰州饭店,一个长长的走廊,走廊的每个标准间里面摆设一张桌子,两个面试官,所有面试官是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老师,甘肃旅游局的行政人员,各地县的旅游局长,少数甘肃联合大学的老师。

在进走廊之前,你会在众多信封中抽取一个,里面有你面试要说的两个景点(总共25个景点),一般是一个大景点,比如莫高窟等著名的,一个小景点,比如魏晋壁画墓等较小的,任选其一,通常我们都选大的,比较好说哈。

然后会让你再说一个自己准备的最好的景点,各5分钟左右吧,然后再问一个导游业务的问题。

一般各地县的旅游局长都热衷让你来段才艺表演什么的,还得象征的表演下~~面试在笔试接下来的一周,会安排一天固定的时间段,面试官们基本一周都在我们不专业的导游词中度过,所以怎样让他们眼前一亮是最难的问题。

  考完试以后一个月吧,就能在甘肃导游政务网上查到自己的成绩了,如果过了,可以到报名的旅游局领导游资格证,注意哦,是导游资格证,要挂靠到一个旅行社,才能换成是IC形式的导游证,正式称为导游去赚钱~~  呃,本人今年刚拿到导游资格证,所以大概就知道这么多啦~~

想要一些有关中国名俗的知识问答,简单点的最好~谢谢~

1什么是民俗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达室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第2句】:民俗的四大特性; A、社会性和集体性 B、类型性和模式性 C、稳定性和变异性 D、传承性和播布性 这四者之间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3句】:民俗的范围; 包括: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

【第4句】:导游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应持的正确态度: 应持尊重其“保护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态度,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第5句】:识记中国民族的名称: 汉族 其他55个民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第6句】:中国民族的人口结构及少数民族的含义: 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汇总资料,截至1990年7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人口为1***68万余人,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

因为他们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小,所以称为少数民族。

人数最多,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珞巴族。

【第7句】:中国大陆人口超过千万和不足一万的民族: 人中超过千万的民族:汉族、壮族; 人口在一万以下的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等7个民族。

【第8句】: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特点: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

汉族多聚居在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少数民族多住在人口稀疏的边疆地区,但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都有一定数量原汉族居民,从而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分布地区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这种居住格局决定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特别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领带的密切关系。

【第9句】:中国民族的语言: 除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

【第10句】:中国民族的文字: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

A、非拼间文字:

【第1句】:汉字;

【第2句】:音节文字(彝文) B、拼音文字:

【第1句】: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

【第2句】:阿拉伯字母体系(如老维文、老哈萨克文)

【第3句】:回鹘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

【第4句】:朝鲜文字字母体系;

【第5句】:拉丁文字字母体系;

【第6句】: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

【第11句】:汉族的族源: 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是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

【第12句】:汉族简史: 其先民经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为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

汉代以后,周边的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

汉族逐渐地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称。

汉族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形成的统一的、稳定的民族,又经秦汉以来2000余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发展成为摇篮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众多人口的民族

【第13句】:汉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语言系属: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

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语言简称汉族,属汉藏语系。

【第14句】: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A、春节:于阴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其主要节日活动有:操办年货、伏、做新衣、掸尘、祭灶、祭祖、吃团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等;节日期间人们还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吃饺子、吃元宵、舞狮、扭秧歌、玩花灯等; B、清明节:于阴历三月间,即阳历四月五日前后;主要节日活动有:主要有扫墓、插柳、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C、端午节:于阴历五月初五;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挂钟馗像、挂香袋、饮雄黄酒、插菖蒲、采药等活动; D、中秋节:于阴历八月十五;主要有祭月、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及舞龙灯等活动;

【第15句】: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和主要经济生活方式: A、满族: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尤以辽宁最多; B、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从事畜牧业; C、维吾尔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居民;以绿洲灌溉农业。

D、回族:全国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要聚居区; E、朝鲜族: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吉林省占60以上;以垦荒为业,培植高寒水稻; F、壮族:90以上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4个地区60多个县、市;主要从事农业; G、苗族:黔东南和湘江鄂渝黔的交界地带有较大的聚居区,以贵州的黔西南、黔南、黔东南等自治州最集中;以农业为主; H、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通什市; J、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牧业为主,也人事农业; K、彝族:主要分布于川、滇、黔、桂四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主要副业; L、白族:80聚居在支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M、纳西族:主要聚承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以及滇 川间的泸沽湖畔; N、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以种植水稻为主,有比较完整的耕作体系

【第16句】: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语言系属、宗教信仰、特殊文化及工艺品: A、满族:阿尔泰语系;先信萨满教,后还信佛教; B、蒙古族:阿尔泰语系;信奉藏传佛教;能歌善舞,喜摔跤、爱赛马; C、维吾尔族:阿尔泰语系;信奉伊斯兰教;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又名十二部大套曲,是古代维吾尔族人民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长期在民间流传; D、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E、朝鲜族:语系未定;歌舞蜚声全国,酷爱体育,注意卫生,讲究礼貌,尊老爱幼; F、壮族:汉藏语系;崇拜祖先信仰多神;花山原始崖壁画;铜鼓,素有“铜鼓之乡”的誉称;壮歌、壮锦; G、土家族:汉藏语系:迷信鬼神、崇拜土王、想念兆头;摆手舞、土家锦并称土家族人民的艺术之花; H、黎族:汉藏语系;崇拜祖先,崇拜自然; I、藏族:汉藏语系;信仰藏传佛教,少数人信仰苯教;藏医药、天文、历算、戏曲、文学、歌舞、“唐卡”、“热贡艺术”等。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 J、彝族:汉藏语系;多神崇拜,祭司称毕摩; K、白族:汉藏语系;信仰佛教,奉祀本主;大理古城、石钟山石窟; L、纳西族:汉藏语系;普遍信仰东巴民俗风情的网站 满有意思的 教;东巴文及哥巴文,东巴教、东巴经、东巴文学艺术,丽江古城(即大研镇)、《创世纪》等史诗,丽江古乐和丽江壁画等; M、傣族:汉藏语系;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傣族历法、文献和民间文化艺术;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

写一篇关于一个旅游景点的作文,可用导游解说词,怎么写

不知道你需要哪里的作文,我这里一份关的解说词,供

嘉峪关 嘉峪关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 天下雄关嘉峪关而得名。

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 “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市域南靠祁连山,北倚马鬃山,东接酒泉盆地,西为平坦的戈壁,地处走廊西段最窄处。

嘉峪关市总面积 1298 平方公里,有人口 10 万。

嘉峪关旅游资源以嘉峪关关城、魏晋壁画墓、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黑山岩画等最为著名。

嘉峪关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段,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起点。

她南依祁连山,北望马鬃山,长城连接两山,使嘉峪关雄居东西咽喉要道,成为天下雄关。

嘉峪关周围古迹众多,名胜林立,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城楼、悬壁长城、七一冰川、魏晋墓等驰名中外,加之当地的夜光杯、大板瓜子、驼绒等土特工艺产品,使嘉峪关又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

嘉峪关通讯发达,交通便利,国际直拨电话通往海外主要国家;民航飞机每天有 1-3 个航班,可直达乌鲁木齐、敦煌、西安、兰州等地。

  地处河西咽喉之地,南有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马鬃山地势十分险要,自古被誉为河西第一隘口,是历代封建王朝戍边设防的重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及东西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

嘉峪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整个建筑由内城、外城、城墙等部分组成“城内有城”,它作为内地与西域、中原与大漠之间纷争与融合的见证,悲壮而辉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304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