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山庄导游词
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关于“陶潜山庄”的解说词,十万火急
天籁和鸣,青天下有鸽哨掠过,黑夜正欲隐去,破晓的晨光慢慢唤醒沉睡的心灵,远处的幽谷中升起一片清柔的雾霭,桃源清溪笼罩在一层柔和的乳白的薄纱中了。
晨雾把一切渲染得朦胧而迷幻,恍惚中我好像驾着一叶扁舟,划向桃源深处。
望着河两岸稀稀疏疏的稻田,稻田尽头三三两两的村落,两三个勤劳的农人互道一声一天初相见时的问候,有一搭没一搭的唠两句家常。
揽舟上岸,索性捡起一把闲置着的锄头,嗅着泥土的芳香,和农人们一起开荒 ,种田,拔除的颗颗杂草,刨开的一锹锹泥土,彷佛把纯朴的思想满满的写在宅前屋后的桃树、李树、榆树、柳树的每一片叶子上。
不觉夕阳徐徐西下,一天的劳作下来,汗水一次又一次的湿透了,体力上感受到了一种未尝经验过的疲劳,心却感觉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轻松
介绍陶公祠的导游词五十字以内
陶公祠:又名靖节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距县城26公里的东流镇的鳖石山上,它是为纪念东晋大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建立的始建于宋代初期。
晋时东流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曾住东流种菊,并作《劝农》、《九月闲居》等诗篇,故东流又雅称“菊邑”,流经东流的长江谓“菊江”。
后人们慕陶公高风亮节,建祠祀之。
陶公祠玲珑秀丽,四周松菊掩映,柳枝婆娑。
陶渊明,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
江西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秋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余日,逢退督邮来县,&127;须束带揖见,陶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来,折腰向乡里小儿
”乃自解印绶而去,回到故里,隐居田园,读书种菊。
东晋时今东流地域属彭泽县,相传陶渊明辞官后,为避州、郡官吏的纠缠,曾乘舟下东流,隐居种菊。
因此,东流留下了不少关于陶渊明种菊的传说。
并传下“菊圃”。
陈/子《花镜》中说:“昔陶渊明种菊于东流县治,后因而县亦名菊。
”
如果把陶渊明的田园作为一个景点,你作为导游如何给游客解说
春夏秋冬四阕词: 春 傍花随柳,雕轮骢马,紫陌践香尘。
巧啭黄鹂,翻飞粉蝶,风景醉人魂。
笙歌劝饮垂杨下,娇鸟唤游春。
狼藉杯盘,玉山颓倒,归去日西沉。
夏 彩鸳戏水,黄莺织柳,庭树尽浓阴。
水阁榴丹,回廊桐碧,风过觉微熏。
方床石枕清无暑,碧筒劝频斟。
瓜李冰凉,芰荷香满,坐待月华生。
秋 寒蛩泣露,银蟾吐月,万户捣衣声。
桂蕊飘香,菊英初绽,新酿醉花阴。
金风簌簌惊黄叶,天际雁声频。
玉烛泪流,金炉香烬,侧耳听残砧。
冬 玉梅才放,瑶花乱舞,朝野庆升平。
炭炽红炉,歌扬白雪,红粉侑金樽。
楼台似玉轻寒透,痛饮已微醺。
脍鲤炮羔,浅斟低唱,莫负好青春。
四季即景诗: 春景第一 梅花径里雪痕香,苦教春回试众芳。
弱草不经笼雨露,柔枝岂惯历烟霜。
溪山似尽羞文绮,莺燕如歌和转簧。
九十光阴时荏苒,风林绕出玉林行。
夏景第二 赤帝炎威事不将,荷风荡漾过来香。
几头消昼嫌窗小,户下看书倦日长。
竹影倚帘桐影静,松声入阁柳声凉。
浓阴蝉调增人恨,拟抱水壶向北堂。
秋景第三 长天秋水雁鸿声,桂子飘香月渐明。
金菊篱前争艳色,芙蓉江上斗新清。
夜凉如许西风紧,朝气寻常白露生。
砧杵慢闻更漏静,愁人悲听野蛩鸣。
冬景第四 霜景寥寥胜事无,小轩闲坐向红炉。
一阳初动纹添线,双鹤曾言预朔呼。
现在江山参冷暖,时来松柏耐荣枯。
玉楼寂寞三冬景,每听春堂羯鼓奴。
四时回文诗: 花朵几枝柔傍砌,柳丝千缕细摇风。
霞明半岭西斜日,月上孤村一树松。
(春) 凉回翠簟冰人冷,齿心清泉夏月寒。
香篆袅风清缕缕,纸窗明月白团团。
(夏) 芦雪覆汀秋水白,柳风凋树晚山苍。
孤帏客梦惊空馆,独雁征书寄远乡。
(秋) 天冻雨寒朝闭户,雪飞风冷夜关城。
鲜红炭火围炉暖,浅碧茶瓯注茗清。
(冬) 四时回文诗: 芳树吐花红过雨,入帘飞絮白惊风。
黄添晓色青舒柳,粉落晴香雪覆松。
(春) 瓜浮瓮水凉消暑,藕叠盘冰翠嚼寒。
斜石近阶穿笋密,小池舒叶出荷园。
(夏) 残石绚红霜叶出,薄烟寒树晚林苍。
鸾书寄恨羞封泪,蝶梦惊愁怕念乡。
(秋) 风卷雪蓬寒罢钓,月辉霜析冷敲城。
浓香酒泛霞杯满,淡影梅横纸帐清。
(冬) 词云: 我爱春,春意好,山嘴吐清烟,墙头带芳草,黄鹂骂杏花,惹得游蜂恼,海棠憔悴牡丹愁,只恐韶光容易老。
我爱夏,夏日长,玉碾棋声碎,罗纨扇景凉,南风卖奇货,一路菱荷香,蝉在绿荫深处噪,也应回首顾螳螂, 我爱秋,秋色朗,篱菊想陶潜,征鸿唤苏武,黄叶落在阶,因风乱飘舞,双双紫燕数归期,旧巢留待明年补。
我爱冬,冬日闲,烹茶消雪水,曳杖看冰山,戍妇征衣曲,将军夜度关,若遇渔翁堪入留,笠蓑披带冻云还。
。
。
。
。
。
。
狮子林真趣亭中的对联浩劫空踪,畸人独远; 园居日涉,来者可追。
是什么意思
简析此额为乾隆皇帝所书。
乾隆下江南游狮子林时,见园中假山重叠,峰回路转,树木疏密有致,一泓碧水,几曲小桥,秀丽俊雅,兴之所致,挥笔写下“真趣”二字。
宋王禹俩诗云“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
”谓忘却计较或巧诈之心,自由恬淡与世无争,陶然忘机,就能悟得山林之真趣。
与造园主旨合拍。
《吴门百咏。
狮子林》诗云“御题‘真趣’状元家,两度宸游驻翠华。
狮石千年仍突兀,五松无处觅槎卡牙。
”说的就是此事。
按乾隆曹六游狮子林乾隆二十二年,首次带着倪云林的图,展卷对照游览,有‘‘假山似真山”、“疑其藏深谷”诗句。
五年后,又游狮子林,见园内“一树一峰入画意,几弯几曲远尘心”,赐匾“画禅寺”。
1765年,乾隆三游狮子林,见石峰俯仰多姿,石洞剔透空灵, 环境幽雅静穆,写下《游狮子林即景杂叹》七绝三首与七律一首,并赐此“真趣”匾。
真趣亭楹联 浩劫空踪,畸人独远 园居日涉,来者可追 译意经过长时间的劫难留下空虚之踪影,性情奇特的人独自离远了;居住在园里每天散步自成乐趣,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
作者款署“润生先生有道重修真趣亭,命撰楹帖,即希是正,狮林自咸丰庚申劫后六十余年,今始修复。
此真趣亭联采司空《诗品》、靖节《归来辞》。
”落款“著雍执徐岁九秋云庵吴荫培集,分诠之纪往迹慰后人也。
是岁嘉平月朔,平江遗民荫培又识”。
吴荫培,晚清探花。
简析联语出句集自唐司空图《诗品》,描写出一种峭洁清远、遗世独立、忘怀一切的艺术意境。
浩劫过后,留下一片空幻的世界,畸人独远,独远就是独往。
所谓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也,即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通过直觉而达到同一的人,庄子认为他们是不同流俗、不问不知、不求仁义、不分善恶,保持了自己自然本性的人,也就是《淮南子·庄子略要>中说的“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下,细万物而独往者”。
司空图生活在大唐王朝日趋没落的动荡时代,他通过幻想、追求、捕捉、欣赏“畸人”这种虚幻的美,即具有哲理意味的超功利的人生境界的美,旨在抚慰自己哀伤的心灵。
联语对句化用陶潜《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句意,描写的是东晋陶潜所追求并陶醉其中的一种闲适的生活乐趣。
他对以往的官场生活作了痛苦的反思,而对日常平凡的农居生活充满了质朴的眷恋之情,日涉庭院,赏景观物成为自己生活、兴趣的组成部分,从中真正获得了心灵的安适和享受。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原是楚狂接舆劝谕孔子的话,表现出楚狂的一种飘飘然超越世间的神情。
司空图倾心于“冲淡”、“含蓄”的艺术风格,故对陶潜诗文表现的超然世外、平淡冲和的心情意绪大加礼赞。
集联作者掌握了两人艺术内涵上的一致性,全联表现的都是这种心境和意绪,神趣韵味天然浑成,如出一手,堪称佳联妙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2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