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陶瓷的导游词

宜兴陶瓷博物馆风景区导游词

宜兴陶瓷博物馆  被誉为陶瓷艺术殿堂的宜兴陶瓷博物馆坐落在丁蜀镇。

陶瓷博物馆,分10个展区展出。

集紫砂陶、均陶、青瓷陶、精陶、彩釉陶、园林建筑陶等精品万余件,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宜兴陶瓷博物馆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三千多平方米。

馆舍依山而筑,气势宏伟,集陈列、研究、展览、旅游、购物、制作和陶艺学术交流于一体,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和唯一的地方性陶瓷博物馆。

  馆内藏品系统反映了宜兴陶瓷发展历史的演进轨迹,各类极具学术和历史价值的陶瓷制品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馆内常年陈列着8000余件陶瓷产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收藏价值,系统反映了宜兴陶瓷的灿烂文化和发展轨迹。

  全馆内设有紫砂研究所、古陶瓷研究所和十多个陶艺工作室。

并有古陶、名人名作、紫砂陶、精陶、均陶、青瓷、美彩陶、艺术陶瓷、世界陶瓷和国内陶艺等十六个展厅,每个展厅都向游客展现着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牌坊  在古陶馆,分时期以资料为主陈列了宜兴区域内出土的汉代印纹硬陶、两晋青瓷、宋代紫砂、明清堆花等古代陶艺珍品,展现了宜兴制陶先民的聪明才智。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清代的紫砂“黑衣回纹瓶”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珍藏着制陶艺人稀世佳作的名人名作馆,里面的艺术品件件都是巧夺天工,各有风采。

是宜兴陶艺精品、名品的集中体现。

其他的紫砂、精陶、均陶、青瓷、美陶展厅全是陶瓷艺术的海洋,那质朴的紫砂、端庄的均陶、典雅的青瓷、绚丽的精陶、别致的美陶,可谓是百花齐放、群芳争艳,别一番陶艺的景象。

  宜兴陶瓷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性陶瓷博物馆,前身是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陈列室和宜兴陶瓷陈列馆,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

馆区20000多平方米,展馆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国规模和影响较大的陶瓷博物馆,并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藏品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反映,从新石器时期中期至今的7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陶瓷是宜兴引以为豪的生命赞歌,无数的能工巧匠孕育了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汉代的陶器、两晋的青瓷、宋明的均陶和明清的紫砂,以及当代的彩釉陶、美术陶、精陶等品种,展示了宜兴的风采和凸现了陶都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以来,它始终是宜兴对外宣传的“窗口”和走向世界的“名片”。

  多年来,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积极发挥了展示、传播保护、研究的功能,多次承办了国内外的大型活动,接待了无数的国内外重要来宾。

作为宜兴重要的文化载体,目前是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的四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中必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详情:   古陶馆  陶器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据考证,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宜兴的先民们就从事农业耕作和制作陶器,宜兴是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境内山峦起伏,河渠纵横,富有陶瓷原料资源,具有发展陶瓷生产的良好条件。

至汉代(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时已成为江南的制陶中心,烧造釉陶、灰陶和红陶;两晋时期(265—420年)青瓷生产颇具规模,成为青瓷主要产地之一,窑址达十六处;宋代(960一1279年)宜兴陶瓷的生产区域集中在以丁山、蜀山、汤渡(今丁蜀镇)为中心的太湖西岸;至明清(1368一1911年)生产规模扩大,“家家捶泥声、户户制陶忙”。

数千年的制陶史从末中断.生产技艺日益精湛,享誉海内外。

  宜兴素以“陶都”著称于世,是我国目前主要的陶瓷产区之一。

这里陈列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陶瓷均为境内发现和出二卜,反映了宜兴富有人文特征的陶文化衍尘的轨迹,从中我们领略到其卓越的制作意匠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并得到知识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精陶馆  宜兴精陶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发展的陶瓷新品种,兼有陶和瓷的特点,堪称陶中精品。

  精陶制品呈色稳定,和谐悦目,具有较好的耐冷热激变性能和较高的抗冲击强度。

精陶产品以成套餐具、茶具、咖啡具为主,还有盘、瓶、文具等陈设实用工艺品。

其中的精炻器产品更具特色,造型简练,装饰明快,材质优异而畅销国际市场。

精品馆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部灿烂的物质文明史,而宜兴陶瓷的发展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七千多年的制陶史是辉煌的陶文化发展史,尤其从明清时期开始,紫砂陶器的盛起与均釉陶器的成熟,大批文人的参与和具有文化特征的产品使宜兴以独特风貌蕴育了它陶都的地位。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在制造生活用品时不仅仅满足了实用,同时本能地追求起造型的平衡、色彩和装饰的美观,追求悦目的并具文化气息的感官效果,开始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陶器的特征令人感到质朴和温馨,更符合心理的接受。

紫砂器古朴端庄的造型,书法、绘画、金石的揉合,以及均釉陶器的深沉大度和雍容高雅的造型和堆花装饰,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他宜兴陶瓷品种,是这种形式的延续和升华.  陈列在这里的不同门类、不同品种的珍品,是宜兴陶瓷文化的缩影和见证,历史的沉淀和当代的名匠名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的画卷,让我们来领略先人的智慧、大师的风采、名人的佳作和瞻望宜兴陶瓷的未来。

均陶馆  宜兴均陶,即均釉陶器,又称“宜均”。

宋代(960一1279年)就以独特的制作工艺、端庄的造型和富有特色釉色著称于世。

史上记载的名窑有明嘉靖、万年间欧子明的“欧窑”和清乾隆、嘉庆年间葛明祥、葛源祥的“葛窑”。

均陶之美,首在釉色,有蓝均、红均、铜均、白均数十种,以蓝均最为珍贵。

  堆花工艺西晋时(265—316年)已有出现,唐宋时期(618一1279年)极盛,明清时期(1368一1911年)融入均秈陶器,相得益彰,创造了宜兴特有的陶瓷工艺品。

均釉堆花陶器主要以园林庭院实用陶器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间工艺特色。

美彩陶馆  宜兴美彩陶即宜兴美术陶瓷和彩釉细陶,属陈设艺术陶瓷,是在汲取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陶瓷艺术新葩。

以雕塑、花瓶、灯具、壁画和其他实用工艺品为主,釉色丰富,装饰绚丽典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功能。

青瓷馆  宜兴青瓷生产始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l世纪一前771年),到两晋(265—420年)时期,烧造技术已相当纯熟,隋唐时(58l一907年)品种较多,产量较大,工艺曰精。

  宜兴青瓷质地细润,釉色晶莹,青中泛蓝,如冰似玉,宛若碧峰翠色,犹如一湖青水;其造型典雅秀逸,装饰端庄雅韵。

具有传统特色和极富时代创新的各种产品反映了宜兴青瓷突出的成就。

紫砂馆  宜兴紫砂陶器始于宋代(960—1279年)中期,紫砂壶的大量出现则始于明代中期(1488—1620年),除壶以外,主要品种还有岔、瓶、文具、雕塑等。

  紫砂属无釉陶器,质地细腻、含铁量高,可塑性好,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胎体物理性能与其他陶器也有所不同,具有适当的透气性,且冷热骤变不易炸裂,用其制作的壶泡茶,可以使茶的纯香得到最佳的发挥。

  紫砂壶的兴起是缘于文人阶层,逐渐赋予它文人艺术品的性质,它讲究造型和实用功能,装饰镌以书画或以象尘塑器,且留有作者印款。

是宜兴特有的陶器工艺品。

青花瓷导游词怎么写

【第1句】:大好中国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

【第2句】:师傅的三心二意:(X:大家知道师傅的特长是什么吗

客人可能会说:“开车”

X:不是,师傅的特长是三心二意

)三心:1,开车小心 2,对待客人耐心 3,服务热心二意:1,开起车来一心一意, 为各位美女帅哥服务全心全意

【第3句】:跟着导游走,吃喝啥都有。

问啥啥都会,走着还不累

欢送语:之一:各位游客朋友: 我们的旅程到这就基本上就结束了,小张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

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字吧。

第一字是缘分的缘,我们能够相识就是缘,人们常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可以说我们是百年修得同车行。

这次旅程也是百年修来的缘分啊,现在我们就要分开了,缘份却未尽。

第二字就是财源的源,也希望各位朋友在以后的日子,财源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第三个是原谅的原,在这次几天的旅程中,小张有什么做的不到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多多原谅,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以后的工作能做得更好。

最后是圆满的圆,朋友们,我们的旅程到这就圆满地结束了。

预祝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好、家庭好、身体好、心情好、今天好、明天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来点掌声好不好

谢谢大家

之二: 各位朋友,咱们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段快乐的时光里,咱们游览了山清水秀的XXX景区,参观了雄伟壮观的XXX景区.大家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我的服务能够给大家留下一丝美好的回忆.张学友有首歌,叫做祝福

景德镇导游词

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瓷都——景德镇游。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与安徽交界,东南西三面与上饶接壤,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全境大小峰峦密布,地势周高中低,形似盆状。

景德镇河川纵横交错,北部有源于安徽祁门县的昌江,南部有发源于德兴市的乐安河。

现辖1县1市2区,总面积5256平方千米,总人口1

【第56句】:52万......

河源景点导游词

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写

【第1句】:位置

【第2句】:称号

【第3句】:由来nbsp;nbsp;nbsp;再一个就是多加一些自己的话就是导游词了

河源市博物馆: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12月31日。

1988年6月,河源撤县建市,该馆划归源城区管辖,1993年1月由市政府接管后,改称现名。

全馆占地面积

【第1句】:8万平方米(含龟峰塔保护范围

【第1句】:4万平方米)。

新馆舍建于1986年10月,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现有馆藏文物706件,多为原河源县境内出土和征集的文物,以客家地区民俗特色的文物居多,类别以陶瓷、木刻、刺绣为主。

馆内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龟峰塔(南宋)及其附属文物“金花庙”,属地方性历史博物馆。

基本陈列为《河源市历史文物陈列》、《河源市恐龙化石陈列》、《河源市菊石化石陈列》、《阮啸仙烈士图片展览》。

全年开放以上陈列和龟峰塔金花庙。

馆内四季常绿,有“情侣树”、“百子榕”、“雕塑恐龙”等奇树异景。

nbsp;nbsp;nbsp;特别是1996年3月以来,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在市区频频出土,河源成为世界上目前出土恐龙蛋化石最多、品种最丰富,有“蛋”有“龙”,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

现已被确认为“南国恐龙之乡”。

nbsp;nbsp;nbsp;河源市博物馆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先进集体单位”,1996年确定为“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成为市区文化、旅游的主要景点。

nbsp;nbsp;河源是世界上少数既拥有恐龙蛋化石,又拥有恐龙骨骼化石的地区之一。

《河源市出土恐龙蛋化石展览》展出的化石标本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确认:河源发现的恐龙化石是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小型肉食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

河源市自1996年3月发现第一颗恐龙蛋化石,现又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打破了“有蛋无龙、有龙无蛋”的常规。

这不仅为晚白垩纪恐龙的分布、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也为河源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

恐龙蛋化石nbsp;nbsp;nbsp;从1996年3月河源市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并颁布《关于保护恐龙蛋化石的通知》以来,河源市连小学生都知道自己脚下的土地里有“宝”。

二、三年时间,河源市郊区2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有人找到118窝1073枚恐龙蛋化石。

两年前就有专家预言,河源有可能会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河源市博物馆馆长黄东为此几年来多次做恐龙骨化石梦。

1999nbsp;年7月23日中午,黄东终于梦想成真:市民林德和报告在市郊5公里远的一个黄沙村发现几块骨化石。

黄东赶到现场,举手一锄就很幸运地挖出一条轰动性“新闻”。

nbsp;恐龙骨骼化石nbsp;nbsp;nbsp;市民林德如的一个偶然发现,圆了河源人同时拥有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的美梦。

1999年7月23日中午,市民林德如在源城区东埔高塘黄沙村黄泥山中发现几块散落的骨骼化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接报后,迅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

nbsp;nbsp;nbsp;8月15日,化石标本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恐龙化石研究专家董枝明先生鉴定确认:河源这次发现的恐龙化石是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小型肉食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

nbsp;nbsp;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专家董枝明说,从已出土的化石标本分析,它属于兽脚类恐龙,个体较小,大约有两三米长。

这类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距今大约7000万年。

它用两条腿走路,食肉,身体很轻,很灵活。

但现在还不能断定它是不是这类恐龙中的新种,这要到整个化石全部发掘完毕后才能确定。

龟鳖类动物化石nbsp;nbsp;nbsp;继恐龙骨骼化石的惊人发现之后,河源古脊椎动物再添新族。

1999年9月4日,河源市发现龟鳖类动物化石。

这是白垩纪晚期的龟鳖类动物化石。

它可能是一只陆相龟,是与已发现的恐龙同期生活的古脊椎动物,距今约7000多万年。

发现此类化石,为白垩纪晚期动物分布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直接丰富了河源的旅游资源。

nbsp;菊石化石群落nbsp;nbsp;nbsp;这个神奇的菊石化石遗址,在河源市双江增坑被发掘出来。

专家称,这个菊石化石群落,个体直径一般达1-10厘米,其菊石之大,堪称我国之最。

nbsp;nbsp;菊石是古老海生无脊椎动物,在6500万年前与恐龙一起灭绝。

河源双江增坑的菊石大约生活在距今1-85-1nbsp;-90亿年间的下侏罗纪,它有着一个美丽的外壳,游弋于岭南浅海海域,与乌贼、鹦鹉螺相似,用触手猎捕海生动物。

nbsp;河源万绿湖:万绿湖-----华南最大的生态旅游名胜,因四季皆绿,处处皆绿而得名。

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蓄水量约1

【第39句】:1亿m3,里面有360多

奥林匹克公园的导游词怎么写,没导游带过,写不好啊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上海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希望这是一次愉快、轻松的旅途。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豫园,豫园坐落于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是明朝时期的私人花园,建于1559年,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与设计风格。

如今,它已经成为到上海观光的国内外游客常去的游览胜地。

园内有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

豫园于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

园侧亦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附近有多家著名食店,包括以小笼包著名的南翔馒头店、绿波廊及上海老饭店。

豫园 是上海市区内惟一的明式园林,是江南五大园林之首,兼有芥子纳须弥、小中见大的明清古典园林风格,它以虚实相映、大小对比、高下对称、疏密有致等建筑手法而著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级4a景点。

豫园是明代时任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建造的,潘允端为了让父亲潘恩安享晚年,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在上海老城厢建园,历时28年,始成豫园,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豫,在古汉语中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愉悦老亲的意思。

散布于豫园的许多砖雕、石雕、泥塑、木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致。

《神仙图》、《八仙过海》、《广寒宫》、《郭子仪上寿图》、《梅妻鹤子》、《上京赶考》、《连中三元》等极具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101贝考导游证考试。

豫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建园时即和书画结缘。

明代著名书画家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贞、莫是龙等就曾在豫园赋诗题额、挥毫作画。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高邕、杨逸、钱慧安、吴昌硕、王一亭等在得月楼发起组织的“豫园书画善会”成了海上画派的滥觞。

经过多年积累,豫园现珍藏书画、家具、陶瓷等珍贵文物数千件。

1999年在豫园建园44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欣然应邀为这座江南名胜题词“海上名园”。

用黄山石勒刻的题词石矗立于豫园大门内,成为豫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园成为城隍庙西园以后,一直免费开放,东园于每月朔望之日也对外开放。

豫园是城内游览和举办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

豫园举办各类花展历史悠久,还有重阳节登高望远活动、元宵节灯会等游艺活动,平时常举办奇石、书画展和茶道活动等。

这些传统民间活动在日军占领上海后基本上停办。

1979年以后,花展、灯会、书画展等活动相继恢复。

故宫导游词

各位朋友,先自我介绍一下……。

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

故宫又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座北朝南,开有四条门。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各位请看

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

这里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就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这里可以拍下远处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个影,过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和殿。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

后来,该叫皇极殿。

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

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

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

大家请看

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

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好啦

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适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各位,故宫整个院落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

“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

“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

现在,我介绍一下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寝”。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

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

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

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

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大家可以在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宫中路的讲解到此结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2611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