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陶瓷博物馆导游词

宜兴陶瓷博物馆风景区导游词

宜兴陶瓷博物馆  被誉为陶瓷艺术殿堂的宜兴陶瓷博物馆坐落在丁蜀镇。

陶瓷博物馆,分10个展区展出。

集紫砂陶、均陶、青瓷陶、精陶、彩釉陶、园林建筑陶等精品万余件,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宜兴陶瓷博物馆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三千多平方米。

馆舍依山而筑,气势宏伟,集陈列、研究、展览、旅游、购物、制作和陶艺学术交流于一体,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和唯一的地方性陶瓷博物馆。

  馆内藏品系统反映了宜兴陶瓷发展历史的演进轨迹,各类极具学术和历史价值的陶瓷制品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馆内常年陈列着8000余件陶瓷产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收藏价值,系统反映了宜兴陶瓷的灿烂文化和发展轨迹。

  全馆内设有紫砂研究所、古陶瓷研究所和十多个陶艺工作室。

并有古陶、名人名作、紫砂陶、精陶、均陶、青瓷、美彩陶、艺术陶瓷、世界陶瓷和国内陶艺等十六个展厅,每个展厅都向游客展现着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牌坊  在古陶馆,分时期以资料为主陈列了宜兴区域内出土的汉代印纹硬陶、两晋青瓷、宋代紫砂、明清堆花等古代陶艺珍品,展现了宜兴制陶先民的聪明才智。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清代的紫砂“黑衣回纹瓶”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珍藏着制陶艺人稀世佳作的名人名作馆,里面的艺术品件件都是巧夺天工,各有风采。

是宜兴陶艺精品、名品的集中体现。

其他的紫砂、精陶、均陶、青瓷、美陶展厅全是陶瓷艺术的海洋,那质朴的紫砂、端庄的均陶、典雅的青瓷、绚丽的精陶、别致的美陶,可谓是百花齐放、群芳争艳,别一番陶艺的景象。

  宜兴陶瓷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性陶瓷博物馆,前身是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陈列室和宜兴陶瓷陈列馆,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

馆区20000多平方米,展馆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国规模和影响较大的陶瓷博物馆,并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藏品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反映,从新石器时期中期至今的7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陶瓷是宜兴引以为豪的生命赞歌,无数的能工巧匠孕育了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汉代的陶器、两晋的青瓷、宋明的均陶和明清的紫砂,以及当代的彩釉陶、美术陶、精陶等品种,展示了宜兴的风采和凸现了陶都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以来,它始终是宜兴对外宣传的“窗口”和走向世界的“名片”。

  多年来,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积极发挥了展示、传播保护、研究的功能,多次承办了国内外的大型活动,接待了无数的国内外重要来宾。

作为宜兴重要的文化载体,目前是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的四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中必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详情:   古陶馆  陶器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据考证,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宜兴的先民们就从事农业耕作和制作陶器,宜兴是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境内山峦起伏,河渠纵横,富有陶瓷原料资源,具有发展陶瓷生产的良好条件。

至汉代(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时已成为江南的制陶中心,烧造釉陶、灰陶和红陶;两晋时期(265—420年)青瓷生产颇具规模,成为青瓷主要产地之一,窑址达十六处;宋代(960一1279年)宜兴陶瓷的生产区域集中在以丁山、蜀山、汤渡(今丁蜀镇)为中心的太湖西岸;至明清(1368一1911年)生产规模扩大,“家家捶泥声、户户制陶忙”。

数千年的制陶史从末中断.生产技艺日益精湛,享誉海内外。

  宜兴素以“陶都”著称于世,是我国目前主要的陶瓷产区之一。

这里陈列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陶瓷均为境内发现和出二卜,反映了宜兴富有人文特征的陶文化衍尘的轨迹,从中我们领略到其卓越的制作意匠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并得到知识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精陶馆  宜兴精陶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发展的陶瓷新品种,兼有陶和瓷的特点,堪称陶中精品。

  精陶制品呈色稳定,和谐悦目,具有较好的耐冷热激变性能和较高的抗冲击强度。

精陶产品以成套餐具、茶具、咖啡具为主,还有盘、瓶、文具等陈设实用工艺品。

其中的精炻器产品更具特色,造型简练,装饰明快,材质优异而畅销国际市场。

精品馆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部灿烂的物质文明史,而宜兴陶瓷的发展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七千多年的制陶史是辉煌的陶文化发展史,尤其从明清时期开始,紫砂陶器的盛起与均釉陶器的成熟,大批文人的参与和具有文化特征的产品使宜兴以独特风貌蕴育了它陶都的地位。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在制造生活用品时不仅仅满足了实用,同时本能地追求起造型的平衡、色彩和装饰的美观,追求悦目的并具文化气息的感官效果,开始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陶器的特征令人感到质朴和温馨,更符合心理的接受。

紫砂器古朴端庄的造型,书法、绘画、金石的揉合,以及均釉陶器的深沉大度和雍容高雅的造型和堆花装饰,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他宜兴陶瓷品种,是这种形式的延续和升华.  陈列在这里的不同门类、不同品种的珍品,是宜兴陶瓷文化的缩影和见证,历史的沉淀和当代的名匠名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的画卷,让我们来领略先人的智慧、大师的风采、名人的佳作和瞻望宜兴陶瓷的未来。

均陶馆  宜兴均陶,即均釉陶器,又称“宜均”。

宋代(960一1279年)就以独特的制作工艺、端庄的造型和富有特色釉色著称于世。

史上记载的名窑有明嘉靖、万年间欧子明的“欧窑”和清乾隆、嘉庆年间葛明祥、葛源祥的“葛窑”。

均陶之美,首在釉色,有蓝均、红均、铜均、白均数十种,以蓝均最为珍贵。

  堆花工艺西晋时(265—316年)已有出现,唐宋时期(618一1279年)极盛,明清时期(1368一1911年)融入均秈陶器,相得益彰,创造了宜兴特有的陶瓷工艺品。

均釉堆花陶器主要以园林庭院实用陶器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间工艺特色。

美彩陶馆  宜兴美彩陶即宜兴美术陶瓷和彩釉细陶,属陈设艺术陶瓷,是在汲取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陶瓷艺术新葩。

以雕塑、花瓶、灯具、壁画和其他实用工艺品为主,釉色丰富,装饰绚丽典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功能。

青瓷馆  宜兴青瓷生产始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l世纪一前771年),到两晋(265—420年)时期,烧造技术已相当纯熟,隋唐时(58l一907年)品种较多,产量较大,工艺曰精。

  宜兴青瓷质地细润,釉色晶莹,青中泛蓝,如冰似玉,宛若碧峰翠色,犹如一湖青水;其造型典雅秀逸,装饰端庄雅韵。

具有传统特色和极富时代创新的各种产品反映了宜兴青瓷突出的成就。

紫砂馆  宜兴紫砂陶器始于宋代(960—1279年)中期,紫砂壶的大量出现则始于明代中期(1488—1620年),除壶以外,主要品种还有岔、瓶、文具、雕塑等。

  紫砂属无釉陶器,质地细腻、含铁量高,可塑性好,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胎体物理性能与其他陶器也有所不同,具有适当的透气性,且冷热骤变不易炸裂,用其制作的壶泡茶,可以使茶的纯香得到最佳的发挥。

  紫砂壶的兴起是缘于文人阶层,逐渐赋予它文人艺术品的性质,它讲究造型和实用功能,装饰镌以书画或以象尘塑器,且留有作者印款。

是宜兴特有的陶器工艺品。

写首都博物馆某一展览馆的导游词 急需大概(2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首都博物馆。

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大家叫我小马好了。

大家所在的这个博物馆,修建于2001年,2006年5月正式开馆,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博物馆占地2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地下有两层,地上有六层,是当今人们联系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场所。

博物馆展览由基本陈列、精品陈列和临时陈列构成。

收藏文物5600余件。

大家跟我进入的是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厅。

这里的展品多是北京地区出土的瓷器精品。

请跟我看左边的这件“昭君出塞”图罐。

这件景德镇窑青花,高29厘米,口径22厘米。

汉朝宫女王昭君为了祖国,千里迢迢嫁到寒冷的塞外,她无怨无悔,给汉朝和匈奴带来了60多年的和平。

人们纪念她,把故事绘制在瓷罐上。

看完了这件,请再跟我看右边的黄底青花花果纹盘:黄色的底,蓝色的花,色彩鲜艳,亮泽明显,是明代皇宫独具特色的品种,至今大约有500年了。

据说明代皇帝对其是爱不释手。

瓷器精品讲解到此结束,现在大家自由参观,咱们20分钟后原地集合。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今天我要带参观的是国家代大型陕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小寨东路大雁塔西北1公里处,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

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

【第1句】: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

珍藏出土文物精品

【第11句】:3万件,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主要展示陕西出土的历史文物,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形象地展现出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陕西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

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镶金玉镯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 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 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 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 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

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 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 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 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 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 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

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制 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 告厅。

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珍藏: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37万件,游客可欣赏到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

●结构:展室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大部分,其中陕西古代史陈列、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陕西历代陶佣精华展和唐墓壁画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巨幅照片向人们展现出奔腾咆哮的黄 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

这是孕育诞生陕西历史文化的地理环 境。

陕西的历史是黄土地文明的历史。

昂首屹立在大厅中央的巨 狮是这种文明的标志。

它造型雄伟,气势澎湃,石刻之精美,气 魄之弘大,堪称“东方第一狮”。

这头石狮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

中国古代的狮子及狮子雕刻艺术 由阿富汗传入,中亚的浪漫奇特与东亚的深沉浑厚在这里如此完 美地融合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文化的基调。

近1500米的展线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陕西古代史的第一部分是史前史,从距今约115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

1964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头骨化石是目前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

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有3个:一是出现磨制石器;二是发明陶器;三是开始定居并出现了原始农业。

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5000年,处于仰韶文化社会的半坡人生产力已大大提高。

从半坡出土的陶埙,是我过迄今发现最早的吹奏乐器,引起了国际音乐界极大兴趣。

这里是周朝,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包括从公元前21世纪在陕西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国、西周王朝3个历史发展阶段。

这件是牛的肩胛骨,是用来占卜,事后在卜骨记录下结果。

这些占卜记录便是最早形成—甲骨文。

西周是我国青铜时代繁荣兴盛的顶峰。

青铜器也是是奴婢社会的礼制,即权力与等级的象征。

这些是鼎,是古代的一种炊具,用来煮肉类。

铜鼎是由原始社会的陶鼎演变而来的。

在夏、商、周三代,铜鼎作为礼器,在奴婢主贵族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时使用。

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

所以,以后把取得天下叫“定鼎”。

青铜器纹饰是研究青铜器艺术的重要内容。

青铜器纹饰有两大类:动物纹和几何纹。

二者均神秘怪诞,很难看懂。

这是因为制作的本意是用这些青铜器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构思的巧妙和成功。

大家看这些出土的大量的铁农具,是在秦朝农业为主出土的物品,秦朝以农业为主,这说明铁器当时已经取代了青铜器被广泛使用。

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

秦始皇继位后,在10年先后吞并6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促进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的兵器、马俑铜车马,集中展示出秦王朝在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所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在这时正式形成。

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它比当时西方的古罗马城还大两倍。

汉代非常重视农业,发达的农业也是汉代强盛的物质基础。

汉代在冶铁、纺织、造纸等手工业的规模和技巧上都超过了前代。

这是1957年在西安霸桥一座汉墓中出土的西汉纸。

霸桥纸的发现将我国造纸的时间向前推进了近200年。

汉代丝织品种繁多,这些是从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丝绸残片,而求良马正是汗王朝开通丝绸之路的重要目标之一。

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这是匈奴大夏政权在今陕北靖边县建立的都城统万城的照片。

统万城坚固无比,雄伟壮观,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之一。

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唐长安城面积达

【第84句】:1平方公里,是东古罗马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6倍,明代长安城的

【第9句】:3倍。

我国瓷器起源很早,这些是唐三彩,是唐盛时的一种以黄、褐、绿3种颜色为主色釉的陶瓷工艺品。

三彩器流行的时间较短,烧制的区别较少,因此遗物不多,非常珍贵。

这些是在陕西发现的元代文物。

蒙古族统一中国建立元朝。

1369年,明王朝攻占西安,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就是从此得名的。

宋代到清代是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

这里陈列的壶、罐、茶座、等器物工艺高超,造型古朴,使人留连往返。

汉•四神瓦当(朱雀)直径

【第15句】:8厘米,边轮宽2厘米,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

朱雀口卸宝珠,昂首翘尾,更显得威严势猛,神圣异常。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给大家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在此参观,一个小时后我会在门口等大家集合。

急求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导游词(中文)

我有一部分,不过是文字说明,你要彻底把它变成导游词可能还需要润色得口语化一点:简介:广东省博物馆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于1959年10月1日落成开放,现有藏品

【第16句】:7万余件,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9亿元在广州珠江新城建设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2010年5月18日,作为广东省“十项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设施之一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新馆总占地面积410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6980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达21000平方米。

新馆外形犹如一个精雕细琢的古代透雕宝盒,里面盛满各种珍宝,吸引着观众揭开宝盒里面的秘密。

新馆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其中包括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三大部分,另外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系统将使省博物馆新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馆藏端砚、潮州木雕、广彩瓷器、石湾陶塑、广州牙雕等传统工艺到自然标本,一应俱全。

新馆包括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广东自然资源陈列、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等几大基本陈列,全面反映广东地方历史、文化、民族、民俗、自然变迁与发展等方向的情况。

广东历史文化展:本展览为我馆基本陈列之一。

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多张。

展览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

其中长达四十米的猎德龙舟、迄今发现的国内唯一一套广州外销壁纸、雕工精湛的象牙雕镂空提盒、国内罕见的詹天佑亲笔签名的《京张路工摄影》相册等都是该展的亮点。

镶嵌历史元素的广东海陆图、大型历史主题油画、大型壁画与建筑相结合的复原场景、近代名人雕塑群等艺术设计使该陈列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你感受到广东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分“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四部分,以专题形式向观众介绍广东历史文化风貌,突出展示三大民系、海上贸易、近代广东等闪亮历史,表现广东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的独特文化特色。

广东最早的人类:1958年,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马坝镇的狮子山石灰岩洞的石缝中偶然发现了马坝人的头骨化石。

马坝人是广东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古人类。

经过铀系法测定,马坝人生活在距今约

【第12句】: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属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

和马坝人头盖骨一起发现的还有19种动物种属化石,包括鬣狗、大熊猫、剑齿象,属于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三大民系:广东的汉族居民,按照语言和地域的差异,主要可分为广府、客家与潮汕三大民系。

广府人主要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以广州话为标准话;潮汕人主要生活在广东东部地区,以潮汕话为标准话;客家人则生活在广东东北地区,以客家话为标准话。

三大民系的形成,是中原汉族与岭南土著长期融合的结果。

较大规模的整合始于秦征岭南,经过两晋、两宋、明末三次移民高潮,逐渐形成了在生活习俗、文化意识上各具特色的三大民系。

猎德龙舟:该龙舟征集于广州猎德村,因其体型庞大,早在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前就已经整体悬吊进入四楼展厅,是最早“入住”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一件展品。

猎德龙舟长42米,最宽处达

【第1句】:18米,重约4吨,船身画满荔枝、杨桃等岭南佳果形象,也被叫做“猎德花龙”。

龙舟造于上世纪80年代,2004年时,参加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获得了传统龙项目第一名。

潮汕工夫茶:潮汕工夫茶一枝独秀于中国茶艺之林,它以用具精细、冲饮讲究、茶味酽香而远近闻名,以“和、爱、精、洁、思”的文化内涵入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红白喜事、宴客答谢、纠纷调解还是商业活动,凡事都离不开工夫茶。

十三行:广州十三行,又称广东十三行、十三洋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公园附近,是清朝在广州设立的专门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商行数目并不是一个确数,嘉庆十八年和道光十七年刚好为13家,被约定俗成地称为“十三行”。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仅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史称“一口通商”。

广州由此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而广州十三行则成为垄断全中国对外贸易的地方。

粤语发音转化而来、兼具广东和广州之意的Canton成为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的代名词,广州也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的窗口。

吴六奇墓陶俑:吴六奇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客家人。

早年行乞,曾投靠南明桂王朱由榔,清兵攻克潮州时投降于平南王,参与绥靖反清复明的势力,以功升广东水陆师提督。

这三套陶俑出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吴六奇墓,其中,陶坐衙模型真实反映了官衙场面;陶出巡模型,是当时有较高地位的官员出巡场景的生动写照;陶内庭生活模型,是上层贵族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

三套人俑捏造各具神态,带有粤东北客家地方浓郁民俗民情色彩,是我国考古出土陶塑中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反映墓主人生前历史不可多得的陶瓷作品。

(陶坐衙模型器、陶出巡模型器、陶内廷生活模型器)南海一号:是考古工作者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南宋古沉船,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船内文物丰富,估计有6万至8万件。

经过20年的水下考古,2007年,“南海一号”实现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并正式入驻“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南海一号”出水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金银器、铜器、铁器、瓷器等等。

瓷器是出水文物的大宗,有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磁灶窑等著名窑口的产品。

“南海一号”为研究中国海上交通贸易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南澳一号:是一艘明代沉船,2007年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海域被发现。

目前共发掘出水了11000多件文物。

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其中以漳州窑的青花为大宗。

“南澳一号”是我国沿海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明代沉船,为解决中国海外贸易、航海、制瓷等诸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证材料,为研究明代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填补了16-17世纪大航海时代我国海外贸易政策转变,东南沿海经济结构变化等资料的空白,入选201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鎏金腰带:此器物出水自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是1987年第一次试探打捞时出水的文物。

它全长

【第1句】:7米,重566克,以四股八条鎏金铜丝编织而成,一端为蛇形钩,另一端有四个小环可调节松紧,样式奇特,呈异国情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又一实物见证。

外销化《广州港全景图》:外销画是18-19世纪时中国画师采用西洋技法绘制的外销艺术品,题材以广东自然风物,市井风情为主,满足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好奇心,影响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这件由著名外销画师煜呱创作的《广州港全景图》为布本油彩,绘于约1845年,长2米,描绘了从沙画、十三行商馆区直至大沙头附近的东平炮台一带珠江北岸的广阔图景,是目前所知最大的外销油画,由广东省博物馆专家从欧洲征集回来,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堪称清代广州的手绘照片。

珠江版的“清明上河图”。

《孙总理实业计划图》: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说:“吾粤之所以为全国重者,不在地形之便利,而在人民进取性之坚强;不在物质之进步,而在人民爱国心之勇猛。

”近代广东,风起云涌,群英荟萃。

鸦片战争、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国共合作,许多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发生,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大量杰出人才涌现,他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1919年撰写的《实业计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工业化方案。

后人根据他的著作于1930年绘制的《孙总理实业计划图》,集中体现了孙中山建设北方、东方和南方大港,开采矿产,整治长江等宏伟计划。

和辑百越:公元前184年。

冼夫人:驰骋岭南六十余年,推行汉人礼制,促进民族融合,推动岭南社会进步,岭南圣母。

煎堆:用糯米粉、爆谷、芝麻、糖做成。

据说原为中原先民祭牲的仙果,移民南迁时随身携带,以祈逢凶化吉,从此流传下来成为必备的年宵品,广东的九江煎堆和龙江煎堆最为有名。

栾樨饼模:栾樨饼,以栾樨叶和米粉为原料,在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拜神后食用,民间认为吃过此饼可以辟邪,小孩不生疥疮。

中华茶室美点期刊:十年九月四号,第十二期,星期日,厦历八月初三日越点:明虾条面三角,会鸡丝饭 二角,虾皮蚧角 一角,荷闲鹅卷 一角,萝白酥饼,鲜虾汤饺,虾蚧粉果甜点:鲜藕精糕,玫瑰莲卷,鸡油糍糕,酥皮蛋挞,湔山莲粽另备面食河粉,多种不能尽列严茶定格龙凤定席:龙凤四喜汤,雪影绿仙桃,双乡炖蜜水,大地田鸡炖,碧绿豆炖鸡,八珍扒大鸭……十大名菜:龙凤鱼肚,时菜扒鸭,壕油焗子鸡,凤肝炒雀片,四宝烩鱼唇,红烧海鲜,纲油烧鸡卷,明炉切乳猪,好事养财,南乳扣肉,加饭菜陆羽居大酒家:凤黄公鱼腌顶肉,家鸽炖广肠,大地扒津菜,香茹焗

,白灼

,银

肾球,湘莲炖大肠,

菜扒肘子……年晚煎堆新年大吉:广州话桔、吉同音,故广州人常在逛花街时买盆桔贺新年,希望来年大吉大利。

波罗鸡:用纸扎和鸡毛粘成的工艺品,在波罗诞上售卖,据传在十万只波罗鸡中,有一只会像真鸡一样啼叫,买到的人会好运连连唱龙舟苦口良药:凉茶,是指用药性寒凉并清暑解热的中草药煮的药剂,喝凉茶是广州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鸡公榄:广州地区的一种零食,卖榄人用盐或糖腌制橄榄,并制作大公鸡模型,将模型套在身上,吹唢呐模仿公鸡的叫声,边走边叫卖,尤其吸引小孩子。

晒腊肉:晒制地道的广式腊味煲仔饭:用小煲锅煮饭,并加入各种菜料,是广州地区的特色美食艇仔粥:广州胥家食品,水上主人以船为家,在船上煮粥沿江叫卖,叫艇仔粥书在肚里:钉木屐:工夫茶:岭南人一生:催生礼:孕妇临产月月初,娘家送来鸡蛋(催生蛋),以求生产顺利。

开腥礼:小儿出生三天,请算命先生为其排生辰八字,俗称“扎时”,并择吉日“开腥”——产妇由吃素转入吃荤,开腥当天,主人家备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外婆则备衫裙、肚兜、鞋帽、披风、小被、金银首饰送给外孙,备公鸡、猪肉、鸡蛋祭拜“公婆”神。

满月礼:满月时,公公婆婆为小孙剪去胎发,去旧迎新,迎吉祥,此后可以去门口,见生人四月礼:小儿满四个月时,可戴外婆送的金银首饰、坐竹椅(俗称母仔椅),当年不能出门(俗称脱产),以后可出远门周岁礼:小儿第一次生日,称“头生日”,吃红鸡蛋、甜面条,猪肉豆粉丝。

桌子上放文房四宝、刀、弓、脂、粉、针、线、金银财宝等玩具,由小儿自选,由此判断小儿长大后的性情志向入学礼:小儿入学第一天,父母备猪肝炒芹菜、煮鲮鱼、红鸡蛋、豆干炒葱、明糖,带着小孩前往拜祭孔子,然后让小孩吃这几道菜。

“肝”和“官”、“芹”和“勤”、“葱”和“聪”、“鲮”和“龙”,在潮语里发音相同,明糖表示聪明。

成人礼-“出花园”:孩子15岁时,父母为其“出花园”。

关于“出花园”,据载“生子虑难养者,辄请禄神到家供养,侯此子十六(俗多十五岁)请道士以纸为园,设列盆花,令此子做其中,道士扮花公花母为之宣诵,即毕,谴出,焚园,谓之出花园,乃罢禄神之祀。

”婚礼-进门:结婚当天凌晨,新娘在老婶、青娘母和几位未婚姑娘的陪伴下乘花轿到婆家。

新郎、新娘携手进家门。

婚礼-请拜:结婚当天上午,新娘向长辈下跪敬甜茶,长辈祝贺新娘并送“赏面”--金、银或红包,新娘则以衣衫、棉布作回礼。

婚礼——捣奔缸:新娘由家婆和青娘母带着到自家奔缸边,用称杆捣奔缸,青娘母则念:“奔缸捣浮浮,饲猪打过牛”,以示新娘进门后六畜兴旺、生活美好。

婚礼-分香包:结婚当天,新娘把婚前做好的香包分送给新郎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以示新娘的心灵手巧。

婚礼-饮茶:拜寿以后,大家一边喝着功夫茶,一边谈笑拉家常,其乐融融。

寿礼-庆寿:寿是“五福”之首,尤其是六十大寿(一个甲子),意义更为重大。

生日当天,儿子媳妇准备三牲或五牲、鸡蛋、豆粉丝、寿桃、糖到乡里神庙敬奉神爷公;在家招待亲朋好友准备酒席。

寿者接受儿孙跪拜请安、朋友致礼。

礼毕侍茶赴宴。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客家人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开荒山、辟梯田,用简单的劳动工具辛勤耕耘,营建家园,繁衍生息。

汉代的徐闻港、合浦港,唐代的扶胥港,明代的黄埔港,见证了广东两千多年海上贸易的辉煌历史。

汉代的楼船,唐宋的木兰舟,明清的广船,承载着广东人走向东南亚、非洲、欧美等地,谱写了广州成为世界海洋贸易圈东方中心的传奇。

神会官冲窑:为唐代广东著名的外销官窑之一,产品以青釉为主,施釉厚薄不均,一般不到底,在一些东南亚国家遗址中有出土。

梅县水车窑:晚唐时期广东著名的外销瓷窑之一,该窑所烧的青釉瓷器釉面莹亮,玻璃质感强,开细小纹片,其产品在一些亚洲国家均有出土。

湖南长沙窑:唐代中国重要的外销瓷窑之一,以铜红窑下彩瓷为主,开创了中国釉下彩瓷的先河,该窑产品由广州港外销到海外,在北非及亚洲各国遗址中部有出土。

番禺石马村墓葬出土瓷器:此处出土的青釉瓷,是南汉皇帝刘晟生前御用瓷器、釉色晶莹,造型秀巧,此类器物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发现。

潮州笔架山窑:是北宋时期广东重要的外销瓷窑之一,其产品以青白釉为主,器形规整,胎体轻薄,在亚洲各国都有出土。

广州西村窑:北宋时期广东著名的外销瓷窑之一,以青釉和青白窑为主,纹饰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代表,在东南亚各国均有发现。

湛江雷州窑:南宋至元代广东著名的外销瓷窑之一,以釉下褐彩纹饰为主,器形敦厚古朴,在北非及亚洲等地都有发现。

佛山石湾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明清,产品胎体厚重,釉色以窑变釉、雨淋墙为代表,以鲜活灵动的石湾公仔受到海外市场欢迎。

该窑产品在东南亚等地都有发现。

饶平九村窑:以青花瓷为主,纹饰枝叶纷披,粗犷流畅,类似产品在东南亚亦有发现。

惠阳窑:所产瓷器仿龙泉窑,施釉厚重,青翠莹亮,在东南亚各国都有发现。

十七世纪,欧洲经历了一场“饮料的革命”,咖啡、可可,中国茶成为风靡上流社会的奢侈消费品。

一六一零年,荷兰商人首次向欧洲运销中国茶叶。

此后,茶叶逐渐取代了丝绸的地位,成为中西贸易的主要货品。

银缉私巡船:清朝官府到商船实行维护海防建设的巡船。

德化窑达摩执鞋像:清,达摩“负履西归”,达摩去世三年后,背着一只鞋子上西天……种牛痘:一七九三年英国人爱德华·詹纳发明的预防天花的医术,清嘉靖十年即一八零五年,《种痘奇书》在中国刊行。

广州十三行行商行敦地、潘有度、卢观恒出巨资,每年定期在洋行公所为幼儿接种牛痘。

基督教传教士伯驾(1804-1889):是美国第一位来华传教士医生,1834年来到广州,1935年在新医院街开设“

医局”,是中国最早的西医院。

“石室”教堂模型:广州圣心大教堂是现存中国最大的石结构哥特式天主教堂,建于一八六三年,落成于一八八八年。

教堂全部墙壁和柱子都用花岗石砌造,故又称“石室”。

卢惟良款八宝纹铜琴:明清代广州银器外销盛极一时,十三行街区曾形成一个银器市场。

当时外国人订制纹饰精美的银器,多作为礼品和纪念品馈赠亲朋。

银刻花花卉奶壶、粮罐、茶壶:依外国来样,在广州加工制作而成,底部“WH”是宏兴银器作坊的店名,“慎昌”是当时美国洋行的符号,位于今广州沙面四街6-8号。

广钟: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在英国动力机械计时器技术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开中国钟表制造业之先河。

广钟多为亭、台、楼、阁等建筑造型,采用铜镀金、广珐琅等多种装饰工艺,构思奇巧,制作精密。

广彩: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将景德镇的白瓷按照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在广州加彩烘烧而成,主要销往国外。

广彩既有中国传统彩绘艺术风格,又吸收欧美艺术精华,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

广式家具:清代中叶,广式家具是与“京式”“苏式”齐名的三大家具流派之一,广州家具在传统硬木家具结构基础上,效仿西式家具的造型结构和装饰纹样,歀式新颖,做工精湛,风格独特广雕:有岭南特色的雕刻工艺品,包括牙雕、木雕、石雕、砖雕、骨雕等,清代以来。

清代以来,广雕融入西方文化元素,形成构图新颖别致,造型生动逼真,雕工精巧细腻的艺术特色。

镂雕人物柱花卉纹十五层象牙球:镂空象牙球是广州最著名的牙雕制品,有“鬼工球”之称,此类工艺品大都由外商订制,供出口外销之用。

珐琅:广州是清代珐琅器的生产基地,珐琅工艺常见的有掐丝珐琅、錾胎珐琅、透明珐琅、画珐琅等四大类,广珐琅品种齐全、技艺精妙。

铜胎画珐琅花卉纹双兽瓶:清。

画珐琅又称洋瓷,制作方法是,先在金属胎上涂白色珐琅胎,入窑烧硬后,使其表面光滑,然后用各色珐琅釉绘饰图案。

最后入炉焙烧而成。

广州是清代画珐琅的主要生产基地。

《中美周报》:1930年被并入《联合日报》。

朱次琦和陈溰是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提供经世致用的学风,在学术传授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作出重大贡献,被尊为“岭南两大儒”。

张弼士(1840-1916):又名振勋,大埔人,被誉为“中国葡萄酒之父”。

1894年在烟台创办中国第一家葡萄酒酿酒厂——张裕葡萄酒公司。

该公司所产的“白兰地”于一九一五年在美国旧金山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英国商船“皇家萨克逊”号司务长约翰·斯尔维洛克于一八四零年一月四日自广州黄埔给父亲的信:“对所有诚实且与鸦片买卖没有瓜葛的人来说,这里没有丝毫危险”,这里印证了林则徐的对外政策。

吕文成吸取小提琴的优点,把二胡的外弦丝弦改为钢弦,经改良的二胡被人称为“高胡”,高胡具有音域广、音色美的优越性,成为广东音乐和粤剧的首席乐器。

午夜铃:广东音乐,尹自重和陈文达合奏。

丘逢甲创办的南岭学堂,设物理、生化、数学、外语、体育等新式课程,启迪学生“学其有用之学”,是近代粤东地区民间设立的一所新式学校。

先(1904-1956),粤剧表演艺术家,1932年上演粤语片《白金龙》,1935年成为英国伦敦“国际哲学科学艺术学会”会员,1937年组织“党先锋男女剧团”,演出了《胡不归》、《王昭君》等剧目,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粤剧“薛腔”。

《贵妃醉酒》。

电影《孤儿救祖记》,郑止敕编剧,1924年拍摄,中国第一部中华伦理片。

广东的自然资源:本展览为我馆基本陈列之一。

在近4000平方米、高度由8米到22米的高大空间内,将地质地貌、矿产、宝玉石、中草药、陆生野生动物、海洋生物、古生物共7个主题展览纳入其中,最后是环境保护问题的提出和各类环保纪念日的展示。

展览趣味盎然、生动活泼,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广东省的自然资源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同时,能使观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油然而生。

国家地质公园:广东有7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位于韶关的丹霞山和湛江的湖光岩是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00-9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为红色河湖相砂砾岩,以赤壁丹崖为特色。

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以丹霞山为名,将这一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

丹霞山集中分布了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的丹霞地貌。

油页岩资源:湖泊或较静滞的海湾中的动植物(主要是藻类),在地壳变动中随着泥沙一起埋入地层深处,经过千万年的地质作用,转变成今天的油页岩。

油页岩在地层中的蕴藏量十分丰富,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在能源紧缺的今天,已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

广东的油页岩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主要集中在茂名地区,仅广东茂名矿田可采储量就有50亿吨,相当于3-

【第3句】:5亿吨页岩油。

除了提炼页岩油外,油页岩还可作为燃料发电、取暖,副产品还可用来生产建筑材料、水泥和化肥等等。

广东玉石:广东的玉石资源很丰富,包括信宜玉、阳春孔雀石、台山玉和广宁玉等等。

其中,广东阳春石和孔雀石开采于清代,矿床规模大、矿体集中、含量高,储备量居全国之首。

阳春孔雀石质优色艳,内部具有翠绿、墨绿、粉绿、天蓝等色带相绕的同心纹和竖状、放射状花纹,非常诱人。

广东省常用中草药: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岛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着很多道地药材,俗称“广药”。

例如:有镇静、止痛、收敛、祛风功效的珍贵药材土沉香;有消痰、理气、健胃、消食作用的化州橘红;有醒脾开胃、快膈化滞、顺气宽胸、疏肝解郁、治疗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的广佛手;主治脾胃气滞、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的名贵药材阳春砂仁等等。

除此以外,广金钱草、广防己、高良姜等也是广东地区较常用的中草药。

广东凉茶:凉茶是一种药性寒凉的汤药,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用于治疗实热和虚热症(热气和上火)。

凉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凉茶泛指一切清凉的汤药。

药力轻柔的有“五花茶”、“夏桑菊”、“竹蔗茅根汁”等;药力峻猛的有“石岐凉茶”、“廿四味”、“斑痧茶”等。

狭义的凉茶仅指药方中加有茶叶的清凉汤剂,如“绿菊茶”。

无论广义或狭义的凉茶,都或多或少带有寒凉之性,仅“热气”和“上火”者适用。

(百草堂)恐龙足迹在广东:在遥远的中生代时期,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神秘的动物——恐龙,它们从原始爬行动物开始演化,在侏罗纪时期占据了世界的统治地位,称霸地球达

【第1句】:6亿年之久,最后又神奇地消失了。

至今,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未解之迹,不过,这曾经的世界霸主仍在地球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广东境内同样也有发现。

在河源、南雄的白垩系——古近系地层中,分别出土了恐龙骨髂、恐龙蛋及恐龙足迹化石,龙、蛋、足迹三位一体,世界罕见。

河源也因为出土的万余枚恐龙蛋化石,获得了“世界最大恐龙蛋收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铅有哪些用途与危害

铅是最软的重金属,硬度很低,易与其它金属制成合金。

大量的铅被用来制造铅蓄电池,广泛使用在汽车、飞机、火车、坦克等交通工具和部分照明设施上。

铅的密度很大,可以挡住绝大部分X射线、r射线的通过,常用来制造各种防辐射的防护产品。

尽管铅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多,但是它和它的倾倒物对人体的各个组织都能造成损害。

铅容易由呼吸道吸入或被胃肠吸收,并会在人体内慢慢积累,引起慢性中毒,尤其容易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

动物分类:龙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草履虫,海绵动物=浴海绵,腔肠动物=珊瑚,扁形动物=吸血虫,线形动物=蛔虫,环节动物=蛔虫,环节动物=蚯蚓,软体动物=蜗牛,棘皮动物=海参,节肢动物:昆虫=蚂蚁,甲壳动物=虾蟹,蛛形动物=圆网珠,多足动物=蜈蚣脊椎动物:鱼=鲫鱼,两栖动物=青蛙,爬行动物=蜥蜴,鸟=家鸽,哺乳动物=虎为什么鲸鱼不是鱼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所以被叫做鲸鱼。

实际上,鲸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鲸用肺呼吸,因此,它们不能够长时间在海底活动,必须每膈一段时间游到海面上来呼吸空气,而鱼类可以在水中用鳃直接呼吸氧气;和鱼产卵不同,鲸是胎生的,它和人类一样,靠母乳喂养;鲸是恒温动物,体温一直不变,而鱼是变温动物。

最为明显的一点是,鲸的尾巴是横着的,游动时上下摆,而鱼类则是左右摆动前进。

海百合是生长在海里的百合吗

海百合的萼上生长着很多的腕,萼下有茎,茎的底部还有根,颇如百合植物,故有海百合之名,但实际上,海百合根本不是植物,而是和海星、海胆一样,属于生长在海底的一种棘皮动物,早在遥远的寒武纪时期就已出现。

海百合有厚实的骷髅,它们在古生代海洋的数量众多,大多数海百合是利用柔软的茎节附着在海底,茎节的顶部附着肢臂,肢臂用来从水中过滤食物。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中英)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建,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旧馆馆址在广州市文明路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原广东贡院旧址),占地面积

【第4句】:3万㎡,除广州鲁迅纪念馆外,还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包括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等。

筹建之初,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规划建筑总面积

【第1句】:4万㎡。

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

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拨款建设。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在原址上建设了新的陈列大楼。

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其中新建陈列大楼12300㎡,陈列面积达6000㎡,为原楼1500㎡的4倍。

自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广东省博物馆通过考古发掘、调拨、购买、接受捐赠等方式征集了大量珍贵文物,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举办各种形式和题材的陈列展览,努力向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藏品收藏保管与科技保护、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和教育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丰硕的成果,并于2008年5月获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截止2009年12月,通过考古发掘、收购、调拨、接收捐赠等方式,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

【第16句】:6万余(套),其中,一级文物404件,二级文物7284件,三级文物12639件,自然标本、化石4万余件(套)。

馆藏中的古字画、古陶瓷两类传世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博物馆中,均名列前茅,尤以“岭南画派”书画藏品丰富而闻名;端砚和潮州木雕独成系列,是极具特色的广东传统工艺收藏品;广东出土文物、广彩瓷器、石湾陶塑、广州牙雕、外销画等极富地方特色;自然标本中的“须鲸骨骼”、“巨型孔雀石”和五吨多重的“信宜玉石”等亦极其珍贵。

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还收藏有图书资料10余万册。

十年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许多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大型展览,如《广东历史文物展览》、《广东出土文物展览》、《广东省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商承祚先生捐赠文物精品展览》、《刘少奇光辉业绩展览》等。

目前,馆内的基本陈列有:《广东历史大观》、《漆木精华 ——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珍稀动物展览》、《鲁迅生平与纪念》、《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

这些根据广东历史文化特点和馆藏优势推出的展览,反映了岭南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此外,每年还不定期地推出一些各具特色的临时展览。

从开馆到现在,累计举办陈列展览300多个,从1985年至2004年近二十年间,平均每年举办8-9个陈列展览。

接待观众数百万人次。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馆址定在文明路6号(今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旧贡院)。

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

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

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拨款完成。

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管理的广州鲁迅纪念馆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决定在原址上建设新的陈列大楼。

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大楼123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原楼1500多平方米的4倍。

Guangdong Provincial Museum began construction in 1957, October 1, 1959, 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 and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Guangzhou Lu Xun Memorial Hall opens. The old museum is located in Guangzhou city of civilization Road No. 215 Zhongshan University ( former Guangdong site the site), covers an area of 43000 square meters, in addition to the Guangzhou Lu Xun memorial hall, also have jurisdiction over the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 the a site ( including the revolution Square ) and Guangdong Province paper relics protection unit -- red etc..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 building design is U shaped buildings, the main building to the East, south side, right, left for the north side building, planning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14000 square meters. The south side building in the first half of 1959 was completed, a three-storey building, area 3500 square meters. The main building and the north side building, due to economic difficulties, no funding construction.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order to meet the growing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 on the sit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building displays. In 1992 October the new exhibition building was inaugurated,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18700 square meters, of which 12300 square meters of new building displays, display area of 6000 square meters, for the original building 1500㎡4 times.Since its inceptio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under the loving care of Guangdong Province, the museum through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transfer, purchase, donations and collected a large number of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and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research, holding various forms and themes of the exhibition, and strive to provide rich, high-qualit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 the collection, storage, display and technological prote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etc, have made great strid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fruitful results, and in 2008 May was named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museum .As of 2009 December, through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acquisition, transfer, donations and other means, 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 has reached more than

【第16句】:6 ( sets), in which, a class of 404 cultural relics of 7284 cultural relics, level two, level three of 12639 cultural relics, natural specimens, fossils of more than 4 pieces ( sets). The collection of ancient calligraphy, ancient ceramics two handed artifacts,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the National Museum, have come out in front, especially in th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school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ollection rich and famous; Duan and Chaozhou wood into a single series, is very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dong traditional crafts collections; Guangdong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the color of porcelain, Shiwan Guangzhou ivory carving, pottery, exporting paintings highly local characteristics; natural specimens in whale bones , giant Malachite and five tons of multiple Xinyi jade is also the extremely precious. In additio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museum also has a collection of books of more than 10 books.In ten years, 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 launched many had great social impact of large-scale exhibition, such as the Guangdong historical relics exhibition , Guangdong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exhibition , Guangdong Province reform and opening achievement exhibition , Mr. Shang Chengzuo , donated cultural relics exhibition Liu Shaoji glorious achievements exhibition etc.. At present, the basic display: history , Guangdong grand paint wooden essence -- Chaozhou wood carving art exhibition , the South Silk Road on the sea , rare animal Guangdong exhibition, Lu Xun"s life and honor , the a and the first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MT and the historical exhibition etc..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angdong and its collection launched the exhibition, reflect the culture of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has a long hist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rich natural resources. In addition, also do not regularly introduced some distinctive temporary exhibitions. From the opening to the present, accumulative total hold exhibitions more than 300, from 1985 to 2004, nearly twenty years, the average annual 8-9 exhibition. Millions of people to receive the audience.Guangdong Provincial Museum in 1957 to begin preparations, is set in the civilized road No. 6 (now 215 ) Zhongshan University site (i.e. old Gongyuan ). Display building design is U shaped buildings, the main building to the East, south side, right, left for the north side buildings, construction area of about 14000 square meters. The south side building in the first half of 1959 was completed, a three-storey building, area 3500 square meters. The main building and the north side building, due to economic difficulties, no funding to complete. In October 1, 1959, Guangdong Provincial Museum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Lu Xun Memorial Hall in Guangzhou to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order to meet the growing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 decided on the sit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uilding displays. In 1992 October the new exhibition building was inaugurated,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18700 square meters, of which the new building of 12300 square meters, display area of 6000 square meters, for the original building more than 1500 square meters of 4 times.

河源景点导游词

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写

【第1句】:位置

【第2句】:称号

【第3句】:由来nbsp;nbsp;nbsp;再一个就是多加一些自己的话就是导游词了

河源市博物馆: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12月31日。

1988年6月,河源撤县建市,该馆划归源城区管辖,1993年1月由市政府接管后,改称现名。

全馆占地面积

【第1句】:8万平方米(含龟峰塔保护范围

【第1句】:4万平方米)。

新馆舍建于1986年10月,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现有馆藏文物706件,多为原河源县境内出土和征集的文物,以客家地区民俗特色的文物居多,类别以陶瓷、木刻、刺绣为主。

馆内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龟峰塔(南宋)及其附属文物“金花庙”,属地方性历史博物馆。

基本陈列为《河源市历史文物陈列》、《河源市恐龙化石陈列》、《河源市菊石化石陈列》、《阮啸仙烈士图片展览》。

全年开放以上陈列和龟峰塔金花庙。

馆内四季常绿,有“情侣树”、“百子榕”、“雕塑恐龙”等奇树异景。

nbsp;nbsp;nbsp;特别是1996年3月以来,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在市区频频出土,河源成为世界上目前出土恐龙蛋化石最多、品种最丰富,有“蛋”有“龙”,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

现已被确认为“南国恐龙之乡”。

nbsp;nbsp;nbsp;河源市博物馆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先进集体单位”,1996年确定为“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成为市区文化、旅游的主要景点。

nbsp;nbsp;河源是世界上少数既拥有恐龙蛋化石,又拥有恐龙骨骼化石的地区之一。

《河源市出土恐龙蛋化石展览》展出的化石标本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确认:河源发现的恐龙化石是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小型肉食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

河源市自1996年3月发现第一颗恐龙蛋化石,现又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打破了“有蛋无龙、有龙无蛋”的常规。

这不仅为晚白垩纪恐龙的分布、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也为河源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

恐龙蛋化石nbsp;nbsp;nbsp;从1996年3月河源市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并颁布《关于保护恐龙蛋化石的通知》以来,河源市连小学生都知道自己脚下的土地里有“宝”。

二、三年时间,河源市郊区2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有人找到118窝1073枚恐龙蛋化石。

两年前就有专家预言,河源有可能会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河源市博物馆馆长黄东为此几年来多次做恐龙骨化石梦。

1999nbsp;年7月23日中午,黄东终于梦想成真:市民林德和报告在市郊5公里远的一个黄沙村发现几块骨化石。

黄东赶到现场,举手一锄就很幸运地挖出一条轰动性“新闻”。

nbsp;恐龙骨骼化石nbsp;nbsp;nbsp;市民林德如的一个偶然发现,圆了河源人同时拥有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的美梦。

1999年7月23日中午,市民林德如在源城区东埔高塘黄沙村黄泥山中发现几块散落的骨骼化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接报后,迅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

nbsp;nbsp;nbsp;8月15日,化石标本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恐龙化石研究专家董枝明先生鉴定确认:河源这次发现的恐龙化石是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小型肉食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

nbsp;nbsp;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专家董枝明说,从已出土的化石标本分析,它属于兽脚类恐龙,个体较小,大约有两三米长。

这类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距今大约7000万年。

它用两条腿走路,食肉,身体很轻,很灵活。

但现在还不能断定它是不是这类恐龙中的新种,这要到整个化石全部发掘完毕后才能确定。

龟鳖类动物化石nbsp;nbsp;nbsp;继恐龙骨骼化石的惊人发现之后,河源古脊椎动物再添新族。

1999年9月4日,河源市发现龟鳖类动物化石。

这是白垩纪晚期的龟鳖类动物化石。

它可能是一只陆相龟,是与已发现的恐龙同期生活的古脊椎动物,距今约7000多万年。

发现此类化石,为白垩纪晚期动物分布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直接丰富了河源的旅游资源。

nbsp;菊石化石群落nbsp;nbsp;nbsp;这个神奇的菊石化石遗址,在河源市双江增坑被发掘出来。

专家称,这个菊石化石群落,个体直径一般达1-10厘米,其菊石之大,堪称我国之最。

nbsp;nbsp;菊石是古老海生无脊椎动物,在6500万年前与恐龙一起灭绝。

河源双江增坑的菊石大约生活在距今1-85-1nbsp;-90亿年间的下侏罗纪,它有着一个美丽的外壳,游弋于岭南浅海海域,与乌贼、鹦鹉螺相似,用触手猎捕海生动物。

nbsp;河源万绿湖:万绿湖-----华南最大的生态旅游名胜,因四季皆绿,处处皆绿而得名。

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蓄水量约1

【第39句】:1亿m3,里面有360多

德化唐寨山导游词

唐寨山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城关西北侧,公园东西宽达4.2公里,南北长7.9公里,建设总面积23100亩,总投资

【第1句】:36亿元。

森林覆盖率达91%。

2002年2月起开始动工建设,8月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省级森林公园。

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公园已初具规模,现基本完成唐寨怡情、浐溪亲水、彩溪溯源、西山踏云四大景区共37个景点的配套工程建设。

  现在森林公园可分为“三区”、“六园”和“三林”。

“三区”分别是南大门景区、博物馆区、西华岩寺景区; “六园”分别是百花园、百竹园、百果园、珍稀植物园、亚热带植物园、动物园; “三林”分别是桉树林、杨树花灌木林、鸟语林。

同时,公园还建有游乐园、度假山庄、森林木屋、观景亭以及观景水库等设施。

公园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适意成筑,采用“辐射状”平面设计,以 “南大门”景区为中心,向“百竹园”景区、“西华岩寺”景区、博物馆景区、“珍稀植物园”景区、“亚热带植物园”景区、杨树花灌木林景区、“动物园”景区、“观光果园”景区辐射展开,集观赏、娱乐、休闲为一体,系功能较齐全、内涵丰富的现代城郊型森林公园。

公园的建设主要以陶瓷文化、宗教文化为内涵,以绿色森林、连绵群山、碧绿溪水、清新的空气为依托,以唐寨怡情、浐溪寻水、西山踏云、彩溪溯源等四大景区37个主要景点为总体布局,重点构筑“唐寨红叶、名瓷博览、浐溪湖光、西山仙境、彩溪流韵”等五大景观精品。

其中?南大门景区、陶瓷博物馆区、西华岩寺景区构成风格各异的“三区”;百花园、百竹园、百果园、珍稀植物园、亚热带植物园、动物园组成的“六园”点缀着公园的斑驳绚烂;桉树林、杨树花灌木林、鸟语林等“三林”更是情景交融。

  “瓷都披绿装,佳景惠人间”。

“倚红轩”景观长廊依偎着水上广场,音乐喷泉、瀑布、池塘、假山、露天电影、湖泊;木栈道边的青草坡及湖边的杨柳、灯树及杨柳掩映下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在夏夜里,在莲花中泛舟,看天上的月亮与沿岸的霓虹灯的倒映于湖中,连成一片,仿佛海市蜃楼,加上微风习习、水波荡漾,“唐湖泛月”真叫人流连忘返。

  爬过五百台阶的好汉坡,来到佳美亭。

该亭位于唐寨山顶林海碧波之中,是园内重要的制高点之一。

站在亭子上,千年瓷都,尽收眼底。

左边的陶瓷博物馆与陶瓷技术学院相互辉映;浐溪穿城而过,岸上多少陶瓷人家。

远处青山如黛、连绵不断,美丽的瓷都就像一艘白色的希望之船,在茫茫的绿色海洋之中乘风破浪

  浐溪亲水景区的景点主要有:名驹饮泉、神龟盗笋、石笋问天以及登龙桥、曾宏墓、浐溪湖光、石笋攀岩、横江溜索等景点,其中浐溪湖光包括碧水晨色、浐溪腾浪,鸳鸯戏水三种不同风格的水体,来满足各层次游人的戏水、亲水、乐水的要求。

  西山踏云景区景点布局有西天仙境、西天迷雾、西山草场、西山牌楼、动物之家、森林浴场、赛天堂、丘岩古枫等。

  彩溪溯源景区的主景彩溪因溪中有一块五彩缤纷的七彩石而得名。

主要景点有七彩石、孙子练兵、彩溪流韵、登龙古道、仙境瀑布、亘古水车、忘忧谷、绿野仙踪、日月湖等。

  91%以上的森林覆盖率?使这里成了天然“氧吧”,更成为动物的天堂。

从林中走过,成群的小猴子不时逗得游人阵阵发笑,那些不知名的小鸟,竞比歌喉,洒下一路的歌声。

在山中留连,但见浐溪两岸炊烟袅袅,正是小桥流水人家

不经意间,又有一行白鹭,悠悠地从青山绿水间飞向天边。

  唐寨山森林公园的建设是德化县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强县、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城关”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配套工程。

目前,德化县正努力将公园建设成为一个景观优美、环境幽雅、设施基本完善的森林公园。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2612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