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民权黄河故道导游词

八百里秦川是哪

八百里  八百里秦川  古人有云,读万卷,行万里路,读辅行,知识才能生动、鲜活。

上周去陕西,虽行色匆匆,但所到之处,一个个与史书契合的地名、古迹呈现眼前,思绪随之穿越历史长河,不免撩拨起思古之幽情。

  陕西有半坡遗址、黄帝陵,是华夏人文发祥之地。

秦岭山脉与淮河构成了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古称关中。

东有函谷关,西有萧关,南有大散关、武关,北有金锁关、秦关,其间的平原就是秦川。

当地人称之为“八百里秦川”,一个充满昂扬雄浑之气的称谓。

  自西安北上,过黄河壶口,再折向延安,海拔越来越高,脚下就是黄土高原——地球上黄土最厚的地方。

出乎意料,沿途四五百公里,看不到成片裸露的黄土,满眼都是绿色,想象中的苍凉被掩盖在连绵不断的植被下,让人感觉有些平常和单调。

同行的人都昏昏欲睡,我却没有丝毫倦意,凝视窗外,望着座座山谷,望着偶尔出现又很快消失视野之外的古道,一连几个小时没有说话,脑海中遍布历史的云烟。

  兵马俑展览馆有介绍考古发掘的环幕电影,战争场面以360度环幕呈现,感觉就置身金戈、铁马、战车、军士之中,一队队秦军扬尘扑面而来,从身边掠过,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八百里秦川,就是那场景的真实舞台,拂去2000余年的积尘,眼前不知名的山间古道,也许能找到秦军的脚印和东出函谷征伐六国的车辙。

一路上,古籍中秦并六国、楚汉之争的史实和人物在我的眼前交替出现,仿佛在虚幻与现实之间,进行了一次时光游历。

  西安、临潼附近地势较低,地面隆起的大片黄土平台,当地称之为“原”。

乐游原、白鹿原都有名气,曾出现在古今文人笔下。

北行,公路进入黄河故道,一侧是开阔的沟谷,另一侧是直立几丈、十几丈的崖壁。

崖壁上的岩石层次清晰,表面没有棱角,那是黄河冲刷的痕迹。

自黄河壶口瀑布去延安,公路沿黄土高坡盘旋而上,到达山顶后,豁然开朗。

巨大的黄土平台,满眼的树木、庄稼中,点缀着房屋、窑洞。

从山顶边缘俯视,道道深沟巨壑,那是黄土高原的博大与雄浑。

  在延安,看了一场安塞腰鼓。

舞者都是中年汉子,头系白毛巾、束腰,随着鼓点奔腾跳跃,动作和表情夸张,一种很粗犷的感觉。

以吼著称的秦腔我没有听到,陕西民歌中肯定有秦腔的影子。

男人演唱起来,嗓音激越,唱腔拖的又长又高,听后余音回荡不绝。

最近走红的原生态歌手阿宝,唱的就是陕北民歌,虽然他不是陕西人,他出生在黄河对面的山西。

  几天中,我总想找出一些地域特色,甚至期望从接触的陕西人中,找到与秦人的某种联系,可惜时间太短,没有机会。

唯一接触较多的是导游,地道的陕西小伙子,浓眉、平头,皮肤黑黑的,看不出丝毫文人的气质,但每到一处,介绍秦汉、盛唐历史,却如数家珍,古今名诗名句也能随口而出,根本不用呆板的导游词,让我感到几分惊异。

没有别的解释,也许只能归结于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了。

  目前的西安还有完整的城墙、城门、钟楼和鼓楼,但高楼林立,已经掩饰不住现代气息了。

作为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我还是希望它保持更多的人文历史,希望秦汉、盛唐之风不灭,在八百里秦川更长久地延续华夏民族的脉源。

再说长江解说词

再说长江解说词  第一集大江巨变  这是20多年前,一部史诗般的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中的影像。

拍摄者将镜头对准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纪录下与它有关的神奇自然、厚重人文和长江流域人们的生存状态。

20世纪80年代,一个将改变中国人生活的时代正在到来,时代变迁的急促脚步成为《话说长江》中最具历史张力的影像。

1983年《话说长江》播出,产生了一个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

当年的报道这样描述:每到星期天的晚上,数百万中国人便坐到电视机前,收看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

对于当年的人们来说,这是一次影像的盛宴。

更为重要的是,这条巨大的河流带给他们澎湃的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一个个难忘的画面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时代印记。

通过电视荧屏,中国人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流淌了亿万年,养育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母亲河的真实容颜。

这部长达25集的系列节目来自4000多分钟的电影胶片素材,鲜活画面的背后是历时整整一年的艰辛拍摄。

1981年,一代电视人开始了这次盛况空前的拍摄,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两岸。

之后,一部在中国电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脱颖而出。

  2004年,距离《话说长江》播出整整20年后,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摄制组,沿着长江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的拍摄,这是对20年前脚步的追寻。

某种意义上,这是跨越不同时空的同一次纪录。

20年,历史中的短暂一瞬,而对于世纪之交的长江,却充满沧海桑田的意味。

它的背后,是一个巨变的中国。

20多年前留下的画面中,长江上这些险峻的峡谷,令人想到了古诗中关于蜀道的描述。

峡谷居民搏命般的水上生活,带着远古的血性和豪气。

而在流域的另一些河段中,富于现代色彩的水利工程已初露端倪。

20世纪80年代,长江边的城市中已出现这些规模巨大的楼群。

时尚,开始成为大多数人的新鲜话题。

这些情景,仍然深深地映在许多人的脑海中。

甚至,每一个细节都会令人感动。

来自20多年前的面孔、表情和动态,让我们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同时,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今天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这是属于每一个人的20年。

从2004年起没,《再说长江》摄制组开始多方寻找当年镜头中的人物,他们的人生凝聚着20年长江流域,甚至整个中国变迁的历史。

1982年,在长江上游的重庆,一座横跨长江的大桥竣工了,人们用罕见的隆重庆祝桥梁的落成。

这一年,重庆孩子李曦11岁,居住在新大桥旁边的他成为桥上的第一个晨跑者。

23年后,李曦和家人仍然居住在长江边,在桥上晨跑的习惯也一直保持下来。

不同的是,这已是重庆无数新大桥中的一座。

今天,重庆的跨江桥梁的数量,已超过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桥梁数量的总和。

它们纵横南北、依山就水连接出一个巨大的都市。

23年后,这个长江上游的城市已是中国最新的直辖市。

如同当地的传统戏剧中的绝技一样,它在令人不可思议的高速中变脸。

今天的重庆是另外三个中国直辖市总面积的

【第2句】:4倍,重庆版图的翻新已缩短到每3个月一版。

影像展示出这个城市魔幻般脱胎换骨的历史,这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城市,布满时间创痕、饱含生长能量。

20年间的突变,已超出了重庆人想象力的极限。

  20年,在整个长江流域,对于居住在不同城市和乡村的许多人来说,生活的奇迹都已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上海,长江入海口的国际大都市。

100多年前留下的西式建筑和欧陆情调背后,城市的脊梁和肢体飞速延伸血脉贲张。

上海人对时尚的追求在今天呈现出更丰富的形式。

速度,刺激了上海人的灵感。

现在,这仍是他们遵从的法则。

20年,速度带来一座城市沧海桑田的诗意。

上溯到六、七千年前,今天上海所在的地域还是茫茫大海。

数千年间,长江水带来的泥沙不断堆积形成长江流域这个巨大的冲积平原,这是上海最初的历史。

现在,历史仍在长江与大海的交合中衍生。

崇明岛这个由长江的泥沙堆积孕育的中国第三大岛屿,仍在以每年新增2万亩土地的速度增长。

这些伸向大海的湿地,仿佛是长江生生不息的象征。

  在距离大海6000多公里外的地方,长江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它的个性。

仿佛从天而坠,狂野的水流带着初生的血性和莽撞,劈开山脉和峡谷一路浩荡东去。

今天,以我们短暂的生命仍可观照这条亿万年的大河。

长江流域,这些亘古造化的自然奇观,有着长江脱胎临界过程中所有的生命迹象。

许多证据表明,200多万年前,人类的身影开始出现在这里,在孕育万物和人类的过程中,长江仍以各种方式呈现它最新的生命状态。

周而复始、昼夜朝夕,如同我们每个个体生命的降临。

20世纪80年代,在长江两岸许多人正在经历他们不同的人生阶段,而作为新中国历史中一个特定的时代,80年代却充满最原生的活力和状态。

有着和这些孩子一般的天真和生动。

此时,不论对于孩子还是他们的时代,一个富于能量的生活正在来临。

那时,在长江两岸的许多地方,人们的身边发生着不同的事。

一些重大事件成为长江历史中的重要标志。

1983年,在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外,一场盛大的庆典活动被纪录下来。

这一年,人们在长江上建成了第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葛洲坝。

  20多年后,在距离葛洲坝不远的长江三峡中,人们开始告别即将被淹没的家园,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正在这里进行。

多达百余万的移民们将要离开他们世代生活的家园。

今天,世界水利史上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名词----三峡大坝。

这座大坝给长江带来的不仅是山河巨变,更是一个民族的百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这个长江历史上最为宏大的文明壮举,带来中国人对长江文明源流的进一步探寻。

14年前,随着大坝的动工,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工地也出现在三峡库区600多公里长的河段中。

这是中国考古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

层出不穷的出土文物与长江流域的众多考古发现默默呼应,成为古老长江神秘拼图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像飞鸟一样俯瞰长江和它怀抱中的神奇山脉、广袤大地时,脚下的许多时空密码仍是陌生而未知的。

我们为何生活在这里

很久以来即使是这样的问题,也充满层层疑惑。

一些来自地下的偶然发现使我们对长江的过去,满怀好奇和虔诚之心。

一个世纪以来,好奇心和敬意带来考古学家对长江流域的一次次考古发掘。

依据近20多年来石破天惊的发现,我们已经可以把大河上的人类生息故事回溯到2000年、3000年直至遥远的7000年前。

相对于黄河而言,长江的先民也创造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辉煌文明。

在另一些时间里,他们曾这样生活,这些男人和女人曾经种植和收获过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稻谷。

最简单的原始材料被用于修造无以伦比的水利工程。

青铜器和彩陶美玉来自它们主人对宗教的狂热和对精密工艺技术的掌握。

山川日月、鱼蛇走兽使这些人的疑问充满想象力,信仰变得空灵而富于艺术精神。

在河流的另一些地方,匠师们醉心于一种仪式般的体验,用清水和粮食酿出可以燃烧的液体。

宗教、哲学、艺术、生活、战争、生存,这一切链接出长江先民曾被埋在土地下的一个个记忆片断。

不少古老奇迹和生活仍然停留和流动在我们身边,它们同来自黑暗中的祖先秘密连缀着长江流域惊天动地的文明史。

追溯使人相信,这条哺育自然万物的大江,也曾作为古老中国的文明之源而存在。

  汹涌狂暴或静流入歌,多少年来,长江有着它截然不同的状态和表情,但在它的种种表象背后,却是无限的生机。

和世界上的许多文明大河一样,长江在带来洪水和泥沙的同时,也带来肥沃的土地。

此后,田野上的牧歌年复一年。

我们追寻长江孕育万物和文明之谜,这来自它那天造地设般的生命系统,像人体的经脉与脏器。

对于长江,它们是纵横交错的支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

与长江连接的湖泊包括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和洪泽湖,湖泊像肺叶一样通过经脉般的河流自如吞吐、存储、消涨着长江的水。

这是多达700余条的支流、江湖相通和支流汇集的地方,产生出最早的鱼米之乡和人类居住所。

居所日渐扩大,如同长江繁复的水系。

不同的种族开始聚集,形成集镇、城市和国家,戏剧般的历史开始演绎。

在已经过去的漫长的时光中,长江两岸平畴绿野、男耕女织、渔歌帆影北往南来。

1982年,《话说长江》摄制组在长江下游拍摄下这条古老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运河中繁忙的景象使人依稀看到被长江水浸润的那些古老故事。

20多年后,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正在进行。

工程的东路干渠将沿用运河的故道修建,古运河再获新生。

“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的水源来自长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这是人类水利史上的壮举。

从此,长江开始浸润着中国南北。

然而,在过去的千百年中,长江从未泄露天机。

人们膜拜的这些仿佛来自天外的水,渗透于他们周而复始的生存历史。

而它的来源,却一直被蒙上浓重的神秘色彩。

为了寻找长江的来龙去脉,中国人在长江沿线默默探索了2000多年。

1983年,亿万中国人从《话说长江》的影像中看到了悬念千古的长江源头。

在此之前的1976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到达各拉丹冬雪山的巨大冰川中,一条大江的身世方才水落石出。

1976年的发现,使长江的长度第一次得到确认。

数年后,通过《话说长江》,人们第一次感受到这条长达6380公里的大河带来的心灵震撼。

横贯中国的长江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河。

20多年前,曾创造中国电视收视奇迹的系列节目《话说长江》,将拍摄的脚步停留在长江的最后一条支流----黄埔江边。

这是《话说长江》中的部分影像,除了真实的感叹,主持人还在20年前的时空中想象着长江的将来。

20年前的那次纪录同时成为长江和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标志。

运用当时先进的胶片摄像机,拍摄者第一次为这条大河留下了有史以来最为翔实和完善的珍贵影像。

这是历史中的瞬间,却是唯一的瞬间。

数字成为这个瞬间最有力的表达方式。

海拔5800米,行程半个中国,历时730余天,纪录影像55000分钟。

2004年8月1日,这是最初的数字,这一天,中央电视台开始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长江探源拍摄活动。

这只是为长江举行的最初仪式,此后,万里行程成为心灵的膜拜。

运用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清影像设备,我们的视线穿越时间和大地,掠过城市和乡村随浩荡江水惊涛裂岸、水滴石穿。

这是从一滴水开始的朝圣,正是这一滴水,开始了一条大江和我们的生命历程。

我来当导游 介绍山西晋城沁水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中条山东北,黄河支流沁河中游。

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西临翼城县,东连高平市、泽州县,北和浮山、安泽、长子县接壤,南与垣曲、阳城县搭界,总面积26

【第76句】:6平方公里。

地理坐标为北纬35°24′-36°04′,东经115°55′-112°47′。

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晋城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宇峻山与浮山、安泽、长子县毗邻。

全县东西长约150千米,南北宽约55千米,总面积2655平方千米。

沁水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娲补天,舜耕历山的动人传说。

70年代发掘的“下川遗址”,证明早在

【第2句】:3万年到

【第1句】:6万年前,沁水人的先祖们就创造了灿烂的“下川文化”。

现存的河头村汉墓群、武安村战国古寨、东峪村北齐石刻造像、玉溪村唐代古塔、窦庄村宋代窦将军墓、郭南村元代崔府君庙以及明清建筑柳氏民居、湘峪古城、上阁古民居、窦庄夫人城等,映证了沁水历史的辉煌。

历史名人刘东星   沁水人。

明隆庆进士。

累升湖广左布政使。

万历中,历官河漕总理、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

时朝鲜以倭患告,王师调集,恰天津等地又受灾,他请漕米平粜,以济民困。

开元贾鲁所浚故道,又浚漕渠邵伯、界首二湖之后开泇河。

卒官。

后李化龙循其遗迹,与李三才共把河开成,漕运遂便。

天启初,谥庄靖。

孙居相   (

-1634)沁水人。

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

授恩县知县。

征授南京御史。

负气敢言,曾疏陈时政,告发诚意伯刘世延奸并及南京子弟暴横罪状,尽被查问,强暴为之掩盖劣迹。

天启时,累升兵部右侍郎。

被魏忠贤弹劾,削籍。

崇祯时官户部尚书。

因牵连杨时化通书事,被贬边,卒戍所。

孙鼎相   居相弟。

历官吏部郎中、副都御史、湖广巡抚,亦有名于东林中。

张铨   (

-1621)沁水人。

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

历御史、江西巡按。

言辽东兵事,有先见之明。

熹宗立,出按辽东。

天启初,清兵陷城,被俘,不屈,自杀。

赠大理卿,再赠兵部尚书,谥忠烈。

张凤仪   铨女,夫马祥麟(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和马千乘所生),明末著名抗清女英雄。

张五典   铨父。

历官南京大理卿。

卒,赠太子太保。

霍氏   张铨妻。

居窦庄寨堡。

崇祯中,率僮仆坚守寨堡拒流“贼”,贼攻不克。

遂名其堡曰“夫人城”。

张道濬   铨子。

荫锦衣指挥佥事。

屡升都指挥佥事,佥书卫所。

有讨贼功。

因沁城失守,被弹劾,更戍海宁卫。

贾景德   (1880-1960)沁水县人。

清朝进士。

山西大学肄业。

曾任山西都督府秘书监、山西省政务厅厅长、正太铁路局局长、山西绥靖公署秘书长。

1942年后任国民党政府铨叙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行政院秘书长。

到台湾后,任台湾“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

赵树理   (1906-1970)作家。

沁水人。

曾任小学教员、杂工。

后任山西阳城县新编第八区区长,《黄河日报》路东版副刊编辑,《中国人》报、华北新华书店、《新大众》报编辑。

建国后,任《说说唱唱》主编,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李家庄变迁》、《三里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

有《赵树理文集》(四卷)。

综观沁水地名,除上述外,还有与地理方位、庙宇、信仰、历史演变、政治文化有关的地名。

所以说,地名既是历史,亦是文化,更是一种传承与推进,是连接古老和未来的桥梁。

现代文明,不排挤古老的地名,现在许多省份和地区都在大做地名文章,不惜代价收集原始资料,编写《地名志》,利用名人及名地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河南济源、林州等地修荆浩纪念馆,建荆浩故居,将一些地名、寺名、村名都改为“洪谷山”、“洪谷寺”、“荆浩村”。

在我国历代大量的史志中,都记载荆浩为山西沁水人。

我们为什么不能组织有关人员,对沁水的山川河流,村落山庄进行考证,寻找先人的足迹,编写完整的《地名志》

这岂不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获嘉的遗迹武王庙作文按游览顺序来

河南新乡的旅游景点比干庙 位于新乡市东北20公里处,是我国第一忠臣殷太师比干的墓冢和祠庙,有“天下第一庙”之称,占地

【第4句】:4万平方米。

是天下旅客和林氏儿女观光和祭蔼的圣地。

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林氏寻根拜祖 全球林氏华人每年一次的寻根拜祖活动在比干庙举行。

万亩刺槐林 位于延津县国家级森林公园内,五、六月份这里简直是花的世界、香的海洋,是一处自然生态游胜地。

系马槐 位于陈桥乡的东岳庙大殿前东侧,树高三米有余,树围

【第5句】:4米。

传说当年赵匡胤曾在这珠树上栓过马,老树是历史的见证京华园泼水节 每年七月份举行傣族吉祥的泼水节。

使游客在中原大地也能领略到边远山区的民族风情潞王陵 位于新乡市北郊十三里处的风凰山脚下,是我国保存现状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

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黄河故道湿地自然保护区 位于新乡市东北25公里处,占地12万亩,保留着华北平原原始的自然风貌。

是华北平原最大的一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青龙湖景区 位于新乡市封丘县的曹岗乡,总占地6000余亩,是河南、山东沿黄流域最大的一处自然湖,历经二百多年未曾干涸过,素以清静淡雅著称。

同盟山武王庙 位于新乡市西17公里处的获嘉县彦当村。

同盟山是武王与八百诸侯在此同盟誓师,共伐商纣的会盟地。

武王庙建在同盟山上。

为省级文保单位。

宋太祖黄袍加身处 位于新乡市封丘县的陈桥镇,因赵匡胤在此举行兵变,又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大宋江山,可谓一方名胜。

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百泉风景区 位于辉县市西北2公里处,是河南省最大,保护最完好,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古园林建筑群。

祠庙殿堂,金碧辉煌;亭台楼阁,星罗棋布;小桥石径,匠心独具,被誉为“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

百泉的秀山丽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引来了历代文人墨客,名流学士到此游览隐居,留下了许多赞誉百泉的诗歌散文、碑碣、石刻。

石门风景区 位于辉县市西北25公里处的石门沟内,因沟口两山对峙如门而得名。

荒古自然的石门景区,有着泰山的巍峨,黄山的秀丽,嵩山的挺拔,华山的险峻。

景区内主要景点有八里沟大瀑布、太行山猕猴保护区、三龛、三潭、石门湖、老爷顶、西莲寺等景点。

这里荟萃了太行山水之精华,集奇、险、峻、秀、幽于一谷,园林专家称此为“亚洲一绝”。

白云寺风景区 位于辉县市西30公里的白鹿山脚下,境内林木茂密,翠竹葱茏,名木古树,浓荫蔽日;古塔寺院,金碧辉煌,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自古即为探古寻幽,旅游避暑之胜地。

主要景点有:唐白果树、普照大禅师石塔、风水塔、五百罗汉碑、金沙银沙泉、徽公塔等。

宝泉风景区 位于辉县市西北60公里处的宝泉沟内,其山势险峻,沟壑纵横;奇峰怪石,造像逼真,山泉瀑布如白帐飘落;谷深幽静,变幻莫测;诸景荟萃,景观迷人。

是一处水上游乐、沟内探胜、环境优美、游览避暑的人间仙境。

主要景点有:宝泉湖、龙王庙、二龙戏珠、潭头瀑布、西沟四级瀑、西沟水帘等。

万仙山风景区 位于辉县市西北55公里的太行山腹地。

境内有四大云梯、四大洞穴、四大仙潭、四大奇景,红岩绝壁大峡谷堪称国内一绝。

这里峰奇岭峻,潭长漳深,洞奇林密,气候宜人,被誉为“太行明珠”、“华夏奇观”,是一处难得的游览避暑胜地和影视创作、写生绘画基地。

齐王寨景区 位于辉县市三郊口乡境内,西邻山西陵川县,西北毗邻山西壶关县,亦称“两省三县交汇处”,距辉县市区45公里,辉陵公路贯穿其境,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景区内高山耸立,峰峦叠嶂,陡岩绝壁,峡谷幽深,山泉溪流,怪石嶙峋,植被茂密,林果遍地,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最高海拔1654米。

登山俯视,北观群山起伏,南视黄河金带,东望层林尽染,西瞩秀云飘渺,如临人间仙境。

参考资料: 自由游

颛顼冢在什么地方啊

颛顼、帝喾陵位于河南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镇三杨庄土山之阳,人称“二帝陵”。

颛顼陵居东,帝喾陵居  颛顼陵墓  西,两陵相距60米。

颛顼陵南北长66米,东西宽53  颛顼陵墓米,高约26米;帝喾陵略小且居后  两米。

据专家分析,这种长辈陵冢大、晚辈陵冢小;长辈陵位趋前、晚辈陵位趋后的殡葬方式,正好印证了颛顼帝“长幼有序”的道德伦理。

二帝陵园从下至上有御桥、山门、庙院、陵墓、碑林及纵横其间的甬道,占地面积350多亩;陵墓四周有围墙,称“紫禁城”。

史书记载,二帝陵建筑宏伟,碑碣林立,松柏蓊郁,历代帝王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

农历三月二十八为颛顼帝诞辰日,民间祭祀大戏喧嚣,人声鼎沸,香火缭绕,热闹非凡。

但因年代久远,陵区地处黄河故道和紧靠硝河,河水多次泛滥,风沙肆虐,到清朝同治年间,陵墓和建筑群全部被黄沙掩埋于地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特别重视对二帝陵的保护和开发。

政府连续多年在二帝陵区和周围育林封沙,使整个陵区被数万亩苍茫的森林所环抱。

特别是1986年以来,对二帝陵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清沙、钻探和开发建设,原有的山门、宋井、庙宇、碑亭、陵墓、围墙和多条甬道相继重见天日;挖掘出165块御制祭祀碑、大量仰韶、龙山文化陶片及其他文物碎片;在陵区内,经过科学钻探表明,深层尚有大量碑碣及陶片。

近年,当地政府对二帝陵进行了大规模重修,先后修建了山门、祭拜殿、二帝塑像、棂星门、碑廊、配殿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

陵园外,芳草萋萋,林涛奔涌;陵园内,松柏参天,庄严肃穆,透出了帝王陵园的沧桑与威严,一年四季前来寻根拜祖的海内外华人、华侨络绎不绝。

公元2000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颛顼、帝喾二帝陵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政府设置了专业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

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安阳市人民政府、内黄县人民政府都隆重举行盛大的公祭大典。

每年这一天,都有数十万内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夏子孙前来参加祭祀活动,即时礼炮轰鸣,钟磬悠扬,颂歌齐唱,共祈华夏血脉永昌、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另一种说法:颛顼墓位于聊城东昌府区城西北

【第7句】:5公里处。

颛顼365kUaIle.cN乃上古帝王,系黄帝之孙,初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都于商丘(今河南濮阳),在位七十八年。

其墓葬于何处,历来说法不一。

《一统志》载:帝颛顼高阳氏陵有二:一在开州,一在东郡城西北二十里。

……在东郡者有庙,民间称"聊古庙是也"。

颛顼墓是真是假,目前尚不敢断言,但据文物考古调查,此处系一古化遗址则确凿无疑。

该遗址为方形高台地,暴露面积500平方米,为黑灰土堆积。

遗址表面散布着不少陶片,可识器形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罐、杯、南瓦、豆、盆、殷代的鬲,周代的绳纹筒瓦等。

属龙山文化至商周时期的遗址。

  颛顼墓南,原有一座用以祭祀颛顼的庙宇,名聊古庙,又名聊王庙、颛顼庙。

该庙规模宏大,远近闻名。

庙内有钟楼、彭楼、大殿、廊房、后楼等建筑。

大殿内供一高约7尺的颛顼帝执圭坐像。

大殿后二层阁楼内,塑有颛顼帝及后妃神像。

1945年庙毁,现仅存遗址。

,你好 600字作文

岁月荏苒,流年在指尖匆匆滑落。

转眼间发现,已经2013了。

日月轮回,季节的沉淀溢满了爱的芬芳,我站在季节的转角,怀抱着岁月的素笺,于是在这冬的扉页上,书写往昔的时间。

圣诞前一天正逢奶奶过生日,给奶奶打电话,我说:奶奶,天冷了,在家多穿点衣服。

我不知奶奶听见没有,她只是说,我没事,都挺好的,你在外边多吃点,要吃饱。

然后就听见电话那端很多人的笑声。

只是听着听着,我却在这边哭了。

于是,发现,时间和距离依旧向前延伸,最终都会失去些什么。

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珍惜。

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时间推着向前走,这不是静止火车里,与相邻列车交错时,仿佛自己在前进的错觉,而是我们真实的在成长,在这件事里成了另一个自己。

上初中的时候,twins出道,青春靓丽,不少同学是他们的粉丝。

高三那年,阿娇艳照门,偷偷摸摸各种搜集艳照互相传阅。

大学这几年,各种“门”事件横行网络。

你不知道的话,都有可能被嘲笑。

于是,发现,在成长的,不只我一个人。

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我们都是从梦想趋向于现实的以至于越来越偏离,等现实满足了,再看梦想,已经远的看不到了。

初中的时候,走到哪年都得叫人家大哥,大学这几年,公交车上的老大爷都管我叫兄弟,初中生喊我叔叔,还得硬着头皮答应。

现在的我们,依旧有很多人伸手像家里要钱,实质上,我们早就不是孩子了,应该独立了。

岁月无痕沧桑有迹,回首身后跌跌撞撞的经历,总有一些光阴难以磨灭的东西留在我们记忆里,有苦涩,有欢笑,有感动,有泪水……这些情感的精髓,牢牢地占据着我们灵魂的最深处,总不经意地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如蝶般翩纤舞蹈。

当我们蓦然回首那些曾经的点滴碎片,原来仍然如铅般沉重压在心头,令人窒息。

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

看的淡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时间过了,爱情淡了,也就散了。

别等不该等的人,别伤不该伤的心。

我们真的要过了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

在自己面前,应该一直留有一个地方,独自留在那里。

然后去爱。

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是谁,不知道如何去爱,也不知道可以爱多久。

只是等待一次爱情,也许永远都没有人。

可是,这种等待,就是爱情本身。

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

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而后,做一个纯简的人。

就像九把刀写的《后青春期的诗》里的一句话:总是在回头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背后的风景和刚刚走来的时候感觉不同,有一天,我们都将会被世界完美地驯养。

期待微风拂面的清晨,扫尽浮世尘埃;期待那落了一地的阳光,醉了的,是再无羁绊的心。

2013,你好。

商丘芒砀山游览区好玩吗

由省文明办、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旅游局联合开展的第三批河南省风景旅游区评选表彰活动结果揭晓,芒砀山旅游景区被评为第三批“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这是商丘市首家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

  芒砀山文物旅游区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处在豫东平原上的唯一山群之中。

芒砀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荟萃,是一处以汉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游览区。

区内的二十多座“西汉梁国王室陵墓”被列入“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规模举世瞩目,被秦汉文化研究专家誉为汉梁文化博物馆,并有“汉兴圣地”的美誉。

主要景观有堪称“天下奇观”的汉高祖斩蛇碑、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陵园、全国唯一以至圣先师孔子命名的夫子山景区、被界内专家学者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的西汉梁国王陵墓群, 陵墓中出土的文物“四神云气图”、“金镂玉衣”已成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中的二件,蜚声海内外。

另有张飞寨、郭塔等30多处名胜古迹,还有即将落成的文圣园景区、汉文化博物馆和被众多投资者看好的北山主峰休闲度假区,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

2001年芒砀山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级旅游区,2006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第三批“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评选表彰活动是省文明办、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旅游局为了促进我省“旅游立省”战略的实施,充分展示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成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迈上新台阶而联合开展的。

经过自愿申报、各地推荐、资格审查、实地测评等严格的程序,全省共有芒砀山旅游景区等11个单位被授予了第三批“河南省文明风景区”荣誉称号。

永城氓砀山是当年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地方,不光美丽,而且具有历史气息,绝对是旅游的好地方

谢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558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