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风景区导游词
名胜古迹导游词
杭州西湖是我国十大名胜之一,面积5.6平方公里。
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站在西湖岸边,胸中顿觉朗然:满眼一片烟波浩渺的湖水,环绕着绵延起伏的山峦。
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周围,繁花似锦,芳草如碧,曲径风荷,树影斑驳。
经过历代装点,使江湖、山林、洞壑、溪泉、春华秋实、夏荷冬雪等自然之胜与左刹、丛林及园林艺术家的雕凿融为一体。
早在南宋年间,西湖即有“十景”著名天下,它们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堤上遍种桃柳。
每当春天的黎明时刻,月落星稀,晨钟初响,悠扬悦耳。
此刻堤上垂柳低拂,晓霭迷茫;放眼晓雾中的湖光山色,耳闻百鸟和鸣的啾啾之声,使人飘飘欲仙。
断桥残雪,是神话《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相会定情的地方。
断桥是白堤与陆地相接的一座石拱桥,由于神话传说,使它家喻户晓。
断桥两旁,桃披红云,柳笼绿雾,香风送爽,波光摇翠。
待到冬末积雪末化时,这里又是观赏雪景的好地方。
三潭印月是在苏东坡治理西湖后,作为湖界而在水中立的三座小塔。
塔状如花瓶,浮漾水中。
塔面有五个距离相等的圆洞。
月明之夜,塔内点起灯火,水面上就会映出很多月亮。
其景扑朔迷离,忽兮晃兮,胜似仙境。
杭州为吴越古都,又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人物辈出,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史实和传诵千古的诗篇,与西子湖畔大量名胜古迹如在西子湖畔的岳王墓、秋谨墓等,互为印证。
另外,还有游客必往的灵隐寺、虎跑泉、六和塔等,构成以西湖为主体的30平方公里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如今的西湖正以其更加妩媚的美姿,吸引着五洲四海的宾朋游人
我的家乡礼泉写导游词200字
礼泉县位于东经108°17′40″-108°41′46″和北纬34°20′50″-34°50′02″之间,属于关中平原中部。
海拔在402-1467米之间,北山南塬,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自然环境十分优越。
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呈阶梯型跌落,分山、塬、川三种地貌。
北部属丘陵沟壑区,内有五峰山(海拔1467米)、九嵕山、朝阳山和芳山等,由西向东走向,绵延40余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
礼泉县,咸阳市辖县。
面积1017平方公里,辖5镇15乡。
县府驻城关镇,距咸阳市区35公里。
隋开皇十八年(598)置醴泉县,唐初废,贞观十年(636)复置醴泉县。
1958年并入乾县,1961年复置醴泉县,1963年改为礼泉县。
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泾河沿东北边界流向东南,其支流泔河自西向东横贯中部。
东邻泾阳,西邻乾县,南与兴平、咸阳相连,北与淳化、永寿接壤。
礼泉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第12句】:96℃,无霜214天,年平均降水量537-546平方毫米。
用英语介绍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导游词
国庆节的夜晚,天上下着蒙蒙细雨,我走在解放碑的步行街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解放碑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五颜六色喷泉,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还有蓝的,它们绽放在步行街的中央,像银河从天而降,周围是生机勃勃的花花草草。
解放碑穿上节日的盛装。
尽管是雨夜,解放碑依旧十分热闹。
看:坐在木椅上的人们聊着天欣赏着节日的解放碑,年青的情侣手挽着手,在说悄悄话;老人们牵着小孩在步行街上散步,顽童们手拿着气球相互追逐;逛商场的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照相的人们站在解放碑前欢快地留下美好的一瞬间……就在我尽情欣赏这一切时,一回头看见极不和谐的一幕,发现有几个可怜老人家愁眉苦脸地跪在地上,希望得到路人施舍……看着这场景我陷入沉思:为什么节日中会有这不和谐之景
我多希望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每一个人都永远是笑脸。
清晨,云雾环绕,几缕轻云盘旋在天空之上。
解放碑的全称是“人民解放碑”,它代表着和平与解放。
从蔚蓝的天空的背影下看解放碑,碑体绝大部分呈白色,有些地方是肉色,上端有几架大钟,朝着四面八方,每到整点时,便会响起那高阔又洪亮的声音。
塔是八角形的,最顶端有几根天线。
此时,解放碑显得特别宁静、庄严、郑重。
中午,阳光普照。
太阳不断地向外喷射无穷无尽的金色的光辉,到处都被照得像撒了满满一层金子,无留一点儿空隙。
解放碑自然也不例外。
整个解放碑被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金罩中,碑的影子被照得清晰无比,使解放碑显得更加明艳,更加庄重,更加美丽。
周围的景物簇拥着这富有革命意义的建筑,别具一格,十分与众不同。
天渐渐黑了下来,解放碑却永垂不朽。
四处的灯光亮起来,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青的,照亮了这辉煌的解放碑。
黑色的天空与多彩的灯光将解放碑那朴实无华的白色与肉色衬托出了真真正正的庄严,实实在在的郑重,皎洁的月光见证这辉煌 ... ..我的家乡,重庆,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美丽又可爱的地方。
人们一提到重庆,肯定会想到解放碑。
解放碑的中心,矗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纪念碑,就是解放碑。
它是解放的时候修建的,因此而得名。
我还知道关于这个碑的小笑话呢。
据说,有一天,很多外国人来到解放碑的脚下,四处张望,解放碑在哪儿呢
这时,一位懂外语的中国人走过来告诉他们:你们身边的石碑就是解放碑呀!那些外国人惊呆了,碑在周围高楼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渺小。
说到解放碑的高楼,人们可能最熟悉的就是新华书城了。
只要你一乘扶梯到五楼,就能听到六楼的欢笑声了。
到了六楼,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书就会展现在你眼前,让你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同时,解放碑的夜景也很美。
夜幕降临,解放碑就成了灯的海洋。
有的灯在变色,有的等忽隐忽现,还有的灯一闪一闪,犹如天上的点点繁星。
因此,重庆才有小香港的美称。
美丽的重庆,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重庆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中山陵解说词
旅客朋友门,马上我们就要来到南京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中山陵风景区。
中山陵位于 南京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陵墓动工于1926年,完工于1929年,历时三年,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5A级景区。
据说孙中山先生在与朋友在明孝陵一带打猎时,就说:“带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在此之前,灵谷寺主持和尚也向中山先生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
中山先生临终之际又嘱咐左右要归葬紫金山。
中山先生逝世后,为尊重其遗愿,预示选定了现在的中山陵位置。
中山陵是由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目的全局成木铎型,意在唤醒民众,简朴坚实切具有中国古代建筑之精神。
吕彦直,字仲宜,山东东平县人,1894年出生于天津,191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除了设计中山陵外还有广州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越秀山纪念碑均获得过首奖,是我国近代建筑的精品。
孙中山,本名孙文,字逸仙。
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毕业后在广州、香港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于1905年组织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四大纲领以及旧三民主义。
1911年辛亥革命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1925年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1929年5月22日在北京碧云寺举行易棺仪式。
5月26日,灵柩由北平南移,
哪位能将《巍巍中山陵》书后习题答案告诉偶,万谢
[南京]《巍巍中山陵》 中山陵的建筑特色,中西结合,设计者吕彦直不仅设计了中山陵,还设计了广州中山堂,在中山陵工程尚未完工时,就英年早逝,年仅36岁。
中山陵的设计整体结构与内部专修,特别是台阶的设计等等,这与孙中山先365kUaIle.cN生的思想精神有什么关系
中山陵建在南京时的钟山上,是安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的陵寝的地方,这是一座中西结合的经典建筑。
从空中看去,真个陵园被绿色所包围,显得庄严肃穆,雄伟壮观。
据说这个陵址是孙中山先生自己选定的。
钟山又叫紫金山,中山陵的墓室就在海拔158米处,从墓室到陵墓牌坊高低相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全部建筑都是用白色花岗石和钢筋水泥构筑而成,没有围墙,加上它的附属建筑,前后共分三期完成。
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土地规划建设处处长 朱生树:中山陵的建设是1926年开始的。
它的建筑形式经过国际招标的形式,向全国全世界整机设计方案, 最终由上海的吕彦直中标。
他的方案设计成一个警钟形,墓的上面是一个警钟,下面是一个警钟的警钟锤,是号召全国人民牢记革命尚未成功,要警钟长鸣的意思。
它的整个建筑风格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另外又容纳了西方的这种建筑形式。
整个陵园吸取了中国传统陵墓的布局特点,采取中轴线对成的布置方法。
与古代帝王陵墓所不同的是它取消了石象生,打破了传统的神秘与压抑的气氛,并代之以严肃、开朗、平易近人的环境氛围,展示了一个中国现代陵寝的风采。
南京海外旅行社导游 庄莉:中山陵的墓道长480米 宽数十米。
这两边是青松红桂之类的。
树木就是代表孙中山先生伟大的事迹青春长存。
这是第二道门,往后就是他的碑亭,碑亭后面是祭堂。
碑亭上有24个镏金大字,是谭炎培手书。
它是一个无字碑。
因为胡汉民和汪精卫原来准备在这上面刻孙中山先生的碑文,可是后来由于孙中山先生的功绩无法用文字来表述,所以立了无字碑。
在中山陵的建筑中有很多的传奇故事,就拿这陵园的台阶来说吧,到底有多少级
为什么从下面看和从上面看是不一样的
南京六朝旅行社导游 桂万胜:吕彦直设计中山陵的时候,台阶并不是随随便便建多少级台阶的,是有一定寓意的。
中山陵的台阶总共是392级, 象征当年中国三亿九千二百万国民。
登上顶峰之后看台阶,是看不见一级级的台阶,看见一座一座的平台,从地下向上看的时候,可以说看不见平台,看见的是一级一级的台阶。
它也很有寓意。
你想达到成功的顶点的话,必须要经过不断的努力,一级一级的去攀登,才能到达成功的顶点。
可是等你成功以后,再回过头来看一下自己曾走过的道路,登上成功顶点所走过的道路,其实都是平常大道,不值一提的。
天地正气,就像这块匾牌,孙中山先生一生为着民主革命,率浩然正气长存于此,他的功绩永垂不朽。
灵堂两侧镌刻着孙先生的亲笔手书“中华民国建国大纲”。
它以民族、民生、民权为立国之本,充分体现了先生思想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境界。
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卧像是由日本雕刻家高琪精刻而成,而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保存在这座雕像下的五米深处,一个长方形的墓穴中。
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土地规划建设处处长 朱生树:吕彦直先生设计的整个方案基本上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他的行为。
首先我们看到这牌坊上的博爱和灵堂上的三民主义都反映了孙中山的思想精华所在。
吕彦直在设计当中 充分把他的思想设计到他的方案当中,体现到它的建筑当中。
特别是刚才说过的蓝瓦白墙这种建筑形式,建筑材料的选用,它和皇家的那种黄色琉璃和红墙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就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
他这种博爱精神,向西方学习精神。
中山陵的建筑,是中国现代陵园中最有气势的经典之作,也是孙中山先生思想精神的不朽之作。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