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维也纳森林写份导游词
维也纳森林的导游词的作文
维也纳森林和多瑙河一样,环拥维也纳的维也纳森林是大自然赐给维也纳的一份礼物。
但几个世纪以来,它也凝聚了人们的辛勤劳动和严格的保护。
这是一片保持原始风貌的天然林,主要由混合林和丘陵草地组成,共1250平方公里,一部分伸入维也纳市。
维也纳森林旁倚美伦河谷,水清林碧,给这座古城增添了无比的妩媚。
同时,维也纳森林还对洁净空气起着重要作用,拥有“城市的肺”的美誉。
施特劳斯谱写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更使它名扬世界。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写过一篇同名于《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从11世纪到1925年这900年间,广袤的维也纳森林一直是皇家的狩猎场。
在1905年制定的《维也纳建设条例》中,维也纳市周围地带被宣布为“森林--草地保护区”。
1925年奥地利国家林务局接收了这片森林,采纳了“近自然林业”理论作为经营维也纳的指导思想。
1955年,奥地利又把森林地区划为“维也纳景观保护区”,下奥地利州的56个乡以及维也纳市的8个镇都独立参与森林的保护和经营。
维也纳的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位于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它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骊维也纳盆地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
人口约1
【第56句】:3万人。
维也纳还有“多瑙河女神”之称。
这里环境优美,景色诱人。
现在呢我们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骊,那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即可尽收眼底;而登上城东的多瑙河盆地还可以远眺到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尖峰。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
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特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
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约翰.斯特劳斯的《兰色多瑙河》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
每年的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都举行新年音乐会。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
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
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金色大厅”曾令全世界多少音乐爱好者神往,也正是“金色大厅”孕育了维也纳爱乐之声。
说起来,这座大厅也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了。
它落成于1870年,正式的名称应该叫作音乐协会大厅,由建筑大师奥菲尔·汉森设计。
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德语:“Großer Saal”或“Golden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是维也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之一。
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该建筑物中有多个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包括勃拉姆斯厅和莫扎特厅等演出大厅,以及办公室。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这里举行,每年随着新年音乐会通过电视转播将该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
维也纳就观看到这里,朋友们下次再见。
六年级语文题,囧人请帮忙
大家好
欢迎来到红色旅游胜地地雷战景区。
我是此次为您服务的导游员xx,今天将由我和大家一起开启我们的红色之旅,再次预祝此行旅途愉快。
地雷战景区位于海阳市朱吴镇,距离城区10公里烟凤一级路处,占地面积6000余亩,是集大型实景演出、影视拍摄基地、自然名胜、休闲度假、游乐探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胜地。
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地雷战》就是在此实景拍摄的,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之作,也让人们记住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1945年10月许世友将军为赞扬海阳地雷战曾挥毫写下“英雄造地雷、雷乡出英雄”10个大字;1989年8月迟浩田将军题写了“地雷战倭寇丧胆、卫海防壮我国威”;1991年7月杨得志将军题写了“地雷战”三个大字。
海阳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
抗战时期,海阳地雷大显神威,共毙伤敌人1025人,涌现出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3名全国民兵英雄和13名胶东民兵英雄(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于晋江、赵同伦、纪常胜、纪中胜、陈桂香、纪彦、纪洪福、栾恒悦、隋良萱、冷世竹)、99名胶东模范、11名胶东爆炸大王,在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大门》: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我们景区的大门,它主要由仿古建筑的古槐、碉堡和世界上最大地雷之一的巨型雷组成。
寓意着地雷战精神将继续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地雷战三个雄浑有力的大字是1991年7月杨得志将军题写的。
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产了一部著名的军教片《地雷战》,后来成为了百看不厌的经典故事片。
与《地道战》、《南征北战》称为“三战片”,风靡全国。
并且《地雷战》在1974年获得了第十四届维也纳电影节纪念奖。
当闪耀着金光的庄严军徽出现在银幕上,威武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随之响起------无数次,我们在那些老电影的片头见到这一幕。
这一次,我们又在《地雷战》里看到它,它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独一无二的银幕标志。
正如贫困时代的粗茶淡饭,《地雷战》哺育了几代人。
“不见鬼子不挂弦”、“偷地雷的”、“踩地雷啦”,这些台词已然成为全民共同认可的暗号。
《地雷战》究竟承载了多少集体记忆与文化符号
面对这些问号,我们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为了弘扬地雷战旅游文化,再现抗日战争年代海阳人民使用自制石雷英勇杀敌的情景,景区推出了集观赏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大型《地雷战》实景演出,利用真实的烟火爆破,专业的武打特技演员,让您仿佛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景区内瀑布成群,古树参天。
沿途大家可以观赏到民俗一条街,纪念民兵英雄的三大石三大瀑,同时景区还为喜欢探险的朋友提供了荡木桥、情侣桥、漂流、重走长征路等项目,大家可以尽享惊险与刺激。
展览馆则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为我们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积极参加抗日,人民群众踊跃支援前线的壮观场面。
而胶东民俗实物的展现则可以让大家对那个年代海阳的民俗风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民俗一条街》:我们左边的建筑就是民俗一条街,有很多建筑古朴的房子,墙上有很多的文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是毛主席语录。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吃饭之前要背毛主义语录,唱毛主席语录。
再往前走这座建筑就是以前有钱人所居住的地方,旁边是粮仓,粮仓上一个大大的“丰”字,用来寄托农家人的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在那个大家都吃不饱的特殊年代,地主家的屯粮确可以达到很多。
大家可以看一下右边的山脉当地人叫它糊涂夼,清光绪年间这里才有人烟,以前这里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人走到这里特别容易迷路,因此叫它糊涂夼。
左边绵延出去的山脉是跑马岭,主峰海拔549米,有海阳屋脊之称。
据说当年秦始皇东巡蓬莱时曾在此跑过马,因此得名跑马岭。
《东方红大舞台》:前方这座建筑就是东方红大舞台,三楼四楼为大型的舞台餐厅,在餐饮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很多精彩的表演。
像忠字舞、大海航行靠舵手等红色经典,重新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年代
说起海阳大秧歌我相信大家都会有所耳闻
据《海阳县志》记载:明洪熙元年,即1425年,乐舞生闻韶在大嵩卫扮演秧歌,为海阳大秧歌之始。
现在老百姓还流传着口头禅“没有秧歌不叫年”。
一进腊月门儿,家家蒸饽饽,户户扭秧歌,村村锣鼓响,乡乡秧歌开了场。
“拜正月、耍二月、哩哩啦啦闹三月。
作为民间百姓自娱自乐的节目,看秧歌、扭秧歌已成为海阳人不可缺少的一大乐。
冬闲时节,每当秧歌锣鼓一响,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争相观看。
海阳大秧歌到现在已经有将近600年的历史,其粗犷豪放的特点为我们海阳赢得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并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其精彩的表演极大地活跃了大会的气氛,2010年上海世博园山东周的展区上还作为迎宾纳客的礼仪向游人开放。
《天棺洞》:上边是天棺洞,传说当年指挥整个山东军区的许世友将军曾在此驻扎过。
通往洞内这段独特的台阶是两位民工历时两年的时间开凿而成,共91级,9是阳数的最大级,而91则代表着“九九归一”,台阶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代表着地雷战时期是艰难坎坷的。
《镇妖石》:大家现在可以把视线往右边移一下,这里有我们镇区之宝---镇妖石,此石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这个场景我相信看过《地雷战》电影的朋友肯定会有印象,在老电影中这也是频繁出现的一个场景。
在影片的结尾日军的最高长官中野就是在慌乱中把镇妖石看成了越来越大的地雷,最终挥刀砍向“侵略者必死”的牌子而最终丧命。
镇妖石重约300余吨,传说这三个血红的大字是抗日战争时期用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就是想一睹它的风采。
镇妖石泛指镇压的是一切的邪恶力量
《瞭望石》:瞭望石,天生奇石一方,屹立山腰,此石为海阳抗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影片中的女民兵英雄石玉兰、赵二曼、铁嫂就是在这里瞭望伏击敌人的,而智慧过人的男民兵英雄就在这条路上设置地雷区,伏击敌人的。
《畅游乐园》:前面这片区域就是我们的畅游乐园,有很多的娱乐设施组成。
大家在游玩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像手机、数码相机、钥匙等。
最最重要的是安全。
《长征路》:大家可以看一下山上那条木栅道的路我们叫它长征路又名氧吧路。
因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特别的多,人走在林中可以体会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益处。
说起长征大家有没有想到毛主席的长征诗啊,我们可以在诗中重温那段峥嵘的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在现在读起来依旧是荡气回肠,山上的长征路走起来大约需要20多分钟的时间,肯定不能和历史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艰难相比。
但是在现在的和平年代,重走长征路又被重新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
其实海阳人民并不是最早使用和发明地雷的,火药被发明后不久便有了早期的地雷。
最初,古人发现用黄泥将火药紧密包裹起来后具有不晓得爆炸威力,便将其用于军事使用,这就是最早的地雷。
后来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多次改良,开始用密封的铁罐盛装炸药,这时的地雷就比较接近我们现在看到的铁雷。
据史料记载,海阳在明朝末年就有使用地雷作战的记载。
明末时期,倭寇横行,驻扎在大嵩卫的官兵在沿海地带埋设地雷,让倭寇心惊胆颤,闻风丧胆。
在抗日战争时期,海阳人民为了更好的保卫家园,重新拿起了地雷这一武器与日本侵略者抗争。
《招虎瀑布》:抗战时期,我们海阳涌现了三位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
老电影中赵虎的形象就是赵守福和于化虎综合的化身,而把她的大辫子奉献给赵虎研究了头发丝雷的玉兰姑娘就是孙玉敏的化身。
这个瀑布名为招虎瀑布,是为了纪念全国民兵英雄于化虎,象征着地雷战的精神将继续源远流长。
《拉弦石》:“不见鬼子不挂弦”——电影《地雷战》中的这句脍炙人口的台词,让多少代中国人民都永远无法忘记。
中国劳苦大众的智慧,也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当年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就是这块著名的拉弦石。
在影片中民兵英雄赵虎就是在这里埋伏好,拉动地雷引线。
海阳民兵在实战中发明了十多种地雷,像拉雷、拌雷、子母雷、头发丝雷。
当时在群众中还流传着很多脍炙人口的顺口溜
一开始的地雷很多是铁雷,大家亲切的称它“铁西瓜”,海阳的小朋友沿街这样传唱:“铁西瓜,威力大,炸得鬼子飞上天,炸得汉奸地上爬,爬呀爬,像王八。
”而当时对地雷战战术概括最全面的是:“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鬼子挨打还挨炸,一个人影看不见”。
这是民兵当时对付鬼子的最好办法,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山谷地带,这种战术更被运用的淋漓尽致。
《招福瀑布》:为了纪念赵守福的
在招福瀑布的前边,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有三棵树。
古语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树相连,乃福宅之地。
所以说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大家从这过,都可以沾一下它的福气
《地雷战实景演出》:在前面就是我们地雷战大型实景演出场地,是集娱乐性、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大型实景演出,演出中我们融合了很多的现在元素,可以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进入那段硝烟弥漫的年代。
1940年2月,日寇的铁蹄踏入海阳,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海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以民兵为作战主体,以地雷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从此,日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雷山火海之中,直至被驱逐出海阳。
在这里微缩了当时的据点,村庄、革命根据地等建筑物,大日本黄村司令部、赵家庄等这些熟悉的名字都来源于这里。
《陋室亭》:朋友们,可以看一下这里是长征路的终点。
山上的这个小亭子有一个很秀雅的名字。
名为陋室亭。
是根据刘禹锡一首文章的意境而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朋友们可以走上去体会一下做当代隐士的感觉,愿您能收获一份简单与怡淡。
《十六字方针》:朋友们还记得毛主席的十六字方针吗
他是这样说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游击战的精华,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一度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转折点。
《地雷战展览馆》:地雷战展览馆展示了大量的图片、文物,以及大量《地雷战》电影图片,在这里将会穿梭时空,重新把我们带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而且展览馆还展示了从战场上真实搬下来的石头雷。
《水牢·刑房》:展馆的下边是水牢和刑房,为了纪念我们的前辈先烈们,对更多的小朋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景区还原了抗战时期日本人对我们中国共产党各种残酷的刑罚
摆放了大量刑具,让我们在参观的同时,真切的感受到了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曼瀑布》:前边的这个景观在老电影中也是场景之一,原名双龙瀑布,后来为了纪念当时为抗日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二曼同志,改为二曼瀑布。
(曼是整个胶东对小姑娘的称呼
) 《缘》:秀美的风光也吸引了无数的情侣们来此缔结百年好和,这里更是很多婚纱外景的拍摄地,正如那一句美丽的诗句所言,一低头的温存,从此缘定三生。
《樱桃采摘》:海阳的特产有小樱桃、白黄瓜。
这边就是我们的樱桃采摘基地。
小樱桃每年的成熟期是五月下旬,每年的樱桃节是5月28号,在这边我们每年都会组织樱桃采摘活动。
《高空漂流》:前方就是我们的高空漂流,惊险、刺激、高达50米的落差、90度急转螺旋,从高空俯冲如水的刹那溅起水花无数,而滑道两侧风光旖旎,让大家在领略无限风光的同时,尽享高空漂流的激情四溢。
【急啊】老师要我们写2010世博会英文报告(以导游的身份),哪位高手能在GOOGLE上搜到相关的网页啊
World Expositions are galleries of human inspirations and thoughts. Since 1851 when the Great Exhibition of Industries of All Nations was held in London, the World Expositions have attained increasing prominence as grand events for economic,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serving a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displaying historical experience, exchanging innovative ideas, demonstrating esprit de corps and looking to the future. With a long civilisation, China favours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loves world peace. China owes its successful bid for the World Exposition in 2010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support for and confidence in its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Exposition will be the first registered World Exposit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which gives expression to the expectations the world"s people place on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So what will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deliver to the world? There is no doubt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present to the world a successful, splendid and unforgettable exposition.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will be a great event to explore the full potential of urban life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a significant period in urban evolution. Fifty-five percent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is expected to live in cities by the year 20
【第10句】: The prospect of future urban life, a subject of global interest, concerns all nations, developed or less developed, and their people. Being the first World Exposition on the theme of city, Exposition 2010 will attract governments and people from across the world, focusing on the theme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For its 184 days, participants will display urban civilisation to the full extent, exchange their experiences of urban development, disseminate advanced notions on cities and explore new approaches to human habitat, lifestyle and working conditions in the new century. They will learn how to create an eco-friendly society and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will centre on innovation and interaction. Innovation is the soul, while cultural interaction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the World Expositions. In the new era,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will contribute to human-centred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ultural diversity and win-win cooperation for a better future, thus composing a melody with the key notes of highlighting innovation and interaction in the new century.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will also be a grand international gathering. On the one hand, we shall endeavour to attract about 200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to take part in the exhibition as well as 70 million visitors from home and abroad, ensuring the widest possible participa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Expos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we will put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in a global perspective and do our best to encourage the participation and ga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peoples, in order to turn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into a happy reunion of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n addition,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will offer a wonderful opportunity for cross-culture dialogues. Before the conclusion of the Exposition, a Shanghai Declaration will be issued. This declaration, hopefully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Expositions, will epitomise the insights to be offered by the participants and embody people"s ideas for futur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extensive common aspirations, thereby leaving a rich spiritual legacy of urban development to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ill go to great lengths to make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a special event that carries on traditions and opens a new vista into the future. Our motto is: Keeping in mind the next 60 years" development while preparing for the six months" Exposition. We count on the continuing attention,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of all the peace-loving countries. 世界博览会是人们灵感和思想的展示区。
自从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所有国家的工业盛展,世界博览会已达到日益突出,作为盛大活动,为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作为一个重要平台,展示历史经验,交流创新的意念,发扬团队精神,展望未来。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促进国际交流并热爱世界和平。
中国赢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靠的是国际社会的支持和信心,对中国改革开放。
博览会将会是第一个注册的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这也寄予了全球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所以2010的中国上海世博会将会向世界呈现什么呢
毫无疑问中国人民将会呈现出一个成功,壮观而难忘的展览会。
2010年世博会是将21世纪的城市生活的潜力完全开发以及城市进展重要阶段的一项盛事。
预计在2010年将有50%的世界人口会居住在城市。
未来的城市生活,是全球关注的话题,与世界各国,开发或欠发达国家和人民。
城市在作为第一个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在2010博览会将吸引政府和人民,世界各国的关注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其184天,参加各国将全力显示其在新世纪的城市文明程度,充分交流城市发展的经验、传播先进城市发展概念和城市人居环境探索新思路、生活和工作条件。
他们将会学习如何创造一个生态社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计划。
2010世博会的核心是创新和互动。
创新是灵魂,而文化交流也是世博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新纪元,2010世博会将致力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差异以及双赢的未来合作,因此在新世纪高度的创新和互动将会是组成这一主旋律的重要音符。
2010年世博会也是一个宏伟的国际集会。
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吸引大约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和7千万国内外的参观者来参加世博会,以确保是史上最盛大的世博会。
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全球视野来看世博会,尽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获得各国人民的支持和理解;为了使2010世博会成为全球各地人民的欢乐地大聚会。
此外,2010世博会使跨文化的对话成为可能。
在对世博会总结之前,“上海宣言”会先发行。
这份宣言,有希望成为世博会历史上的里程碑,会摘录参展国的见解也包含人们对于未来合作发展的想法以及广泛共同的愿望,因此给全球人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关于城市发展的精神遗产。
中国政府竭力使2010世博会成为一项盛世可延续的传统,替未来打开了新的展望。
我们的口号是“在牢记接下来60余年的发展而准备六个月的博览会”我们会将寄希望于继续关注,支持,参与的热爱世界和平的国家。
求各个国家的介绍 要一些资料 如国花等 要有一些深远意义 比如较著名城市和风土人情和一些意义上的佳句
德国:矢车菊 普鲁士皇帝威廉一世的母亲路易斯王后,在一次内战中被迫离开柏林。
逃难途中,车子坏了,她和两个孩子停在路边等待之时,发现路边盛开着蓝色的矢车菊,她就用这种花编成花环,戴在九岁的威廉胸前。
后来威廉一世加冕成了德意志皇帝,仍然十分喜爱矢车菊,认为它是吉祥之花。
英国:国花玫瑰 英格兰的国花是玫瑰。
自Lancaster与York 的玫瑰战争(1455-1485)起,玫瑰即成为英格兰的象征。
当时代表Lancaster皇室的是红玫瑰,代表York皇室的是白玫瑰。
约克郡人 (Yorkist)的政权于1485年8月22日李察三世被亨利七世在Bosworth击败后瓦解。
当亨利七世与依莉莎白结婚时,这二种玫瑰合而为一白蕊 的红玫瑰。
北爱尔兰:国花是酢酱草,一种很像苜蓿的三叶草。
听说爱尔兰的守护圣徒St. Patrick曾经藉此说明三位一体的教义。
苏格兰:国花是蓟花,一种叶子带刺的紫色花。
最早在十五世纪被用来当作防御的象征。
玫瑰、酢酱草和蓟花这三种花通常会出现在皇室的盾形纹徽下面。
威尔士:国花是水仙花。
传统上,国庆节St. David"s Day会佩戴此花。
青葱般的梗是韦尔斯传统的象征。
也许是因为青梗白花的颜色呼应着古韦尔斯的旗帜。
菊花是日本皇室定的所谓的国花 而樱花是日本大众所认可的国花 樱花是日本民族的骄傲,它同雄伟的富士山一样,是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
每年的三月十五日,是日本的樱花节。
这一天,日本的男女老少都要到公园或野外赏樱。
在东京的上野公园,这天有花宴、花会、花舞等种种活动。
当日本樱花的一个著名品种——“八重缨在东京的新宿公园盛开时,日本政府还在这里举办“观樱会”,招待外国使节和社会名人。
日本人民对樱花的喜爱之情有久远的历史。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木花开耶姬的美丽而又智慧的姑娘,用了半年时间,自冬季到夏天、自南而北走遍了整个日本,沿途撒下了樱花的种子。
自此以后,日本各地便盛开樱花了。
日本国徽是一枚皇家徽记,在日本天皇及皇室使用的器具上经常出现这个徽记。
由16瓣匀称花瓣组成的金黄色菊花图案,质朴典雅,庄重大方,蕴蓄着东方传统文化精神。
所以为了尊重皇室,日本的国花是樱花,而国徽而用菊花 美国国花--山植花玫瑰 山中在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开粉、自色花,若单看其花,毫无特色,而从整体看时,粉、白色花于绿叶映衬中,别有一番风致。
关于美国的国花,一说是山槽花,另一说法是玫瑰。
据有关资料介绍,1985年经参议院通过选定玫瑰为国花,她象征了美丽、芬芳、热忱和爱情。
美国的五十个州,每个州还有自己州花。
墨西哥国花--仙人掌 墨西哥素有“仙人掌之国”的名称。
仙人掌是墨西哥的国花。
相传仙人掌是神赐予墨西哥人的。
仙人掌有“沙漠英雄花”的美誉。
仙人掌类植物全世界有两千多种,其中一半左右就产在墨西哥。
高原上千姿百态的仙人掌在恶劣环境中,任凭土壤多么贫瘠,天气多么干旱,它却总是生机勃勃,凌空直上,构成墨西哥独特的风貌。
什么病虫害都别想侵害它。
它全身带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坚韧的性格,有水、无水、天热、天冷都不在乎,在翡翠状的掌状茎上却能开出鲜艳、美丽的花朵,这就是坚强、勇敢、不屈、元畏的墨西哥人民的象征。
为了展示仙人掌的风采,弘扬仙人掌精神, 每年8月中句都要在墨西哥首都附近的米尔帕阿尔塔地区举办仙人掌节。
节日期间,政府所在地张灯结彩,四周搭起餐馆,展售各种仙人掌食品。
巴西国花--热带兰、毛蟹爪兰 巴西是南美洲第一大国,她位于哥伦比亚东北部,赤道从它的东南部穿过,全年湿热适宜热带兰花生长,巴西也选择热带兰、毛蟹爪兰作为自己的回花。
智利国花--百合花 在遥远的古代,智利的百合花只有蓝、白两色。
公元16世主己,印第安人阿拉乌加诺部族,与西班牙殖民者进行了不屈不捕的抗争。
在民族英雄劳塔罗的领导下,阿拉乌加诺人把尔侵者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正当义军节节胜利之际,却由于叛徒的出卖,仲塔罗和他的3万名爱国将士误中殖民主义者埋伏,经过浴血奋战,全部壮烈牺牲。
第二年在天,爱国爱国志士捐躯的地方,漫山遍野绽开了红艳艳的百合花--“戈比爱”人们认为这是烈士们今血浇灌过的蓝色、白色百合变成的。
因此,在智利获得国家独立后,人们一致赞成将“戈比爱”定为国花。
智利国构思奇巧的国徽国案上,有一族美丽多姿、质朴可爱的花束,它就是一束红色的野百合花。
大洋洲 & 非洲 澳大利亚国花--金合欢 金合欢属豆科的有刺灌术或小乔木,二回羽状复叶,头状花序簇生于叶腋,盛开时,好像金色的绒球一般。
在澳大利亚,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居民的庭院不是用墙围起来,而是用金合欢作刺篱,种在房屋周围,非常别致。
花开时节,花篱似一金色屏障,带着浓郁的花香,令人沉醉。
金合欢还是一种经济树种,芳香的花可提炼芳香油作高级香水等化妆品的原料。
果荚、树皮和根内含有单宁,可做黑色染料,茎中流出的树脂含有树胶,可供药用。
术材坚硬,可制贵重器具用品。
澳大利亚的各州还有州花。
如塔斯马尼亚的州花是蓝按树花;昆士兰州的州花是石斛兰,维多利亚州的州花是粉红石楠等等。
新西兰国花--桫椤、银蕨 在距今约
【第1句】:8亿万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
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中消极椤大都罹难,只有在极少数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吁追寻到它的踪影。
闽南侨乡南靖县乐主村旁,有一片亚热带邸林。
它是中国最小的森林生态系自然保护区。
为“世界上稀有的多层次季风性亚热带原始雨林”。
在那里有世上珍稀植物桫椤。
桫椤名列中国国家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
新西兰是桫椤产地之一。
肯尼亚国花--肯山兰 位于赤道线上的肯尼亚,有一座著名的赤道雪山,就是肯尼亚山,山上生长着一种著名的兰花,这就是现代肯尼亚的国花--肯山兰。
肯山兰的叶片又宽又厚,像一条条碧王雕成的带子。
娇小洁白的花朵由六片椭圆花瓣组成,花朵中心有一个娇媚的小红点,由几十朵小花组成一串长的花序上,两侧排列着整齐的红心小白花,轻微地悠悠下垂,显示出肯山兰特有的魅力。
肯尼亚人民热爱兰花,还专门成主了肯尼亚兰花会。
愿肯尼亚的兰花开得豆加绚丽,肯尼亚人民生活更美好。
坦桑尼亚国花--丁香花 东非高原南部的坦桑尼亚,有一个在印度洋中的小岛--奔巴岛。
面积不过980平方公里的岛上,生长着360万株丁香树,成为举世闻名的“丁香之岛”,这里被人称为“世界上最香的地方”。
它与“姐妹岛”--桑给巴尔岛上的l00万株丁香树,所产的丁香总量,占国际市场的 80%。
丁香的产值占当地政府总收入的 96%以上。
当地居民把丁香树誉为“摇钱树”确实名不虚传。
丁香的经济价值很高,是一种名贵香料和药材。
丁香油不仅是食品、香烟等的调配料,还是高级化妆品的主要原料,又是牙科药物中不可缺少的防腐镇痛剂。
作为商品的部位是含苞待放的丁香花蕾,它的叶片也含有香素。
海风吹来,满林飘香,直沁心脾;每年丁香花可收获两次,粒粒丁香浸透着花农们的心血。
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为吸到一口气味芬芳的花香而感到荣幸和欣慰。
坦桑尼亚的丁香属于桃金娘科的常绿乔术,它的原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吉群岛,在我国,称它为“洋丁香”。
而我国的观 赏植物--丁香是木犀科,原产我国的落叶灌术,虽然花朵亦有芳香,但是与坦桑尼亚国花丁香,不是同一种植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1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