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甘肃渭河源景区导游词

全国来看,在哪里看黄河最合适

黄河沿途有哪些值得逗留的地方

广义的秦岭是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脉,西起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昆仑山脉分界。

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

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

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

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海拔2,000~3,000米。

北侧断层陷落。

山体雄伟,势如屏壁。

《史记》中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

”因此,它有“九州之险”的称号。

陕西境内的秦岭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

西翼的三支为大散岭(海拔2819米)、凤岭(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

东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为华山(海拔1997米)、蟒岭山、流岭和新开岭。

山岭与盆地相间排列,有许多深切山岭的河流发育。

秦岭中段主体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终南山(海拔2604米)、草链岭(海拔2646米)。

山体横亘,对东亚季风有明显的屏障作用,是气候上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

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

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

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

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

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

秦岭南北的人文景观亦各具特色。

北面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人类农耕、定居,是中国有名的文物古迹荟萃之地。

秦岭间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著名的有今宝(鸡)成(都)铁路经过的陈仓道、西安至宁陕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傥骆道、周洋道。

在秦岭北坡及关中平原南缘现存众多的文物古迹及流传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有秦始皇陵及许多帝王陵墓群、周代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楼观台、张良墓、蔡伦墓等古迹。

位于西安市南40余公里的终南山自古风景秀丽。

《诗经·秦风》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

唐代官绅在此建有别墅,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墅最负盛名。

王维所作的优美山水诗大多是描写此处景色。

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有“终南阳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诗句。

附近还有翠华山、南五台、骊山等秀丽山峰,山中分布有明清以来建造的太乙宫、老君庵等大小庙宇40余处,是关中游览避暑的良好场所。

在秦岭山脉西段有麦积山石窟,山体悬崖壁立,状若积麦。

自后秦时期开始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余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

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拥有如此众多的食草类动物,相信任何食肉动物在这里都不会为食物犯愁。

于是,在现已查明豹、云豹、豺、黄喉貂、豹猫等多种食肉动物的基础上,动物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在秦岭寻找华南虎的希望。

动物尚且如此,植物就更不用说了。

古人云:太白山上无闲草。

秦岭的植物不但花样繁多,而且独具特色。

祖国有哪些美丽的山水(一一介绍)

洮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在甘肃省西南部,源出甘、青两省边境西倾山东麓,东流到岷县折向北,经临洮县到永靖县城附近入黄河,全长500余千米。

湟水在青海省东部,也是黄河上游支流。

源出海晏县包呼图山,向东南流经西宁市,到甘肃省兰州市西面的达家川入黄海,全长349千米。

上游河谷呈串珠状,下游宽阔,水能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便利。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在山西省中部。

源出宁武县管岑山,经太原市南流到新绛县折向西,在河津县西入黄河,全长716千米。

上游穿行山地;中游经太原盆地,介休县义棠镇以下河谷变窄,过灵石峡进入临纷盆地;下游河谷开阔。

渭河在陕西省中部,是黄河最大支流,源出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流横贯陕西渭河平原,在潼关县入黄河,全长787千米。

上游及经河、洛河等支流,流经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

中、下游渠道纵横,有泾惠渠、渭惠渠、洛惠渠等灌溉工程,农业发达。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

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

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

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

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

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黄河沿途流经的主要河段和名胜有:  充满活力的上游河段--这一河段号称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

其中从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川峡相间,河床比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规划利用落差超过1200米,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占全河的近50%。

平均年发电量近600亿千瓦时。

  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

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

(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

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

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陕晋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

在这一河段有以下两个著名的地方: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

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

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

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们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

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长江支流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条,主要有嘉陵江、汉水,岷江、雅砻江、湘江、沅江、乌江、赣江、资水和沱江。

总长100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汉江、嘉陵江、雅砻江、沅江和乌江;流域面积5万平方公里的支流为嘉陵江、汉江、岷江、雅砻江、湘江、沅江、乌江和赣江;年平均径流量超过500亿立方米的有岷江、湘江、嘉陵江、沅江、赣江、雅砻江、汉江和乌江。

长江沿岸景点  江城武汉  武汉市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

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在这里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大重镇,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三国时期为吴国的领地,在现代史上,武汉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这里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武汉的主要景点有黄鹤楼、长江大桥、东湖、古琴台等。

  蒲圻赤壁  位于蒲圻市北31公里处的长江南岸。

赤壁山三山相连,面临长江,群山逶迤,势苦奔马,苍翠如绘,幽静诱人,是湖北境内古三国旅游线和长江三峡旅游线上的重要人文景观和必经之地,也是中国古代十大著名战役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战场遗址。

  洪湖  是长江流域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水质无污染的淡水湖泊,面积348平方公里,全湖呈多边几何形,湖岸平坦,湖水呈淡绿色。

洪湖是全国第七大湖泊,是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

白鳍豚:拥有量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

洪湖是革命老区,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洪湖市西郊的长江大堤旁。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所在地的一条街为明代古街,其建筑物被誉为“传统建筑之宝”。

洪湖有丰富的鱼类和野生资源供旅游者垂钓、狩猎,此外水上渔家的生活也极有情趣,令你流连忘返。

  洞庭湖岳阳楼  游人若想领略洞庭湖的美,最理想的去处恐怕要算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了。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西门城头,与黄鹤楼、滕王阁一起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来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称,堪称湖南省第一名胜。

相传这里是三国时鲁肃训练吴国水军的阅兵台。

李白、白居易、杜甫、孟浩然、刘禹锡等唐代著名诗人,都先后登楼赋诗,留心峡了许多千古名篇。

宋代名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掷地有声,名扬中外,成为众多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荆州  荆州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境内的长江北岸,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也是我国南方著名的游览胜地。

“闻听三国事,每到荆州”,提起荆州人们便会想起三国中“刘备借荆州”和“关公大意失荆州”的故事,荆州古城北据汉沔,南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战略地位,更是古代文人骚客荟之地。

  宜昌  宜昌古称夷陵,是一座古老而发展的城市,全国最大的水电建设基地和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鄂西、川东的经济文化中心,旅游景点众多,有三游洞、长江三峡、屈原故里、昭君故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等。

除此之外,宜昌盆景,宜昌彩陶还会使你如痴如醉。

  三游洞  位于宜昌西陵峡的三游洞,洞奇景美。

山水秀丽,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其弟白行简同行。

路遇诗人元似、三人同游此洞,饮酒赋诗,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于壁上。

三游洞因此得名。

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3人也游此洞并赋诗于壁上,自此,称白居易3人为前三游,苏洵父子3人为“后三游”,三游洞下临琛谷,峭壁百丈,冬暖夏凉,高6米余,深30米,宽20米。

洞内景色奇丽,洞壁间有无数小洞,洞中有洞,因此被喻为“仙洞幻境”。

  三峡大坝  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门坪,三峡工程主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三峡工程按照 “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建设,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姊归  秭归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大国-楚国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楚国诗人屈原的故乡,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在自己被放逐的情况下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引来无限思念,传说“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的。

屈原祠,又名清烈公祠,首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宋、元、明、清屡坏屡建,1978年迁到向家坪,整个建筑计有山门、大殿、左右配房建筑。

背依崇岭,前临大江,每逢端午佳节,江中五彩龙舟竞渡,欢声笑语,游人如织。

  巴东神农溪  源于湖北神农架,地处长江以北.流经巴东县境内,在巫峡东口附近注入长江。

漂流溪段长约20公里,由鹦鹉峡和龙船峡组成。

沿溪两岸风景奇幽,峡谷幽深苍翠欲滴。

溪流清澈见底,乘“豌豆角”人力小木船快速漂流,惊险刺激。

漂流过程中时常见到古栈道、古岩棺溶洞、七色泉、金丝猴、鸳鸯等珍贵动物。

在当地并能体验到土家族朴实的民俗风俭。

  巫山小三峡  大宁河古称巫水,发源于川、鄂、陕交界的大巴山南麓,于巫峡西口注入长江,这里河道蜿蜒,重岩叠嶂,山水奇异。

构成独特的大宁河风光,大宁河小三峡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以山雄、水清、峰秀、滩险、石奇、景美著称,这里不是三峡,胜似三峡。

  奉节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奉节城东4公里,瞿塘峡西口,长江北岸草堂河与长江汇合处的紫色丘陵上。

自古以来,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刘禹锡、陆游、范成大等相继来此参观游览,并留下了著名的诗句,素有“诗城”之称。

这里有众多古迹,如武侯祠、观星亭、明良殿等。

“火烧连营七百里”、“白帝城托孤”的传说,更增添了白帝城的名气。

  云阳张飞庙  张飞庙位于长江南岸飞凤山麓,离重庆市区382公里,与云阳县城隔江而望、是为纪念三国名将张飞而建的祠宇。

据史载,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张飞庙面江背山,气势恢宏壮丽,庙内塑造有张飞像,珍藏有汉唐以来的大量诗文碑刻书画及其他为文物数百件,多为存世珍品,号称“文藻胜地”,为巴蜀一胜景。

  忠县石宝寨  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境内的长江北岸边,距现忠县县城45千米。

孤峰拔地,四壁如削,形似玉印,名玉印山。

传说它是女娲炼石补天遗留下来的一块五彩石,称为“石宝”。

清朝康熙年间,当地能工巧匠在王印山南侧依山而建十二层楼阁,依岩取势,建筑精巧,被称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石宝寨塔楼倚玉山修建,依山傍势,飞檐层冀,造型奇异。

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

原建9层,隐含攀登“九重天”之意。

顶上三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增加。

石宝寨自古有“江上明珠”之美誉。

  丰都鬼城  丰都位于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172千米。

“鬼国幽都”之说由平都山而起。

汉代王方平、阴长生两方士 修炼成仙,道家于此山设天师,并将其列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

名山古寺多达27座。

“阴曹地府”塑像群分别模拟人间诉讼、法庭、监狱、酷刑等,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神和鬼、天堂和地狱的观念。

  山城重庆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是我国长江上游的工业重镇、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古称巴,地处中国内陆之西南,城市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冬春云轻雾重,又号“雾都”,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人口 3千余万。

重庆最早称江州,也称巴郡、楚州、巴州、渝州、恭州,公元1189年,宋孝宗之子赵先封恭王。

后即帝位(光宗),取“双重喜庆”之意。

改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入夜,万家灯火由山上倒映江中。

形成著名的“山城夜景”景观,近郊有石云山、北温泉、钓鱼城等景点。

远郊有著名的大足石刻,是中国宋代石刻的代表,著名景点有枇杷山、浮图关、缙云山、四面山、南北温泉等风景名胜,以及大足石刻、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林园、孔园、蒋氏黄山官邸“陪都”遗址。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距离重庆市区120公里处的大足县境内,是分布在全县76处石刻造像的总称,共计6万尊造像。

其中宝顶、北山两处摩岩造像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雕刻最精细,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足石刻始凿于初唐,历经五代,到两宋时,造像达到鼎盛时期,明清皆有造像延续。

大足石刻是我国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作品,它不但内容丰富,“横融儒、释、道、纵贯千余载”,而且雕刻技艺精湛,手法娴熟,巧妙的将力学、采光、透视、等科学原理与造像内容和山形地貌相结合,被誉为“唐宋时刻艺术圣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2136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