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甘肃关鹅沟导游词

求甘肃旅游景点的导游词,只要是甘肃的都可以,急求

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

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

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就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姣姣者。

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它和鸣沙山东的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

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

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

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

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风。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

面积

【第13句】:2亩,平均水深

【第4句】:2米。

水质甘冽,澄清如镜。

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

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

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

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

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涌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

甘肃陇南成县鸡峰山和西狭颂风景区及宕昌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怎么去

到成县之后,在南河桥打走鸡峰山的车,就到了;去西峡的的直接坐走西峡的车,或者先走广华再走西峡,炭昌就不知道了

为甘肃的名胜风景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写一段导游词

这可是我们老师讲的哦,如牛羊(1)介绍草原的风景;(3)介绍草原热情淳朴,和草原如诗如画的意境,如蓝天;(2)介绍草原的动物、白云,草原一碧千里等,骏马、大方好客的蒙古主人和地方特色

关于会宁的导游词100左右

鸣沙山、月牙泉导游词 想知道鸣沙山为什么叫做鸣沙山,月牙泉为什么叫做月牙泉吗

望文生义是老师不允许的,但是在这里呢,大家可以小小的破一次例。

还是先听一个故事吧。

话说在八仙中的张果老听说这一带风景如画,宛如人间仙境。

就想下凡来瞧一瞧,看一看。

于是乎就倒骑着毛驴,下凡来了。

毛驴上还驮着两大袋沙子,您可别小瞧这沙子,这可是镇压鬼怪的宝物那。

有一天呢,张果老骑驴到了鸣沙山脚下,正在欣赏风景的时候,一个淘气的小孩子把毛驴上的沙袋给扎开了

这可了不得了,毛驴受了惊吓弯弯曲曲的狂奔起来,沙子也随着毛驴奔跑的路线源源不绝的流出来,而毛驴的脚印踏过的地方,都会有水源出现。

等到毛驴停止的时候,沙子也流完了,把这里的鬼怪全给镇压住了。

从此以后啊,只要一起风,这里的鬼怪就会呜呜哭,在反思自己的罪过。

现在明白了吧,鸣沙山的响声就是鬼哭狼嚎的声音,月牙泉就是毛驴奔跑过得地方。

开玩笑,只是个神话故事。

鸣沙山就是因为山上的积沙骚动有声而大名鼎鼎,月牙泉则是因为形似弯弯新月而芳名远扬。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千百年来,鸣沙山月牙泉已经俨然成为了大漠戈壁中的孪生姐妹。

不过现在呢,咱们得让她俩先分开一会,为什么

因为要一个一个给你们介绍啊

先说鸣沙山。

鸣沙山又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达数十米,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它处于腾格里沙漠的边缘。

整个山体都是由红黄绿黑白五色像米粒一样的沙粒堆积而成的。

五色沙粒细软滑圆,手感非常好。

不信,不信一会您亲自彭一把试试

鸣沙山的山形也是相当美观的,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道道沙脊就呈现出波纹状,一会儿湍急,一会儿缓慢,一会儿还自己打转儿,明暗相见,层次分明,远看连绵起伏,就像一条龙一样。

人们登山下滑的时候啊,常常会觉得两肋生风,有羽化成仙飘飘然的感觉。

史书记载啊,天空晴朗的天气,即使风平沙静,这里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这就是敦煌八景中的“沙岭晴鸣”了。

今天天气不错哦,看来大家很有运气啦。

鸣沙山的鸣响之谜,古人理解不了就用传说故事来解释,但是我们得从科学的角度推究啊。

现在成型的解释大概有这么三种:一、静电发声。

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就大如雷了;二、摩擦发声。

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就可能发出爆裂声,众声汇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轰轰隆隆的鸣响;三、共鸣放大。

沙山群峰之间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

流沙下泄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天然共鸣箱的共鸣,放大了音量,形成了巨大的回响声。

如果您对这三种解释都不满意,一会可要仔细研究了,说不定能提出更合理的解释呢。

接下来就是月牙泉了。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古称沙井,又名药泉。

为什么叫药泉呢

相处泉内生长有铁背鱼和七星草,专治疑难杂症,食之还可以长生不老,所以就被称为药泉了。

月牙泉面积

【第13句】:2亩,长240米,宽39米,平均水深

【第4句】:2米。

这里水质甘冽,澄清如镜。

说来也怪,月牙泉在沙子堆里躺了几千年,却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下雨天不溢,大旱也不干涸,遇到烈风泉水不会被流沙淹没,地处戈壁泉水始终不浑浊,不能不说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

也难怪有人把它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了。

这“月牙晓澈”自然也成为敦煌八景之一咯。

好了,现在该让这对孪生姐妹见面了。

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还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呢,很厉害吧。

一会下车了,大家可以光着丫丫爬山、滑沙、骑骆驼、登山丘,也可以滑板滑沙、跳牵引伞、滑翔伞。

只是有一定可得注意了,别乐不思蜀不想回家了

看你那迫不及待的样儿,不是到了吗

下车

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的导游解说词!一定要详细啊~拜托~!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处在东经102°30-104°

【第30句】:北纬35°5-38°之间,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置。

市 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

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层峦叠嶂,既体现了大西北的浑壮雄阔,又展现了江南的清奇秀丽。

兰州市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成功建设“百里黄河风情线”,如今,这个标志性工程已成为兰州的“城市名片”,引起国内外游客的瞩目。

  兰州市修编制定了黄河兰州市区段及其两岸地区规划设计,规划东西长近50公里,面积约27.44平方公里。

  规划基于兰州城市“两山一川”的骨架,提出了“飞天锦带串明珠”的总体设想,使黄河兰州段的桥梁建设、游乐项目建设和景点改造开发统一起来,融民族风情、地方文化和现代化风格于一体,集旅游、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具有鲜明的兰州地方特色。

  至目前,在黄河风情线上已相继建成西游记、水车园、绿色希望、黄河母亲、近水广场、彩色喷泉、中华《龙源》雕塑园、文溯阁与皋兰文庙、丁香园等景点,这些景点像一串明珠点缀在百里长岸。

  初步完成了城区段24公里的绿化美化改造,总投资达14亿元。

今天的百里黄河风情线,一条绿色飘带与黄河交相辉映,整个风情线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水映城廓、树伴流水”的美丽风貌,被中外游客和兰州市民誉为兰州市的“外滩”。

白塔山在甘肃兰州市黄河北岸,因山头白塔而得名。

岗阜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

山下有金城、玉迭二关,为古代军事要冲。

  白塔建于元代,明景泰年间重建,七级八面,上置绿顶,下筑圆基,通高约17米。

山上一、二、三台建筑群,依山势升高,参差错落,绿树丛中亭榭回廊连属,四通八达。

风林香袅排坊、罗汉殿、三宫殿、三星殿、迎旭客阁、白塔寺、云月寺等建筑,总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

等临殿阁,可凭栏远眺日出,黄河九曲,气象万千。

东、西北三山之巅各有东风亭、喜雨亭、牡丹亭。

此山原为荒山,解放后,引水上山,植树造林。

1958年辟为公园。

五泉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鄂温克自治旗大雁境内。

景区内湖光潋滟,浮光跃金;泉水潺潺,曲折回环;风吹草低,芳草萋萋;森林激荡,涛声阵阵,是一处风光秀美,景色宜人的天然公园。

   景区内的五泉山、敖包山和大鹏山,气势恢浑。

神明泉、天谷泉、贲幽泉、风木泉、命门泉群日夜喷涌,冬暖夏凉,可饮可浴。

经有关部门化验表明,此处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宝贵自然资源。

   进入冬季,五泉形成一个独特的景观,温暖的泉水在树丛中雾气升腾,形成美丽的树挂。

泉水在沼泽地里结冰成塔,形状各异,别有情趣。

夏季的旅游旺季,旅游点主要以餐饮、娱乐、观赏为主业,辅以职工休养。

   景区内还有游船码头、动物园、渔场、牧场、敖包、别墅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蒙古包、欧式风格的修养所等。

交通方便,通讯便捷,有公路直达五泉山下,是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作文导游词400字甘谷大像作文导游词400字甘谷大像山

甘谷大像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城西南

【第2句】: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

自山脚石级而上至巅,总长

【第1句】:5公里,占地面积约640亩,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

[1] 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

大像山石窟为甘谷八景之一的悬崖大象,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

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 现存二十二个窟龛 ,大都平面近方形。

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

甘谷大佛为半圆雕石胎泥塑,高

【第23句】:3米,肩宽

【第9句】:5米,头高

【第5句】:8米,膝长6米。

其造型高大雄伟,令人仰止,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可视为西方装饰性雕塑和中国写意性雕塑完美结合的艺术巨制。

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关于甘肃武威文庙的导游词

武威文庙也叫圣庙、孔庙。

位于武威市区东南隅,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历经扩建,规模宠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

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

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圣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

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武威文庙 位于凉州城区东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院。

占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98米,东西宽152米,占地面积30096平方米。

整个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宫阙式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壮,明清之际被誊为“陇右学宫之冠”,是凉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圣地,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武威文庙景点(20张)  据《凉州卫修文庙暨儒学记》碑载: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年),后经明成化、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的重修扩建,逐成一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五百余年。

该庙目前只有东、中两组建筑,现儒学院已毁,其南面的忠烈祠和节孝祠尚存,明伦堂、存诚、敬德二斋及前后附属建筑已经无存。

  现东边的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戏楼,后有崇圣祠,中为二门戏楼,左右有牛公祠、刘公祠。

文庙西以大成殿为主,前有伴池、状元桥,后有尊经阁,中有灵星门、戟门,左右有名宦、乡贤祠。

  文庙原设有正门,面南而开,但最南端被一堵称“万仞宫墙”庄重稳健的影壁所隔,由于数百年来凉州一直未出状元,所以开正门之事也就搁置至今。

影壁两侧各开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称“礼门”。

由“义路”进入庙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

池上架一座石料拱桥,名“状元桥”。

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四柱三间,翘檐飞角。

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戟门,戟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为供养地方贤达和清官牌位的地方。

戟门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门,大成殿建在宽阔的石筑台基上,雄伟而壮严,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大有至圣至尊的气派。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三宽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顶置九脊,鸱吻螭兽俱全,脊皆以缠枝莲纹砖砌筑。

正脊中设桥形小珠。

屋面尽覆琉璃筒板瓦。

檐下为五铺作双抄双平昂。

柱头、补间铺作华丽,棂格隔扇、腰华板、裙板等皆有简单雕饰。

周围绕以回廊、高台基,大有庄重、肃穆、文雅之风韵。

殿内迎门原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于的画像,旁立着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牌位。

大成殿之后的尊经阁,是两层土木结构楼,重檐歇山顶,坐落在高达2米的砖包台基上,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楼建筑。

阁周绕以回廊木栅栏。

顶部三重翘角上均悬有风铃,清风徐来,铃声叮铛,为沉寂的庙宇增添了些许生气。

大成殿东侧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

建筑自成一组,为文昌宫。

内有过殿,左右设耳房供道士居住。

过殿之后,魁星阁与桂籍殿遥相呼应。

  武威文庙内古柏参天,古朴静雅,富有我国建筑庄严雄伟的特点,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碑匾林立,品位之高,为世罕见。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武威市博物馆设于庙内。

《甘肃省武威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古迹名腾辞典》、《丝绸之路辞典》、《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甘肃大辞典》、《凉州年鉴(2008)》 收有辞条。

  文庙原来设有正门,面南而开,它的最南端是一堵庄重稳健的影壁,称“万仞宫墙”。

影壁两侧各开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称“礼门”。

由“义路”进入庙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

池上有一座石料拱桥,名“状元桥”。

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四柱三间,翘檐飞角。

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戟门,戟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为供养社会贤达和清官牌位的地方。

戟门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门,大成殿建在宽阔的石筑台基上,雄伟而壮严,保留着宋元建筑风格,大有至圣至尊的气派。

殿内迎门原来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于的画像,旁侧侍立着孔子得意弟子颜回、子思、曾子和大名鼎鼎的“亚圣”孟子的牌位。

大成殿之后的尊经阁,是两层土木结构楼,重檐歇山顶,坐落在高达2米的砖包台基上,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楼建筑。

阁周绕以回廊木栅栏。

顶部三重翘角上均悬有风铃,清风徐来,铃声叮铛,为沉寂的庙宇增添了些许生气。

大成殿东侧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

建筑自成一组,名日文昌宫。

内有过殿,左右设耳房供道士居住。

过殿之后,魁星阁与桂籍殿遥相呼应。

1981年9月1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这里成立了武威市博物馆。

馆 武威文庙内收藏有历代图书、字画、碑刻及其它文物3.6万余件。

其中汉简、木雕、木乃伊、铜奔马、鸠杖、凉造新泉、西夏牌、西夏铜火炮等都是举世闻名的珍品。

同时辟有7个文物陈列展室,所列历史文物、文字说明和图片,简要地反映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武威历史。

甘肃省张掖焉支山导游词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5公里处,隔军马大草原与祁连山相望,面积680平方公里,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海拔3978米,是国家4A级森林公园。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位于县城东南50公里处。

主峰百花岭,海拔3978米。

焉支山又叫胭脂山,因山中生长一种花草,其汁液酷似胭脂,山中妇女用来描眉涂唇而得名。

景区内松柏常青,草木葱茏,蜂飞蝶舞,鸟语花香,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有河西“小黄山”的美称。

[1] 焉支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汉时匈奴人发出“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的感慨,诗仙李白留下了“虽居焉支山,莫道朔雪寒”的绝句,隋炀帝在焉支山接见二十七国使节,红西路军在焉支山留下战斗遗址。

钟山寺位于山林巅峰之中,前寺依山势建有玉皇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清幽淡雅;后寺立于陡壁悬崖之上,骚人墨客,多有吟咏,挥毫泼墨,留叹赏于松石之间。

这里重恋叠嶂,松林密布,高山瑰伟,奇石竞秀。

登高望远,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流激湍;林谷腹地,獐鹿、獾羊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峡谷两侧崇山峭直,奇石岩岩。

夏秋之际,山丹花漫山红透,竞相怒放,争奇斗妍;晓日初升,云兴霞蔚,重雾飘渺,气象万千。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为钟山寺庙会,游人如织,车马连属,盛况非凡,有秦腔小唱、风味小吃、特色产品、信息咨询,融古今民俗于一时,聚四方朋友于一地,是消夏避暑、度假游览不可多得的胜地.焉支山森林公园是一九九三年经甘肃省林业厅批准成立的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山丹县城南50公里处的大黄山林区,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游览区。

焉支山峰拔地而起,悬崖峭壁直插云霄,岩如斧削、壁如林立;四周山壑纵横,怪石嶙峋,石涧溪流潺潺,如鸣环佩,崖峰松柏苍翠,碧绿欲滴;谷底绿树藤蔓,参差披拂。

春季各种花卉盛开,姹紫嫣红;盛夏,绿荫浓郁,凉爽宜人;晚秋,树叶殷红,果挂枝头;严冬,万里雪飘,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

区内有唐玄宗天宝年间建的钟山寺旧址,历史上有名的“万国博览会”遗址,复建的宗教胜地玉皇殿、大佛殿,更有山丹十景之一的“删丹朝晖”,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

区内重峦叠嶂,松林密布。

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

腹地,獐鹿、岩羊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峡谷两侧崇山峭立,奇石岩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2226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