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书中的读后感
世界名著好句摘抄
【第1句】:人生好似调味盘,酸得是惆怅,苦的是锻炼,辣的是过程,甜的是成功。
【第2句】:友人来访/不小心碰翻一杯乡愁/浓浓的气氛四溢弥漫/情绪漂泊成不系之舟。
【第3句】:面对着苍茫的群山,面对着无际的原野,面对着清澈的小溪,面对着芳郁的野花,面对着浅浅的草叶,我沉默,我惊叹,我欣喜,我欢乐,我无言。
【第5句】: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记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的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
【第6句】:有人爱雾,爱它的朦胧,爱它的缥缈;有人爱霜,爱它的洁白,爱它的淡雅;也有人爱露,爱它的晶莹剔透,爱它的娇小玲珑;更有人爱雪,爱它的纯洁,爱它的素雅。
【第7句】:是的,童心无价。
拥有了童心,你便会拥有天真纯洁、无私无邪的品格;拥有了童心,你便会忘记生活中的琐屑愁事,快乐的面对人生;拥有了童心,你便会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享受生活。
【第8句】:我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感受到了李煜人生沉浮的无奈;我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味苏轼壮志难酬的压抑;我在“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中聆听李清照国破家亡的心语
【第9句】: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忠贞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刚正不阿。
骨气就是陈然“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的凛然不苟。
【第10句】:月光如水,水如天。
静静的夜,柔柔的月光,我站在花儿的面前,凝视着,花儿无语,我无语。
我慢慢地听,给我以心静,给我以力量,这就是情
读沈从文的《静》有感
《静》是沈从文成功的短篇小说之一。
我们在这短短的十几页里可以看到他艺术上各方面的成就。
故事讲的是一个饱经离乱之苦的家庭,男的在军中,女的带着儿女疏散到一个小镇暂住,等候三个男人的消息和接济。
母亲肺病咯血,躺在床上养病。
大女儿和媳妇到外边求神问卜去了,丫头翠云在洗衣服。
春天的日子很长。
全家人中比较自由从容的只有15岁的岳珉和5岁的北生。
他们因为年纪小,没有完全被家庭所处窘境所困住。
沈从文这篇美丽的小说就是围绕着这两个人所写的。
作者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成功而又自然的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
在作品中营造了一种静穆的气氛,一种由作品中人物无援无助的心境衬托出来的悲伤的情绪。
小说一开头便提及“风筝”这一物象,写到少年人在春日里放风筝,什么时候风筝脱线了,各处便有人仰了头望天空,小孩子们都大声乱嚷,盼望那脱了线的风筝落到自己家的天井里。
小说一开头提及的风筝并非闲笔,风筝本就一线牵,在空中随风飘摇不定,一时大风突起就可能断了线,永远都不再回来。
这正象征了战乱时代下层人民的命运,他们生逢乱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具体地讲,这孩子们都盼望着的风筝正象征着岳珉的爸爸和哥哥们,他们在外打仗,杳无音讯,家人们正焦急的盼望着他们的归来,而他们能不能回来,究竟要什么时间回来,这都如那天空中飘摇的风筝一样不可捉摸。
风筝这一物象在小说后文又一再提及,似乎在暗示故事的悲惨结局。
例如下文写道:“岳珉和北生上了晒楼,数天上大大小小的风筝。
”“坪里也有三个人坐在大石头上放风筝”“小尼姑又望了一阵天上的风筝,才从容不迫的从提篮里拿出一大束青菜”当大姐和嫂嫂回来后看到病重的母亲时大家都想说些好消息来安慰母亲,岳珉也有意的提到了风筝。
她说:“姐姐,大嫂,先前有一个风筝断了线,线头搭载瓦上拽过去,隔壁那个妇人用竹竿捞不着,打破了许多瓦,真好笑。
”这不仅仅是能否得到断了线的风筝的问题,这在暗示小女孩告诉妈妈别人家的男人也没有回来,从而达到安慰母亲的目的。
看似轻松,实则沉重。
下文提到翠云丫头时,翠云说:“看呀,看呀,快来看呀。
一个一块瓦大的风筝跑了。
快来,快来,就在我们头上,我们捉住它。
”这时岳珉也抬头看到了,隐隐约约还看到一条白线,在很长的天空摇摆。
接着又写到:“也不知是为看风筝还是为看新娘子,岳珉仍然上了晒楼”她直到看到远近各处人家的烟子,才下了楼。
这样的文字,看似写景,实则写情。
作者在平铺直叙中充满了对下层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看风筝也是在盼望着亲人们的回归。
字里行间充满了忧伤的情绪。
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小说中还提及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人和物。
如岳珉和北生在晒楼上看到的像一块大绿毡子的“坪”;新发芽的“葡萄藤”;很温柔的流着的“小河”;开的正热闹的“桃花”;黄澄澄的如金子的“油菜花”;从容吃草的“三匹白马,两匹黄马”“两人望到青草,望到白马,望到一切,小孩子快乐的如痴。
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这些春天里的物象是那么的清新,那么充满生机与希望,它们是自由和幸福的象征。
也正象征着两个孩子在窘困的生活中对未来、对明天抱有的丝丝希望,期盼家人团聚,期盼自己能实现梦想。
正体现了作者擅长捕捉自己的感觉印入物象这一特点。
寓人生理想于自然美和人性美之中,创造出现实与梦幻浑然一体的迷人意境,具有朦胧悠远而又原始的审美特征。
《静》虽说是一篇小说,但它很特别,写得很别致,不像一般小说那样以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它特别执着于平常物象在作者主观情感的浸染中所呈现出来的诗情画意。
所以这是一篇充满了诗意的灵动的抒情小说。
由于它的灵动,它的细腻,扣响了我的心门,我对它是久久难于忘怀,沉浸其中,宛如穿越到了那一时空,去感受,去遐想,那未知的风筝将飞向何处…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什么意思
出自那里
《外传(1960—1961)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名著好段100字
1 在人类的感情里,经常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看得见得目标吸引,祸事被某种虽然看不见,却想象得出来的目标所吸引,就会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灵魂向那目标扑过去,如果达不到目标,就会叫我们痛苦得受不了。
2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 3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
若说 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 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 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 4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5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临终前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 6 我不能想象这样一个人,他认为开棋的时候先走马而不是先走卒对他来说是英勇的壮举,而在象棋指南的某个犄角里占上一席可怜的位置就意味着声名不朽,我不能想象,一个聪明人竟然能够在10年、20年、30年、40年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他全部的思维能力都献给一种荒诞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把木头棋子王赶到木板棋盘的角落里,而自己却没有发狂成为疯子。
() 7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
8 知道为什么而死,问题就不同了。
明白了这一点的人,也就有了力量。
要是你感到真理是在你那一面,你甚至会的。
英雄的行为就是这样产生的。
9 我看到了各个民族彼此敌视,而且默默地,无知地、愚蠢地、甘心地、无辜地在互相残杀。
我看到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还在发明武器和撰写文章,使这种种敌视和残杀更为巧妙,更为经久。
() 10 .每当太阳西沉,我坐在河边破旧的码头上,遥望新泽西上方辽阔的天空,我感到似乎有未经开垦的土地,所有的道路,所有的人都在不可思议地走向西部海岸。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在衣阿华,小伙子们总是不停地骚动喧闹,因为是那片土地使他们如此无法平静。
() 11 本人系疗养与的居住者。
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
(《铁皮鼓》) 12 我不能想象这样一个人,他认为开棋的时候先走马而不是先走卒对他来说是英勇的壮举,而在象棋指南的某个犄角里占上一席可怜的位置就意味着声名不朽,我不能想象,一个聪明人365kUaIle.cN竟然能够在10年、20年、30年、40年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他全部的思维能力都献给一种荒诞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把木头棋子王赶到木板棋盘的角落里,而自己却没有发狂成为疯子。
(《象棋的故事》) 13 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
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
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14 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
你可曾想过,那盎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15 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
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心装模作样
这是直率,不是软弱,因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
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
这是直率,不是骄傲,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16 倘若你能使你的心时常赞叹日常生活的神妙,你的苦痛的神妙必不减少于你的欢乐,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
(《先知》) 17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
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
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18 石碑上的历史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
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空气中来回地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
石碑静默地立在村头看着几百年沧海桑田,而歌声依旧。
19 拨开心灵的迷雾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它们穿着迷惑的衣服,踩着凌乱的脚步,有时让我们的心灵无所适从。
那笼罩在其上的一层迷雾——我们感情上的亲疏,会左右着我们的主观思想,影响着我们的判断。
20 月是故乡明 ★谁,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一一月是故乡明。
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秤。
因为深情,所以偏执。
好句摘抄加仿写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奏成了黄昏。
――《听听那冷雨》仿写:雪天的房屋,闪耀柔和的冰光,白而晶莹,天晴则闪光,阴雨则温柔,对于眼睛,是一种优雅的享受。
至于雪落在层层千针的松上,自上而下,薄薄厚厚薄薄,携着一丝丝的雪片沿树干与针叶簌簌落下,各种大雪花与细雪交叠成画,谁的狼毫笔在挥洒山水。
“下雪了”,美丽的冬姑娘来了,她洁白的舞鞋在大地旋转着无数的探戈啊华尔兹,把清晨一下舞成了黑夜。
●原句: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山中访友》仿写:走进这片向日葵花地,蜻蜓呼唤我的名字,蝴蝶带我一起翩翩起舞。
每一棵向日葵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灿烂,每一朵向日葵都在看着我。
我走到一棵向日葵旁,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向日葵。
●原句:看不厌,看不厌那些跑沙跑水在旷野与草原上奔驰的马群;看不厌,看不厌那些战风战浪在蓝天中搏击云海的飞鸢和波风浪谷中飞翔的白帆;看不厌,看不厌那些穿山穿岭在大地上呼啸着前进的列车…… 看不厌它们那奔驰的英姿,疾翔着的风貌,呼啸着的不倦的生命力的旋风。
仿写:看不厌,看不厌那些披星披月穿行在沙海与荒漠中的骆驼;看不厌,看不厌那些斗风斗雪在山腰上傲然挺立的苍松和在天寒地冻中绽放的梅花;看不厌,看不厌那些抗旱抗瘠在大地上潇洒着生长的野草。
看不厌它们那隐忍的姿态,不屈的脊梁,潇洒着的坚强的毅力的礼赞。
●原文:品味自然,便是品味那份旷远辽阔之美。
记得有一次随外婆去天台华顶山游玩,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驶向山顶。
仿写:品味自然,便是品味那份优雅安宁之美。
记得有一次去图书馆还书,独自一人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上慢慢走着。
●透过车窗往外看,我见到了一幅美妙的景象:绿色的山峦层层叠叠,云朵在山腰间缭绕,山上长满了奇形怪状的松柏,郁郁葱葱。
仿写:偶然一抬头,我见到了一幅迷人的景象:密密的枝叶遮盖了天空,光影在叶缝里跳跃,左边是一丛别致的竹林,在风中飒飒作响。
●山脚处还有一股清泉,水流潺潺,令人浮想联翩,真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此时此刻,纷纷扰扰的俗事与杂念都离我而去,只剩下一幅永远也品不完的山水画在眼前浮动,令人心旷神怡。
――《品味自然》仿写:右边却是一片紫色的鸢尾花,花香四溢,让人流连往返,真有一种“误入仙境”之感。
此时此刻,滚滚红尘的喧嚣与尘烟都离我而去,只剩下我徜徉在这一片虚无缥缈的仙境,让我久久回不过神来。
●原句: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
仿写:我把春天比作一个带着七彩调色盘的小女孩,她那缤纷的油彩抹去了冬日的苍白,将绿色和希望送给世界;她用手中的画笔带起清风,又送来金灿灿的阳光照耀大地。
●你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仿写:你们都爱春天,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草长莺飞,爱她的雨润万物。
春天,使人们的心情格外愉快。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及时采纳~
乡愁 中为什么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现乡愁
【第1句】:因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代表了思念和距离,这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不可触摸,思念越来越无法寄托。
这四组词,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了,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真切的艺术效果。
【第2句】:乡愁寄托在书信里,所以将它比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乡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母亲去世,一座坟墓将儿子与母亲阴阳两隔,永不能再见面,于是把愁绪比喻为坟墓;后来,由于海峡的阻隔,两岸同胞不能相聚。
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愿望。
【第3句】:《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
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第4句】:《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7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