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北大女生日记读后感

北大微电影《女生日记》经典台词 喜欢是什么

什么是空气

【第99句】:03%的氮和氧加上0.03%的二氧化碳。

什么是记忆

生物学中个体的解码、存储、检索。

什么是大学

大学是以多种不同观点看待世界的专业群体。

什么是高音C

每秒二百六十二次的振动。

什么是社会

社会是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社群。

什么是时光

时光就是我们穿上的衣服,却再也脱不下来。

什么是美

从“知道”,到达“懂得”。

我凭什么上北大贺舒婷原文

】我凭什么上北 作者 贺舒婷2012年02月29 22:53:42 未名湖边的桃花开了,我曾经次梦想过,花开时湖边的人群里会有自己的身影。

那个时候,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迫切,目光却比你们更加迷茫,那时我高三。

我高一那年,差点就把自己废成了一切锈铁。

上课时睡觉、聊天、看漫画,跟后面的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轻的女老师气得眼里含泪。

高二分科,我选了文科。

你无法想象我所在的中学有着多么烂的文科班——本科上线三人,那是什么概念

更具讽刺性的是,那三个人全是复读生。

然而我在大家或无奈或鄙视的目光里,毅然决然地在文科班报名表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真是我一生中字写得最好看的一次。

我只是突然间觉醒了,觉得自己的一辈了子不能就那样过去,事后很多人问我当时怎么回事——也许他们是想从我这里听到一个传奇般浪子回头的故事,而我当时所能想到的解释只有这么一句:我只是觉得,我的一辈子不应该就那样吊儿郎当地过去。

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年级第12名。

这是一个听上去差强人意的成绩,可是理智还是提醒我,那是一个本科上线三人的文科班。

如果你不能把所有其他人远远甩在后边,第12名和第120名没有什么区别

至今我还记得那次考 了第一的那个小女生,瘦瘦小小,戴一副黑边眼镜,趴在书桌上的身影有些佝偻。

而这个印象的得来,是因为所有的人永远只能看到她趴在书桌上的身影。

她一直是班里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

我一直对那种学生有一莫名的排斥情绪,总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死读书吗

我要是像你这样刻苦学习,早是全市第一了。

事实上直到那次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仍然对她不屑一顾。

然后,我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班会。

我不知道要怎样去感谢那个班主任,因为如果不是她的那席话,如今的我在哪里都不一定。

班会上,她说:“这次成绩非常能说明问题。

应该考好的人都考好了。

”然后她扫了我一眼,我明白她的潜台词,也就是说在她看来我是属于没有理由考好的那一堆人里的。

奇怪,我居然没有脸红。

不知道是太久的堕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磨光了我原本敏感的自尊,还是我下意识里对她的话不置可否。

她继续说:“我知道有些人以为很聪明,看不起那些刻苦的同学,总觉得人家是先天不足。

可是我想说,你只是懦弱

你不敢尝试

你不敢像她一样地去努力,因为你怕自己努力了也比不上她

你宁可不去尝试,是因为害怕失败的风险。

你连这一点风险都承担不起,因为在你心底,你根本就没有把握……”后面她还说了些什么我已经想不起来了,我承认我当时完完全全地蒙了,反反复复回荡在我脑子里的就只有那么一句话——“你只是懦弱

”可是,我要承认——她的判断是正确的。

那晚我在日记里写:试试吧,试试努力一个月会不会见效。

当时我根本不敢对自己承诺什么,也的确承诺不起。

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个早晨六点早自习上课到晚自习下课一动也不动坐在座位上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人竟然是我自己。

然后,我迎来了那次期待已久的期中考试。

至今我仍记得考完之后的感觉。

抱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茫然地看着人来人往,心里空空的没着落。

那的确是我一生中最特殊的一次考试,因为它关系着我此后的方向和道路选择。

其实,考试结果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我的的确确让所有的人真正瞠目结舌了一次,是的,我考了第一。

你永远也无法想象那个结果于我而言有多么重要。

知道成绩的时候我出乎意料地平静,。

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成绩单的第一行时,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记住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 后来我再也没有改变过那种态度和方法。

其实所有的方法说白了都是没有方法,只有一个词:刻苦。

我坚守着我的名字在成绩单上的位置,一直到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考试,我始终是第一名。

但是,真正的挑战还没有开始。

即便我可以牢牢占据第一名的位置,即便我可以每次都把第二名甩下几十分,我知道,北大离我还是太远。

所有的老师都坚信我将会是学校里有史以来最好的文科生,意味着你可以上山大,运气好点的话可以上复旦、人大。

而我只要北大。

我从没对任何人讲过我的志愿——如果可以称之为志愿的话。

高三第二学期,我们搬进了刚刚落成的教学楼,搬迁的那天,楼道里吵得很,拖桌子拉板凳的声音在走廊里不绝于耳。

我一个人不言不语地跳过窗子,踏上了二楼窗外那个大大的平台。

对面是操场,初雪未融,空气湿冷,光颓颓的树枝直直地刺向天空。

雪天的阳光凉凉地透过睫毛洒在眼睛里,静静地看着远远的天空,我说了一句话,只说了一句话,对着天空,我默默在心里说:“等着吧,我要你见证一个奇迹。

”我知道,这世上的确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件。

我从来不知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居然可以把人的潜力激发到那种地步。

我是一个极其不安分的人,可是那段时间我表现得无比耐心沉稳,踏实得像头老黄牛。

事实上我曾无数次处在崩溃的边缘;五本高中历史书我翻来覆去背了整整六遍——当你也把一本书背上六遍时你就知道那是什么感觉了——边背边流眼泪,我真的是差一点就背不下去了。

只是,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

坚持的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品质。

呼啸而致的风卷着漫天的黄沙,在那个北方春天里,我们一个个头发蓬乱,皮肤粗糙。

死寂与喧嚣交替,如同美国的执政党,规律得让人怀疑冥冥之中有一双奇异而魔力无穷的手。

惶然而又茫然的我们在敬畏与期待中迎来又送走了一模、二模以及N模,每根神经都被冷酷无情的现实锤炼得紧不可摧,不论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情,还是习惯了信手涂鸦的画意。

在这个来去匆匆的季节里,一切敏感纤细都是奢侈,徒留无数次的激扬在无数次的颓丧下摔得头破血流。

每个人比昨天更加明白理想和现实之间那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也比昨天更加拼命地努力挣扎。

逼着自己埋进去,埋进书本,埋进试卷里,埋进密不透风的黑茧——为的只是有朝一日破茧成蝶。

青黑的眼圈,浮肿的眼袋,干燥的手指,焦虑得起了水泡的嘴角。

那个春天我不知道流行的是粉蓝果绿还是黛紫银灰。

小镜中是憔悴的面容和黯淡的眼睛。

因为怕有什么会汪洋恣肆地在干旱已久的脸上纵横开来——上帝,我是个女孩啊。

踏入考场的时候我很平静。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考入北大以外的哪所学校。

与其说是一种自信,不如说是一种预感。

我只是想,哪怕北大只有一个招生名额,为什么考中的那个人不可能是我

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考完后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依然匆匆的人群,心里依然空无着落。

眼睛因为泪雾而模糊,视野里的东西却越发清晰。

我相信一切真实的感知都是要以泪水和苦痛作为代价的。

事实上我怀念那段日子,并且永远感激它。

不只是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我完成了自己的过渡与脱变,更是因为那时的一切深深烙在了我正处于可塑期的性格中,成为这一生永远的财富。

人生中再也不会有哪个时期能够像那时一样专一地,单纯地,坚决地,几近固执而又饱含信仰和希冀地,心无旁骛及至与世隔绝地,为了一个认定的目标而奋斗。

当你在若干年后某个悠闲的下午,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努力和放弃,曾经的坚韧和忍耐,曾经的执着和付出,曾经的汗水和泪水,那是怎样一种感动和庆幸,怎样一种欣慰和尊敬–尊敬你自己。

是的,在这个过程中,请允许我重复一遍,最重要的是你自己。

我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朋友,感谢所有关心我帮助我的人,但我最感谢的人,是我自己,“没有不可能”,这是我一点一滴的努力与尝试中获得的认知。

而且我相信,这也将会是我终生受益的东西。

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的作文

新一代的青年,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岁月,亲历了中国强起来的伟大跨越,对时代进步有着深切的体会,对国家发展有着强烈的认同。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追求个性,不喜欢板起脸的说教,也不接受单向度的灌输,但他们从未拒绝崇高、绝非排斥意义。

2023年,有100多万名大学生应征报名入伍,1994年出生的北大女生宋玺参与亚丁湾护航的事迹,更是赢得无数点赞。

他们让人看到,当代青年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也敢于表达、勇于行动。

面对这生机勃勃的一代,更需以共鸣、共情激荡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对话、沟通引导他们的爱国行动,让他们在与祖国共奋进中,书写下最动人的青春故事。

然而,近年来,虚无历史的态度、诋毁英雄的谣言、矮化精神的观点,种种不良思想、奇谈怪论沉渣泛起,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一些挑战。

这也警示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把爱国主义贯穿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当前,有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是流于形式、显得僵化,存在千篇一律、泛泛而谈的问题,也存在填鸭灌输、互动不足的问题。

爱国主义教育要讲好爱国故事,需在情真意切、引人入胜上下功夫,在提高内容质量、教育实效上花力气,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地方。

但是,那里有黄山么

有黄河么

有长江么

有长城么……既然这些都没有,那么,祖国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地方。

”当年路遥的文字,激发起多少人爱国奋斗的精神。

今天,我们离梦想从未如此之近,壮丽的未来在眼前,奋斗的豪情在心中。

把亿万人民的爱国心、爱国情,激荡成共鸣、汇聚成洪流,就一定能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推动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复兴。

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观后感600字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一】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在近日的“中国古诗词大会”上,16岁高颜值少女武亦姝凭借出色的古诗词底蕴和 “飞花令”表现走红,答题时娴熟优雅的她,被网友们感叹“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 有想象。

”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

”诚如《中国诗词大会》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 教授蒙曼所说,诗词之所以美,在于它承载着作者的人生阅历。

因此读诗不仅仅是读诗, 更是读人,是读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日前正式公布,这也是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在答记者问时,发言人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生活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诗意也是。

在问答网站知乎上,一位网友关于“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读诗歌”的问题下,得票数最高的答案是这样说的: 你是愿意孩子从小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样流转缠绵的诗句,还 是让他跟着广场舞一起唱“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你是希望他的童年记忆是“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还是“叫姐姐一声美女,姐姐就给你糖吃啊”?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当你处于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烂 熟于心的诗,触发了共情的钮,才能懂得诗词之美。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至少你“读过”。

  当看到春天芳草初生,才会明白什么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夏日湖边纳 凉,看风乍起,才会感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如歌中所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虽然我们的生活日渐浮躁喧嚣,好在,诗还活着。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二】  它唤起了高中毕业之后的观众对诗词之美的欣赏。

高二分科以后,我母校的早读课是每周三天英语两天语文,20分钟的早读课当然会有人急急忙忙赶作业。

当年我还是语文课代表,至今还记得,只要在讲台上带读《春江花月夜》,背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附近的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会停笔,或者笔还没停下,声音已经加入进来。

我们班当年男生虽然不多,声音却都很好听,刚好能压住妹子们柔婉的声音,诵读声就特别动人。

我还记得某一天第一节是数学课,我们数学老师人称范公子,在教室门口面带微笑地等我们背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把三角板往讲台上一放,说“哎呀谢老师教的班就是不一样,背得多好听啊。

”  看《诗词大会》的时候,我遇到稍有印象但想不起来出处或者上下句的诗词就会查一下,看到全诗心下会恍然大悟地“哦~”一声,然后脑子里就过电影般地浮现出上课时老师们描绘的意象。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就算是被楼上一些答主吐槽的太祖诗词出现频率过多,有些词写得也是真好。

  全场齐诵“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时候,还是挺燃的嘛。

  四位点评嘉宾也都是很好的语文老师,直抒胸臆做科普,有感而发不矫情。

尤其康震老师,真的称得上一句“出口成章”。

  再则,这个节目老少咸宜,选手的个性都很鲜明,场上互动也尽力营造了一种围炉而话的亲切氛围。

我特别喜欢选手自我介绍开场时的那句定场诗,真的能看出每个人的个性。

比如争议很大的张淼淼,我也觉得小姑娘情绪太外露了一点,但她每次上场,虽然穿着精致的汉服,妆发搭配得也很温柔,定场诗可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啊。

情绪管理注意一点,其实也是一个挺吸粉的反差萌人设。

武亦姝的自我介绍“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就显得很洒脱,妹子也给人一种不太在乎比赛结果,享受过程以文会友的感觉。

  舞台特效虽然拖沓了一点,整个节目的舞美和配乐还是赏心悦目的,我春节这几天在宿舍,经常把b站上的合集外放当背景音乐。

  最后夸奖一下董卿姐姐的主持功力。

我前两天还在跟基友吐槽董卿的古典文学功底不低,不仅所有题干念得抑扬顿挫,流畅自然,而且点评嘉宾抛出的梗也能接上,偶尔还能来两句应景的诗词配合采访。

对比一下之前在知乎上看到,某当红小花旦当年演红楼梦的重要女配,之后上节目强调受训多时,结果连判词也读不来(摊手)。

感觉国内知名女主持除了董卿,其他人来主持这个节目都会有点违和。

而且董卿的妆发真是一期比一期好看啊QAQ  有时间再来补充,期待第三季能够完善赛制,减少运气分~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三】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于春节期间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多位具有深厚古诗词素养的年轻学生更是实力“圈粉”,被网友称赞“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者表示,兼具典雅韵律与人文精神的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仍能引发情感共鸣,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不靠颜值靠才情 年轻学子频获赞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念出《诗经·七月》中这句名句的,不是学者教授,而是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高一女生武亦姝。

她在2月1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战胜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更,成为新擂主。

诗词量2000首,答题时气定神闲,还有高颜值,有网友感叹武亦姝“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

”  这位把陆游、苏轼、李白封为自己“三大偶像”的“00后”说:“喜欢诗词是一件很单纯的事,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意,在现代语言中很难找到。

”  而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像武亦姝这样的高手还有很多——  13岁的初一学生叶飞,擅长用文言文写作,小小年纪就有不俗的诗词积累;  上海文来中学学生侯尤雯,2岁开始读诗,曾获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一等奖,为本届诗词大会从百人团刷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  北大博士生陈更,工科出身,却满腹文才,是连续多场的擂主……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等学者,也因为在节目中对古诗词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精彩点评,受到网友热捧。

网民“月亮abby”说:“看了节目,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诗人的胸怀,原来中国古诗文这么有趣。

”  除了擂台上那些“行走的诗词库”,节目中的“百人团”也值得尊敬。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说,“百人团”选手绝大部分是年轻学生和各行业的普通人,年龄上以“90后”“00后”为主,有些是父母比赛子女看,有些是子女比赛父母看。

“古诗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四】  我热爱诗歌,特别喜爱唐诗宋词。

每逢空闲之时,我都会躲在自己的书房中高声吟诵,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味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

在我看来,唐诗就像巍峨挺拔的泰山,而宋词就像玲珑如玉的桂林山水。

  这个寒假,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

这个节目主要以打擂台的形式为主,节目组从各地选出了热爱古诗词的达人共一百个,包括外国学子,古稀老人,他们组成百人团,挑战选手和百人团同时听题答题,最后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选手分数,从而选出擂主。

  这个节目中真是藏龙卧虎啊!百人团中高手如云,而挑战者更是功底扎实。

在第一期的节目中,第一位选手就是一个小女孩,叫李尚荣。

她在前面的九题中连连告捷,击败了许多百人团的大人选手,而在最后一题中,因为不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句中“商女”意思而失误,不过也成功赢得了一百二十四分的好成绩。

后面的选手更是越来越厉害,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残疾人彭超成为擂主。

  在比赛中,评委老师的点评画龙点睛,文采飞扬,让我受益匪浅。

我努力与台上的选手同步答题,只能偶尔答对几题,这让自诩为“经典专家“的我汗颜。

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诗词功底还不够扎实,有很多诗词不能很好地理解,有的诗词我还没有背诵过等等,在他们面前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学生”。

  所以,我一定要多背古诗,多积累,就像台上的一位大姐姐说:“喝水虽能解渴,但是喝茶更能品出它那独特的幽香,用诗歌来熏陶生活,生活会更充满诗意。

”说的多好啊!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就让我们以诗歌为生活的指航灯,让它点亮我们的人生之路吧!加油!

有好感的女孩晚上睡不着让我给她讲故事 求救

你要是声音有磁性 能有加分点,你就打电话~看她喜欢什么故事了

你们发展到哪一步了

可以讲一个 暗示你们关系的 故事~ 进一步突破不过很有可能 人家并不是为了听故事吧~ 就是想跟你说说话之类的实在不能够 你唱首歌呗

我的自传200字

为你奉上大学期间应看的60本好书,好好看看吧,都很经典

   

【第1句】:张爱玲:《倾城之恋》  

【第2句】:马格利特·杜拉斯《情人》  

【第3句】:考林·麦卡洛《荆棘鸟》  

【第4句】: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第5句】:渡边淳一:《失乐园》《男人这东西》  

【第6句】:钱钟书:婚姻的镜子——《围城》  

【第7句】:劳伦斯:《虹》《爱恋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第8句】:泰戈尔:《飞鸟集》《草叶集》  

【第9句】: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第10句】: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缓慢》  

【第11句】: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第12句】:雪儿·海蒂:《性学报告》  

【第13句】:德克旭贝里:《小王子》  第一章 假如爱情  

【第14句】:让我来成全你的幸福——小仲马《茶花女》  

【第15句】:灵魂的哲学与博——司汤达《红与黑》  

【第16句】:越过爱情,看见备暧花开——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第17句】:我爱你,与你无关——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第18句】:这简直像戏一样——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第19句】: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西格尔《爱情故事》  

【第20句】:山在那里,你在心碎中微关——岩井俊二《情书》  

【第21句】:充满暗礁的爱情海洋——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第22句】:爱情终究成了一种传说——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  

【第23句】:温柔而坚强——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第24句】:粉色的小爱情——堀川波《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地方》  

【第25句】:有天堂,但是没有道路——北村《玛卓的爱情》  

【第26句】:美与爱是独立的——川端康成《雪国》  第二章 生命本真  

【第27句】:难缁糊涂的爱情与婚姻——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第28句】:战火中成长的美丽与坚强——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第29句】:用哲学来思考——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第30句】:奥德修斯式的传奇——雨果《悲惨世界》  

【第31句】:二十四小时,路过爱,走过禁区——霍桑《红字》  

【第32句】: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曹禺《雷雨》  

【第33句】:值得一生的等待——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第34句】:再翅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35句】:只有渺小的人物,没有渺小的爱情——西奥多·德莱塞《珍妮姑娘》  

【第36句】:黄叶铺满地,我们已不再年轻——路遥《平凡的世界》  

【第37句】:生佝寂寞,死的单调——萧红《呼兰河传》  

【第38句】:爱上你的心——雨果《巴黎圣母院》  

【第39句】:爱和欲的煎熬——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第40句】:我的成长与战争共呼吸——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  

【第41句】:沉重的枷锁——张爱玲《金锁记》  

【第42句】:在自我面前忏悔吧——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第43句】:片刻的浮华盛世——莫泊桑《项链》  

【第44句】:战争,让女人走开?——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第45句】:包容的爱还是彻底的恨——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第三章 诗意盎然  

【第46句】:从“黑暗意识”中苏醒——翟永明《女人》  

【第47句】:溶解心灵的秘密——舒婷《舒婷诗集》  

【第48句】:爱,我们曾共同用有——叶芝《当你老了》  

【第49句】:你最荚的气质足自由——惠特曼《草叶集》  第四章 非常生活  

【第50句】:此幸福,彼幸福——杨绛《我们仨》  

【第51句】:成长是日的,爱足过程——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第52句】: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婚娴——老舍《离婚》  

【第53句】:一个女人的城市传奇——王安忆《长恨歌》  

【第54句】:爱情与食物的辩证关系——徐坤《厨房》  

【第55句】:勇敢地被启蒙——高尔基《母亲》  

【第56句】:跳来跳去,你跳得出生活吗——契诃夫《跳来跳去的女人》  

【第57句】:棘心天天,母氏劬劳——苏雪林《棘心》  

【第58句】:有时候,钱也是安全感——亦舒《喜宝》  

【第59句】:一切只是私人生活——陈染《私人生活》  

【第60句】:让它变成事实吧!——王小波《黄金时代》

周国平的简历

1945年7月25日上海 1950年在上海市小学读小学 1956年在上海市成都学读初中 1959年在上海市上海读高中 1962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 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军队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任县委宣传部理论干事和县委党校教员 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 1981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至今,开始时受聘为助理研究员 198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在职读博士研究生课程,毕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 1988年受聘为副研究员 1994年受聘为研究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95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