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八佾篇前六句读后感

求《论语》心得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

《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

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

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

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

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

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

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

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

”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

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

“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

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

”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

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  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

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出自论语的成语

【第1句】:子曰:“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而(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经常去实习(温习)它,不也是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知识点:“说”通“悦” 意思:高兴

【第2句】: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第3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4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第5句】: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

(其他知不变)

【第6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第7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8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第9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第10句】: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891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