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学写读后感范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写读后感》

学写读后感学习目标:认识一种文体学习一种方法书写几笔感受读后感: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读后感基本思路引、议、联、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2)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4)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示例: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课文《我的叔叔于勒》,让我认识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

这篇课文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一封来自美洲的书信,改变了昔日被逐出家门的“流氓”“坏蛋”的于勒形象,他成了全家人翘首盼归的“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了,使原本因家境拮据而无人垂青的二姐终于有了求婚者。

使一个小小职员家庭竟充胖子去邻国哲尔赛岛度假。

【“引”,概述原文内容。

】但是当菲利普夫妇发现那个衣衫褴褛的老水手竟然是弟弟于勒时,他们一下子从惊喜的企盼跌入极度的恐慌之中,生怕孩子们知道这个狼狈不堪的卖牡蛎的老人就是亲叔叔。

他们如躲瘟神,避之犹恐不及。

涉世未深的若瑟夫给了于勒10个铜板的小费,也受到母亲严厉的斥责。

于勒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第3单元《学写读后感》精校版

《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第3句】: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学生写作,集体评议)教学步骤:一、精彩导入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人生漫 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 指引着人生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二、例文引路(一)例文评析: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一一读《傅雷家书》有感(二)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三)佳作欣赏:叹为观止《红楼梦》三、写作指导(一)认知读后感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34五、写作实践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100字左右

我的第一本 文章结尾写到:”我的第一本在应当写写,如写,我就枉读了这几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 读过本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

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中“人才”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中人才选择一个角写一篇不少500字的作文,这个作文可以以三要素抓住中心首尾相呼应就行了

【语文】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学写读后感课件优质课件

学写读后感写作目标1.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开发“引——议——联一一结”的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2.结合单元课文的阅读,借鉴写作,注意把握“读”和“感”的关系,善读会感3.通过学写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导入你能把你读的文章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比如它都写了什么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回眸经典,借鉴“感点”①青翠的藤蔓相互缠绕,小石潭的流水“叮咚”作响,偶有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沙”的轻快旋律——柳宗元便是在这样的美景中渐行渐远。

画面定格在这一瞬间,如果我是画家,我会用黑白诠释这幅景色。

不需要鲜艳的色彩,不需要细致的表情刻画,只一片黑白,一个背影,足以融动人心。

他的背影,是落寞的,亦是感性的。

——读《小石潭记》有感②想到这里,美好的感觉戛然而止,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

我们不应该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只有欢笑,没有压迫,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出去。

——《桃花源记》读后感③如果雕刻者有一丝的马虎,也许今天我们就不能领略“只应天上有,不该凡间现”的奇宝。

我想,在生活中雕刻家对待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是极其认真的,认真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认真是非常重

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六单元作文写一篇读后感怎么写

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

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

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

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

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继“神州五号”之后,为研制并发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备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用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里的所有课文来写一篇读后感

在看了《喂——出来》这个标题后,还以为是一篇讲述关于道德礼貌方面的文章。

但看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之后,不禁大吃一惊,这是一篇科幻小说,讲述一个不可思议的黑洞。

不过,文章透出来的一个中心思想,依然是一个道德问题,一个人对自然的道德问题。

  “人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给人留后路。

”这句俗语就很好地概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像文章里所说的,人类把所有废物投进黑洞里,不用多久,黑洞又把废物送回来。

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像一对情侣——你爱护我,我保护你;有时像一对敌人——你破坏我,我伤害你。

谁说不是呢

看看,眼下的地球,环境恶化的程度十分严重,人类应该算几笔大帐了,例如:现在地球上每年有700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每年从工业生产中排放220万吨二氧化碳,近1000立方公里污水;每天有百余种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环境的恶化,致使地球上平均每年递增400万环境病患者,每天有4万名儿童死去,乃至有难以统计的胎儿在母腹中就变成了畸形

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这不正是说明了如果我们继续破坏自然,自然就会向我们报复吗

  你可能会说,大自然又不是人,它凭什么向人类报复呢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要对人类报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比如1998年的特大洪灾,就是大自然报复的计划之一

但,是什么导致洪灾发生的呢

无容置疑,是人类本身

国家环保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这样解释: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源于3个方面的“人祸”:植被的破坏、江河湖泊容量的萎缩和城市化的影响。

据1970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为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

仅仅30年之后,2000年,森林覆盖率就减少了一半多,仅剩10%,水土流失面积却猛增了一倍,达739.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41%。

这可是多么令人恐惧的数字啊

此时此刻,我已被这些数字惊得想不出任何事情

只好用梅水溪的一句话代表我自己:“没有自然,便没有人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

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

”  觉悟吧

身为人类的我们

不要再不自量力地征服自然了。

送给你们一句话:“爱护自然,人人有责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上14课写作文读后感450字

小练笔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这是一本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书,这是一本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书,这是一本著名作家管桦写的书。

它,就是《小英雄雨来》。

这本书讲述了小英雄雨来聪明、机智、勇敢地和八路军一起英勇抗敌,在日本鬼子和汉奸和刺刀威逼下视死如归,多次机智地逃出日本鬼子的魔爪,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雨来多么勇敢、爱国呀

敌人想方设法诱惑他,他都没有告诉日本鬼子关于八路军的情况。

敌人不耐烦了,就毒打雨来,他也没有透露。

要换成我,一定会忍受不了这种痛苦,早就把秘密说出去了。

说道这我突然想到了小英雄王二小。

当敌人扫荡时,王小二不顾生命危险把敌人带到了八路军 的埋伏圈。

敌人知道上当后,把王小二打死了。

王小二为了祖国不惜牺牲,我为他那爱国品质而打动。

在生活中,我有事却不能想雨来一样碰到困难不退缩。

有时,我就因为肚子痛了就不想去上学,真是令我羞耻,当看了这本书后,我决心以后要克服困难,振作起来

说起上学,父母处处关心我们,不但交钱让我们上学,还特别宠爱我们。

我们的学校又宽敞,又明亮,可是有些同学却不好好学。

相反,雨来在豆腐坊里上夜校,那里又旧又破,雨来却学得很认真。

希望大家都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这是一本令我回味无穷的书,这是一本让我记忆犹新的书,这是一本充满爱国情义的书。

它,就是《小英雄雨来》。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课读后感

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朵,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怀念母亲》的感人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对母亲发脾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地学习.而他从小失去了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反而更加热爱、思念母亲,更加勤奋学习,考取了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在哥廷根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母亲.在《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终后悔的却是没能孝敬母亲. 现在,我以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951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