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安全生产类书籍的读后感

安全生产读后感

《安全教育》读后感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 有人会说,是聪明智慧,有人会说,是家财万贯,其实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不是有一句话说生命是革命的本钱吗 生命是珍贵的,是公平的,它对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再拥有.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在星期三,学校组织我们看了安全教育篇. 看了这部篇子,最令我吃惊的是,一年中,竟有好几十万的中小学生是因意外事故而死亡.游泳,玩耍,踩踏事件,就轻易的夺走了一个个脆弱的生命,一朵朵祖国未来美丽的花.生命真的好脆弱啊,禁不起一点点的风吹雨打.可是往往因为我们的不小心,就会酿成一场悲剧的发生.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因玩耍时不小心掉进了一条小河,但是她不会游泳,这时候她旁边的一位小女孩奋不顾身地跳进水里,可她也不会游泳.因此,俩人都陷入困境中.这时,大人来了,救了一个,可那个想救人的小女孩却走了,永远地走了. 有时候,帮助人是一件好事,可是盲目地去做,到头来,反而会令自己发生不幸.这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向他人求救. 每一个人都不希望悲剧发生,那就让我们携手,让悲剧远离我们,让我们一起把握生命.

安全生产读后感

[安全生产读后感]开卷有益,这是我对自己读书多年来的最深、最明了的体会,安全生产读后感。

从古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人的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无不看出读书的良好作用,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

知识是什么,学习知识到底是为了什么

首先我们要先弄懂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可以改变世界,改变命运,改变世间的不平等。

知识就是这么神奇,我们每天在学习知识,也就是为了这个,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现实情况。

正如《没有任何借口》中所述,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

正因为如此大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获得了非凡的成就。

《没有任何借口》一书,其核心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西点军校之所以能够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就在于它将没有任何借口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使西点军校的学生在任何一个团体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团体精神和合作能力。

由于它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自信、诚实、主动、敬业,从而成为可信赖和承担责任的人。

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

让我们改变对借口的态度,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来,读后感《安全生产读后感》。

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

借口的危害是无比巨大的,它会在不经意间慢慢的蚕食掉我们的诚实和自信、我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从内部击溃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所以对待借口我们的态度应当是坚决的摒弃。

有效执行是一种包含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是用于指导我们能够实现各项工作战略和目标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而要确立有效执行,必须用这种文化作为一种引导,并把这种理念深深植根于集体中的每一名成员心中,通过长期的努力去实现。

通过学习《没有任何借口》,让我对没有任何借口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把握。

教会了我无论接到什么样的工作任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想尽办法去完成,而不是遇到难题就退缩和推委,不但要迎难而上,而且为了完成任务还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

它使我学会了如何适应压力,并把压力变成动力,而不是去为完不成任务而寻找借口。

它让我在一次次想办法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一次次的体会到了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

这些工作的经历和过程,使我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不但激发了自己的内在价值和潜能,而且还使得这种价值和潜能在不断的得到锻炼和提升。

正如书中所述:优秀的员工从不在工作中寻找任何借口,他们总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超出客户的预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寻找各种借口推诿;他们总是出色地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替上级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尽全力配合同事的工作,对同事提出的帮助要求,从不找任何借口推诿或延迟。

这本书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作为供电所服务窗口的一员,我们更应该加强学习,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使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种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一种顽强拼博的毅力,发扬邮差弗雷德精神,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从思想中形成动力,把工作变成一种艺术,为供电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全生产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一篇关于安全的读后感

安全读后感生命是惟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的精彩。

您的生命,您珍惜吗?要想生命得到保障,那就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

人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交通,同时也离不开安全,所以我们处处都要做遵守规则。

想到这儿,我编了一句顺口溜,送给大家,红灯停,绿灯行,交通安全要牢记。

街头标志要遵守,警-察手势要看懂。

拐弯时,要打灯,街头巷尾要慢行。

酒后驾车真不好,赔了车子又蹲狱。

在高速,勿超车,切记车速要控好。

大客货车忌超载,交通安全你我他。

我们的生命安全就在一瞬间,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危险。

我是一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我的身边也有危险。

我每天都要坐车回家,我每天提心吊胆的活着,我害怕我有生命危险。

我每天都要五点起床。

我害怕被人抢劫,有生命危险。

交通安全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针对所有的人,它让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学习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一去不返,它就像一只小小的贝壳,在大海中遨游,一路总是有一些坎坷。

我们要敲响交通安全的警钟,永远铭记血的教训,学习交通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交通,让生命之树矗立挺拔。

安全的交通有色彩吗?有!它是绿色的。

交通安全的很重要的,几乎每一天都会发生。

你是否看到了潜藏在我们每日行走的交通路线上的危险呢?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

但因为人们对交通意识的淡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笑声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拿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你能不感到吗?就是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才会有这么伤人的事情发生,因此——珍爱生命!动荡年代最可怕的是战争,二和平年代最可怕的是车祸,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全球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相当于一此中型战争的阵亡人数。

就天天在马路上行走的行人;骑自行车的车主;开车的驾驶员等一些人二言,谁能说他们万事称心如意呢?有的人乱闯红绿灯;有的人乱窜马路;有的人不走人行道等一系列违规行为,谁又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呢?违了落实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应大力宣传和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和自我防范能力,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杜绝各种,防止发生。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

危害生产安全的读后感

安全生产书籍读书笔记第一篇:安全生产书籍读书笔记今天,我和奶奶上街买衣服,当我们在路旁等公交车的时候,奶奶给我1元纸币让我买票。

  今天的风很大,我一不留神,钱被风吹到路中间,我很着急,要去捡,但路上车很多,太危险了

最后我还是放弃了。

奶奶说:这就对了,别说1元钱,就是100元,也不要了,什么也没安全重要,以后风大的天气拿钱注意就行了。

第二篇: 在我身边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安全事故。

有食物中毒、交通事故、被水淹死、被火炮弄伤……这一切都说明了安全是很重要的,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随时都要注意安全。

  有一次,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小陈在学校门口买不卫生的食物_小冰吃,结果那天考试就闹肚子疼,只有上医院治疗。

虽然生命是救过来了,但是花了爸爸妈妈很多钱,考试也得了0分。

如果他听了老师的话,不到学校门口买不卫生的东西吃,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还有一件事是这样的:听说五年级有个姐姐在学跳舞。

有一天她五点半了才放学,天已经暗下来了,那个姐姐看到学校门口的公路上正好有一辆公交车开来,就急急忙忙跑向公路对面准备坐车,不料一辆电动三轮车被公交车挡住了视线,就在小姐姐即将到达对岸时直直地撞上了她。

小姐姐全身是血,牙齿也掉了几颗,医生说“幸好不会留下残疾,只是牙齿再也长不起来了。

”只好给她安装了假牙。

  ………   这些事情告诉我们要时时注意安全。

要听爸爸妈妈老师的话,不要吃不卫生的东西,要遵守交通规则,否则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当然也会引起爸爸妈妈伤心。

如果大家都爱惜生命,注意安全,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居民用户管理科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单读后感

安全生产读后感《安全生产读后感》正文开始>>开卷有益,这是我对自己读书多年来的最深、最明了的体会。

从古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人的“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无不看出读书的良好作用,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

知识是什么,学习知识到底是为了什么

首先我们要先弄懂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世界,改变命运,改变世间的不平等。

知识就是这么神奇,我们每天在学习知识,也就是为了这个,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现实情况。

安全读后感300字

安全教育,是我们每给人必读、必看的,可我们怎么预防危险事故呢

这天,我看了一个有关于安全教育的片子,第一讲是与水有关的危险事故,还有防溺水、水下抽筋的方法,他讲得很详细,告诉了我们如何防溺水,他说,没有家长陪同不可私自下水,不可与同学、同伴成群下水,不再偏僻、不知道水深度的地方游泳。

二:防止游泳时在水中抽筋的方法,在水下抽筋怎么办

手抽筋了,可以给手按摩,脚抽筋了,最好先上岸运动一下。

第二讲是关于交通安全的,先说的是预防交通危险,一:不可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嬉戏,过马路时不看书不看报,不闯红灯,不越过马路上的栅栏,不在马路上飞跑。

二:骑自行车不在马路上比赛、打闹,不可双手脱离把柄,在机动车道上,不可先行,三:乘车时不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车,要有秩序的上、下车。

第三讲是与火有关,先说的是不能玩火、放火,见到火灾怎么办

还有防火的小常识,火灾逃生和如何救火。

这个电视节目告诉了我们该如何预防以上几点,还告诉了我们几要几不要,真适合我们学习呀

我们要按讲的方法做,才能保证自身安全。

关于历史书籍的观后感

这是我看《全球通史》的感悟,字数是早超800了,你喜欢哪段就选哪段吧,反正我也不打算讲知识产权。

《全球通史》的几个启示书海 2009-07-29 06:15 阅读1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2008年经济危机无论从哪里都可以听到这个词,但是要明白详尽地说出个所以然来又总是可望不可即。

似乎经济危机只应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现象,然而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因为经济危机什么时候都可能发生,而它的触发关键只在于财富集中的程度。

无可否认资本主义时代是经济危机的高发时代,因为资本主义的本质正好适应了经济危机发生的条件。

以最著名的1929年“大萧条”为例:一开始,由于战争期间大量压抑的消费需求的爆发,一时间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得到近似飞跃的发展,经济繁荣得使人忘记了战争的创痛而对前景充满信心。

所有工厂所有农场都在开足马力生产。

这是供求相对平衡的时代。

那时候的股票跟现在的股票差不多,都靠长短两条线赚钱,由于经济持续繁荣,使得股票长线收益直线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股价也持续上扬,从而使得短线收益也在涨。

由于股票市场的强大诱惑,不少人不惜借贷来炒股,并且由于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付款,他们甚至于花大笔未来的钱来买现在的货。

可惜不幸的是有不少的“优质股”只是劣质企业的精美包装,里面其实已经蛀空。

(注1:马克思的那句什么百分之多少的利润就能什么什么的名言,翻出来一看就明白了。

这是必然要发生的。

)由于他们不能盈利,令一部分投资者的钱被股票市场卷走,继而他们无力偿还贷款,被逼上绝路,一些小的银行由于不能收回接待,被逼破产,由于这个不好的势头,投资者们纷纷产生惶恐心理,一齐到各银行提款,一时间通货剧增,货物与货币不等价,造成通货膨胀短时间内成倍增长。

市民阶层因为通货膨胀严重不得不倾家荡产,而小生产者因为缺乏销路自身也遭到了破产,市民失业率开始剧增,大生产者(大资本家)则因为控制了销路,而影响不大,但由于他们不愿意放弃利润,一路促使货物价格虚高以收渔利。

此刻市民阶层已经穷困到连食物消费都成为问题,同时由于销路进一步萎缩,各生产者都减少原料买进,因此城市里农产品价格暴跌,使得农产品销售利润已不够支付运输费用,因此各农场主都放弃本业,个农产因此抛荒,牲畜也被大量屠杀之后弃尸荒野。

由于农产品供应减少,城市里面市民阶层更难获得食物,继而一切继发性的社会灾难也就随着经济危机最终影响到农业而爆发性的出现。

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最关键的一是粗质企业冒充优质股,而是大生产者坚持高价。

其中第一个很明显是有一些金融中介经手的,而由于他们有能力这样做,足以证明他们在政策上,在规模上都有明显优势,事实上他们就是有大金融资产阶级操控的,加上上面的大工业资产阶级,他们共同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在政府甚至军队中都有极大的影响力(有钱能使鬼推磨),再加上他们简直就是经济生活中的飞蛾,拼命攫取利润,因而顺理成章地,由于过分繁荣的泡沫经济导致的经济危机也在资本主义时代中屡见不鲜。

至于封建时代的经济危机,中国汉朝时候曾经有过一次较大风波,但是由于资料不全,影响不够大,因此不作为典型例子。

不过可以肯定是因为盐铁官营而造成的。

由此可以认定,导致经济危机的不在制度而在人,而这又反映在制度上。

所以只要具备条件,即使封建时代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也会有经济危机。

不过,由于在原始时代、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里,要么是资本总量不大,要么是资本不够集中,要么是政府干预太强,这几种条件一本不能同时满足,即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政府能够随时以行政命令控制物价,取缔构成严重危机的劣质企业,因此能够视情况中断经济危机的蔓延,最后经济危机就成了只在资本主义时代里能肆无忌惮的纸老虎。

伟大帝国消亡的根源众所周知亚欧大陆上曾经有过一个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蒙古大帝国。

蒙古帝国疆域之大,就连曾经叱咤一时的苏联也望尘莫及;蒙古帝国影响之大,恐怕世界再没有第二个足以媲美的国家。

然而,蒙古大帝国只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辉煌就迅速分裂衰落,最后被各地的本地政权推翻。

与其说这是因为蒙古人不会统治不如说他们在错误的时间里做了个错误的梦。

蒙古帝国是一个封建性质的领主制大帝国。

从一开始它就做错了。

蒙古大汗把国家分为四块,分封给儿子和功臣,并且他们的后代可以世袭汗位,这就为分裂打下了基础。

然而导致衰败的根本原因却不在这里,而在于他们的通知工具太落后——马。

蒙古马在当时确实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就像现在的飞机,蒙古骑兵也凭这些马才得以施展战术,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部队,然而蒙古大帝国不是蒙古草原,再快的马要在整块大陆间驰骋终也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构建在这一统治基础上的蒙古大帝国的中央朝廷便显现出了鞭长莫及的尴尬。

正因这样,成吉思汗才迫不得已把难得统一起来的蒙古又割开;正因这样,在后来的分裂、起义、夺权等各种各样军事行动中蒙古中央军都挽回不了败局。

(假设当时的蒙古全帝国装上了无线电,所有蒙古马换成洲际导弹,在蒙古草原基地发射,就算当时蒙古人坏到像恶魔,个汗国混乱得像人间地狱,也绝对没有一个属地能够成功造反。

)另外,由于他们是马上的民族,他们必须长期在草原上生活,而这种艰苦的生活又造成了蒙古人不可能比各农耕民族占有数量上的优势,这又导致了蒙古人在挽救帝国的过程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样由于草原上的艰苦生活,他们难得有时间去思考,也难得有材料去记录,因此显得蒙古人除却无力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两个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蒙古人在其武力政权被推翻后就迅速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在俄国。

当蒙古人入侵俄国的时候,蒙古人比俄国当地人数量上其实少得不是很多,并且,当时的俄国比蒙古还要落后,俄国人刚从原始时代过渡到奴隶时代,而蒙古起码是奴隶时代过渡到封建时代。

因此俄国内的蒙古政权垮台之后,俄国新政权继承了蒙古帝国的某些特质,从而导致后来的俄罗斯帝国不被正统西方国家视为同一族类。

直至今天,西方人仍然认为俄国人跟他们不是同一种人,当然东方人也不认为俄国人跟自己是同一种人。

这不完全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关系,血统纯正与否也是个因素。

)最后蒙古人被推翻的直接原因在于其是一个武力政权。

武力政权讲究的逻辑是强权就是真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于是在他们统治的地方,蒙古人普遍有一种自豪感,他们蔑视被征服的民族(我认为是有理的,正因为自己弱才会被征服,征服者自然有权有本钱蔑视你,更兼蒙古是相对落后的民族,反而一举征服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古老文明,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甚至乎他们奴役,欺压屠杀被征服民族,这就埋下了仇恨的祸根。

“自己再糟的政府也比侵略者要好。

”(引用自己的“名言”)民族矛盾最终在蒙古治下几十到百多年时间取得的发展中被激化,一时间蒙古政权土崩瓦解,不可再兴。

蒙古凭它的封建性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实在不应该贪图伟大帝国的荣耀的,历史上中国从来只能幽居东方,罗马帝国也只足以在地中海游曳,沙俄治下的东方人烟稀少,不能算真正的国土,即便苏联也终归尘土,一个生产力水平不够又要以武力治天下的世界性大国是难以立足的,更何况以武力立国的政权本来就是短命种,又怎能祈求治万世而安呢

所以面对蒙古,面对多数帝国的覆亡,实在是不必感到惋惜的。

半殖半封社会没有前途历史书上对这个命题强调好多次了,却每一次都不得清晰,如今解释一次。

以中国为例:1840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

一开始中国政府适时地提出“自强”口号。

要自强就必须有军工,要军工就就必须有重工,然而军工重工都很耗钱,而且重工还需要有足够广大的市场才能继续生产,这就必须有实力强大的轻工业来获取财富同时消费掉重工的产品,然而在封建时代的中国,连手工业都难见,更不用说机器生产的轻工工厂了,到了半殖半封时代,列强急迫希望从中国土地上获取财富,自然不会把赚钱的轻工交给当地人做,于是他们一方面利用雄厚的资本进行正当竞争,另一方面又动用国家权力进行不正当的竞争,甘心处于半殖半封之下的当地政府自然不能与列强政府对抗,最终他们获得垄断经营的地位。

为了保护本国兼本企业的利益,中国的民族企业迫切需要国家力量的保护,也就回到了军工跟重工,但此时形势变得更不利,列强既已垄断轻工,为了保护其利益不受侵害,同时扩大其利益,自然还要垄断重工,这个时候既没钱又没兵的中国根本阻挡不了列强的脚步,他们轻而易举地就主导了中国的命脉。

此时此刻中国完全失去了保护本国企业的条件,仅存的一些民族工业也被外国投资的代理商排挤掉,而这些代理商由于产生于列强的扶植,自然割断不了与外国的联系,又因为中国本土封建军阀形势而割舍不了二者间的深厚“友谊”,于是他们既不能为本国赚钱,又不能保护本国安全,却控制着本国的钱路,因此,中国的前途便光明远大不起来了。

当然,我们还是有办法改变这种状况的。

其一,让中国彻底沦为殖民地,用外国人的钱来发展经济,只是根据整个美洲的经验,这条路最终只能走向民族革命,因为不存在了封建政权,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变为可能;其二,先革命,然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扶植本国的重工业,继而建立军工,轻工,在短时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既保障安全又保障钱路。

不过这是一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险路,走错了可能就要全民族灭亡。

而历史上确有些国家因走了这条路而迅速崛起,比如日本,比如苏俄,又比如中国。

至于在当时中国的国情之下,走日本的路是不成功的,因为中国的封建性叫日本深厚不知多少倍,中国的资产阶级又没日本的那么财大气粗,故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远达不到日本那么成功,所以中国要革命的话也只可实行民族独立革命,至于民族独立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能否取得政权,这就是后话,不可概而论之。

所以根据这一分析,印证了半殖半封下的中国是没前途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440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