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读后感900字
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国内外很多大教育家都研究和讨论过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标准答案。可见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在他的书《什么是教育》中写道:
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命题的看法。下面,我就书中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具有一定技能、能力和意识的人,而是培养“全”人或“全人”,他称之为“受教育者”。所谓有教养的人,就是按照某个时代的理想培养出来的人,和他在一起。
意识形态、活动、价值观、说话方式、能力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他的第二天性。
我觉得他的观点很有道理,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是科学的。比如中国的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它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
所以才会出现刘海洋向大熊猫泼硫酸、马加爵杀害缺乏良好心理素质的人等清华学生的例子。看着身边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案例,无不触目惊心,无不感受到教育的悲哀。刘海洋和马加爵都是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学生。
但是,他们的行为已经失去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情怀。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他们只是有一定技能的人,而不是“全能的人”。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缺乏自理能力,需要父母陪伴,请保姆或把脏衣服送回家洗。
自我保健不是大学里的选修课,而是每个人从小就必须学习的必修课。一个大学生不仅要有文化知识,还要有自理能力,才能过好大学生活。如果你不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和立足社会怎么办?
以上种种事例,都与雅斯贝尔斯培养“全人”的教育理念相悖,只注重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忽视“全人”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和能力偏离常态。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和考试制度
程度可以逐渐提高。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不仅要学习考试的科目,还要学习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要锻炼身体,还要提高心理素质,实现身心发展。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雅斯贝尔斯所描述的“全人”,这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8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