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读后感1800字
这个时代的人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毫无节制的破坏自然,最不可原谅的就是破坏世界人民!我选择做一个边缘人,游走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活在城市与乡村的边缘。我无视社会,恐惧大都市,远远避开人群。
唯一相信爱情的人没有爱情。用自己的方式告别平凡,并不优秀。
很多时候,我卡在喉咙里,想说,想呼吁。这世界怎么了?怎么了?我真的希望有人能静下心来听我说。我说不出来。我把一切都归咎于自己的偏执。每个人都是这样。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大家都过得很好,你也不差。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痛并快乐着!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个社会真的有问题,所以我明白,是人心,人心被破坏了,人心向这个滚动的机械化宠物妥协了。佛教说一切都是空的,都在一念之间,心已经妥协了。
你被关在罐子里都能幸福,何况这么精彩多彩的社会,所以众生都麻木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很多不合理,很多奇怪荒谬,你可以视而不见。目前我的生活是自由的,我的生活是独立的,这就足够了。
一个变态的社会,有自己变态的生存道理,有自己符合生存的爱情法则。
看啊!我唠叨了这么久,心里清楚的道理我都无法理解,相信读者也无法理解。这就是读者和作家的区别。他们总是感激某个作家,他们都说出了我想说的话,走在了我的认知和行动的前面。
比如现在我想说说余华和他的《兄弟》。
在《兄弟》的上半部分,我的眼泪从未停止。我哭了好几次,不得不放下书扑到桌子上放声大哭。余华的小说是这样的,屏住呼吸,悲伤得喘不过气来。我一口气看完了,一个我从未经历过的时代。
我当时的亲身经历只是抱怨本该受教育的母亲当时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我妈在该读书写字的年纪还没开始上课,所以我妈是文盲,不会读书写字。
所以,妈妈总是给不了我想要的爱。她的爱让我喘不过气来,但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这就是代沟,彼此都不了解!
看完第一部,我忍不住咒骂:这些时世的畜生,人性本恶。我想余华对我来说也完成了一次教育,虽然我更多的是从* * *时代的各种海外文章中了解到的,已经有了和余华一样深刻的认识。
虽然人性被扭曲了,但是盖世太保在掌权,人的精神被摧毁了。多么可怕的时刻!可想而知,在那个物质贫乏,心灵极度摧残的生活中,人们不知道这种生活还能持续多久,人们也没有意识到那只是一个错误。
人们只是被动的接受,以为这就是生活,每天被人诟病,忍受非人的身心惩罚。这就是生活。谁能想到,这只是一场十年浩劫?人家以为一辈子就那样了。但是在这样一个可怕和绝望的时代,
在《兄弟》中,我依然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善良,李兰和宋凡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李兰在丈夫死后七年不洗头的忠贞,宋凡平为了信守爱情的诺言去上海见李兰。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读书也不时触动读者。
对比下半部分!我们都知道上一代人的人间悲剧是时代的错误,是政治迫害。而在下半部,两兄弟的悲剧有哪些不同?是谁造成的?我们说这两兄弟的命运真的很可悲!唉!为他的不幸而悲伤,为他无可争辩的,
一场令人失望的斗争!
我几乎和上半部分同时看完了下半部分,因为余华在下半部分,省略了很多细节,更多的是平铺直叙整个时代的故事,几乎是一目十行。
余华用黑色幽默再现了这个时代的荒诞、滑稽、丑陋的现实世界。他描述的现实正是我看到的,所以我感谢他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哦!所谓的亿万富翁就是这么发财的。余华把李光头当成捡垃圾发家致富的人,真是太妙了!这个社会的财富是过剩的,有不断的生产,有商品的过剩。就是这个商业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有些人没饭吃。
有些人为了孩子的学费要去卖血,有些人却富得钱对他的意义只是一个数字。富足的人们把完好的商品扔进垃圾箱,而穷人的孩子还要忍受寒冷和饥饿。这就是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现实世界,只是在余华的笔下放大了,
爱情铜臭化了,红灯区普及化了,美女都一个样了,单纯的女子变成虚荣的追逐富贵的荡妇,金钱决定着一切,人们像苍蝇追逐腐尸一样扑向金钱,种种的种种让曾经坚不可摧的兄弟情谊千疮百孔,爱情何尝不是?
评论说《兄弟》 的社会意义胜过了文学意义,我很赞同,而这正是我尊敬余华的主要原因,一个作家若是没有引导社会道德的使命感不可能是一个好作家,好作家不会脱离社会埋头写作,
好作家所应作的事就是洞穿这个社会的千疮百孔,引导人们更清楚地去看,去感知,我们都是迷茫迷失的一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84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