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大学生红岩读后感3000字

“你脚下有沉重的铁链在响,你可以高高举起鞭子。我不需要什么“告白”,哪怕胸口对着血淋淋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只能因怕死而乞求“自由”;什么是酷刑?死亡不能让我说话!我嘲笑死亡,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摇摆;这是——的一个共有人党员,唱了一首凯歌埋葬蒋家王朝的“自白”。"

这首诗出自罗广斌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

是青年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陈染(程刚《我的“自白书”》年的现实原型)面对敌人的酷刑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著名诗篇。1949年10月28日,陈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26岁。

他用自己的生命兑现了对党的庄严宣誓:“只要一息尚存,我们就要为革命战斗到底!”“半个多世纪匆匆过去,新世纪伊始,蓦然回首,诗歌孕育的激情豪情不变。

它用海浪的声音拍打着岸边的岩石,荡漾着,舞动着。

《红岩》的作者是杨益言和罗广斌。杨益言于1948年9月被捕,关押在重庆渣子洞。他和囚禁在这里的近300名革命烈士遭受了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那时,

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刚从同济大学毕业,带着救国的心回到了家乡重庆。他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了。他是1949年11月27日渣子洞监狱国民党特务大屠杀前,被亲友救出的幸存者之一。

罗广斌是由(姜杰饰)介绍入党的,被捕后关押在白公馆。1949年11月。

7月27日深夜,军统特务第一次屠杀渣滓洞时,由于兵力不足,他们把白公馆的卫兵全部调到渣滓洞集中屠杀共军。在《白宫探子》是空的情况下,罗广斌等人是18岁。

一位革命同志趁机逃脱了敌人的监禁。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者,两位作者于1959年写下了革命回忆录《红岩》,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收集整理先烈们的奋斗历程,浓缩提炼,艺术再创造,用三年的努力写出这部波澜壮阔的小说《在烈火中永生》。

《红岩》主要内容如下:1948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人运动书记许云峰命令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后备联络站。

甫志高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建书店,出售进步书刊。一天,区委书记姜杰要去华蓥山根据地。临行前,江杰叮嘱甫志高要注意隐蔽。他答应了,但心里不同意。当江杰到达离基地不远的一个县城时,

发现她的丈夫彭松涛的头高高地挂在城市里。看到纵队司令“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持在丈夫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工作。主动招募了一个名叫郑的年轻人到店里工作。发现郑形迹可疑。

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行动。甫志高不听劝告,认为许云峰嫉妒他的工作表现,于是他被捕了,成了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程刚和刘思扬相继被捕。间谍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了,

企图消灭重庆的地下党。然而,他所有的诡计都失败了。为了获得口供,凶残的敌人疯狂地折磨政治犯,并采取了许多阴险的手段,包括限制供水和食物供应。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囚犯们在了望时在角落里挖出了一个泉水。

在保泉斗争中,龙光华壮烈牺牲,全监犯人绝食抗议敌人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汉奸甫志高和一个间谍逃到乡下。不幸的是,江姐被抓了起来,关进了人渣洞。

在监狱里,她受了很多苦。面对酷刑,她自豪地宣称:“酷刑是太小的考验,竹竿是竹子做的,党员的意志是钢。”到年底,全国革命形势大好,国民党当局在遭受重创后,使出“假和谈”的卑鄙手段。

在农历新年前夕,所有在渣滓洞的朋友举行了一个特别的聚会。更可喜的是,地下党员也和他们取得了联系。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敌人借口释放了一些政治犯,党员刘思扬就是其中之一。

在刘思扬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

刘思扬来不及转移,被抓起来关进了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进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阴谋,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险恶的特务。

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取得了关系。同时,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解放军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

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

去迎接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黎明。

《红岩》 记述的是1948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在这样的魔窟里,

避免不了对酷刑的描写,但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

在狱中斗争的中心线索之外,小说还以地下党组织的城市运动与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做为另外两条支线,这三条线索融合成一个整体,揭示了在敌人统治的地区和严密控制的监狱里,

共|产|党人将生命化为胜利的高尚风貌以及反动派在濒临灭亡之际垂死挣扎的种种丑态。在情节的构造上也独具的匠心,作者没有去追求离奇的情节,而是重点把活动天地极为有限的狱中斗争写得迭宕起伏。

作者善于安排事件的突变,善于在斗争的尖锐处用笔,这使得在情节的转折变化中,人物的精神鲜明地显现出来。在人物的塑造上, 《红岩》 没有采取围绕一个中心人物贯彻始终的手法,

而是围绕着狱内、狱外复杂的斗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英勇坚强的许云峰、江姐,充满传奇色彩的“双枪老太婆”,疯老头儿华子良、天真可爱的“小萝卜头”等,都已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典型形象。

作者将这些人物放置于具体的事件当中,通过对具体细节、行动的刻画而将不同的个性鲜明地呈现出来。江姐就是这众多典型人物形象中的一个。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

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如她出现在成岗家里,就表现出地下工作者机敏干练的特有风度。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头颅,顿时热泪盈眶,禁不住要痛苦出声。

但她以想到当时的处境和新的战斗任务很快就控制了悲痛的感情,更英勇的投入了新的战斗。作者细腻的写出了作为妻子的江姐所具有的丰富感情,写出了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被捕后,她经受了更大的考验,

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无比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人不禁声泪俱下。

小说《红岩》 问世以后,不久就被搬上了舞台和屏幕,还被绘制成连环画,可见《红岩》 的深入人心。邓颖超同志在1985年重回重庆时,激动地写道:“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1991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重庆时,特地参观了红岩村纪念馆,题下“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的词句。1996年的红岩图片展览,在全国引起空前轰动,参观者络绎不绝。

人们无不为红岩精神所吸引,所感动,所激励,所振奋。

捧起《红岩》 便爱不释手,我全部的身心都被它所深深吸引,即使将他读完,头脑中仍时时会浮现剧中的人物形象。“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

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的英雄志士用鲜血换来的果实,血染红岩,才挣得今天的安居乐业。

我要衷心的感谢《红岩》 ,不仅因为它为我树立了榜样,更由于它使我深入的体味到什么是光辉的历程,什么是血染的风采,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珍贵的青春,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与认识!

凶残的敌人最终失败了,我们的革命先烈用“顽强的精神”与“不屈的气节”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胜利之歌!所有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而牺牲的先贤们,不管岁月如何改变,你们将永远是赤子心中恒不褪色的“红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8522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