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1200字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平民之上的瑰宝。书中没有复杂深奥的现代数学知识,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这是一本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书,有插图和简单的解释。另一方面,其内容博大精深,回归自然,
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原理清晰,分析透彻,在当今众多经济学著作中可谓是光彩夺目。
什么是经济学?在前言中,文章首先界定了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人们在社会中一般生活事务的一门学科。这个定义简明扼要,明确了经济学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生活的一般事务,指明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因此,
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都没有,完全无知,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因此,曼昆在序言中说,这本书是给下一代阅读的,作为对下一代的另一个贡献。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上下两册,遵循从微观到宏观的叙事路线。第一卷《微观经济学分册》,第二卷《宏观经济学分册》。《微观经济学分册》,
本文从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入手,指出经济学的所有原理或推论都源于此。根据这些原理,阐述了微观经济学的几个经济理论基础,包括供求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等。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经济分析结论。
比如,由于食品价格弹性低,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往往牺牲农民收入;再比如,商品税是对消费者征收还是对生产者征收,最终的成本转移结果是一样的,等等。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非常重视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经济现象分析的一般步骤,并通过案例分析开阔读者的思路,引起读者结合实践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从分析中形成观点。
该书在分析了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自然循序渐进,以企业微观组织行为为重点,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四种市场环境下的企业产品供求关系和企业经营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
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上一章的铺垫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让读者大为满意,受益匪浅。
在书中微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中,曼昆明显感到有必要对要素市场进行解释,进而向读者展示了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原理:一个有竞争力且盈利的企业雇佣的工人数量应达到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这一点。
边际产量曲线是劳动力需求曲线。至此,《微观经济学分册》似乎告一段落。但作者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在书的最后,他还抛出了信息不对称、消费偏好、政治经济学、行为等现代经济的一些基本观点。
为感兴趣的读者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联系《微观经济学分册》的学习,结合国内企业和行业的现状,我们无法回避严肃的思考:对于广受诟病、举步维艰的国内垄断行业改革,我们该怎么办?在下一篇文章中,
笔者将就国内垄断行业改革的破冰之旅进行一些个人探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85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