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精神现象学有感1500字

体验的概念。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原标题是《意识的经验科学》。海德格尔非常重视“经验”的概念。他问:什么是经验?他指出,在康德看来,经验是对当下存在(自然)的理论认识的极限。这种经验成为哲学理解的客体和主题。因此,《纯粹理性批判》可以理解为“经验科学”或“经验理论”。关于“什么是体验”的理论。但他指出,黑格尔的经验概念绝不是康德意义上的,黑格尔的现象学也不是关于经验的知识。黑格尔不会任意或无缘无故地将“经验”概念置于中心位置。他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产生康德或传统意义上的经验意味着“自己通过对事物的直觉来证明和确认对某事的看法”;而产生黑格尔意义上的经验意味着“事物用经验来证明它们本身是怎样的,即让它们自己被证实”。

前者的典型代表是舍勒1910年左右的“现象学经验”。后来胡塞尔也用了这个意义上的经验主义概念,认为现象学描述的是正确理解的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相比之下,黑格尔的经验与生物学和历史的理解无关;他的经验与生物和历史的理解无关。它不是对作为对象或经验行为的意识的分析,而是作为主体的意识本身产生关于自身的经验。在产生经验的过程中,意识借助经验来认识自己,并在经验中把握自己。具体来说,意识首先利用某物,然后发现它不是它看起来的那样,它的真相是另一个。然而,意识并没有将另一个抛在一边,而是认为如此。外观也属于产生经验的领域。海德格尔在这里想强调的是,意识是经验的主体,而不是客体。只有在特定意义上作为绝对知识,它才是经验的对象,经验才能借助它而产生。但它通过经验认识到这些经验是关于其自身的经验。在随后的1942/1943年的讲座中,海德格尔再次以“黑格尔的经验概念”为题,谈论了《序言》中的一些问题以及《精神现象学》中的“经验”概念,比《黑格尔的经验概念》中的“经验”概念要好得多。 1930/1943。 1931年的演讲更加详细,突出了他想要强调的要点。

海德格尔对经验概念的强调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 “经验”是康德的核心概念,只有经验中的知识才有可能。黑格尔当然没有排斥经验,但他强调经验必须上升为概念,然后才能成为哲学。黑格尔之后,随着自然科学的胜利,经验概念一方面受到实证主义的青睐,另一方面又逐渐被转向人文主义立场的哲学所抛弃。大家更喜欢用“体验”这个概念来代替它。狄尔泰应该是发起者。体验概念强调人的心理活动,更加注重主观性,脱离客观性和客观性。当海德格尔想要批评心理学中的新康德主义思潮时,他不应该无意中向黑格尔的“经验”概念靠拢。他认为意识“必须与自身一起产生经验”,“经验”就是意识。或者是精神的自我运动,它想把当下存在的那些东西处理成其他的东西,然后用它们回归到自身,成为绝对的知识。如果它总是停留在心理层面,缺乏成为其他东西的体验,那么它就是不完整的,所以现象也属于精神存在的本质。在这里,海德格尔显然同意黑格尔辩证运动的两个基本环节,即绝对事物“成为自在之物”和“回归自身”,而这两个环节就是意识本身的经验。它只能发生在中间。他认为意识产生经验的活动是一种“运动”。

我们认为,对运动概念的重视似乎使海德格尔能够从动态的角度来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后来的《哲学随笔》的《展望》中,他说:“对未来的思考是一个思维过程,通过它可以穿越迄今为止完全隐藏的存在的本初表现领域。才能澄清,获得其最原始的特性。”原创思想的六个“节”反映了历史思想的轮廓,它们相互生长、相互激荡,但它们并不是逻辑演绎意义上的一个体系。更重要的是,“ereignis”一词的本义是“事件、发生”。它最终如何一步步“成为自己”,与运动密不可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0276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