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美术及其教育》读后感

《美术及其教育》读后感

对于美术教师来说,技能和理论缺一不可。本书不仅纵向概述了中外艺术教育的发展,也横向比较了中西艺术教育的特点,脉络清晰。尤其是艺术教育内容的划分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在中国的普通艺术教育中,具象艺术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是基于相似与不同的衡量。有意的艺术没有好坏的客观标准。学生不会因为画不像而苦恼,也不会因为太抽象而盲目跟风。

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如何合理安排具象艺术、意向艺术、抽象艺术?

在美国小学美术学习阶段的要求中,我们从学科体系出发,围绕学科要素,按照线条、面、体、色彩、明暗、肌理等进行划分。学校有自己的目标。同时规定了各个学术阶段应该认识的艺术家。比如1-2年级的保罗克利、夏加尔、梵高等; 3-4年级,Norman Rockwell等; 5-6年级,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伦勃朗等。以画家为中心,主题单元课程分层递进。

中国是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美国是从学科体系出发。它们的划分和要求不同,各有侧重,但都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来划分阶段。学生根据年龄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情感特征、认知水平和艺术实践能力。

在孩子发展的涂鸦阶段,更多的是线条的混乱堆积和重复;在绘画阶段,表现为对“形”的简化、夸张、孤立的排列;在现实阶段,它表现出客观的自然意图,追求具体的、自然的安排。在儿童艺术从成人具体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心理学家和艺术教育家对儿童艺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划分为阶段。如麦卡德、赫伯里德、朗菲尔德等都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但总的趋势几乎是一样的。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细致客观,由线到面到形体,由主观到客观。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生即教育”。他还强调:“教育必须以生活为中心,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教学过程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避免空洞的说教,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感觉到学习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趣味和活力。因此,在课堂上,我非常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通俗易懂的例子,或者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加。

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中,艺术课程变得更加开放,我们不仅仅注重各个学习领域,而且注重综合学习。从上述少儿艺术发展的趋势来看:艺术教育的三种类型也是如此,存在于各个学校阶段,但又各有侧重。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适合低水平的学生,如原始艺术、民间艺术、中国写意画、印象派、立体主义等。要求客观理性、强调复杂性和细节的具象艺术相对更适合对于高级学生,如古典绘画、写实艺术、自然主义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等。一些形式规律,如平衡、节奏、韵律、对比、和谐、多样性的统一等,在这三种类型中都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艺术的。这三种类型的艺术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意向性和抽象性的艺术教育使学生在具体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创造力和生动性。在具体教学中,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098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