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懂初中生》读后感

《读懂初中生》读后感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无险。作为老师,我们不必把学生当作敌人,但我们必须了解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引导他们成长。杨敏仪老师、黄丽丽老师根据实际经历编写的《读懂初中生》一书。它借鉴了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子,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遇到此类问题的学生会如何反应。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困难,引导他们一步步解决自己的困惑?很多案例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学生的影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初中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一个班里总会有少数学生纪律差、成绩差、没有学习欲望。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我还担任过一年级学生的班主任。时不时地听到班主任和几个同学说:上学真无聊,大家都陪我玩。 “我学不会,小学时成绩一直那么差。”是的。” “我不知道我回来后要做什么。反正我也学不会。” “我只是回来玩而已。小学老师不关心我(你也不关心我)。”这些学生的“不良情绪”不仅让你最终一事无成,还会影响个别学习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带来给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当我看到《读懂初中生》中的“我很想回到小学——如何帮助新生应对适应学校的问题”的字条时,我恍然大悟。这篇笔记还记录了一个不能适应初中生活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友、甚至纪律等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烦恼。经过调查询问,发现该学生的父亲对他非常疼爱。然而一直很疼爱他,并不关心他成绩的父亲,看到他考试成绩垫底后,也没有给他任何建议。他不但没有安慰他,反而给他报了辅导班,这让改名的学生感到很无助,进而影响了他的心理。他越来越自卑,最终不自觉地封闭了自己。看完这个案例,再回想一下班上的同学,会不会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总有不好的家庭原因。比如,这些学生中,有一个是离异家庭的,抚养他的母亲无法管教他;一个父母关系非常不好,父亲不关心孩子,而母亲却过分溺爱,甚至不相信孩子在学校违反了纪律;另一位家庭成员根本不关注孩子的学习,也很少与孩子沟通。这样的家庭环境肯定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结果,即使孩子换了新的学习环境,升到了更高的年级,他们仍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应该如何走。毕竟还是缺少家人的引导。

读完《了解初中生》中的“我很想回到小学”的注解后,逐渐明白,这些行为可能源于自我认识不清和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只能尽力而为。比如,关注学生的表现,看清他们的心理状态。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不能盲目批评。也许学生的心理本身就特别难受。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肯定他们,给予他们鼓励和信心。

每个学生的行为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反映。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找出学生的缺点、批评学生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要挖掘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指导学生适应初中生活,让学生对自己和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也是《读懂初中生》带来的启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143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