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教学指导
《朝花夕拾》教学指导
经典阅读教学一般包括初期导入、中期提升、成果展示三个阶段。
1. 初步介绍
我的设计思路是:读——,写——分析
(1) 阅读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重新安排了《朝花夕采》章节的阅读顺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道坡道”、“阿昌与山海经” 、《杂记》、《父亲的《病》《藤野老师》《范爱农》《无常》《狗猫鼠》《二十四孝图》《小隐》《后记》。
每周日下午集中阅读,每周进度3——4篇。第一周的安排有很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坡会》、《阿昌与山海经》、《杂记》。前三篇的内容都是反映童年生活的,第四篇也有童年的经历,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情感和经历的共鸣。阅读的要求是:书上必须有阅读过的痕迹,有标点符号。例如:用波浪线画文学句子,用横线画关键句子,用问号标记不懂的句子,用三角形标记关键词等。
(2) 写
读完后,写下读后的感想。内容很广,有事件总结、人物分析、写作技巧、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先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推荐优秀作品在班上展示。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交流,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将进一步加深。
(三)分析
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我问学生一个问题:读这四篇文章你读到了什么?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纷纷讲述自己的收获,我引导同学们进行分类,最后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文章中有哪些生动的故事呢?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有什么特点?作者对他们怀有怎样的感情?你读过作者的经历吗?自己联系一下,和作者的经历比较一下。你怎么看?
通过总结和交流,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学会了如何阅读作品。
二读是在国庆假期期间。要求学生按照归纳阅读的方法再阅读三篇文章,并分别写读书笔记。
第三遍看,最难的是《狗猫鼠》、《二十四张孝图》和《后记》。这些作文的思想性和难度越来越大,学生们读了两遍还是一头雾水。看到这一点,我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所读到的内容。例如:《狗、猫和老鼠》主要写了哪些动物?写作的重点是哪种动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从文字中你能从哪里看出?你认为《二十四张孝图》中哪张图的内容最荒诞?告诉我这个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同学们对这些文章产生了兴趣。交流后,老师给予了一些指导,他们又愿意重新读书了。
2.中期推进(二读……)
分两个层次梯度推进阅读。
第一层次:总体把握、总结、比较。引导学生抓住鲁迅一生的要点,引导学生通过总结、比较勾勒出全书的相关情节和人物。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从鲁迅童年、青年、中年的关键经历入手,研究哪些章节勾画了他的成长轨迹和思想转折点。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提出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鲁迅的童年是怎样的?请按照“我认为鲁迅的童年是________(幸福或不幸),从________(文章或事件)可以看出,因为________”的格式回答。
2.鲁迅青年时期有哪些经历?请回答问题“是________(原因)促使鲁迅离开家乡”——
________(学习经历)——________(与藤野先生的交往)——________”格式。
3. 鲁迅成年后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做了什么?他用笔在对抗什么?
思考和回答这三个问题,需要学生最大限度地熟悉《朝花夕拾》各章节的故事情节。这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索文本的兴趣,对作品中的图像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理解和比较的阅读,养成综合阅读习惯。
第二个层次:咀嚼问题并有意识地探索。与单篇文本相比,《黄昏采花》全书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产生问题,自觉探究作品的主题意义。我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提问交流活动,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张先生和严太太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寿精武老师和藤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什么区别?” “鲁迅为什么讨厌猫?又为什么喜欢无常?”……这些问题涉及到如何理解《朝花夕拾》以及鲁迅的方方面面。显然,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阅读自然会逐渐加深。
3. 结果显示
我这次分享交流课的设计理念是“展示”和“对话”,以学生为主体,分享阅读心得。教师有三个作用:一是课后检查各组的成绩;二是时刻注意,封闭教室;第三,课堂评价,鼓励阅读。我确定了五个呈现环节:辩论、女性人物分析、男性人物分析、其他对象分析、与鲁迅面对面交流。学生自愿选择小组,由小组长协调拆解题目并分配任务。最后,各组组长会写出详细的活动计划。在备考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同学会因为个人能力不足而在工作上懈怠或者被同学拒绝。教师应及时发现这一点,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
展示活动的第一部分是辩论比赛,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寻找证据。在“人物画廊”环节,学生们以经典片段为支撑点,由概括到具体地梳理了作品中的形象,具有较强的文本意识。除了相似之外,每个组也都有自己的亮点。例如:女性人物分析组巧妙地设计了人物对比,男性人物组补充介绍了男性人物的基本情况,另一个人物分析组则设置了呈现“无常”形象的教科书戏剧表演。 “与鲁迅面对面交流”是最困难的部分。扮演鲁迅的学生需要对作品有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这样,通过相互的交流,学生可以对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有更真实的把握。
总之,从阅读经典到展示成果,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本班学生展示的幻灯片是他们自己首先制作的,我只是做了一些修改。
读书中认识的东西,只有经历生活才能理解。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分享和交流,让同学们乐于亲近经典作品,拥有更广阔的阅读视野。也希望他们珍惜现在,认真生活,关心他人,用心感受身边的人和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