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我从十二岁开始读这本书,到现在已经七年了。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意识到我永远无法读完这本书。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是为了为社会探索一条出路,但我总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包罗万象,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个小目的。从《战争与和平》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军事科学甚至宗教等等,所有这些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个系统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说是主观,是因为它来自托尔斯泰的思考和总结,很多地方都打着“托尔斯泰的烙印”;之所以说他是客观的,是因为他不把自己强加于人,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影响使人们在“托付”的同时逐渐凸显自己的个性。

另一方面,我认为以托尔斯泰的高瞻远瞩,他不一定会考虑到人类的所谓政治。从根本上来说,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和永恒。在《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不止一次地用皮埃尔和安德烈的大脑讨论过这个问题。他没有告诉我们最终的讨论结果,这也是其客观的原因。他似乎希望我们自己思考并找出答案。不过,人心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看法。所以,每一个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心里都构建了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应该说,《战争与和平》这本书的最大成就在于它的思想性,这是无与伦比的。但它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同样引人注目。

从结构安排上来说,处理如此庞大的作品是非常困难的,但托尔斯泰却能凭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有条不紊地穿梭,没有任何混乱。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困难的大场景,比如战争、舞蹈、宴会等。他可以用很短的言语说出每个人的性格和心理,但他从来不在乎失去一个或另一个的混乱感觉。其他人的情况也是如此。这是任何作家都无法企及的。

在语言上,《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着简洁、宏大、鲜明的风格。它的含义并不明确,但内涵却很深刻。与莎士比亚的精雕细琢的句子相比,人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托马斯的作品。来吧,变得更强。

就人物而言,《战争与和平》也有其可取之处。首先,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包括那些不重要的配角,如希波吕忒、莫特玛、小尼古拉斯等,都有自己的个性(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其他小说如《一梦》 《红楼梦》和《水浒传》也有类似的成就)。其次,书中很多人物的性格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皮埃尔,从单身到结婚,从私生子到继承人,从海伦到娜塔莎,从雅各宾到共济会,从战前到战中到战后,从贵族领主到囚犯再到释放。从刚出道时的青春活力,到后来的好学思考,他的性格始终处于势不可挡的状态。每经历一些事情,他就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己的命运。改变。又如安德烈,他的人生经历了许多重大转变,包括参军、受伤、失去妻子、爱上娜塔莎、娜塔莎变心、死亡。相比皮埃尔,他的性格变化更加突然,这与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自身的特点有关。娜塔莎改变最大,尤其是嫁给皮埃尔之后。她从那个活泼开朗、能歌善舞的女孩变成了一个不修边幅、甚至小气的母亲,以至于杰尼索夫再次看到她时,都感到惊讶。不过,无论这些人物的变化有多么不可思议,我们都会认为是合情合理的,无法提出任何异议。似乎一切都应该是这样的。而无论他们如何改变,皮埃尔还是皮埃尔,娜塔莎还是娜塔莎,安德烈还是安德烈,他们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永远不会改变。这就是托尔斯泰的高明之处。他总是能够站在客观的层面上,客观地描述和观察人物的性格,而不因为任何主观因素而刻意去创造。从表面上看,这种旁观者的白描似乎缺乏情感,过于冰冷,但如果深入挖掘,就会发现托尔斯泰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其实体现了很多东西,包括世界。最深的情感和慈悲。正是这种最深的情感,让托尔斯泰与自己所爱的事物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他可以客观判断,但很难如意投资。记得高尔基在给契诃夫的信中说过:“你知道吗,在你的剧作中,我感觉你对人物的处理比魔鬼还要残酷,你对待他们就像雪一样冷,像风雪一样。”但让高尔基感动落泪的却是《万尼亚叔叔》这部剧。读《战争与和平》给了我类似的感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227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