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大洗牌》读后感
读完《中国的城市洗牌》后,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家的生存方式是什么?根据这本书,我将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
1城市群发展
超大城市正在发展建立城市群,如以北京为首的京津冀地区,主要依托央企、高新技术、工业和服务业;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地区,以投资、消费、出口、金融为主;以及以深圳为首的长三角地区。大湾区更加富裕,以金融、科技、商业、休闲、制造业为主;从而形成了北方政治稳定、南方经济发展的典范。每个省会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比如,长沙是省会城市永远的房价洼地,成都是除北京、上海之外拥有两个机场的城市,郑州以电子制造闻名,杭州以互联网闻名,武汉以汽车制造闻名,合肥则以汽车制造闻名。素以科技创新而闻名……每个城市群、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这样才能有更好更快的发展空间。
2房价与人口
房价已经高于市场预期,不再有上涨趋势。未来除了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房价上涨外,其他城市估计投资价值不大。但从数据来看,温州曾经有过人口增长。温州是儿童数量最多的最大城市。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温州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想留给子孙后代,所以他们努力生儿育女。但最终,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新生儿却逐渐减少。据统计,2022年全国将有956万人出生,1041万人死亡,人口红利期已经过去,物价自然上涨也放缓。
3城市群建设
未来,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的发展将是主要着力点。每个省会城市都会集中到1-2个城市生活和工作,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教育、医疗等设施集中在一起。例如,贵州的一个社区远远超过了亚洲最大的社区————天通苑社区(拥有3个地铁站)。贵阳没有哪个城市可以与贵州相比。安顿下来的节奏也逐渐放慢了。目前,除了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落户门槛较高外,其他城市基本都可以落户。他们也希望年轻人尽快落户,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可以落户。凭学生证即可享受福利。定居、租房、买房等权益。
4人口与市场
人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年轻人在哪里,活力就在哪里;新生儿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但对于已进入老龄社会的中国来说,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67亿,占总人口的18.9%;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多,占总人口的14.2%。未来100人中将有43名老人。现有的社会保障不足以保障养老,人们的寿命在不断延长。 1000万老人并不算多,1000万新生儿也不算少。三孩政策已全面放开,但数据却不容乐观。结婚人数逐年下降,离婚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1985年以后出生的女性,她们的家庭目前受到高额房贷、车贷、育儿等费用的压抑。从出生到现在,一路享受着红光的“好处”。在这些压力之下,谈不上生孩子,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却是转眼即逝。
5农村地区
这本书没有提到农村地区。我在做一个假设,未来农村将走向何方?学校的减少将导致农村地区的儿童越来越少。我就读的小学当时有1-5年级,但更早的几年前,只有1-3年级。四到五年级去隔壁村,六年级去镇上。原来镇上有两所中学,现在只剩下一所了。县里正在尽力盖房子和学校,农村的孩子们只好去县城。在县城租房子不现实,所以他们只好买房。老人陪着孩子们来到了县城。县城经济靠什么?比如我所在的县,主要以制造业为主。隔壁县城以风力发电为主,年轻人很少。年轻人去更远的地方打工。只有春节期间,全县经济才会活跃起来。未来,县城市场将逐步向大城市靠拢。
也许我的观点是错误的。比如,正月初六,很多人怀着悲伤的心情踏上归程,离开家乡。灵魂在异乡容不下,身体在故乡容不下。也许到了某个时候,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回到乡村欣赏日出日落,开始过春天、花开的日子,也是很舒服的。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人类的生存之道是什么?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哪有生存之道?向自然界的生物学习。比如,小草有被野火烧不尽,又在春风中重新生长的精神;比如燕子,民间有“燕子来发财”的说法;比如麻雀,它们是唯一跟随人们进入城市的小动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者生存。虽然努力是没有用的,但是只有努力,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