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自传》读书笔记
写出良心玉石、道德文章——《季羡林自传》
《季羡林自传》一书按时间顺序排列,描写了这位国学大师童年的清贫生活,少年时期寄居舅舅家读书,在清华大学坎坷而丰富的求学生涯,激动人心的德国留学十年,以及回到中国。在北大工作期间,尽管经历坎坷,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进步。在作者的写作中,有过艰辛,有过彷徨,有过欢乐,也有过收获。更让我们看到的是,人生经历是一笔不可磨灭的财富。
这本书也已经在我的书柜里放了很长时间了。现在打开来读,感觉很特别。下面,我就按照时间、章节一一摘录,慢慢品味。
1.《我的童年》
季羡林老师的祖上境况很好,但是却逐渐没落了。他们没有房子,也没有田埂。我的父亲和叔叔成了孤儿,没有父母,只好逃到济南谋生。后来叔叔留下来赚钱,父亲也回到了家乡。
1911年8月6日,季羡林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号。家里经济状况仍然极其困难,他偶尔会得到父亲表弟一家的帮助。这家人的妻子,被季老师称为奶奶的她,每天都会留半个白面馒头给小季羡林吃,“仿佛是龙胆凤髓”。我四五岁的时候,就去采集麦穗、谷穗。有一次,我因为偷了半块白面饼,被妈妈打了一顿。 “我当时全身赤裸,就跑到屋后,跳进水坑里,站在水里,尽情地享用着剩下的白面饼”。
—— 我从来没有尝过挨饿的感觉。也许读到这样的情节,我还觉得小男孩调皮,但后来读到季老师在德国哥廷根忍饥挨饿的故事,我就笑不出来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很难产生共情,只能通过屏幕和文字去品味。悲伤,痛苦,是的。
四六岁之间,季老师开始学习读书。她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是马景功老师。有两个朋友,一个叫杨苟,一个叫静音萧。后者成为山王,最后被抓杀。 “每次想到这样一个赤身裸体的朋友能够成为这样的‘英雄’,我就感到非常自豪。”原因是这位英雄从来没有到自己的村庄来犯罪。 ——这也是人性的一点光辉吧。
六岁时,叔叔带着季老师来到济南。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非常关心儿子的教育。但季羡林却“宁愿吃红高粱煎饼,也不吃苦咸菜”,“好几次从梦中哭醒”。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孩子能做什么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认为这是正常的。”
—— 这个经历和路遥很相似。想想一个几岁的孩子,因为家里的贫困和父母达成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约定,匆匆离开了自己的家和母亲。这是多么痛苦的回忆啊。无助的痛苦。
2.《小学记忆》
第一个正规小学是在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持续了一年多不到两年,实在是挖不出什么东西来。王世栋校长,在七八岁孩子眼里,校长仿佛是九重天之上。李长治同班,后来成了名人;卞云衡名字好听,长得也漂亮,可惜从此再也见不到他,“成了龙”。
倒卖花生,说明季羡林还是有经济头脑的。滚铁环是那个年代男孩子的必备品。这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新余小学的多彩生活。
因为《阿拉伯骆驼》的故事,叔叔非常惊讶,大喊:“骆驼怎么会说话?可笑!可笑!转学到别的学校!转学到别的学校!”
面试时,因为认识“骡子”这个词,所以被分到了高中一班。一个角色的不同之处在于,我要奋斗一年,而且等级比亲戚高。 ——论识字的重要性!
在我的记忆中,新余小学的校园有一个很大的庭院,有很多空地。尤其是一座小花园,“风洞晚护花铃,人在半山亭”(纳兰容若)的辉煌壮丽还历历在目。住在校园里的还有班主任李老师和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 “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他们吃饭时蒸笼里雪白的馒头。”
记得这件事的部分教职员工如下: 班主任李老师带着学生去大源池附近挖地,种菜。 “草是绿的,柳是黄的,一片绿色仿佛充满了宇宙,伸手就能触摸到。我们高兴得像一群初入春江的小鸭子。这是我三万多天以来最快乐的一天。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兴奋。”李老师教学生认英文字母的方法很精彩。
李老师不仅教得好,而且还充分注重劳动实践。怎能不让小学生着迷呢?相比之下,教珠心算的孙老师并不受欢迎。他经常体罚学生。在孩子们眼里,“脸像蝉”简直就是“迫害狂”、“法西斯”。至于那些负责总务的老师,则因为扣留学费,给学生买像厕纸一样粗糙的纸,而被冠以“草纸”的称号。
——孩子的心是纯洁的,他们知道自己的喜好。而且,我发现孩子们,无论年龄大小,都有一种称呼老师的方式。我认识的一些同事的“数字”很有趣,比如“hln、tgj、wrh”。如果用汉字写的话,圈内同事都熟悉。忌讳去。
季羡林在学校里并不是一个好学的孩子,喜欢打架。先是被欺负,“我实在忍不了,就跟他打了一架……从此他再也不敢欺负我了,天下太平了。”另一方面,他一见就开始欺负一个叫刘志学的人。结果父母来看望他,他被姑姑骂了好一阵子。他说:“小学生欺负人,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仇恨,只是有动机,当你用不着、无处发泄时,就找人发泄。” —— 小学生开始荷尔蒙无处安放,哈哈。
放学后我不回家,我坐在树顶上看养猪场抓猪。
路上,遇到刑场杀人之类的事情,他居然忘记了上学的正事。
我逃学,隔着学校围墙去参加庙会。 “三块豆腐干高的孩子挤在买票的观众中间。” “他们看清了整个庙会,而且没有付一分钱。”这本是令人高兴的事,但“对于那些我只能看着卖菜的摊子和担子就含着口水离开的人,虽然不无遗憾,但也只能咽下怒火”。
有时,他还去市场买卖骡子和马。专家根据牙齿磨损程度来判断牛和马的年龄。更有趣的是,他们还袖手旁观地谈论着价格。相似之处。”
由于班主任李老师的影响,季羡林对学习英语非常感兴趣。 “在一个寒冷的春夜,我看到眼前模糊的花影,鼻子里淡淡的清香,脑海里浮现刚刚学过的英语单词。我感觉我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独立的。”
—— 这些片段展现了童年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情感。哪个孩子不调皮,哪个孩子不向往自由?给童年留下深刻印象的,总是生活中的趣事,除了残酷的杀猪、杀人。在有趣的春夜里学习,别有一番优雅,而不是在严肃的课堂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