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懂自己,才能参透孩子 :《父母的觉醒》

读懂自己,才能参透孩子:《父母的觉醒》

“孩子不需要父母的要求、期望、权威和控制,父母要做的只是调整好孩子的身心,每时每刻和谐地陪伴孩子。”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章时,我就被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

作者Shafali Sabari 拥有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她早年受到东方正念思想的影响,后与西方心理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正念生活和觉醒教育理念。

这是一本从心理和情感层面探讨教育的书。

笔者认为,父母的觉醒和改变才是教育真正的开始。父母只有安定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健康的人。

在本书中,作者鼓励父母用爱和真诚来克服家庭教育的困境,解决亲子关系的问题,实现心灵的觉醒,让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也能彻底成长。

今天早上我读完了第一章,晚上孩子们睡觉后读完了第二章。我对这两章也做了一些小小的思考和反思。

读完前两章,很多段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触动。

首先,作者提到,我们不是在培养“迷你版”的自己,而是在塑造一个具有独立特征的灵魂。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充满活力,努力让自己与孩子区别开来。

孩子的需求和想法不断变化,我们无法满足一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陷入误区,不经意间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殊不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其实是对他的一种束缚和束缚。

比如我孩子的兴趣班有一些他很喜欢,也有一些他不太喜欢。我说服他坚持下去,因为我认为这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不过,这只是我的想法,并不是孩子的想法。

因此,作者强调:孩子不需要我们的主张和期望,也不需要我们的权威和控制。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身心,时时刻刻与孩子和谐相处。

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需要管教和约束,而是意味着我们需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时刻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各种技能。生活中,把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孩子将被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

作者说:养育孩子的过程不应该是父母“为了”孩子的模式,而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模式。

虽然我们自认为有能力养育好孩子,但如果孩子能把我们培养成他们需要的父母岂不是更好,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醒悟。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起床呢?

首先,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烦恼、困难和固执的天性。这些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还需要做出哪些改进。只要顺着孩子们的目光,我们就能找到改进和拓展。地方。

其次,我们与孩子的互动往往是基于我们自己过去的经历,因此我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将童年的副本传给下一代。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都需要有意识地唤醒自己,治愈过去。创伤。

最后,孩子可以反映我们的成功和失败,让我们随时随地发现自己的“未觉醒”,从而促使我们学习和成长。

只有父母开始觉醒,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幸福上进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569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