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及读书笔记好句摘抄2000字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及读书笔记好句摘抄2000字

之前写的:今天推荐的书叫《教育艺术随想》。书中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尊重儿童差异、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体验。当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时,我们就会有新的视角,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近20年教育方式变化对比:

这本书是20年前写的。 20年后,李希贵校长的每篇文章都写下了反思,反映了时代潮流的变化,凸显了校长理念的变化。理念概括为:尊重儿童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体验。从本质上分析问题,看最终的教育目标是否达到。当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时,我们就会有新的视角,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20年前:让犯错的孩子给自己写信。

20年后: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不是适合所有学生的,也不是适合所有教育情境的。让学生给自己写信,可以是特定情况下的一种教育方法,但切不可一概而论。

20年前:与后进生一起工作时,一定要注重流程管理,让他们一步步避免错误,逐步改变坏习惯。为此,我们在每个班级实行“无过失计划”。

20年后: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如果我们不创造一个让学生可以放心犯错误的环境,那么他今天在学校可能就显得没有犯错误,“没有过错”、“零缺陷”。但在社会上,你可能会犯更大的错误。

20年前:批改作业时用“?”而不是“”。

20年后:从根本上来说,什么样的符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师生关系。老师对学生有什么样的心,他的行为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同一个“”,有的同学感受到了严格背后的厚望,有的同学则看到了一种冷漠。有的学生甚至对老师感到某种厌烦。

20年前:习惯的形成是通过强制训练来实现的,需要学校管理上加强约束,长期坚持,不懈努力。

20年后:虽然良好的习惯是通过训练养成的,但如果你不知道这样的习惯会给你未来的生活带来什么,那么这样的习惯训练仍然是机械的,甚至只是重新进入“营利”心态家长和老师的。只有当学生知道良好的计划和时间管理对于积极生活的重要性,并认识到习惯在学校生活中的好处时,我们期望的“责任感”才会油然而生。

20年前:设计“失望”让学生体验挫败感。

20年后:只有给予学生独立的空间,在校园内外进行大量自主设计、自主组织的学习和活动,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失望自然会相伴。是否有必要设计学生让“失望”活动变得不那么重要。

书中摘录:

1、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适合高级评价,应尽量少评价。很多时候,学校生态因为好坏歧视而被破坏。

2、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做科研项目。另一方面,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也必然是教师自我发现、自我觉醒的自然结果。熟悉自己的教与学体现在日常教学中也是一种研究能力。

3、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统一思想,甚至不要试图统一步调。相反,我们应该统一目标,鼓励先进,允许落后,允许节奏不同、方式多样,但指向共同的愿景。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机制。

4、成熟的管理者不应该每天思考“什么不该做”,而需要关注的是“应该做什么”。

5、团结老师和家长的力量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孩子的成长作为唯一的目的。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时,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集中精力,才能让老师和家长感到高兴。

6、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小事积累造成的。如果能在日常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及时解决,是可以完全预防的。

7、为什么家长和老师的建议不起作用?因为教育需要独立的经验才能完成。这个过程看似让他们走了很多弯路,但他们从中获得的经验却比失去的更有价值。

8、只有把学校变成现实的社会,让学生独立体验类似于社会的真实、安全的生活,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9、学生获得自信的前提是唤醒自己的潜力,发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独特才能。我们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觉醒自我、发现自我、最终成为自己。这就是我们的意思。

10. 教育首先是关系。如果你不爱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在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11. 在十一校,我们当然尽力把机会留给学生。大楼的命名、教师出版物的序言、重要外事活动的礼品等,大多是由学生制作的。当我们用平台思维办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其实是回到了教育的本源,就是面向所有的学生,给每个人更多的机会。只有在这样的平台上,学生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让教育者看到真正的学习是什么样子。

12、教育的全部意义就是让学生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13、学生很难仅通过评价来增强自信心。只有在成长过程中真正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通过评价得到认可,才能真正获得自信。

14、世界上没有坏孩子。单一的评价机制造就了“坏”孩子。校园里没有后进生。后进生实际上是没有发现自己潜力的学生。

15、如果不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发展、潜力的发现,而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某一学科的成绩,这样的课程规划必然会产生固有的矛盾。

16、当我们看重结果时,很容易偏离教育的初衷;当我们为学生设计体验时,经历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17、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知识、情感、意图、行动的联系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情感体验是性格形成的重要前提。在我们过去的教育中,我们希望通过说教让学生明白道理,进而一步步形成。意志和性格的目的是很难达到的。

18、缺乏责任感的责任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和学校,他们过多地接管了孩子的事务,夺取了孩子的权利,填补了本应属于孩子的空间。学校的任何活动或事物不是为了活动本身或事物本身,而是为了赋予教育的内涵,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给他们空间,给他们力量,最终脱颖而出。那个有理想、有责任心的孩子。

19、我一向不赞成只把老师当蜡烛、春蚕、铺路石。一类人的工作被视为只是为了另一类人而奉献自己,而那种悲惨地活着只是为了另一类人创造幸福的想法,其实与最初的想法相去甚远。我们世界的意图。教师应该是托起初升太阳的人,但同时也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己。

20、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在人类的所有冲动中,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的愿望是最强烈的”。

21、我们一直坚持不在学校推行某些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思想领导,是出于对教师教学人格的尊重和对学生多元发展的敬畏。任何人创造的任何教学模式一旦大力推行,都必然会损害教育生态。

22. 每个老师都是不同的。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充满个性的创造性工作。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比关注自己的弱点和缺点更重要。

23、没有绝对的公平,但领导者的行为应该公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782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