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不朽》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600字

《不朽》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600字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是现代小说大师。他的小说不是基于故事或情节。他的小说甚至没有主角。你在《追风筝的人》里读到的是灵魂史和政治史,你在《活着》里读到的是人生史,而你在《不朽》里读到的是人生哲学。

“上帝创造了世界之后,就把它留给了那些被他抛弃的人,任由他们支配。”自从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人们成为了广阔世界的被遗弃者,科技和政治不断地伤害着人们。割裂、精神的无根、信仰的模糊、生命的不可知,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上帝,摧毁了人类的家园,让人们无所适从。随着历史的流失,身份成为人们寻找自我的潜在追求。像艾格尼丝这样没有国家、没有信仰的人,如何能确认自己就是那独一无二的人呢?寻找自我,从你的脸开始。面相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信仰和传统文化的终结。即使婚姻幸福安宁,阿涅斯这样的人仍然感受不到幸福。 “夫妻共用的床:婚姻的祭坛。”阿涅斯是成千上万的现代人中的任何一个。作者想象她一直在潜意识里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长生不老。爱情、婚姻、性、友情……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并不能让人获得永生。一场演出结束后,人们仍然找不到目的地。

现实让人无法依赖,于是昆拉德将目光转向历史,研究人类历史长河中获得不朽的艺术家和哲学家是如何实现不朽的。这项研究始于一位名叫贝蒂娜的女士所写的一本书。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与歌德的通信。贝蒂娜记录了许多关于她当代艺术家的轶事。她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与芬恩、罗曼罗兰等伟大作家的交往使她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永垂不朽。贝蒂娜的永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没有突出的才能,也没有对社会的突出贡献。但对于歌德、贝多芬、罗曼罗兰、海明威等杰出人物来说,他们的不朽并不是刻意的。他们创作的作品使他们成为人类历史文化中永恒的丰碑,不朽也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在这部小说中,昆德拉将时间、空间和过去打碎,重新组合,发酵,创造出新的意义。通过重塑这个故事,昆德拉发现了许多真相。歌德和那个名叫贝蒂娜的女人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她之所以不断给他写信,就是为了寻找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这样才不会被历史遗忘。歌德去世后,她想回复自己写下的信件,修改整理,留给后人,从而达到不朽。那么,她的不朽与歌德、海明威等伟大人物的不朽有什么区别呢?研究可以是可持续的。

什么是不朽?昆德拉试图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他引导读者继续在历史和现实中寻找,通过历史人物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人如何完成自我重塑。昆德拉用哲学思考取代了讲故事。文本的模糊性引发了读者的诸多人生经历,为现代小说创造了新的方式和可能性。

同时读完三本书,感触颇深。通过比较,我可以了解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追风筝的人》无论是思想品质还是艺术品质都是一流的。故事紧凑,人物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它通过一个家庭两代人的命运反映了阿富汗社会动荡的真相。信息量很大,但紧扣主题。自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世界各地。 《不朽》是昆德拉的小说之一,很有代表性。特别适合学术研究和写作作为参考。你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思考人生哲理。由于没有完整的故事和主角,所以这部小说也没有完整的故事和主角。不适合一般读者。 《活着》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中国当代小说。它基于故事和叙述。它通过一个人来书写一个时代。该语言很流行,适合任何读者。

三者对比,不难看出,《追风筝的人》引发了深刻的人生体验,是一次灵魂的追问和救赎。 “不朽”引发哲学思考。作者为读者提供了参考,让人在阅读中思考生命的意义,产生寻找自我的欲望。 《活着》触发记忆,福贵一生的命运充满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对比阅读,可见当代中国小说缺少什么?深刻的思想是小说背后的盐。余华在写《活着》时有些仓促,未能深入挖掘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深处,未能对历史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算。因此,福贵的命运虽然十分悲惨,但却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说的分量不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故事的精彩,而在于其中蕴含的思想的高度和深度。翻遍中国当代小说,我找不到一部可以与《追风筝的人》、《不朽》相媲美的作品。我们大多数小说家只是讲故事,缺乏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很多小说虽然厚,但缺乏真正的厚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807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