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200字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200字
作者:斯蒂芬平克,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一句话主题:暴力正在减少。
主要内容:
作者通过历史解读来解释暴力减少的趋势。
1.人类从无政府状态过渡到政府状态,暴力死亡率下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8000年前暴力死亡率为15-25%,二战时为5%。八千年前,它们还像普通的野兽一样在野外挣扎。
2、从中世纪后期到现在,凶杀率下降了90%-98%。
3、17世纪至18世纪末,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启蒙运动。
4.20世纪的大国战争。二战结束后,大国之间零战争,零使用核武器,发达国家零企图征服其他国家扩张领土。
5. 世界范围内的武装冲突也在减少。作者将武装冲突分为三类:内战、种族灭绝和恐怖主义。但事实上,真正杀死平民的是饥荒和疾病。
6.权利革命。保护人权、妇女权利、儿童权利、动物权利。这些权利在世界各地不断增加,各种暴力也在减少。
我们认为暴力并没有减少。为什么?
1、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认知预设”。我们会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这将有助于人类做出快速判断。这在古代可以帮助人类快速逃离一些危险,但在现在的情况下,就会引起一些偏见。由于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曾经不完美的东西。其中,有图像的最容易给人留下印象,而图像中又以最具冲击力、最暴力的场景排在第一位。其他一些和平事件被我们忽视,这导致我们感知到更多的暴力事件。
2.历史性近视。我们总是对离我们较近的历史有比较清晰的看法,包括一些细节,包括暴力事件,但对历史上离我们较远的暴力事件我们却不清楚。如果我们不了解事物,就会觉得它不存在,就会觉得现代有很多暴力事件。
3.可用性偏差,这个概念是指我们会根据获取信息的难度来判断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我们越容易了解某件事,就越容易发现它正在发生。如今,我们获取信息非常容易。当信息充斥着大量的暴力事件时,我们就会觉得暴力很容易发生。
4、道德尺度的偏差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评判事件的标准。今天的暴力事件,或许不能算是过去的暴力。比如,虐猫曾经是一个娱乐项目,现在却是一个暴力事件。
作者提出,人性中有四位善良的天使,引导我们逃离邪恶,走向和平。
1.同理心
这是超越所有文化的普遍人性。我们愿意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感受。
2.自制
人类认识到冲动行为的后果并克制自己的行为。
3.道德感
人们的行为有一套规则,不遵守这些规则就是“不道德的”。但这是一个主观概念,不同的文化和人可能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4. 理性
理性的存在使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理性地讲,我们应该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行事,而不是互相伤害。
减少暴力的社会因素:
1、强国建设。解决了暴力民事冲突。
2、发展商贸。让不同国家利益纠葛和暴力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3.女权的兴起。
通过作者的描述可以看出,暴力正在逐渐减少,人类正在逐渐走向理性驱动的和平世界。我觉得特别是商贸的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随后发展的结果是强大经济体的出现和经济体之间竞争的加剧。国家是一种也为经济服务的组织形式。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可能比暴力更残酷。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