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2000字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2000字
这本书是我从熊佩云老师的书《慈悲与玫瑰》中读到的。熊老师信奉“个人自助”。即使世界最糟糕,外部环境最糟糕,个人仍然有能力拯救自己。在内心自由和做出相应的内心选择方面,他引用了书中的内容“即使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下,人也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精神自由和意识独立”。
就是在熊老师的指导下,我打开了这本很久以前在微信上下载阅读的书。说实话,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拿起这本书的,但正是因为熊老师的召唤,我再次接触到了一个伟大的灵魂。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遇到伟大灵魂的机会却十分难得。读完这本书,我去了解了弗兰克尔的一生,发现他除了是一个伟大的灵魂之外,还是一个有趣的人。六十八岁还在学开飞机,八十岁还在爬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对生活的追求是符合我的理想的。
弗兰克尔的简介大体上指出,他是维尔纳的“意义疗法和存在主义分析”第三力量学派的成员,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并列。
这三种思想流派有什么区别?我做的简单总结是,精神分析是追溯过去,发现并揭开一个人过去的症结,个体心理学非常重视参与现在,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发现自己,而意义疗法学校面向未来,我们需要设定目标来提高自己。这三个学派各有侧重,针对不同的心理缺陷。
意义疗法对患者来说是最残酷的,因为他需要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在弗兰克尔看来,“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其主要动机。这种生命意义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能够而且只能由特定的人来完成。对意义和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但也是合法且真正的人类必需品。”
正是基于这一假设,弗兰克尔提出了“情绪神经症”的两种可能原因:“存在的挫败感”和“存在的虚无”。所谓“情绪性神经症”是相对于“心源性神经症”而言的。它主要不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而是由追求意义的过程以及认为没有公认的意义值得追求的信念引起的,所以它出现了。空虚、对生活各种不满等症状。它们不是精神疾病,但患者可能会深受困扰。
“存在的虚无”之所以出现,在弗兰克尔看来,主要源于“指导人类本能行为的安全感的丧失”和“前现代社会指导行为的传统的崩溃”。人们失去了行动方向,只能要么追随大家的大众化道路,要么服从某种权威,进入极权主义的牢笼,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要么焦虑,要么无聊。正如叔本华所说:“人注定要在焦虑和无聊的两个极点之间徘徊。”
弗兰克尔认为,治疗心因性神经症,发现生命意义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个体自我。 “你不应该抽象地问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在他看来,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1. 通过创造某种工作或从事某种职业
2. 通过体验自然或文化或一个人的独特性(爱)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痛苦时采取某种态度
如果一本书只讲意义疗法的理论和相应的实践方法,它不会让我信服,因为理论和实践方法都太抽象,难以想象和实践。
但这本书最有可读性的是弗兰克尔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1/28幸存者。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相当于他在集中营经历的自传,讲述了他在集中营里的生活。在集中营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与那些肆无忌惮的监狱长和完全迷失自我、沦为工具的普通囚犯相比,他靠着寻找生活的理由和内心的自由,熬过了集中营的磨难。
集中营里每天面临的心理挑战是:我能活下来吗?如果不能生存,受苦又有什么意义呢?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就等于失去了生命。
在集中营里,人们只关心自己和亲人的生命。他们压力很大,摧毁了一切价值观,怀疑一切。并失去自我价值,没有人情和自尊。就像真正的羊一样,等待着被宰杀。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仍然能够做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1. 完成自己的专业稿件
2. 纪念你深爱的妻子
3.面对苦难的黑色幽默
4.欣赏偶尔的自然风光
5. 找时间独处并冥想。
集中营的生活让他意识到:
在集中营里,在活生生的实验室里,我们亲眼看到了那些长得像猪的人,
有人就像圣人一样。在人心中,这一切都可能存在。
您最终显示哪一个是您的决定的结果,而不是您的环境的产物。
他也体会到了苦难的意义。苦难是人精神的升华。苦难是命运的选择,让你找到生命的意义。
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我只害怕一件事,那就是我不值得我所遭受的痛苦。”
同时,他也对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进行了批判。每个人对幸福的过度追求,都隐含着对不幸的蔑视,认为不幸是一种耻辱。
一个人的不幸,从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角度来说就意味着“无用”,比如乞丐、残疾人等。
我们的社会尊重成功,尊重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但“人的有用性”和“人的尊严”常常被混淆。不是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每个人都应该有做人的尊严,都有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只承认人的有用性而忽视人的尊严,无异于希特勒的纳粹。那么,安乐死的黑暗时代已经不远了,安乐死是对那些因年老、疾病、精神障碍或各种其他疾病而失去社会用处的人进行“慈善”处决。
而人性是复杂的。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毒气室是人们发明的。
然而,那些内心默默向上帝祈祷而进入毒气室的人也是人。 ”
正是因为人性的复杂性,我们更需要个人的自救,即使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要保持内心的自由。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8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