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与感悟2300字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与感悟2300字

我很早就想写一篇记录我在万历十五年的求学经历,但由于时间有限,一直未能如愿。最近读了这本书,深受感动,原来我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高中时,我最害怕的科目是历史。老师说你应该把历史当作一条线来学习,但我却一直在点上旋转。如何将点连成线,光是想想都很难!

我想我对历史的兴趣是从我开始工作之后开始的。在某位毛泽东的影响下,我陆续阅读了一些西方历史书籍,特别是盐野南诚有关罗马和文艺复兴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不断飞扬着一个念头:“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场景?”。既然我们看西方,为什么不看东方呢?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有着多么辉煌的文明历史。于是我找到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豆瓣评分8.9。读完整本书,我感受不到任何兴奋,只有无处释放的压抑!

本书共七章,通过对万历皇帝、沈世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等人物的描写,描述了明代中后期的政治制度、金融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李治!一条主线贯穿全文,那就是“文官制度”,这也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我们的帝国在体制上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精神支柱是道德。管理方法依赖于文件。行政工具是公务员制度。经过一两百年的发展,这种公务员制度早已成熟。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事实上,他成为了这个伟大帝国的力量源泉和真正的主人。本朝建国之初,各种制度都是以“四书”的教条为基础的。为官的生活要简朴,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官员的俸禄极低,官员看似合法,但也不可避免地获得一些看似非法的额外收入。这就导致了公务员的双重性格,那就是:虽然名为公务员,但实际上却是主人,有阳有阴。能否认清公务员的双重性格,也决定了各个历史人物的成败。

一项政策能否得到落实,完全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全体公务员的共同习惯。执政的关键是以德为一切事业的基础。张居正看透了国家设立公务员是为了解决问题,却忽略了国家最大的问题也是公务员。他决心改变自己的做法,把公务员队伍当作行政工具,置于自己严格的个人监督之下,按照个人的标准提拔或解雇人。这严重威胁了公务员的安全感,得罪了公务员,使其处于孤立的境地。相比之下,申时行这位和事佬并没有忽视公务员的双重性格。他知道,要妥善处理这一矛盾,既要给予公务员物质奖励,使他们愿意服务,又要调动他们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按照伦理道德观念忠于国家,于是他继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日地不断弘扬礼仪,讲解《四书》等经典和历史。现在的局势需要沉时行充当和事佬的角色,所以他就担当了这个角色,并对别人的评论一笑置之。所以,张居正死后依然是一片废墟,而沈时行则死得很好。看到这里,我心里有些矛盾。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时代需要像张居正这样的改革者。不过,从当时的历史来看,申时行的行为是符合时代的。你想好好死去并适应时代吗?是什么都不做的结果吗?

说起万历皇帝,我从头到尾都带着怜悯和无奈看着这个人物。很多历史评论都说万历皇帝是一个愚昧的皇帝,但一开始他其实是一个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少年皇帝,一个好孩子。张居正去世后,努力执政,谋图大成,却迫于文官制度的压力,最终以“无为”而执政!强大的文官制度需要一个性格平实的君主作为命运的代表,他的任务就是在他们的纠纷无法解决时进行强制仲裁。万历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却受朝廷官员的控制。大小大臣都期望他以德而不是权为国家做出贡献。所谓的美德大多体现在各种礼仪上。他的一切言行都必须符合道德规范,但道德规范的解释权属于公务员。他不能像他的大臣一样,阳中有阴,任何个性的表现都可能被指责为违反道德规范。皇位是一个社会制度,但朱翊钧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此时,郑氏进入了万里的生活,填补了他的精神空虚。郑氏之所以赢得万岁的青睐,并不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因为她聪明、机警、坚毅、善读书,满足了皇帝的情感需求。然而万历却不能立自己心爱的孩子为太子,因为这是不道德的。这是多么可笑的道德方式啊!然而,在大臣教育下长大的万历,他的职责范围却是由这群文官安排的。这些公务员迫使他在处理政务时放弃一切个人意志,因为他的权威是来自数百名官员的跪拜。其中,他真正能够掌控的,却是少之又少。我想做的一切都无法完成,我努力工作的欲望日益减弱,我与这个控制现实的官僚集团越来越疏远。结果,我长期处于被动、对抗的状态,导致“无为”!

对于金融,我很困惑。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高度集权的帝国里,金融体系如此宽松?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其施政方针不是以支持发达经济以增加国民财富为重点,而是均衡地保护落后经济和维护王朝安全。各地方税收根据短期原则补贴地方财政需求。这种地方自给自足的金融体系看似节省了交通和通讯成本,但却导致全国各地短途交通线路无数,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又由于国家税收不集中征收和分配,财政制度无法用严格的会计制度来审查,公务员的工资又低,这不可避免地助长了公务员双重性格的“阴”面。由于交通、通讯落后,政府往往与私营经济发展或衰退疏远,以致税收和预算无法相应增减,更谈不上监管。改革长期积累的僵化财政困境变得更加困难。我不禁感叹,概念是多么重要。罗马建国之初,就加强了道路基础设施,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通讯系统加强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由此产生了伟大的罗马帝国和“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名言。但一千年后的明帝国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强大的文官制度和僵化的财政制度导致军税无法征收和分配,武官的社会地位跌至历史低点。这是否也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呢?

其实我已经很久没看这本书了,但是还没有开始写。我总觉得我的历史知识太贫乏了。但李笑来老师曾说过:“开始时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知道有很多技能是有用的,但我们却不愿意去学习和实践它们。为什么?因为我害怕,因为我不想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但如果你写得不好,为什么不停止写作呢?如果你写得不好,你就不发帖吗?你认为你从一开始就能做得很好吗?万事开头难,所以当你开始的时候,你要冷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了解自己的笨拙,慢慢来尝试,通过练习不断提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862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