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史记》卷《朝鲜列传有感

读《史记》卷《朝鲜列传有感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必须说实话。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五《高丽列传》记载了西汉时期高丽成为汉帝国郡县的过程。今天,朝鲜不愿意提起这个话题,韩国也不愿意提起。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研究问题,它涉及国家问题,还涉及外交问题。一句话:写作很难!

我和韩国学者交流过,知道他们有的把“汉学”称为“韩学”,把“汉字”称为“韩文字”,把“汉方”称为“韩医学”。 ”,甚至把“汉人”称为“朝鲜人”。近年来,他们在多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挪用”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风情,归属于自己的民族。他们认为一切“汉”的根源都是“汉”。有趣的是,与韩国学者讨论问题时,不要大声争论,也不要激烈争吵。每当看到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对方就会突然问:“我们谁年纪大?”当我承认对方年纪大的时候,他会开怀大笑,说:“别争论了,听谁年纪大的就行了。”然后,他们就一起吃吃喝喝。几杯酒避免争吵,似乎成为韩国学界的流行趋势。

我还记得一位韩国学者告诉我:在韩国,每当学生兴奋并采取行动时,警察就会安排老人在重要区域和部门前面排成一排。因为没有一个年轻的学生敢于冒着世人的非议,冲破老人的防线。这种解决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韩国版”方式确实很独特。

事实上,“朝鲜”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先秦——册《山海经》中:“东海之内,北海一角,有一个国家,名叫北朝鲜。” ”朝鲜在烈阳之东,与海北、山南接壤,烈阳属燕地。后来《尚书大传》——中也有记载:“武王败殷,其子禄父(纣王之子)商朝)将箕子释放出狱。季子不忍心放走周,前往韩国。武王闻之,因与朝鲜封印。”所谓“朝鲜”,在《东国语歌圣观》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国家在东方,初见荣光。说实话,司马迁的《史记朝鲜传》有点抢头条,因为它并没有记载整个朝鲜半岛的历史,但只写了西汉初期魏满氏朝鲜的演变,即如何从一个“外臣”管辖的地方到“汉朝四郡”的过程,真实地反映了朝鲜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历史关系。然而,在“朝鲜”成为敏感词的今天,最好不要展开讨论。

我在网上看到一位来自中国成都的五年级小学生“李旭龙”,写了《读《史记韩国列传》的感想》。文中,他选取了朝鲜幽渠王为报仇而引发战争以及楼川将军不耐烦的故事。两个因未能抓住机遇而失去生命的人的历史片段很好地指出,前者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学会宽容,后者让我们努力去抓住成功的机遇。

突然,我真的觉得自己连小孩子都不如。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874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