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30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3000字

人们常说,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而对于安娜的形象,自诞生以来,每个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应该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片面赞扬或批评。安娜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矛盾的人物,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也有消极落后的一面。

安娜聪明、优雅、简单、活跃。她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贵族少女。在俄罗斯贵族、资产阶级社会中,她就像草丛中的一朵奇葩,单纯、从容、从容、高贵,无论在什么场合都美丽得惊人。

她活跃的精神世界,她悠闲的宁静,她的美丽、聪慧和良好的教育,都深深打动了一直对安娜抱有成见的莱文,心中不禁赞叹道:“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女人!” “多么出色、可爱、讨人喜欢的女人啊!” “这个生物有一种新的、令人感动的东西。” “和她说话很高兴,更高兴听她说话。短暂的会面后,莱文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安娜。他“再次看着那幅肖像和她的身影,他觉得她身上发生了一些连他自己都感觉到的事情。一种惊讶和深情的怜悯的感觉。”

安娜的美不仅仅表现在言语上,更美好的是她的内心。她心地善良、纯朴自然,对不幸的人们怀有深深的同情心。她对被欺骗的杜丽表现出了无限的关心、温柔、真诚、善良和友善的感情。对于这样一个美丽的女人来说,她所追求的只是真爱和母爱,但她的追求从一开始就注定有一个无尽的悲惨结局。

安娜是一位诚实、勇敢、正直的女性,具有高度的个人尊严感。当她接受了渥伦斯基的爱后,她就再也无法忍受自己原来“虚伪和欺骗”的生活处境。她勇敢地与丈夫和旧的生活决裂。她说:“我知道我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罪孽不是我的。上帝生下了我这个人。我要爱,要生活。”她说。她是一位追求真爱的正直女性。她曾对渥伦斯基说:“爱,我之所以不喜欢这个词,是因为它对我来说意味着太多,远远超出了你所能理解的范围。”安娜在虚伪的贵族社会中挣扎,想要获得自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女人不是玩弄的对象,而是有感情、有欲望、有个性的活人。她把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爱上,试图找到一种彻底解放自我和人格的方法,这种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目标,而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最心爱的儿子。

作者描述了安娜的身心之美。安娜的美貌对于作品的主题表达、情感表达和故事情节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拆毁给人们看。没有安娜那令人震惊的美丽,就没有渥伦斯基与安娜之间的爱情,就没有卡列宁家族的破裂,就没有安娜一百年来深深震撼人们的悲惨结局!

安娜悲剧的主要原因源于对真爱的追求,违背了上流社会虚伪腐败的道德观念。

首先表现在她和丈夫卡列宁之间的矛盾。卡列宁属于彼得堡官僚,是沙皇官僚残酷无情的化身。他一生想要的只是奖牌和头衔。在他看来,他需要一个家庭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因为他在仕途上需要这样的物品。安娜多次表示,卡列宁“不是人,不是人,他是一个傀儡”,“是一个官僚机器,当他生气时,他简直就是一个恶毒的机器”。 “想要获得名誉、升职,这就是他灵魂里的东西!至于远大的理想、对文化、宗教的热爱,这些只是升职的垫脚石。”在安娜的心目中,卡列宁是一个虚伪的人,安娜说:“他快乐地在虚伪中游泳,就像鱼在水里游一样。 “卡列宁的冷漠、虚伪、渴望升职,以及他令人讨厌的性格,让安娜无法忍受。安娜痛苦地感到,在结婚的‘八年’里,卡列宁毁了她的生活。“我内心的一切,”安娜说:“他从来没有想过我是一个需要爱的活生生的女人。这种没有爱情的家庭从结合之初就埋下了巨大的危机,而当“维特式”的热情渥伦斯基出现时,安娜内心压抑已久的感情爆发了,她再也无法忍受卡列宁的“虚伪”。和欺骗”,他不顾一切地与渥伦斯基结婚,不惜一切代价。

害死安娜的是整个上流社会,而不仅仅是卡列宁。安娜的不忠在上流社会很常见。不同的是,她们可以过着“简单甚至幸福”的双重甚至多重“爱情”生活,而真诚认真的安娜却只能“从悲惨的一面”看到这种生活,并感到虚伪和可耻。难以忍受。佩齐鼓励渥伦斯基追求安娜,渥伦斯基的母亲也称赞儿子与安娜的成功。然而,当他们看到这不是社会上常见的事情,而是一场严肃的爱情时,立即将其视为叛国行为。安娜在上层社会不被容忍,并不是因为她的“信仰”,而是因为她居然公开了这种爱情,公然挑战了贵族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在这个社会里,莉迪亚自称为“社会的良心”,那些好色无耻的贝特谢斯其实是这个社会的“本质中的本质”,而卡列宁则是整个社会的“栋梁”,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社会给予安娜合法的生活要求和个人尊严的承认。承认。安娜悲剧的根源就在于这个罪恶的社会。

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是悲剧的内在因素。

一方面,安娜很勇敢。她从不后悔自己选择的道路:“如果一切重来一遍,还是一样。”她鄙视那些贵族男女的堕落虚伪的生活。在剧院里,她表达了对整个社会的感谢。他抬起了骄傲而美丽的头。另一方面,安娜的性格直面社会,勇敢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由恋爱和独立的诉求。她变成了一根绿色的藤蔓,攀附在渥伦斯基的树上。树倒了,葡萄树死了。渥伦斯基成了她生命的全部意义。一旦失去了他的爱,她的人生就彻底毁了。她渴望渥伦斯基尊重她的感受,把她当作朋友和知己,而不是情妇。但她没有意识到,更不知道如何赢得这种平等而持久的爱情。她就像一只迷失的羔羊,一切都被渥伦斯基掌控,每次争吵后她都害怕极了。发抖。

爱得越深,她就越没有安全感。最后,她被迫用上流社会女性普遍使用的姿势、颜色和服装来吸引渥伦斯基的注意。试图抓住他日益冷漠的爱。

越接近悲剧结局,安娜的内心矛盾就越复杂、深刻、尖锐。有时她恨得那么深,有时她爱得那么热烈;有时她表现得那么坚强勇敢,有时又显得那么软弱懦弱;有时她觉得自己有一千个值得骄傲的理由,有时她又感到羞辱;有时她感到受到羞辱;她是那么热切地期盼着,后来又是那么的失望得可怜。时而充满了生的喜悦,时而想象着死亡的恐怖——她的内心总是充满波涛,她爱得那么深,却又爱得那么痛苦。她感觉所有的罪孽都是她造成的,她感觉所有的罪孽都将她吞噬了!这样一个丰满、突出、生动、传神的形象,成为作家作品中永远令人惊叹的艺术力量。

安娜的矛盾还在于母爱与爱情的选择。她一生只爱两个人——Seryosha 和Akrizai。她对杜丽说:“我只爱这两个人,但很难同时拥有。我不能两者兼得,但这是我唯一的希望。”在遇见渥伦斯基之前,她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儿子谢廖沙身上,他曾经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他全心全意地爱着谢廖沙,一刻也离不开他。爱情和母爱是女人正当的生命权,但无情的社会却将它们分离成对立面,并用它们作为陷害安娜的工具,迫使她走上悲剧之路。

爱情的幻灭是悲剧的直接原因。安娜为了爱情几乎牺牲了一切,但结果却是失望和仇恨。安娜试图通过爱情摆脱上流社会的“虚伪和欺骗”,但渥伦斯基却让她陷入了一个新的、更加虚伪和欺骗的境地。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和欺骗。冷酷无情,正是通过他,这个邪恶的社会才最终将安娜推向了悲惨的绝境。如果说安娜在与卡列宁的关系中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那么现在她在与渥伦斯基的关系中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她高估了渥伦斯基,也抱有太高的期望。她以为他可以带她远离一个“虚伪和欺骗”的社会,但她错了。他给她带来的无尽的痛苦、矛盾和恐惧,远远超过了他给她带来的渴望和快乐。

当他的爱情消失后,安娜被迫陷入悲惨的绝望境地。她指责一切:“这都是虚伪,这都是谎言,这都是欺骗,这都是罪恶!”……安娜的悲惨命运反映了生命本身的命运。逻辑,同时揭露和揭露沙皇俄国,特别是其上层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作者用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来表明安娜的死是安娜的必然结局。她被逼死是社会的罪过;她的死是对黑暗社会的反抗。她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对真诚的向往,对自我个性解放的渴望,都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当今追求个体解放的时代,这场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更为深刻。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2094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