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之名》读书笔记2000字
仔细想想,席慕容的诗一直是我整个青春期阅读的一部分。她的书也占据了我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当我真正能理解文字的时候,我开始沉浸在她写的世界里。那些浅浅的相思,那些漫长的惆怅,那些关于成长过程的诸多风俗,填充和丰富了我再也回不去的过往。为了了解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我跑了很多家书店,最后买了一本有她面孔的诗集。我多年前买的书已经变黄了。在我少女时代的记忆中,她的诗清新朴素。不久前,我无意中读到了她推荐的新作《以诗之名》,迫不及待地买了下来,就像去参加一场久违的约会一样。终于读完之后,我可以稍微放下我原本的期待了。
她的诗从最初的《七里香》到《以诗之名》,整整相隔了三十年。或许,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这样的:蓦然回首,时光荏苒;蓦然回首,时光荏苒;蓦然回首,岁月如梭;但与此同时,生活却支离破碎。三十年的岁月,大约四百首诗,串联了她五十多年的人生。用她的话来说:我的家乡变了,我的爱情化为灰烬,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的家乡……我不确定这会是她最后的作品,但她已经年近七十了,她曾经就如我心中的一首诗。美丽的女子依然偶尔提笔,在文字间徜徉。我一直相信,有缘的人之间,无论相识与否,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一定有无数的心灵联系。生活中有太多的故事和痕迹,需要某种宣泄和表达,而文字或许是最温柔的方式。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热爱文字,痴迷于诗歌。记得去年,我写了一首小诗,放在QQ空间里,引起了一些同学的评论和交流。一位外地朋友在网络另一端感叹:哇,居然还有人喜欢诗歌,真是太神奇了。我调侃她:当然,诗歌是生活的诗意表达,我对学生更有信心。在这个日益世俗的世界里,诗歌也许已经逐渐消失了;但我们校园里的人愿意也能够读诗、喜欢诗。
席慕容的诗歌在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台湾,随后流传到大陆。她创作《七里香》时正值中年,主题通常是心灵的温柔情感流动。比如关于爱情的经典诗句: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的时刻/为此/我在佛前/乞求了五百年/乞求他让我们结下凡间。对于青春,她说:泪流满面/读了一遍又一遍/但我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关于时间和生命,她说:前面的路会穿过长满芒草的山坡/直达山顶/就像我所知道的/生命必须从丰盛走向衰败。在那个纯真的年代,这些耳熟能详的诗词让无数人找到了心灵的共鸣和对生命、爱情、生命的清晰的触动、期待和敬畏。几十年过去了,她的文字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添了浓浓的回忆和厚重的怀念。 《以诗之名》扉页上明确写着“献给海北”。因此,她在天堂的终生伴侣也成为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而思念遥远,时而纠缠不清。我仍然无法理解大半生在一起的情感,但通过言语,我能被他们的深情所感动。 《告别之后》中有:至今/我仍时不时转身寻找你/忘记你已离开/然后/就静静地停顿片刻/让痛苦慢慢来/想想/什么我原本想对你说/如果你还在的话。 《最后的褶皱》里有:各方已上岸/黎明的梦即将醒来/天空中飘着淡淡的玫瑰花香。一直以来,她确实就是小说中描述的那个幸运的、被宠坏的女人,在浩瀚深沉的爱情中自由地追求和飞翔。
或许,大多数人在异国他乡都有一种寻根的感觉。席慕蓉祖籍内蒙古,出生于四川,长于台湾。我的祖母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近年来,她多次往返于台湾和内蒙古之间,每一次的追求和旅行都让她感慨万千。台湾很多作家也有集体怀旧情结,从余光中到齐邦元,再到张晓风、席慕容。这是身在家乡的人无法真正理解的。在《以诗之名》中,席慕蓉热情地描绘了那些可以感受、可以触摸的鲜活故乡:巴尔虎草原、黑马、伊金桑、哲别、铁木真等,这些符号串起了她永恒的思念。诗人可以将所有的情感都诠释在诗句中。似乎只有这样,心才能安定下来,最终获得喜悦和满足。席慕容说,此时的家乡,不再是她心里那个只能躲在心里却时时给她带来痛苦的刺。于是,我似乎又能够深刻地理解她了。让身心去家乡体验几场,承载着几代人的足迹和记忆;然后将所有相关的大爱与悲剧一一交给文字去传播。
我常常想,人到了三十多岁,就会释然,明白很多事情。从青春的激情澎湃,到中年的内敛从容,再到晚年的淡定清风,一路走来能获得什么,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智慧和心灵启迪。我越来越感觉生活表面上一切看似平静,但兴奋和惊喜的理由却越来越少。只是我比较敏感,错过了行走脚步中的任何一点小幸福。比如,如果你能在午后喝一杯茶,读一本喜欢的书,看着光影在指缝间一点一点移动,你会觉得时间没有浪费,无限美好。从《七里香》、《青春无怨》、《光阴九章》、《边缘的光影》、《失落手册》、《我折我的爱》到《席慕容的文学网络》,清晰地展现了席慕蓉的文学网络。以诗之名》揭示了她清晰的心路历程。就像一朵娇嫩的玉兰花,含苞欲放,初开,乃至盛开,渐行渐远。我非常同意张晓风对她的评价:席慕蓉的诗流畅,声音自然。是的,它就像柔和的阳光一样,给人带来温暖和感动。读完《以诗之名》后,某些诗句在我眼前随意跳动,出现在我最近生活中无数个不经意的瞬间。我知道这就是诗的力量,温柔如水。所以我们就希望吧,希望现在的你也能有读诗的心情和诗情画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2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