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后感_名著读书笔记1000字
几乎所有人都说《茶馆》是一位成熟剧作家的成功之作。 ——铭文
《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家叫鱼台的茶馆里。一部简单的三幕剧,借助一个普通的茶馆,浓缩了半个世纪的时光,涵盖了许多符合时代特征的小人物,表达了一个国家在那些特定时代的悲伤。
该剧主要讲述了老北京玉泰茶馆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幻灭的故事。经历了清朝、民国,以及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的裕泰茶馆,最终在当权者和小人的策划下改为“花花联合公司”。守护了一辈子茶馆的店主王利发选择在自家茶馆自杀。 《茶馆》这部剧可以说是非常写实的。好人不一定会得到善报,恶人不一定会得到恶果。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和官员的腐败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唏嘘不已。
先说说这部剧的人物吧。老舍老师在《茶馆》中塑造的人物性格特征十分鲜明。每个不同的人物代表了当时社会上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不同群体。好像有几十个字符,但没有一个是重复的。王掌柜、常四爷、宋二爷等不同人生经历、个性鲜明的人物出现在页面上。只要读一遍,你就能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比如玉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老舍老师在卷首所给他的评价:精明,有些自私,但不心怀邪念。读完整篇文章,在我眼里,作为一个店主,他是很委婉、很软弱的。当遇到麻烦时,他总是给钱并说好话。然而最后,他不忍心看到茶馆被达官贵人和小人霸占,在后院默默地自杀了。这个情节看似出乎人们的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又让人心酸。这样一个遵循中庸之道的店主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老师通过一个行为与性格反差强烈的人物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和不满。
来说说这部剧的特色吧。 《茶馆》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成功和巧妙严谨的戏剧结构。戏剧完全靠台词来塑造人物,一个人的性格体现在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中。 “语言大师”老舍的语言能力令人惊叹。 《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都有生活感却又意味深长。从戏剧结构上来说,《茶馆》可以说是“形式分散,精神不分离”。整部剧虽然时间跨度宽,没有主线故事,但绝不是支离破碎、难以理解的。老舍老师通过一个主角贯穿全剧,从壮到老。这样,故事虽然松散却又连贯。其次,故事中的人物是父传子的。虽然时代变了,但每个人物所代表的群体依然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赋予故事浓浓的时代气息。最终,每个角色都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同时又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它揭示了社会的一个角落,展示了许多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生活。
有人评论说,《茶馆》是一首旧时代的丧歌,也是一首挽歌。 《茶馆》的三场戏总共用了五十年的时间,老舍老师只是用一些小人物的生与死来说明那个时代的可笑。我想,当你合上书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和那些小人物一起度过了漫长而艰辛的五十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2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