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_高中读书笔记1000字
开篇托克维尔的旅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写作初衷。从她的所见所闻讲述了她眼中的“美国民主”,包括对美国现状的反思。我的感觉是非常微妙和真实的。我说一些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作者在《我们美国工人有权力》一文中描述了美国工会在人们日常生活乃至政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相应地,美国工人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也有所提高。与中国相比,这是两个极端。无论在哪个行业,中国工人的话语权都太低,几乎没有话语权。换句话说,普通老百姓在面对一些政治决策时根本没有发言权。文中提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在中国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当然,在我看来,工会的存在肯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自由。这种缺乏自由源于美国是一个法律至上的国家。工人的性质和工作标准必须由工会与雇主协商一致。另一方面,这对雇主和工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毕竟在美国,法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并且具有绝对的效力。
其次,至少还有记忆。本文列出了美国历史伤痛的诸多文化印记。这是不忘历史、不忘国难的生动例证。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羞愧。中国有很多历史需要铭记,但经常被提及的却很少。就拿离我们比较近的汶川地震来说。举国哀悼,各方声援。此后的几年里,随着几件大事的接连发生,人们逐渐忘记了5月12日。随后,又发生了滥用、挪用应急物资的事件。我无言以对,不禁反思社会责任在哪里?更不用说历史使命了。
诚然,也有一些个人事迹的报道,多年来持续关注和帮助灾后重建工作,尤其关注灾后孤儿的心理和生活。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行为,但我不得不反思,国家在一些细节上确实做得不够好。关于一篇叫民主现实主义的文章,讨论了美伊战争。美国进攻伊拉克的目的无非就是解放当地人民,建设民主国家。区别在于这种征收是否合理。我们常说,自己门前的雪该扫掉,别管别人瓦片上的霜。但美国人呢,他们不这么认为,他们走自己的路,他们有实力、有经济去插手别人的事情。这并非当权者片面的言论。看来他们的人太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了,比如巴西的咖啡农,苏丹的国情。因此,我特别同意作者所说的:一个“问题”在众多的“问题”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问题”。其背后往往有一个政治进程。在中国,这个过程往往依赖于政治家的“眼睛”等随机的东西,但在美国,如果政治家没有这个“智慧之眼”,各种社会力量就会迫使你睁开这个“智慧之眼”。 ”。这说明在美国的体制下,群众的声音足以影响国家的决策。
还有腐败、教育、选举、福利等诸多问题。我们都可以看到相当大的差异。我认为美国和中国的区别在于权力的分配。什么样的制度孕育什么样的社会?所谓因地制宜。客观看待问题,不回避,寻求短期和长期的解决方案,应该是政府和个人共同努力的方向。所谓深化改革,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必由之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227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