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浅析《芝加哥》与《未来主人翁》的主题表达_读书笔记1500字

今天的诗歌音乐会给我们展示了诗歌与音乐的美丽。我觉得这种美有不同的角度和内涵。有时它纯粹来自艺术手法本身,有时它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美的情感。并且,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关于——诗歌和音乐所蕴含的思想和现实的一点感悟。我这里举的例子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1958年创作的诗《芝加哥》,以及台湾音乐家罗大佑在1970年代原创的歌曲《未来大师》。

1878年,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缩小地球的运动正在蓬勃展开。当时的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正沉醉于春雨的竹笋之中,疯狂地争夺着天空中的领土。余光中将其水泥森林的城市景观比作“钢铁大峡谷”。作为一个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外国人,我的余光里承受着强烈的压迫感,或许是来自野兽般的高楼大厦,或许是来自惊人的金钱,或许是来自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霸权,或许是来自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背后精神信仰的丧失。

由此,余光中想起了曾经辉煌而严肃的历史和艺术。对比过去和现在,失落感更加悲惨。庆幸的是,尽管这座城市像芝加哥一样繁华,却无法蒙蔽诗人清醒而清澈的心灵。尽管陷入了富贵编织的网中,但他仍然捍卫着自己简单而坚定的立场,将自己比作“来自亚热带的难以消化的金甲虫”,与芝加哥等人一样“站在密网的中心” ,对“毒液”腐蚀了无数缺乏内在支撑、痴迷于物质的“小虫子”,也就是那些金碧辉煌但内部废墟的大城市,做出了最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也为这个发展严重不平衡的时代提供了指引,深感忧虑。

于是,诗中有这样一句话:“迷失钢铁大峡谷,夕阳提前落下,钟楼的接力棒激起黄昏的序幕。昏暗的大地里,根蓝色是悲伤和歇斯底里的。” ,“当十九世纪苏醒了,文艺复兴苏醒了,德拉克洛瓦苏醒了,罗丹苏醒了,许多灵魂都在失眠,窃窃私语,听着,听着——门外,二十世纪崩溃的喧嚣。”

今天看来,余光中所表达的主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罗大佑的音乐作品中,同样令人震惊的事实再次以更平实、更生动的语言呈现在我们面前。

“未来大师”应该是每个学生应该肩负的理想,也是老一辈人的理想。然而,在拥挤的城市里,在命运红绿灯的驱使下,理想逐渐模糊,辉煌骤然褪去,人们的心灵充满了茫然的迷茫或不知所措的盲目。 “现代人寻找灵魂”已成为东西方共同的典型形象。这首歌描绘了这样一个人物,反映了他的内心想法。

毫无疑问,科技文明和科学理性主宰当今时代。人类的身体隔绝了土地,人类的灵魂被放逐出艺术和宗教的故乡。诗歌和音乐都几乎沦为纯粹的快餐消费,诗歌生成软件的流行和平庸的铃声歌曲的泛滥就证明了这一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精神生活的呼唤引起了我如此强烈的共鸣。

“我们不想要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想要被现实生活超越的天空,我们不想要越来越远的地平线,我们不想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天空,我们不想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天空。越来越接近沉默。”

这是罗大佑的声音,为什么不是我们的声音呢?

我们正处于一个所谓的“文明时代”。然而,为了让文明战胜野蛮,精神却忍受着技术的压迫。庆幸的是,这个世界上,还有诗歌,还有音乐,还有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创作传统,还有热衷慈悲的思想和精神。一切众生。它们在迷茫不安的心灵中无形地流动,抚慰了那么多浮华的焦虑,延长了那么多的沉默时间,让我们听不到“21世纪崩溃的噪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3048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