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_大学生读书笔记1000字

《秋水》为我们提供了两个完全相反的艺术形象:无知自以为是的河伯和博学多才、视野广阔的贝海若。

河伯是黄河之神,现在正是水位高涨的季节。数百条河流填满了河水,只见径流如此宽阔,看不清河两岸牛马的形状。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在他自己身上。如果北海是海神的话,那大海就浩瀚无边,江河中所谓的水旱之灾,对于他来说都小得无法计算。当河伯傲慢地走着,遇见了大海,他才恍然大悟,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就像井底之蛙。他之前的野心毫无意义,徒劳无功。在随后的一系列问答中,相比于北海平静稳重地解释“大小之别”,河波的无知只是陪衬。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教义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服从万物规律,不强求事物。而往往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头脑清醒,对世间万物的属性有清醒的认识。贝海若就是这样一个睿智的人,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大家的风格。

这样的艺术形象和情节是独一无二的。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也有一个与赫伯海神若类似的人物。少林寺藏经阁里有一位扫地的和尚,头发花白,衣衫不修边幅。他只要一个眼神,就能让萧远山和慕容博这两位武林高手喷血昏死。他的武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没有人反对。但扫地僧告诫的是,武功的境界只是区区,佛门的宏大才是正道。如果走错了路,武功再强,反而会伤害自己。相比之下,号称“天下第一恶人”的段延庆和修炼易筋经成为天下第一的九魔之,都成了小丑,湮灭在尘埃里。

道教和佛教的哲学思想自然有很多差异,不能混为一谈;引用《秋水》和《天龙八部》并不意味着读者应该盲目模仿海神若的外在风格或深入道教而达到不可知论。并不是鼓励学习内功、心法。我们想要找到的是联系。从中国古代哲学继承下来的东西就是道。

道与艺是对立的。技术是技巧,是人事。这是大多数人通过指导和经验很容易掌握的方法,并且通过实践可以很快见效。道是一种道理,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和领悟,是从心底生发出来的。大多数人都急功近利,倾向于重技轻道。这样的人或许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由于缺乏人文底蕴、文化素养低下,最终会被阔绰的家庭嘲笑,比如《秋水》中的何波、《天龙八部》中的九墨之。相比之下,海神若这样的人讲究清静无为,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如同扫地的和尚,法深奥,心如明镜。在修炼功法之前,他就明白了要走的路,自然会取得很大的成果。并且远离羞耻。

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哲学、道教和佛教是相似的。

就现实而言,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越来越忙碌的工作,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大多数人头晕目眩。我们许多对研究感兴趣的人只是在猜测技术。我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出来,提出问题,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应该遵循的原则。我不想成为一名哲学家,但我不想让人发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3078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