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书笔记_大学读书笔记
学完《窗》这篇课文后,钱钟书老师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我读了他唯一的一部小说《围城》。钱钟书在《围城》重印版序言中提到,他还有一本小说《百合心》,但因稿件丢失而不再写。他认为《围城》写得不够好。如果写出《百合心》,肯定比《围城》更好。在我看来,《围城》的文笔很细腻,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也做得极其出色。而我觉得《围城》最精彩的地方就是那些有趣的隐喻。这些比喻很特别却又充满生机,同时又充满讽刺意味。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这部小说叫《围城》,因为前一两章,包括第三章前半部分,都没有提到《围城》。作者巧妙地在赵新梅安排的一次晚宴上请朱慎明谈起自己与拉塞尔的关系。赵欣梅恭喜朱慎明娶了个好妻子,却被学哲学的方鸿渐否认:哲学家里从来没有好妻子,罗素也离婚了好几次,由此衍生出了英国的一句俗话:
“婚姻就像一个金色的鸟笼,笼子外的鸟儿想住在里面,笼子里的鸟儿想飞出去。所以婚姻会分开,分离也会打结,没有尽头。”
这句话在法国比喻的是一座城堡,就是“围城”。纵观整部小说,作者都是围绕方鸿渐的爱情经历来写的,但与《飘》、《傲慢与偏见》等外国著名爱情小说并不相似。 《围城》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围城》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看完,因为我看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书那样一眼就读完。 《包法利夫人》虽然是经典,也包含着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和讽刺,但读起来太长,很容易让人失去兴趣。无论福楼拜的语言多么优美,言语多么精确,在我看来,都不如钱钟书的比喻生动,充满讽刺,让人发笑。 《围城》可以说是新时代的《儒林外史》。再加上幽默的语言,不禁让我细细品味,咀嚼其中的深刻含义。围城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社会形象的代表,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特殊的派别,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却显得司空见惯。以下是我从书中关键人物中摘录的一些评论:
方洪建
作者以两个亲戚的形象为原型:一个有远大的志向,却常常充满怨言;一个有远大的志向,却常常充满怨言;另一个人很傲慢,经常吹嘘自己。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经历,构建了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但有趣的是,笔者的经历与方鸿渐截然不同:他们都出国留学,方鸿渐却在国外生活,最后拿到了假文凭,回国后还被嘲笑;回到上海后,未婚妻去世了,他不得不住在岳父家,在岳父的银行工作,寄居在别人的屋檐下;爱情来了,却来得快,去得也快,仿佛一切都只是一场梦;一次偶然的机会,辛梅成为了恋人。他们结下了患难之交,却到了三绿大学后却分道扬镳;回到上海后,他们难得的婚姻再次失败,一切似乎都没有尽头。
对于方鸿渐来说,所经历的艰辛和劳累,以及别人的嘲笑和忽视,都让他留学归来后的才华变得迟钝。在与唐小姐未开始的恋情中,洪健遭受了失恋的折磨。同时,他也看清了周经理夫妇的险恶用心:一边说洪渐是难得的好人,女婿,以后洪渐结婚了,一定要让那个女孩做他的干女儿。知道洪渐恋爱后,他对洪渐的态度越来越恶劣。看来洪健是无法忍受死去的丈夫了。女儿。态度如此转变,难怪他们最终闹翻了。当洪健收到三鹿大学的电报时,他正准备离开去三鹿大学担任教授。途中,他与赵心梅成为了不共戴天的好友,并透露了自己的另一半,——孙柔嘉。尽管在三绿大学的生活并不愉快,在那里他与新梅分道扬镳,而当他最终回到上海时,他更加沮丧,而他与柔嘉的婚姻生活也不尽如人意,这就是围城,一切都在重复本身。这一天没有尽头。
至于方鸿渐,我很欣赏他的才华。小说前半部分充分展现了他待人接物的口才和圆滑。后来的人生经历让他遭受了很多不公。他本该是一个脾气很好的留学生,却被生活逼得脾气暴躁。他还收回了自己的婚姻和事业,令人心酸又可悲。
苏文治
苏小姐可以说是巾帼英雄。如果说宏健的度数是可以与真金相媲美的黄铜,那么苏小姐的度数就是24k纯金。无论是修养还是知识,苏小姐都代表了小说前半部分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她知识渊博,家境好,而且长得漂亮,只是年纪大了一些。
苏小姐喜欢红渐,这一点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来了。她不喜欢看到鸿渐总是和鲍小姐同船。鸿渐和包小姐在一起的时候,她对他很冷漠。包小姐在香港下船后,与鸿健成了好朋友。一切都是为了鸿渐。小说里有这样的描述:
”明天,他给苏小姐搬了帆布椅,等有了力气,衬衫上的两粒扣子就掉了。苏小姐笑他是‘小胖子’,让他回去换件衬衫,把衬衫还给他。”纽扣。”
回到上海后,两人分道扬镳,过了很长时间才再次交往。当洪剑主动去看望苏小姐的时候,苏小姐对她的态度却是极其冷淡。就在这时,洪健认识了苏小姐当时的未婚夫赵辛梅。苏小姐在辛梅面前说红渐的好话,让辛梅嫉妒不已,两人从此结下了不和。洪健还在那里认识了苏小姐的表姐——唐小芙,一个他痛心爱着的女人。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小姐和洪渐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终于有一天,苏小姐向洪渐表达了自己的爱意。洪建当时就傻眼了,好久才回过神来。第二天,他在一封信中表达了他的决心。苏小姐心灰意冷,嫁给了曹元朗。一年后,他们在香港再次见面。苏小姐变成了一个势利小人。
苏小姐虽然学历高,家境好,但她身上还是有女人常见的嫉妒心。她在与鸿渐交往的时候,也千方百计地阻止表弟与鸿渐见面。当红渐告诉她自己已经暗恋她时,她去找小芙抹黑红渐,最终导致两人的关系结束。加上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生活在一个名利双收的世界里,让她变得势利,看不起别人。苏文治也很可怜。她的生活因她的嫉妒和欲望而扭曲和畸形。她不仅是罪有应得,而且也是悲惨的。
周经理和妻子
方鸿渐的留学费用是周经理夫妇资助的。从海外回来后,他住在他们家,并在他们的银行当职员。可以说,周家为新女婿洪建安排好了一切,洪建则住在他们家,辅导未婚妻的弟弟功课。
留学期间,洪健曾写信要求拒绝父亲为他准备的婚姻,但被父亲拒绝了。然而,他的未婚妻却去世了。回到上海后,他拜访了周家。周家很喜欢她,为他安排了一切。周夫人告诉洪渐,从今以后他的妻子一定是她的干女儿,这样洪渐就还是她的女婿了。话是这么说,但是宏健在周家的生活却并不如意。他辅导姐夫的作业,却也饱受姐夫的气愤。另一方面,周夫人始终认为自己是长辈,有责任从洪建口中得到一些东西,这让方洪建对她避而远之。
红渐未来的妻子虽然是周夫人的干女儿,但也不会像婆婆那么优秀。周太太发现鸿渐有喜欢的人后,言语变得刻薄,动不动就针对鸿渐。看来是鸿渐的错了。给她的女儿。另外,周老师,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严格的妻子,凡事都听从周太太。在周老师和周太太的双重压力下,就在此时,洪健收到了三绿大学聘请他为教授的电报。他一气之下辞职,离开了周家。周家人后来后悔了,但一切已经无法挽回。
像周家这样的人,各个时代都很常见。他们一怒之下犯下大错,事后又后悔不已。这就是这一类人的特点。虽然周家强行赶走鸿渐并不算什么大错,但这样的举动难免会伤害两个家族的和睦,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赵新梅
作为赵新梅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他开始将方鸿渐视为自己的情敌。后来苏文治与蔡草郎结婚,与洪渐结为兄弟。赵新梅学的是政治,曾留学美国。他的学识和家庭背景都比方鸿渐更好。方鸿渐在三绿大学的教授职位是赵新梅授予高松年校长的。而当他在三鹿大学失意,决定离开三鹿去重庆找工作时,他的能力再次显露出来。他人脉广泛,到处都受欢迎,这是方鸿渐无法羡慕的。
赵新梅一开始很喜欢苏小姐,后来发现自己并不爱她,等她结婚后他也没有那么灰心了。他和方鸿渐、孙小姐、李梅婷、吕二茜一起去三绿大学上班。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赵欣梅依然冷静应对。说实话,我很佩服他,因为他有自己的主见,不像方鸿渐的鲁莽,也不像同路人李梅亭的背叛和吝啬。
遗憾的是,方、孙回到上海后,他很少回复方鸿渐的信。看来这段艰难的旅程中建立起来的友谊并不是很牢固。我突然发现,世界上真正的朋友很少。此外,小说的背景是1830年代的中国。友谊经不起金钱的诱惑。生死面前,还有友情吗?你能告诉?如果有的话,他们就会被军队的马蹄践踏,被日本人的刺刀刺穿。好在最后,方鸿渐把希望寄托在了长期以来只寄过一封信的赵心梅身上。他也有类似的想法:“我们可以在重庆过旧历年”、“看来一切都会解决了”。对于方和赵之间的友谊,我觉得我宁愿买点东西回来。过了保质期,东西可能还能用,但效果不如以前了。
高松年
高松年是三绿大学校长,科学家,研究领域为生物学。他以为自己很有学识,很有学问,结果却闹出了不少笑话。在他担任三鹿大学校长之前,朋友们向他告别。他的朋友们认为,学校要出名,就必须有著名的教授。高校长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说:
“这位名教授当然很好,但因为他的名气,学校就占了他的功劳,他不仗着他在学校的地位,他有一股高傲的气势,脾气暴躁,不会为学校服务。”一心一意,更别说绝对服从。政府的命令。如果她出了事,你就找不到替代者,学生就得提出问题。我觉得学校不应该只教育学生,还要培养教授。找一群没有名气的人,他们会利用学校的名气,他们要靠学校才有地位,学校不一定要有他们。这样的人才真的可以与学校融为一体,真心愿意为大众努力。”
本来只是废话,但经过朋友的称赞,他把这句话当成了办学哲学。很难相信这样荒唐的话是出自一位大学校长和一位科学家之口。无稽之谈变成了真理,确实是幽默和讽刺。
作为一个人,高松年就是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典型代表。李梅婷是他多年的同事。他同意让李梅婷当系主任,但最终只能当一个普通的教授。而且,他发电报时说要让洪渐成为教授,但到了三绿大学,洪渐只能成为一名普通教授。成为副教授。这两件事就说明了高松年的这个特点。高松年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但他善良的校长形象最终被撕裂。小说中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故事,但是从高校长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喜欢王夫人,觊觎王夫人的美貌。他把大学办得一团糟,王教授辞职了,洪健夫妇被他逼走,赵辛楣也离开了。可以说是失败,但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
孙柔嘉
在漫长的旅途中,辛梅曾对洪健说,旅行前结婚比旅行后结婚更好,因为旅途中的相处最能看出另一半是否适合自己。这话不无道理,但是这件事情在洪健和孙小姐那里是不能很好实现的。经过旅途,两人都对彼此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没有互相憎恨。但讽刺的是,他们的婚姻本来应该以失败告终(作者在书中并没有明确地说出这一点)。
柔嘉虽然没有唐小姐好看,也没有苏小姐好看,但鸿渐最终还是选择了她。她出身不好,在方家面前没有留下好印象,也无法讨好方家。可以说,她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儿媳妇。她是一个大学生,有自己的主见,对洪健并不尊重。这或许就是他们经常吵架的原因。作为一个女人,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她的父母对她漠不关心。只有姑姑对她真正好,而且她也是姑姑在那个家里唯一的追随者。也难怪她会把一切都向姑姑汇报。我什么事都听姨妈的话。
我无法理解柔嘉和红渐之间的爱情。看似没有爱情,只是两个人在特殊的情况下走到了一起。柔嘉愿意为了洪渐放弃三绿大学的工作,这是她对洪渐的体贴的体现;但鸿渐对柔嘉的感情,已经不再像当时对唐小姐的感情了。无论婚前还是婚后,两人都生活在争吵之中。结婚前,一切都围绕着辛梅对洪健的影响以及他身边发生的事情展开。浑厚互相攻击对方的家人。洪渐觉得孙家看不起他,把对孙家和自己家人的怒火发泄在柔嘉身上;柔嘉觉得方家一直在针对她,重压之下,她不得不忍受鸿渐对她的冷嘲热讽。我不得不发泄出来。
不知道他们的婚姻算不算悲剧。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开始,也在意料之外结束。我认为,造成这种婚姻悲剧的因素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家庭给他们的压力。如果红渐不生气,他就不会拿柔嘉当出气筒,也不会让柔嘉对他产生怨恨;如果柔嘉的姨妈不是一味看不起方鸿渐,恨铁不成钢,她也不会让柔嘉讨厌鸿渐。逐渐施加压力。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故事背景是日本侵略者横行的中国。尽管当时很多学生已经出国留学,但老一辈的头脑中仍然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自由婚姻的思想。想法也被拒绝。柔嘉的阿姨是一名留美留学的医生。美国的民主平等思想对她影响深远,她的思想也影响着柔嘉。方鸿渐不想事事都依赖阿姨,孙柔嘉也不希望方家人打扰他们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们的婚姻只能以失败告终。
唐晓芙
唐小姐算是一个美丽的梦。她没有参与任何讽刺事件,并且只在小说中短暂出现,但她代表了与书中其他角色不同的东西。不仅仅是为什么,作者让她与围城中的人不同。对此,有人认为她代表了作者一个美丽的梦想,所以作者不忍心让这个梦想破灭。
方鸿渐爱她,却又想念她。唐小姐美丽、直率、是个好女孩。她也喜欢鸿渐。从她收到鸿渐回给他的信后泪流满面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在这围城之中,众人皆是可笑,但唐小姐却没有给人这种感觉,所以说她是一个美丽的梦。
如果你仔细读《围城》,你会发现每个角色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每个角色都有趣。在这座被围困的城市里,一切都不会结束。书中最后一句话说:
“这枚过时的计时码表无意间蕴含着对生活的讽刺和感伤,比所有的言语和所有的笑声都要深刻。”
本书接替了《儒林外史》,但就幽默讽刺而言,《围城》远远超过了《儒林外史》。我认为这本书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书中的隐喻。无论读多少遍都不会感到厌烦,每次都会给人新的感受。也许有人会说,钱钟书一生只写了《围城》这部小说,这是他的才华的遗憾。但我认为只要一本好书就足够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3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