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_大学读书笔记2700字

虽然读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又重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屠有光译)。通过比较阅读,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然而,合卷的时候,我的脑子还是一片空白,面对键盘不知从何下手。难道我也达到了“坐忘”的境界了。这种状态是“无知”还是“无知”?

我想冯先生的哲学史书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爱不释手,不仅是因为它承载了中国几千年浩瀚的思想史,更重要的是他以浅显易懂的方式阐释了它。理解术语。一位哲学门外汉忽然觉得,一向让人望而生畏、可远观却不可把玩的哲学,其实离我们那么近,那么深入我们的生活。

冯友兰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后赴美国学习西方哲学。因此,在他的哲学史中,他时不时会在西方哲学中寻找中国古代思想和见解的体现,也不可避免地要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够在短短300页的篇幅里,系统、透彻地向读者呈现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史。

本书从明确的意义入手,首先提炼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对超现实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与生俱来的渴望。除了宗教之外,还有哲学,它可以使人不陷入尘世事务,与精神事务隔绝,因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冯友兰老师认为,对宗教很少关心的中国人,是通过对哲学的极度关注来实现对超道德价值观的理解的。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较。中国圣贤认为,人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为了实现这一同一性,中国哲学产生了许多流派。 》以及“入世”的经验与探讨。如果真理只有一个,那么总会有人在无数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不期而遇。儒家的“内游”显得比道家更世俗,道家的“外游”又显得比儒家更世俗。这两种想法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推导出一种力量平衡。 “保持日常生活习惯,直到本能被清除为止。”这正是中国哲学所努力做的事情。追求理想与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当然,每一种文化都与其自然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哲学更是如此。人的思考往往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 “他在特定的环境中以特定的方式体验生活,因此他的哲学也有特定的强调和省略,这构成了这种哲学的特点。”中国哲学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经济背景。生活在内地、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圣贤们都支持一个共同的理论:—— 物极必反。借用黑格尔的话来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这一理论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也是中庸之道。提供主要论点; “农民”视野不仅限制了中国哲学的内容,也限制了中国哲学的方法论。中国哲学的概念更加直观。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始终以直觉的价值为基础。它没有发展; “农”的思维习惯,让古代中国人很容易满足,不喜欢变化,所以很多发明创造受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当然,中国哲学不仅适用于当时条件下的人们,而且有一些具有长远的价值。 “人类存在的理想状态只能在未来创造,而不会在当下丧失。”中国哲学给了我们人生的理想。儒家认为,理想的生活虽然对宇宙有非常高深的认识,但仍然在人类五种基本关系的界限之内。冯友兰老师提出,这些人际关系的本质可以根据环境而改变,但理想本身不会改变。 “逻辑分析对于区分哲学史上不变的东西和可变的东西是必要的。每种哲学都有不变的东西,所有哲学都有共同点。”正如冯友兰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周虽是旧国,其命运却是新的”。中国哲学正在逐渐改变以适应现代中国。

只有有了历次高层指导的铺垫,才能有中国哲学发展的轮廓和轮廓。本书中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如下:

1、儒家思想

创始人:孔子

儒家唯心主义学派:孟子

儒家实在论学派:荀子

汉代儒学的兴起:董仲舒

隋唐儒学更新:韩愈、周敦颐

宋代儒学更新:程浩(哥哥)、程颐(弟弟)

新儒学的两大流派:宇宙心理学(陆九渊)和理学(朱熹)

2、道教

道教第一阶段:杨朱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汉代道教的复兴:杨雄、王充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向修、郭象)

新道教:豁达直爽的风格(金代)

3、墨家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对手

后期墨家

4. 名人

公孙龙与惠施

5. 阴阳家:五行八卦(易经)

6. 法家

韩非

7. 禅宗

佛教与道教哲学各分支相结合的结果

毕竟,每一位哲学家的思想不可能只记录在一篇文本中。冯友兰老师以贯通中西、跨越古今的视野,从史料堆里跳出来,从时空两个维度剖析那些分散、孤立的思想流派。不仅给出了各个理论的精髓,对各个理论进行了分类,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力求为读者呈现出具有立体感和画面感的哲学人物。不仅如此,冯老师完全遵循历史的要求,在解释中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只有头脑清醒,才能写出精神。在冯老师的著作中,中国哲学已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个整体的核心就是天人合一,这就是冯老师所说的人生第四境界,——天地境界。

冯老师的人生四种境界中,自然境界的人,功利境界的人,就是现在的人;自然境界的人,功利境界的人,就是现在的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才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是最低的,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知;功利领域和道德领域需要更多的认识;而天地境界,是最需要觉悟的。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与开篇相呼应,冯老师在书末再次提出,哲学的用处不是增加实践知识,而是提高精神境界。只有通过哲学,才能对宇宙有所了解,达到天地境界。未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人们内心深处超越现实的渴望将被未来的哲学所满足。 “人不需要有宗教信仰,但人必须有哲学思想。” “当一个人变得有哲学的时候,他也会得到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祝福。”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既是世俗的又是世俗的,中国哲学可能会为此做出贡献。

写到这里,我的心情突然豁然开朗。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教授学生专业课程无非是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技术的人或者某一行业的专家。大多数人不会从事智能思考,而是专注于如何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最终只会产生前两种境界的人。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职业。每个人都必须学习哲学,就像西方人必须去教堂一样。因为学习哲学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一种人。这样,同学们就可以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结合起来,不再把目光聚焦在指日可待的空间,而是看到九天之外的鸿蒙空间。这不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吗?乐趣?

研究哲学史不是为了还原过去的世界,而是为了了解造成现状的原因以及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阐明旧国托新命运,余生志向在此立足。”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能够穿越时空,依然迸发出生命力的原因。

人生三乐:美酒、良友、枕书。这本书可以当枕边书使用。如果你在闲暇之余阅读它,你总会有所收获。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3210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